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7日在吉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市長 賀志亮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嚴峻形勢和艱巨繁重任務,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振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落實年初確定的236項重點任務,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與上年基本持平,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97億元,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680元、14659元,增長4%和5.5%。
(一)穩增長收到實效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深入開展「千人助萬企」、市縣兩級領導幫扶重點企業行動,中油吉化原油加工量達到920萬噸,實現歷史新高;建龍鋼鐵80萬噸冷軋鋼項目建成投產,粗鋼產量增長20%;吉恩鎳業完成重組,產值增長150%;一汽吉林汽車全面完成混改工作。萬豐奧威汽車輪轂單元智慧工廠等42個項目投產見效,博大生化等30戶「雙停」企業恢復生產。全市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戶。全省大工業直購電試點企業達到140戶,全年直購電交易量增長40%。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吉林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高校科研單位合作不斷深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29戶,科技小巨人企業發展到72戶。冰雪產業強勁增長。我市發展「冰雪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通報表揚。高標準編制完成全市冰雪產業發展規劃。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運行良好,成為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北大湖度假區洲際酒店等項目竣工運營。高標準承辦全國學校冰雪運動工作會議。國家級冰雪特色校達到37所,青少年及市民參與冰雪運動分別達到80萬人次和230萬人次。舉辦中國首屆國際冰雪攝影大展,承辦正和島新年冰雪論壇等高端活動,萬科松花湖度假區被評為全國十佳景區,吉林市「冰雪現象」不斷亮相各大主流媒體。2018-2019年雪季,全市接待冰雪遊客2930萬人次,增長15%,其中,北大湖度假區接待滑雪人次增速、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接待滑雪人次總量,均居全國第一。服務業態勢良好。啟動步行街、商業綜合體等夜經濟試點,夜晚文化演出、運動健身等文體消費快速興起。建成東北亞「菜籃子」示範農貿市場,全國首家人工智慧家電賣場落戶我市,河南街、東市場被列為全省首批商業街區改造試點。打造「盛世中華、國樂江城」藝術季等一批文旅融合典範,開發23個系列四季文旅產品,獲評中國避暑旅遊樣本城市,旅遊收入增長17%。全省首個淘寶大學培訓中心落戶我市,省級電商示範縣、示範村鎮發展到75個,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0%。「項目建設年」紮實推進。以「三抓」「三早」「招商季」等活動為載體,深入落實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全年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86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12項,10億元以上項目30項。發揮開發區經濟主戰場作用,新開工工業項目77項,用地面積6.2平方公裡,平均投資強度達到每平方米4370元。全面開展精準招商活動,138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招商項目開工建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
(二)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持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採取公開市場發行債券、債務展期等有效方式,多元化解債務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著力防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重大風險隱患,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果斷應對吉林化纖國有控股權風險,國有控股地位得到鞏固。持續實施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專項行動,保費徵繳收入45.7億元,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資金64.2億元,切實保障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狠抓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及轉辦案件整改,「九河一湖」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松花湖近40年的攔網養殖歷史徹底終結。推進六水廠8.6公裡輸水管線建設,完成松花江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上移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紮實開展河湖「清四亂」攻堅,國省考核斷面水體水質總體穩定,城區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Ⅲ類良好以上。加強秸稈禁燒管控,有效整治工業窯爐和「散亂汙」企業,縣級以上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實現清零,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01天。開展「綠盾2019」專項行動,完成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2998個。違建別墅問題整治整改率達到100%。推進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模式在全省推廣,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兩率分別達到75%和90%以上。務實開展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責任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國家、省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義務教育和醫療保障政策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344戶,解決1359戶2479人飲水安全問題。與白山市扶貧協作紮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施「消費扶貧」,持續推進「攜手扶貧」「生態扶貧」,新增產業項目67個,20749戶貧困戶享受光伏項目紅利,109個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5440名貧困人口按計劃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三)鄉村振興紮實推進
啟動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高質量承辦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議,以中新食品區為核心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獲批。鄉村產業穩步發展。糧食產量達到111.5億斤,創近年來最好水平。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生豬產能逐步恢復。新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戶,舒蘭大米、樺甸黃牛、黃松甸黑木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創建大荒地稻香小鎮等省級特色產業小鎮13個,位列全省第一。舒蘭、中新食品區分別獲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試點縣和省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鄉村建設持續加強。打造「永吉—樺甸」鄉村振興引領帶,聯動建設10個樣板片區、103個示範村、1042個提升屯、10355戶美麗庭院。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4萬座農村改廁任務基本完成,農村垃圾、汙水等人居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完成2625公裡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任務,建設「四好農村路」118公裡,磐石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鞏固提升3.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376個「大棚房」問題全部整治到位並通過國家驗收。鄉村活力不斷釋放。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國有林場改革等任務,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4萬公頃,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6352個和3606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998人,扶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5.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萬人。
(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認真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著力建設最優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到29.4萬戶,增長8%。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107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在政務大廳實現「一窗」分類受理。在全省率先設置「全球通」服務窗口,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創新市場監管模式。放寬市場準入,開展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註冊登記,實現「54證合一」,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天。「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全面落實,消費環境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在全省率先啟動產融合作服務平臺,幫助116家企業融資64.2億元。探索開展不動產「無還本續貸」抵押登記業務,為企業節省過橋資金4914萬元。貫徹企業減負政策,減免稅費34億元,完成清償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帳款年度任務。強化公共服務保障。放寬外來人員落戶限制,將符合條件的來吉創業人員全部納入住房租賃補貼範疇,與32個省份25057家異地聯網定點醫院實現異地即時結算。
(五)改革開放全面深化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26戶市屬國有企業公司改制在全省率先啟動,31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造項目基本完成,供銷社「雙線運行」改革模式成為全省改革開放40周年經典案例。出臺推動開發區項目建設若干意見,開發區企業投資類、核准類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11%和19%以上。我市被列為全國城市醫聯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城市。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擴大。積極融入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加快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35項合作內容積極推動。深化與溫州對口合作,組織開展招商引資、商品展洽等活動90餘批次,總投資95億元的6個招商合作項目籤約落地。跨境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投入使用,在第二屆進博會上交易額增長32.5%,對外進出口貿易國家和地區達到97個,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73億元,首次躋身「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增長77.5%。
(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民生實事有力有效落實。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城市、農村低保連續提標,分別達到每人每月550元和每人每年4000元。城鎮困難群眾醫保繳費納入財政補助範疇。完成存量「無籍房」不動產登記7.3萬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7020戶。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17個,1.1萬戶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新增新能源公交車300臺,施劃停車泊位1.4萬個,繞城高速向城區籍7座及以下小客車免費開放。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城市、第四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出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暫行辦法,「大學區」管理實現全覆蓋,高考成績全省領先。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計劃生育考評、公立醫院醫患滿意度評估均列全省第一,實現全省衛生健康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四連冠」。獲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東團山等6處歷史遺存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水平舉辦第四屆國際馬拉松賽,獲評國際田聯銅標賽事。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強。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城市建管水平大幅提升。紮實推進「雙城同創」,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和群眾滿意度實現「雙提升」。完成城建投資130億元,秀水街、霧凇東路等114項重點城建工程進展順利。長吉高速吉林至龍嘉機場改擴建項目主線通車。改造供熱管網62.7公裡,新增燃氣管線16.7公裡,完成19條次幹路、150條支路、200條胡同路面修繕。安全穩定局面持續鞏固。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強化。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較大及以上事故連續69個月「零發生」,連續4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加大「事要解決」力度,被人民網評為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機制創新單位,「百姓說事點」做法在全國法治鄉村建設會議上交流經驗。全面推進「平安江城」建設,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21.6%。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安保任務,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保持了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一年來,全市政府系統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政治素養進一步增強,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行政執行力和公信力進一步提升,主題教育成效正在不斷轉化為推動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和監督下,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勠力同心、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吉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省直各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吉林市全面振興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實體經濟困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快,轉型升級任務依然繁重;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一些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作風建設仍需加強,行政效能還需進一步提升。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