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在鄂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王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航空大都市的開局之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穩中向好。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大部分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一)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
服務業加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突破36%,發展速度全省第一,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稅收佔比歷史性超過工業,達到53%。電商企業總數突破30家,年銷售額130億元,增長40%,生產性服務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增長的龍頭力量。
工業提質增效。鋼鐵、水泥去產能591.2萬噸。傳統產業技改投入達103.2億元,增長167.6%。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增長13.1%和14.7%。工業經濟在強力去產能中實現穩健增長。愛民製藥、楓樹線業等技改項目投產,南都新能源、虹潤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項目試產,電廠三期穩步推進,工業發展後勁增強。榮獲中國「質量之光魅力城市」稱號,湖北名牌產品累計達57個。
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投入10.5億元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農業擴規提標,新增生態農業基地30家,總數達443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3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合格率為99.5%。臺灣杏福農業生態園、石竹生態園等田園綜合體示範作用日益顯現,農旅融合發展漸成新趨勢。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實施「新鄂州人」計劃,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1177名。加強與華科、華師、中科院武漢分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搭建創新平臺。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在孵企業85家,市校合作科技創新項目108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0億元,增長15%;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1.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23件。高新技術企業掛牌「新三板」累計達7家。
八大功能區競相發力。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積極推進沿江濱湖新區開放開發,打造產城融合新平臺。八大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集聚步伐加快,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等指標佔全市比重超過60%,成為創新創業的主戰場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大項目集中落地開工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順利動工。省、市與順豐合作協議全部籤訂,機場合資公司成立。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克服用地、招標、拆遷等難題,全面啟動總投資180億元的樞紐項目核心主體工程、走馬湖水系治理、機場快速通道(s203)等綜合配套工程建設。這些項目的集中開工,極大鼓舞了全市幹部群眾的信心和鬥志!
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密集推進。全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37億元,增長25%。其中主城區完成投資43億元,是上年的1.9倍。投資32.8億元的文化、體育、會展三大中心開工,投資93億元的鄂鹹高速、投資58億元的樊口公園、投資15.5億元的三江港區綜合碼頭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武陽高速鄂州段順利動工。抓住政策窗口期,創新建設投融資方式,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徵地拆遷規範高效推進。出臺集體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安置辦法等政策,統一徵拆標準。全市拆遷近15000戶,是上年的10倍,創歷史新高。基本完成機場核心區拆遷工作,5個多月拆遷5000多戶。新開工棚改項目21個、安置房35044套,是上年的2.3倍。被徵遷群眾顧大家、舍小家,離開世代居住的故土,所表現出來的顧全大局、甘於奉獻的情懷,以及基層黨員幹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此,我代表全市人民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三)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人居環境更新更優。投資3.8億元創衛創文,全市人民齊心合力,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增強了市民獲得感。實施背街小巷改造、老城區雨汙分流等工程,集中整治553個老舊小區,拆除違建亭棚722個,新裝社區路燈1100盞,清除衛生死角,去除「牛皮癬」,疏通下水道,市容市貌得到較大改變。農村垃圾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改造旱廁3752所,推進21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
城鄉品質明顯提升。新港路、馬鞍山道路及地下綜合管廊加快推進,吳都中央生態廊道、東洋瀾湖溼地公園一期開放,鳳凰大橋通車,市民中心竣工。洋瀾湖雷射水秀提升城市品位。光纖到村全覆蓋,鳳凰廣場等公共場所開通免費公益wifi。新建城東、太和水廠,改擴建雨臺山水廠,改造供水管網,解決水壓不足問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0臺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在城區開展「兩車」整治,實施交通文明工程,營造了安全有序的通行環境。
精準脫貧步伐加快。完成14個村、6449人的脫貧任務。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推進產業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發放小額信貸4230萬元,扶貧對象醫保全額補助,住院和重症慢性病門診費用報銷比例達90%,區級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困難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550元和400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提高到每月740元,社會救助標準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福利院「冬暖工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加快推進,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統一和一體化管理。實施社保「一卡通」工程。實行就業兜底保障,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03%。
教文衛全面發展。改造50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19所普惠性幼兒園。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投入使用。鄂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複查。建設市圖書館新館,新建基層文化廣場100個,全運會金牌實現零的突破。加快推進健康鄂州建設,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試點,實現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全覆蓋。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公立醫院藥品價格大幅下降。市精準醫療中心和省中醫院武東院區主體大樓封頂。
(四)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長江大保護行動力度空前。鐵腕開展長江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大整治,拆除長江幹線碼頭114個,拆除水源地保護區內房屋221戶,拆遷「散亂汙」企業110家,復綠長江灘涂1000畝。拆除了多年想拆除卻拆不動的碼頭砂站和汙染企業,還長江岸線於自然,切實保障了市民飲水安全。
湖泊生態修復深入推進。全面完成梁子湖溼地保護區71處環保問題整改。拆除2.2萬畝湖面圍網,取締1.3萬畝珍珠養殖。完成畜禽養殖「三區」劃分,取締禁養區90家養殖場。落實四級河湖(庫)長制度。投資8億元實施青天湖水生態修復、洋瀾湖生態補水和曹家湖、壋網湖退田還湖工程。
環境治理保持高壓態勢。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完成葛華汙水處理廠整治和花湖、紅蓮湖、梁子島汙水處理廠建設。實施餘壽港、丁橋港、五丈港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工業煙粉塵、秸稈焚燒、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等大氣汙染源,空氣優良天數上升10.8%。
(五)社會治理開創新局面
強力開展「霹靂行動」,打掉違法犯罪團夥262個,「黑惡霸、黃賭毒、盜搶騙」以及邪教、「三堵五鬧」等違法犯罪活動受到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安全感大幅提升,信訪維穩秩序明顯改善,全國全省重大節會、重要活動期間鄂州平安穩定。嚴守安全生產紅線,事故發生率下降57.1%。連續17年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三十二證合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消費維權模式。繼續推進「一村(社區)一律師」工作。支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海軍「鄂州艦」入列。
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政府工作各方面,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夯實主體責任,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幹部作風有所改進。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明顯,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366件。
外事、統計、審計、編制、保密、工會、檔案、氣象、新聞出版廣電、民族宗教、防災減災、對外援助、婦女兒童、老齡、殘聯、社會科學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就,是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果,是市委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鄂州部隊官兵,向所有參與、支持、關心鄂州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不少。
我市經濟總量偏小,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尚不健全;城市大建設和產業大發展面臨空間、人才、土地和資金等瓶頸制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航空大都市對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