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磨擦擦有著幼年的畫像,是農家忙碌的農婦圖。
一個大鐵皮用釘子打著密密麻麻的眼,眼孔同向一側的鐵皮如鐵刺翻卷,鐵皮釘在木框架上。倒翻的刺一律朝上,輕輕磨一下手都感覺刮手。
將一個山藥(土豆)放上去上下搓動,山藥就變泥漿水一樣的流出來。
母親是在新山藥收回家時手工做山藥粉的時候,現成的山藥泥做磨擦擦。
半盆子漿水混濁的山藥泥加幾把莜麵,幾把粉面,再加蔥調料和油。
如果有羊板腸大油最好不過,切成油粒加進去。
竹屜上鋪一籠布,將盆裡混合物倒在籠裡攤平,上鍋蒸熟就行。
蒸熟的磨擦擦用刀劃開一條條,可以直接吃,如果嫌味道淡了盛點涼湯拌著吃。
想起磨擦擦總有口水,油香卻不膩,吃著香甜筋溜。
磨擦擦的另一種吃法是像煮麵一樣煮在湯鍋裡,暖暖的一個個捏圓的筋團團。
總在滋味裡,卻找不到了。
母親她們給下了鍋的筋團團起的名稱叫「老虎蛋」,我聽這名字難聽,就哭鼻子抹眼淚的喊:「我就不吃老虎蛋。」
但熱氣騰騰的老虎蛋香味誘人,等大人們吃了出去,才端起碗一臉嫌棄加無賴相的吃掉。
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歡喜的莜麵做法就搗精精。
秋天的新山藥放在鍋裡燜一鍋 。
山藥上面鋪一層紅豆莢和毛豆根。
一整個黃昏都是鍋裡的味道。
毛豆根就是學名大豆的全身,從根到葉和種子,待豆子成熟發綠正嫩時拔回去掉泥根,洗洗煮在鍋裡。紅豆莢也是長成豆莢飽滿但未乾硬。
毛豆根的一粒粒豆子香甜,紅豆沙綿,新山藥在鍋裡就開了花,山藥沙綿而甜,吃的人都噎著。
吃到熟山藥沒有了趣味,就找一個盆一個擀麵杖將山藥剝皮放在盆裡,用擀麵杖使勁搗,山藥被搗成一個纏在擀麵杖上抹也抹不下去的精團團。
撥拉下來繞成一團的精團團加冷鹽湯和醋吃,一口又一口的酸爽和筋道,讓夜色裡的黃昏都是樂趣。
年少還有一種不怎麼喜歡的食物是燉燉,此做法比莜麵魚魚簡單,和好的莜麵擀開,將山藥擦成絲灘開鋪在莜麵上,加點韭菜或芹菜葉子點綴。
擀開攤好山藥絲的莜麵捲起來,像卷行李卷一樣,所以戲叫:「鋪蓋捲兒」。
卷好的鋪蓋捲兒用刀切成一個又一個的莜麵燉燉,立起碼在籠屜蒸熟。
莜麵燉燉必定配涼湯或冷鹽水湯。
所以莜麵燉燉也是農忙時來不及匆匆的做法。
沒有多少講究但燉燉不能太厚,切的要齊齊整整,這也算忙中的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