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覽在滬舉行 你認識幾件-絲綢之路 弓弦樂器...

2020-12-02 東方網

原標題:絲綢之路樂器,你認識幾件

圖片說明:印尼熱巴布和泰國熱巴布。

  上海音樂學院藝術成果展覽廳裡,「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覽正在舉行。展覽匯集了絲路沿線20多個國家的近百件樂器,通過對絲路弓弦、撥弦、吹管和口弦等樂器的展示,描繪出一幅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盛景。有人說,絲綢之路是用音樂鋪成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樂器,在千百年的文化交往中,傳播到異域,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遺產。絲綢之路上都有些什麼樣的樂器?它們有些什麼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

  「絲綢之路上的樂器」展覽是湖北博物館和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聯合主辦的2018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年會的組成部分。這是國際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年會首次在亞洲舉辦,主題為「理論、技術、方法:博物館對傳統音樂的詮釋」。9月13日—16日,年會上海分會場舉行了「中國古代樂器發掘」學術講座、「古樂·新聲」陳應時解譯敦煌古譜音樂會、「中國南方傳統音樂非遺傳承表演」等豐富的活動。

  撥弦樂器是絲綢之路上最龐大的樂器家族。埃及的魯特琴,土耳其的烏德琴,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以及我國新疆的彈布爾,中國、韓國、緬甸的箜篌家族以及中、日、越等國的琵琶等撥弦類樂器一脈相傳。「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從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見琵琶這件隨絲綢之路傳來中原的樂器在唐代的盛行。

  絲綢之路上的弓弦樂器出現較晚。據資料記載,阿拉伯最早的弓弦樂器出現在公元903年。此後,阿拉伯流行的外置琴弓的熱巴布向西流傳形成的列比克影響了歐洲小提琴的形成,而往東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弓弦類樂器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波斯的卡曼恰,伊拉克的貢扎,阿富汗的沙林達,印度、巴基斯坦地區的沙朗吉以及我國維吾爾族的艾捷克、薩塔爾,蒙古的馬頭琴,藏族的跟卡,現代漢族流行的胡琴類樂器等都是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交流而產生的。

  本次展覽包含了眾多來自東協、南亞等國家的樂器。展覽將展至11月30日。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人類文明交往的歷史足跡
    描繪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貿易場景的敦煌壁畫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方的中國瓷器克孜爾石窟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於今年6月22日批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  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翻開歷史,我們發現,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有身揣皇上敕令的使節,有率領千軍萬馬的將軍,有心懷發財夢想的商人,有浪漫雲遊的邊塞詩人,有隨民族遷徙的民眾,尤其是不絕於途的心懷信仰的傳教士。
  • 絲綢之路上的動物使者,「靈緹」如何擔任國際友人?
    獵犬靈緹是在絲綢之路中發現最多的犬類,它受到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皇室的一致喜愛,透過靈緹東傳的情況,我們不但可以了解中國人對於靈緹的逐漸接受過程,更重要的是從這種犬類身上發現我們祖先們過去所創造的輝煌「絲綢之路」榮耀!
  • 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將於下月舉行
    上海2017年9月26日電 /美通社/ -- 由中國樂器協會、上海國展展覽中心有限公司、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將再次揚帆起航,將於
  • 近百場數字展覽扎堆來襲!精選浙江省優秀展覽81個
    發布單位:中國絲綢博物館絲茶瓷絲綢之路上的跨文化對話展覽展示絲、茶、瓷展品共86件/組,以絲綢之路上極具代表性的,承載著中國人深刻智慧與傳統技藝的絲、茶、瓷為主題,展示絲茶瓷的起源、傳播、技藝、藝術臻品以及與當下生活的關聯等內容,呈現傳統技藝的古今傳承,展現絲綢之路上的跨文化對話。
  • 中國歷史上本沒有絲綢之路叫法的記載,近代由一外國人發明
    絲綢之路的這一稱呼最早是在1877年,由德國的一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首次提出的。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史書裡面從來就沒有絲綢之路這樣的稱呼。而對於經濟上的訴求和使命,張騫本人都不知道,更別說後人對當時絲綢之路的詮釋了。
  • 張信剛:絲綢之路在哪裡?居民是誰?宗教都是什麼?
    他們那時所說的「絲綢之路」就是剛才我說的「綠洲絲綢之路」。第三條主要是南北向的道路網。它把北邊的河西走廊、隴中、隴南和漢中地區跟南方的青海、川藏、雲貴地區以及再南的南亞次大陸、印支半島連接起來。上面提到的兩條東西向的絲綢之路網絡分別處於寒帶和溫帶,而這個南北向的道路網則是把溫帶和熱帶連接起來,被稱為「南方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上的這些佛教古蹟,一定不能錯過!
    公元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大雁塔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閣樓式磚塔。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的佛教傳播歷史。 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師親自主持修建。
  • 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議程
    葉茂林(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絲綢之路河南段的史前文化遺存 14. 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古代成都與絲綢之路 15.趙曉東、魏敏(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沱江道夜郎道牂牁道枸醬道及西南出海——南方絲綢之路東線前期考察綜述 8.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上的一條條航道成為這些成果和影響力的見證者。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
  • 本屆海博會展覽面積和展位數同比增40%
    ■海博會組委會在廣州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記者通報即將開幕的海博會籌備情況 記者 鄭志波 攝吳軍表示,今年海博會進一步擴容,展覽面積約7萬平方米,展位數2800個,展覽面積和展位數比去年增加了40%。規劃設置了1個主題展和6個專業展。布展方面,本屆海博會將國家館和專業館結合起來辦展,突出「國家館+專業館」,主體3號館以國家展團為主,通過國家展團的形式展現沿線國家的產業特色。目前確定參展和採購的境外國家和地區數已達71個。
  • 揭開絲綢之路古城拉甫卻克的面紗
    種種跡象表明,這裡曾經繁榮昌盛,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城鎮,怎麼就沒有任何可供追尋的蹤跡呢?古城輪廓日漸清晰       從王永強團隊的調查來看,拉甫卻克古城是哈密市為數不多、保存較為完整的唐宋時期城址。
  • 上海交大考古和文獻研究發現「絲綢之路」前身
    [摘要]「玉石之路」是古人自西向東將當時新疆地區產出的美玉運往中原地區而開闢的貿易通道,後來的絲綢之路則是「玉石之路」的衍生。多數人認為,絲綢之路因古人自東向西將絲綢從中原運往西域而形成;滬上學者則發現,絲綢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玉路」比「絲路」的形成早了2000多年。昨天,上海交大人文學院葉舒憲教授團隊公布其研究成果:「玉石之路」是古人自西向東將當時新疆地區產出的美玉運往中原地區而開闢的貿易通道,後來的絲綢之路則是「玉石之路」的衍生,目前我國境內絲綢之路的許多路段與「玉石之路」重合。
  • 莫言:絲綢之路是善的、真的、光明的人類文明創造之路
    作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任 莫言  多年以前中國詩人艾青先生寫過幾句詩: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出現,當然是因為有了蠶絲,有了絲綢,有了絲綢製作的華麗衣服,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實踐。
  • 廈門國際樂器展覽會拉開帷幕 四大樂器產業園齊聚
    >>四大樂器產業園齊聚  廈門國際樂器展由廈門市委宣傳部指導,廈門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音樂廈門組委會、廈門日報社、廈門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廈門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與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有限公司聯手打造,致力於音樂全產業的開發與升級,並將重點圍繞「音樂教育」、「音樂文創」兩大核心主題,打造國內首個以「好樂器」為亮點的特色樂器展會
  • ...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展
    絲綢之路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最繁忙、最豐富多彩的大動脈。地處亞歐大陸腹心的新疆地區,憑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絲綢之路的橋梁和紐帶。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南、北、中三道,正是沿著新疆天山、塔裡木盆地而延伸展開的。特殊的區位也使新疆成為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極為關鍵的環節,中華文明則為新疆在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地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2018濟南樂器展:走訪鋼琴展廳第一大展商德國卡米洛
    4月12日-4月15日,2018第六屆山東國際樂器業展覽會在山東機械設備展覽中心(濟南解放東路69號)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樂器參展商「霸佔」了12000平方米的展會面積,五洲大地的音樂愛好者也熱情奔赴而來,共赴這場樂器行業盛事。這邊弦樂聲起,那邊打擊樂來鬧;民族樂器悠聲揚,智能樂器獨立秀,好一派「春意鬧」景象。
  • 12個小眾寶藏樂器,奏出了神仙音
    今天小印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神奇又小眾的樂器~- 01 -鋸也能當樂器?鋸 琴特點:無極變音是的,你沒有看錯,這裡的鋸不是動詞,不是鋸掉一部琴來演奏歌曲,這首歌的演奏樂器就是鋸琴。這鋸琴是什麼琴?這個樂器是一個探索音樂、空間和人之間關係的樂器,網上有不少演奏家的演奏視頻,它們都充滿了視覺的美感和聽覺的享受。
  • 「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新聞...
  • 綠野仙蹤潮流特展落展上海萬象城 滬字號颶風邀你重返奧茲國
    「奧茲幻境·綠野仙蹤潮流特展」全球首展上海站將於9月27日在上海萬象城Art Space正式拉開序幕,抓住首趟滬字號颶風,帶你重返奧茲國。展覽由懷實文化引進國內,上海萬象城共同主辦。整個展覽將持續要明年1月5日,輻射整個江浙滬地區,橫跨國慶、元旦等多個假期熱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