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翁炫幫你快速搞懂一本書。
為什麼學霸過目不忘?為什麼學霸學習更快?他們的思維體系到底與常人有什麼不同?
我是翁炫讀書會成員@李正陽。
今天,由我給你介紹一本書,《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
這本書的對象,可不僅僅針對學生。這本書針對的是,我們所有人,學習是每個人終身的事業。
說到學習是每個人終身的事業,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這本書講的就是這個主題。這本書站在人腦的角度,分析了人為什麼學不下去,總結出了人類學習的規律,教我們怎樣讓學習變得容易。
這本書的作者威林厄姆,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主要研究認知心理學在基礎教育方面的應用。
————————
01人腦的真相:人類天生不愛思考
大家喜歡用「豬腦子」來形容,學習時不動腦子的人。
其實,懶於思考不是個別人的現象,而是人類大腦共同的特質。
是不是很詫異?
我們人類與動物比,最大的特點不就是,有強大的思考能力嗎?為什麼我們大腦不喜歡思考呢?
因為大腦負責很多工作,思考並不是它最主要的任務。
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和行動,這些感官系統都需要大腦來控制,這些才是大腦擅長的。
咱們拿大腦和計算機比一比,計算機非常容易替代我們的思考,現在計算機下圍棋的能力已經超過了人類,但計算機的運動能力遠不如人類,機器人運動起來很笨拙。
人類強大的感官系統需要佔用大量的腦資源,大腦為了節省資源,能避免思考就避免思考。
我們在學習時,要面對大量陌生的知識,大腦會拒絕思考,所以,我們會不喜歡學習。
你可能會問,既然大腦不擅長思考,那為什麼有的人會成為學霸呢?
當然,我們的大腦對思考也不是完全抗拒的。
我們的大腦喜歡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如果面對的問題太難,大腦就會罷工;問題太簡單,大腦會感到無聊。一句話來說就是,大腦喜歡解決難度適中的問題。
比如很多人喜歡玩遊戲,如果遊戲很簡單,不會感到樂趣,如果遊戲的難度超過了我們的實力,大腦就會超過負荷,也不會感到快樂。
知道了大腦的偏好,我們就可以得出兩個辦法,讓學習變得容易。
第一,先去學習難度適中的知識。
第二,提高大腦的思考能力,增強大腦處理難題的能力。
————————
02人腦究竟是怎樣思考的?
了解了大腦是如何思考的,能幫助我們「對症下藥」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
一次成功的思考需要三個因素的配合,分別是:環境、工作記憶、長期記憶。
環境是指周邊環境。
我們思考時,需要從外界環境中,獲取思考需要的信息。比如,做數學題時,書本上的題目就屬於環境因素。
工作記憶是我們大腦中的暫存信息的地方,裡面存放正在處理的任務,我們做題時先從環境中獲取題目,題目中的條件、問題會保存在工作記憶中。
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我們可以臨時記下陌生的手機號,但很難臨時記下30位隨機數字。
長期記憶是我們大腦中長期保存的信息。
工作記憶中的信息,通過加工,可以進入長期記憶;長期記憶中的信息,也可以提取到工作記憶中。
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怎麼區分呢?我們做一個小實驗,一起來感受一下。
現在,請你數一下自己姓名的筆畫。
在這個實驗中,大腦先從長期記憶中提取姓名到工作記憶中,然後在工作記憶中一划一划的計算筆畫。
那,思考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思考的過程是這樣的,我們先從環境中提取信息到工作記憶,然後從長期記憶中提取問題相關的知識,最後在工作記憶中組合加工這些信息。
拿算數舉例,請你試著口算18*7等於多少?
大腦的思考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把18*7這個計算任務放到工作記憶中從長期記憶中提取乘法的計算規則在工作記憶中,用8乘以7從長期記憶中獲取8*7=56這個知識在工作記憶中,把6放到個位上,將5放到十位上在工作記憶中,用7乘以1從長期記憶中獲取7*1=7這個知識在工作記憶中,把5和7相加從長期記憶中獲取5+7=12這個知識在工作記憶中把12和6組合到一塊,得出答案是126
你看,即便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大腦也要做這麼多工作。
從思考過程可以看出,思考需要一個必要條件——長期記憶中有充足的知識。
如果在長期記憶中無法提取問題所需的知識,思考就會失敗。
可見長期記憶中的知識是思考的關鍵點。這個結論並不新鮮,我們都知道知識記得越多越好。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學習知識的順序,優先學習某些知識,會讓以後的學習變得容易。
——————————
03我們應該優先學習哪些知識?
老師們最希望學生掌握能力和技巧,比如批判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審美能力。
但是,認知科學研究發現,能力的培養需要事實性知識的支撐,學習時,應該優先學習事實性知識。
事實性知識就是書本中基本概念。比如歷史事件的時間、數學公式、物理定律、元素周期表等。
這些知識枯燥乏味,經常被我們稱為「死知識」。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查找信息很容易,學這些「死知識」有什麼用呢?
事實性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減輕思考負擔。
我們做一個實驗,下面是歷史書上的一段話,你試著記一下。
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這句話要點很多,不太好記。但,如果你已經背會了「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這四點,在記憶時,就可以用「四個現代化」代替。
這時,我們需要記憶的內容就會變成:
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四個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你看,熟記事實性知識,就可以用一個知識點,代替了四個知識點,這樣記憶起來就容易輕鬆多了。
剛才我們說到,人的工作記憶空間是有限的,熟記一些基礎的知識,會大大節省工作記憶空間,把騰出的空間用來處理其他信息。
還拿數學計算題舉例。剛才我們計算出18*7=126,現在我們計算一下18*70等於多少,現在是不是能脫口而出:1260。
我們已經知道了「18*7=126」這個知識點,思考時,就省去了很多計算過程,為我們工作記憶騰出了空間。
本來很麻煩的任務,在熟悉事實性知識後,變得如此簡單。
雖然我們一直拿運算題舉例,但我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是這個道理。每個科目和行業都有專屬的「事實性知識」,學習技巧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對基本功的練習。
剛才我們了解了學習事實性知識對學習的幫助。你可能會有疑問,事實性知識很無聊,記不住怎麼辦呢?
——————————
04怎樣記住知識點?
為什麼我們能輕鬆地記住電視劇情,卻記不住知識呢?我們大腦對記憶有什麼偏好嗎?
大腦特別關注思考過的內容,如果你認真思考過某件事,就容易再次回憶起它,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
大腦是這樣工作的:如果你不經常思考某件事,說明這件事沒有意義,所以就把它丟棄;如果你認真思考了某件事,說明這件事對你很重要,大腦就會保留。所以,老師們強調,聽課要「過腦子」是有道理的。
如何保證我們學習的知識都過腦子了呢?有一個方法,講故事。
心理學家發現,大腦在記憶時,會區別對待故事和其他類型的內容,大腦更喜歡故事。在《人類簡史》中,作者講到,故事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關鍵因素,可見故事對於人的重要意義。
那麼,如何把知識和故事聯繫起來呢?
我們可以借鑑電影中的敘事方法。
電影在開始時,會暴露出來一個故事主線,這個主線可能是一個謎題,也可能是一個衝突,接下來的劇情會圍繞這個主線展開。
我們在學習時,可以找到一個關鍵問題,把這個問題做為主線,順著主線,主動思考和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就會把一系列的知識點串起來。
要注意,我們在學習時,不要過早地把答案透露出來,更不要直接記答案,故事需要懸念。
現在我們知道了,大腦喜歡記憶經過思考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可是有的知識很抽象,即便記住了,但是不理解也不會運用,怎麼辦呢?下一節我們說說理解機制,學習如何理解抽象的知識。
————————
05怎樣理解抽象知識?
為什麼理解抽象知識這麼難呢?
我們先看看理解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科學家發現,人通過聯繫已知的概念來理解新的概念。
在學校,物理老師用水流的知識來講解電流;歷史老師用現代的制度來講解古代的制度;在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成語、歇後語來理解事物,比如我們表達時間的珍貴時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把金子與時間聯繫了在一起。
有一些知識讓我們感到難以理解,是因為我們無法用已知的知識解釋新知識。比如,上學時,如果缺了一章的課程,我們就很難理解後面章節的知識,因為後面章節的知識與前面的知識緊密關聯。
如果不缺課,學習了前面章節的知識,就可以理解新的知識了嗎?顯然不是,會背不一定等於掌握,如果只是記住「字面」答案,而不知道這個答案背後的原理,那記住的只是淺層知識。
淺層知識依賴特定類比或解釋,只在特定環境中才能理解這個知識,無法與其他知識相聯繫。
舉個例子。有一次看見一對母子,兒子拿著瓶裝果汁在搖,母親阻止,說飲料不能搖,會噴出來的,兒子說電視上說「喝前搖一搖」,母親一下子愣住了。
飲料到底能不能搖呢?事實是,碳酸飲料不能搖,氣會把飲料噴出;果汁飲料需要搖一搖,因為果肉會沉澱在底部,搖一搖可以讓口感更好。
這對母子只記住了關於飲料的淺層知識,沒有真正理解為什麼碳酸飲料不可以搖,而果汁可以搖。
想要做到舉一反三,必須掌握深層知識。如果那對母子知道搖飲料背後的原理,遇到其他類型的飲料,就可以輕鬆區分可不可以搖了。
如何避免淺層次的理解,掌握深層知識呢?
有三個建議給到你。
①學習新知識時,尋找多個實例來輔助理解。多個實例在一起對比時,我們會從不同角度思考知識,避免了單一維度的思考。
②如果你是老師,在講課時儘可能的把知識的深層結構揭示出來。
③深層知識不容易獲取,需要反覆訓練,每個行業的專家都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所以,我們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氣餒。
——————————
06總結
我們不喜歡學習,是因為大腦不擅長思考,如果學習的知識難度太大,大腦就會罷工。提高大腦的思考能力,可以讓學習變得容易。
我們從三個方面講了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學習某一個科目時,應該優先學習事實性知識。大腦喜歡聽故事,把知識故事化可以幫助我們記憶。遇到抽象知識時,多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注意把握深層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