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
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廣泛分布於美國、中國、巴西和其他國家。
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優良的糧食作物。作為中國的高產糧食作物,玉米是畜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由於玉米資源極為豐富、廉價且易於獲得,它們還具有許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殺菌等,其具有廣闊的開發及應用前景。
2018年8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印發通知,將玉米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 2018年,中國玉米產量25733萬噸。
形態特徵
一年生高大草本。稈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節具氣生支柱根。葉鞘具橫脈;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葉片扁平寬大,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呈耳狀,無毛或具疵柔毛,中脈粗壯,邊緣微粗糙。頂生雄性圓錐花序大型,主軸與總狀花序軸及其腋間均被細柔毛;雄性小穗孿生,長達1釐米,小穗柄一長一短,分別長1-2毫米及2-4毫米,被細柔毛;兩穎近等長,膜質,約具10脈,被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稍短於穎;花葯橙黃色;長約5毫米。雌花序被多數寬大的鞘狀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孿生,成16-30縱行排列於粗壯之序軸上,兩穎等長,寬大,無脈,具纖毛;外稃及內稃透明膜質,雌蕊具極長而細弱的線形花柱。穎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後露出穎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隨生長條件不同產生差異,一般長5-10毫米,寬略過於其長,胚長為穎果的1/2-2/3。染色體2n=20,40,80 。花果期秋季。
物理特性
玉米的物理性狀由粒色、粒形、種皮光澤、粒長、粒寬、百粒重、粒徑、籽粒均勻程度和硬實率等指標組成。玉米籽粒顏色包括種皮、糊粉層(富含蛋白質,也被稱為蛋白質層)以及胚乳三部分。在大多數情況下,玉米成熟籽粒胚乳的顏色是黃色或白色,種皮和糊粉層沒有顏色,呈透明狀。根據玉米籽粒的顏色不同,玉米有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三種。根據玉米籽粒形態、硬度及不同用途,玉米分為普通玉米(硬粒型、中間型、馬齒型、硬偏馬型、馬偏硬型)和特種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兩種。玉米形狀和大小因品種不同有所不同,一般玉米長8-12mm,寬7-10mm,厚3-7mm,如果玉米顆粒之間差異太大,會使玉米在加工過程中難以清洗和破碎。
分布範圍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為一重要穀物。
品種類型
玉米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糧用飼用品種、菜用品種(包括糯質型、甜質型、玉米筍型)、加工品種(甜玉米、玉米筍)、爆粒型品種(爆米花專用品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