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南部的查哈克村研究發現1000年前人類已經掌握不鏽鋼技術
伊朗南部的查哈克村研究發現1000年前人類已經掌握不鏽鋼技術(Credit: Rahil Alipour, UCL)(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實習記者 蘇頌婷):倫敦大學學院(UCL
-
伊朗人1000年前就發明了「不鏽鋼」,這個小村莊竟是當時的鋼鐵製造中心
當時的科學家發現,鋼材添加了鉻金屬形成的「鉻鋼」,不但能防鏽,甚至能夠抵抗酸蝕。然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人類可能早前在1000年前就發明了「不鏽鋼」,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未被推廣開來,以至於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由倫敦大學學院的考古學家Rahil Alipour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伊朗一個稱為查哈克村(Chahak)的地方發現了被認為是來自11世紀的低鉻坩堝鋼(一種金屬合金)。
-
伊朗人發現具有1000年歷史的不鏽鋼前體,令人驚訝
根據今天發表在《考古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早在公元11世紀,古代波斯人就在鍛造鉻鋼製成的合金。這種鋼很可能用來生產劍,匕首,盔甲和其他物品,但是這些金屬還含有磷,這使它們易碎。直到現在,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可以肯定,鉻鋼(不要與鉻相混淆,這是別的)是最近才發明的。事實上,不鏽鋼作為我們今天所知道,在20世紀被開發並包含比古波斯生產的鋼更鉻。阿里普爾說,古老的波斯鉻鋼「不會是不鏽的」。
-
考古學家挖出900年「北極公主」
近日,在俄羅斯西部的Salekhard地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非常特別的女性木乃伊,推測下葬時間大約為900年前,科學家將她暱稱為「北極公主」。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這位「北極公主」已經下葬了900年
-
【波斯文化】又見波斯獅鷲——格裡芬
在古代,強有力的獅鷲是神權的標誌,更是無價之寶的守護神,這也就是為什麼波斯人把他矗立在波斯波利斯柱頭之上,波斯帝國一顆最耀眼的寶石。古波斯獅鷲,比希臘神話和遠東印度出現更早在希臘神話中,獅鷲是黃金的守護者,也是太陽神的馬戰車的戰馬。事實上,早在兩千五百年前,格裡芬已經出現古埃及調色板,並飛上古波斯大地。
-
杜鋼建:浙江字母文字早於希臘字母和英文字母
其實,早於西方字母文字的浙江字母文字源於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大湘西古文字中的字母文字普遍出現於5000年前,而且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形成文字體系。
-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古磁場40億年前形成
極光是由地球磁場和太陽風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圖片來源:NASA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至少在40億年前便形成了磁場,比此前認為的早了5億多年。 這項7月31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在理解地球何時以及如何開始演化形成現代形式上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古磁場通過阻止強勁的太陽風暴去除大氣層,使這個有著5億年歷史的星球更加適宜於生命居住。
-
古代波斯神秘合金重見天日,科學家:或顛覆不鏽鋼發明史
近來在伊朗南部的一項考古新發現表明,不鏽鋼早在19世紀被正式發明之前就已經被製造出來了。到了20世紀,不鏽鋼逐漸開始被用于越來越大的結構之中,伴隨著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不鏽鋼的量產成為可能。
-
你旅遊買的波斯地毯,八成不是產自伊朗而是河南縣城
這種地毯用料非常講究,在古代被稱為波斯地毯,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其採用天然染料,從尤加利葉、靛青、薑黃、橡子殼、石榴皮、葡萄葉等礦物或植物中提取,親膚之餘,過了上百年還能顏色如新,尤其是著名的波斯藍和波斯紅。1949年夏天,一位俄國考古專家在蒙古的阿爾泰地區、靠近西伯利亞南部的冰凍墓穴中發掘了一塊名為Pazyryk的地毯。
-
20世紀的中國神話研究
芬蘭民間文藝學家勞裡·航柯於20世紀70年代在《神話界定問題》一文中,在界定神話的四條標準——形式、內容、功能、語境時說,除了語言的表達形式外,神話還「通過其他類型的媒介而不是用敘述來傳遞」,如祈禱文或祭祀儀式等形式。他的這個觀點,即神話是有多種載體的,在我們審視華夏神話時,是可以接受的。
-
付巧妹:用古DNA研究探源中華文明
>,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古DNA實驗室主任,從3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領銜「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今年5月,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一項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付巧妹團隊主導,通過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表明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並在至少8300年前出現融合與交流,且一直以來是基本延續的,沒有外來人群的「大換血」,研究還提示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中國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鄰地區。
-
西安出土一座波斯國王墓,碑文譯成中文後,專家的臉色頓時大變
這些古文字一旦被研究透徹,無疑是對歷史研究的一大貢獻。所以不管是古遺蹟還是古墓的開掘,專家們首先要找的也是書籍或碑文,以確定墓主或寶物的真正主人,若非如此,專家們是都不敢妄下定論的。陝西西安就曾開發出一座古墓,經過確認是古波斯國王的墓地,但是上面的碑文卻讓專家們臉色古怪。說到波斯,很多人都知道波斯國是伊朗國家於1935年建國前曾使用的國名,「波斯」這個名字是公元前600年左右時,希臘人為其取的名字。
-
進擊的古基因組研究
瞄準學科生長點20世紀,古人類學中最著名的學說之一就是夏娃假說。通過對現代人mtDNA(線粒體DNA)變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個所有現代人類共同的母親,也就是所謂的「夏娃」,她來自非洲。從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上許多研究機構紛紛建起了古DNA實驗室。可在後來的20年間,古DNA的保存年限和實驗汙染問題嚴重阻礙了它的發展。最終力挽狂瀾的,是後來成為德國馬普學會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的斯萬特·帕博。1997年,帕博團隊獲得了第一個遠古人類——尼安德特人的mtDNA。
-
龐貝古城驚現2000年前「快餐店」,古羅馬人也吃麥當勞?
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就吃魚羊豬了?那不是跟我們現代人差不太多了? 那麼談到這裡有朋友就要問了: 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到底吃什麼?
-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現有的古基因組(古DNA)研究已勾勒出歐亞西部人群演化的大致脈絡,為我們揭開現代人在歐洲遷徙、分化與融合的歷史。而歐亞東部人群的研究相對匱乏,已有的研究多數聚焦在歐亞大草原人群。直到2017年中國田園洞人基因組的破譯才為東亞人群演化研究打開新局面。隨著針對中國人群的大規模古DNA研究地不斷湧現,讓我們得以在更大時空框架下去講述歐亞大陸東部人群的演化故事。
-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現有的古基因組(古DNA)研究已勾勒出歐亞西部人群演化的大致脈絡,為我們揭開現代人在歐洲遷徙、分化與融合的歷史。而歐亞東部人群的研究相對匱乏,已有的研究多數聚焦在歐亞大草原人群。直到2017年中國田園洞人基因組的破譯才為東亞人群演化研究打開新局面。隨著針對中國人群的大規模古DNA研究地不斷湧現,讓我們得以在更大時空框架下去講述歐亞大陸東部人群的演化故事。
-
原來,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
隨著除夕夜新年的鐘聲響起,小編才猛然發現——2010年,已經是10年前了!2000年,竟然是20年前了!時間走得如此之快,我們總是一邊驚嘆著飛速流逝的光陰,一邊回頭感慨著20年前的種種。小時候總覺得歲月悠長,然而20年光陰也就彈指一揮間。站在2020年的路口回看,2000年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
-
進擊的古基因組研究 |「率先行動」計劃
瞄準學科生長點20世紀,古人類學中最著名的學說之一就是夏娃假說。通過對現代人mtDNA(線粒體DNA)變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個所有現代人類共同的母親,也就是所謂的「夏娃」,她來自非洲。從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上許多研究機構紛紛建起了古DNA實驗室。可在後來的20年間,古DNA的保存年限和實驗汙染問題嚴重阻礙了它的發展。最終力挽狂瀾的,是後來成為德國馬普學會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的斯萬特·帕博。1997年,帕博團隊獲得了第一個遠古人類——尼安德特人的mtDNA。
-
我們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叫我們什麼?僅1個字,聽著很熟悉
雖然古巴比倫王朝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毀滅了,但是他們的後人還是留存了下來,並且早在文明發源之初就往四處擴散,往西去的到了阿拉伯半島,往東去的就來到了現在的伊朗,也就是我們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都常常聽到的「波斯」。
-
古DNA研究,解碼文明起源
藉助古DNA研究,答案逐漸浮出水面。不久前,我國科學家成功獲取南北方各地遺址的26個個體基因組,並對其進行測序。結果顯示,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但無論來自南方還是北方,今人都同時混合有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的成分,其中,古北方人群成分顯示出更多影響。這項研究進一步拓展了我們對人類演化史的認知。【點評】從古至今,人類對早期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