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績位列前茅的孩子,大多對這類書情有獨鍾

2021-01-14 大聖媽媽歸來

都說書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夥伴,可見書籍的重要性。於是許多家長在孩子開始上學之後,就會不斷購買許多書籍給孩子,督促他們多讀書。可是書籍的種類那麼多,究竟哪一類書籍更適合孩子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前段時間,我在百度上看到這樣一篇新聞,說是美國的哈佛大學曾經對校內的學生進行過一項閱讀調查研究,他們把哈佛大學裡的學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校內成績屬於中等的學生。

另一類是在校內成績屬於上等的學生,然後將兩類學生閱讀的書單多了對比。調查結果顯示:成績上等的學生,更偏愛歷史書,這表明,高智商和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大多數對歷史書情有獨鍾。

智商高和成績好的孩子,多數偏愛歷史,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1、奠定人文素養,開闊孩子的眼界

從小喜歡看歷史書的孩子,眼界都與普通小孩不一樣,從幼年時期就培養孩子閱讀歷史書籍,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還可以從小奠定孩子的人文素養,學習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奠定人文學科基礎。熱衷於學習歷史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具有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

2、使人明智,格局大

李光庭曾說過:「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

培養孩子從幼年時期開始閱讀歷史書籍,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啟發智慧。這並不是說其他科學就沒有歷史重要,而是學習歷史,是汲取整個人類文明時代的結晶,非常之重要。歷史與人類而言,是記錄了從古至今人類文明活動的一切軌跡。

歷史書上的人類實踐活動,供我們學習、使用和觀察。歷史書不單單只是講朝代更替的故事,而是包含了古代政治、兵法、文化、地理、法律等知識,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學習前人的智慧和謀略的好機會。長期在歷史書籍的感染和薰陶之下,孩子的不僅提高智慧,還能提升自己的格局。

3、更有主見,不隨波逐流

歷史書上記載的內容,通常都是宏觀角度出發,例如說道古代朝廷頒布的某一項政策,在上個時代可能是對的,但是在下一個時代可能又變成錯的了,並且為此造成百姓的困擾。

所以,通過閱讀歷史書,孩子會辯證看待事情的兩面性,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豐富,從而幫助孩子處理事情更加理性、從容,長大後,也更加有自己的主見。

閱讀歷史之所以重要,還在於用了最簡短的語言概括,就可以令孩子從中學習從古至今的各種知識,看透歷代朝廷變更替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孩子通過閱讀歷史書,了解古人的得失,從而反思自身行為,變得更加有智慧。所以,有機會的話,家長一定要記得多督促孩子閱讀歷史書。

家長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引導孩子閱讀歷史書,比如:

1、講歷史神話故事

小孩子都愛聽故事,中國有許多傳統的歷史故事書,例如: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盤古 開天闢地等歷史故事書,家長有空時都可以拿來給孩子閱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歷史,從而激發孩子對閱讀歷史的興趣。

2、適合幼兒閱讀歷史繪本

書店裡的歷史書種類繁多,有的就是單純的文字,這類型適合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閱讀,而有的則是圖文並茂的故事性比較強的歷史書,這類型就適合年齡小的寶寶,可讀性高。

3、親子共讀歷史書籍

歷史書與其他書籍相比,還是比較有深度的,孩子閱讀容易出現故障,所以家長最好每晚抽空與孩子閱讀一篇簡短的歷史故事,閱讀後,與孩子一起探討歷史故事書上的內容,讓孩子更愛閱讀歷史書。

閱讀歷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是一件複雜的事,閱讀歷史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方便孩子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儲備歷史知識,從小學習歷史書的孩子,思維能力比常人更強,與人交談時,可以隨意引經據典,寫作文也不再苦惱於沒有寫作素材。

推薦給父母一本《四大名著小學生課外讀物》,非常適合小孩閱讀,裡面的知識小孩都能看懂,也會很感興趣。當孩子們讀這套書時,他們好像在看卡通,所以他們更願意集中注意力去閱讀。

本書使用了大量的手工繪圖來還原當時的情景,讓人一眼就能看懂。此外,書本語言淺顯,歷史知識深入淺出,小學生們也可以閱讀。

這樣一套內容及其豐富的書才89,但卻培養孩子有了讀書的習慣,有了閱讀歷史的愛好,開闊孩子的眼界與格局,家長還省心,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想要孩子愛上歷史的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買這本書!

培養孩子從小閱讀歷史書,可以讓孩子的眼界更廣,格局更大,讓孩子更加善於從歷史讀物中汲取經驗和前人的教訓,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所以我特別注重孩子的大腦發育,我也因此去研究過,很多家長都為了孩子可以更上一層樓,而做各種「訓練」,甚至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去「腦開發」的訓練班。卻發現孩子反而沒有以前聰明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是我們還不清楚孩子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哪裡?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在經過大量的數據總結後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重點其實在右腦。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為了讓孩子拔得頭籌,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視了,通過家庭支出的佔比圖,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絕大多數家庭中,教育的佔比都在20%以上,對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支出甚至比小學到高中的支出還要高出5%,和大學高昂的學費,以及生活費相比,也僅僅只差了3%,由此可見,家長對於兒童學齡前的教育有多麼重視。
  • 哈佛大學: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的3個技巧,建議父母收藏
    當然專注力同樣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能力,若是孩子沒有專注力,那麼上課溜號、寫作業三心二意等等都會經常發生。而專注力並非天生的,而是和3-6歲大腦發育高峰期時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科學實驗發現:孩子分心是本能反應!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於是便想盡各種辦法培養孩子,讓孩子從小便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便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哈佛大學做過一個主題為「一個人的成功是否與童年有關係」的研究。在這個調查當中一共調查了千餘名30到50歲的成年人。在調查中也對他的家庭進行了走訪,最終得出了一個調查結果。
  • 哈佛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巨大
    一、想像力美國兒科學會對於兒童大腦的功能和發展情況進行過研究和調查,結果發現寶寶在3個月前的視力發展主要以黑白為主,3個月後才能集中注意力,6個月後才能分辨顏色,視覺神經才會慢慢發育完善。哈佛大學也曾做過測試,他們找到了近百名孩子,並將他們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聽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組孩子則看白雪公主的動畫片,當兩組孩子都完事之後,再讓他們分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但是結果發現看電視的那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幾乎都是一個樣子;而聽故事的那組孩子,畫出來的白雪公主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幾乎沒有重樣的,由此可見看電視的孩子們想像力正在被扼殺
  •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穿著這類鞋或造成腳部疾病
    雖然這類鞋子可以使我們走路更舒適、更容易,但也有可能 「弱化」 我們的雙腳,並導致一些常見的、甚至引起疼痛的腳部問題。這一最新研究發現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來源:論文)近日,哈佛大學演化生物學家丹尼爾 ·E· 利伯曼(Daniel E.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8個特徵,或許他是一個天才
    但是,一個天才小孩,他們在某一些方面,會比普通的孩子更加優秀,做起事情來也會更加的細心仔細,此時需要家長多注意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和積極培養。由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非常豐富的,一般人在許多方面都是微不足道的成就,而天才則在某些方面大有作為。
  • 哈佛大學耗時75年研究: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都有這5種壞習慣
    而現代也不缺類似仲永這樣的孩子,小時候明明很聰明,但長大後卻變得平平無奇,各方面表現都十分吃力。這其實跟孩子後天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繫。事實上,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那些越來越笨的孩子並不是自己的天賦憑空消失,而是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無意地被一些壞習慣給毀掉了。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人民日報曾發布這樣一條微博,微博中的內容是:【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網友:看完發現基本全中,扎心了。並附帶一個視頻,視頻中的主要內容是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的「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哈佛大學研究: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點,他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生活中當我們談起天才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天才呢?其實,如果你想區分一個孩子是否是「天才」,這很簡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增強孩子大腦腦力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閱讀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增加孩子大腦腦力的最好方法,並不是閱讀!是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就像給大腦打開了一扇大門,可以很自然地增強孩子們的記憶力、腦力、注意力和智力等。 通過神經可塑性,正念冥想使孩子的大腦更強大 與數十年前被廣泛接受的科學觀點相反,我們的大腦最近發現的「 神經可塑性 」,意味著我們的智力、創造潛能並未被遺傳所束縛,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訓練來提高其性能。 就像我們的腿部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體育鍛鍊來增強力量。
  • 研究發現:從小當學霸的孩子,很多有共同點,但並非智商高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他們調研了很多哈佛大學的學霸學生,在很多方面上他們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有一點確是驚奇地一致,他們的成績並不是靠智商,而是在學習能力。原因在於哈佛大學的學習模式,哈佛大學一直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哈佛,你幾乎看不到學習成績差的人,因為哈佛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很強。
  • 哈佛大學研究結果:成功人士在童年有相似之處,表現在這4個方面
    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成功人士雖然不能複製,但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實驗過程:哈佛大學選取1萬人進行實驗,對他們的經歷和童年生活,還有他們身邊的各種人進行了調查。結果:在童年時期,85%以上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完成了大學學業,成年後的收入超過平均收入的30%,家庭幸福。這個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是合理的。
  • 哈佛大學智商測試題:數學不好的人,最好別看,正確率僅3%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是一所享譽全球的高等學府,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可謂是聲名顯赫。的確,這所私立大學不管從硬體設施還是軟體設施上來說,都是位列世界前茅,因此,它也是不少學子們心中理想的象牙塔。
  • 哈佛大學研究證明:成功人士的童年,大多具備以下4個共同點
    美國哈佛大學,曾抽樣1000人進行了樣板統計,研究的課題為成功人士的童年有哪些共同點。 研究者對這1000位優秀的創業精英進行了長期的走訪調查,與問卷詢問。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日後越可能變學霸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日後越可能變學霸!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會不會成為學霸,咱們從小就能看到了,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追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對1300個家庭進行觀察,其中就涉及小時候有4個特徵的孩子。發現,孩子們上小學1年級後,一部分變成「問題學生」,另外一部分忽然成為最出色、最優秀的優等生。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但這樣會直接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發展。根據兒童專家研究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是潛在的發明家,他們小時候拆卸或者創造自己的作品時,都是好奇心驅使的,但在成功過程中被家長的批評限制,導致好奇心逐漸被磨沒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家長要保護和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你才能培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
  • 哈佛大學新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
    另外,體重也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智商。所以,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在知道寶寶性別之前,首先要知道寶寶的體重。寶寶的體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從寶寶出生的體重中,我們可以知道寶寶發育的狀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得知寶寶的智力水平。哈佛研究發現,嬰兒出生時「幾斤兩斤」,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