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以大為美、以龍為首」時代
特色基金公司演繹進化論
□本報記者 徐金忠
今年以來,A股市場延續「以大為美、以龍為首」的行情。事實上,不僅僅是今年的A股市場,在公募基金行業,「以大為美、以龍為首」的格局同樣明顯。近期新基金髮行回暖,部分新基金的發行甚至引發「搶購」熱潮,市場相繼出現「爆款」產品。這些「爆款」產品大多出自大基金公司的「名門」。大基金公司產品發行好,產品規模大,行業集中度有提升趨勢。
與此同時,此前以「小而美」為特色的基金公司,則面臨進化升級的壓力,一些公司的「一招鮮」難以吃遍天了。不過,這類特色基金公司也正在尋找突圍之路,或是跟著行業趨勢迎頭趕上,或是找到自身專長繼續深挖。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大趨勢,但是特色的基金機構仍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大為美、以龍為首」
公募行業正在迎來深刻的變革,變革之一就是「以大為美、以龍為首」的格局進一步強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公募行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強,資金、資源等都在向大公司、龍頭公司積聚,大資管時代的基金行業正在經歷集中度不斷提升的過程,雖然這樣的過程會有階段性的曲折和反覆,但是大趨勢已經相當明確。」有公募基金行業觀察人士如此表示。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中,龍頭公司「大而美」的情況確實屢屢出現。單從近期的新基金髮行熱潮來看,大基金公司、名牌基金公司無疑成為最大的獲益者,也成為「爆款」基金產品的集散地。
例如,華安基金10月27日公告顯示,華安幸福生活基金募集資金規模高達38.44億元,這一首募規模在今年以來的偏股型基金榜單中排名靠前。在提前結束募集的新基金方面,擬由金牛基金經理程洲管理的國泰聚優價值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於10月30日起正式發行,公司11月8日公告,決定將該基金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11月24日提前至11月10日;11月2日,中歐恆利三年定期開放混合基金髮布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公告顯示該基金首募份額高達74.41億份,而且是在10月24日一天完成;由於投資者申購踴躍,銀華估值優勢混合基金在10月31日提前結束募集,該基金自10月25日開始募集,僅4個交易日銷量就超過20億元。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更是爆款產品頻出。
無一例外的,上述「明星基金」、「網紅基金」無疑都出生「名門」,自帶光環。不論是從公司規模、投研團隊、歷史業績來看,上述熱門公募公司都是市場的佼佼者,是市場中的「高富帥」和「白富美」。
中小機構的困局
「以大為美、以龍為首」的另一面則是中小基金公司在當前的困局。僅從新基金髮行情況來看,近期新基金髮行的火爆現象,與多數中小基金公司「無關」。記者從銷售渠道了解到,下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中小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很明顯,這些公司的新產品發行相對吃力。公司規模較小、歷史業績較為普通、產品類型較為單一等固有的印象,讓銷售渠道也不願意將優勢資源傾斜給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因此,在新基金髮行大潮下,還是有不少新基金產品勉強成立,甚至需要延長募集期。
不僅僅是在新基金髮行方面,事實上,中小基金公司在規模方面的困境也很明顯。財匯大數據終端的資料顯示,按照基金三季報數據,規模不足百億的基金公司中,三季度環比二季度規模出現下降的公司佔比達32.35%,而取三季度末規模前十位的基金公司分析發現,環比二季度末規模,其中規模出現下降的公司僅為2家,大多數公司都實現了規模增長。而且,雖然大基金公司規模基數高,但是規模增長的幅度並不輸給大量的中小基金公司。
這樣的行業馬太效應,已經為眾多的業內人士所關注,並開始進行深刻的思索。在華東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管理層人士看來,基金公司的上述分化,有著公司基礎條件、行業發展階段、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的因素。他認為,大型基金公司天然在股東背景、成立時間、人才隊伍等方面具有優勢,中小基金公司特別是新近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很難與老牌基金公司相抗衡。其次,當前的行業發展等因素,也決定了投資者更多向大中型機構聚攏,畢竟國內投資者接受機構投資理財的時間還不長,尋找大機構、抱團大產品成為很多投資者最直接的選擇。市場環境方面,近年來,政策層面引導基金公司平衡創新與風險,特別強調了風險控制,此前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藉以「彎道超車」的創新之路需要重新審視,中小基金公司此前憑藉創新的「一招鮮」現在也難以施展拳腳了。
對於這樣的競爭態勢,已經有中小基金公司對標行業龍頭,奮起直追,選擇「跟隨」策略。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以來,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增資,例如德邦基金11月17日宣布,該公司股東德邦證券、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西子聯合控股按現有股權比例向公司增資人民幣1.7億元;11月16日,紅塔紅土基金完成了增資;11月9日,金元順安基金也宣布,該公司註冊資本由2.45億元增加至3.4億元。此前的10月,鑫元基金的股東南京銀行與南京高科宣布對鑫元基金進行現金增資,合計增資15億元,這是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增資。這樣的增資行為,被市場解讀為為了拓展基金公司業務以及緩解財務壓力。記者從上述公司了解到,在當前的競爭格局下,公司股東有意通過增資行為,拓展自己的產品線,行業龍頭公司的發展策略和產品組成成為重要的對標方向。
特色公司「進化論」
誠然,對標行業龍頭,採用「跟隨」策略,是不少中小機構尋找行業機會、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仍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更多的是全力以赴打造自己有特色的「護城河」,這類特色基金公司仍舊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財通基金總經理王家俊此前表示,財通基金將繼續爭取做最有特色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成為公募行業中最具有投行思維意識的基金公司,致力於成為公募行業中特色資產的配置專家,致力於成為最了解並能解決上市公司需求的基金公司,做最善意的投資人。如今,公司旗下業務、產品雖有所調整,但是其打造投融新生態,成為再融資專家,推動投融業務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並沒有改變。近期,公司創新了「投研+投行」的雙投模式。據財通基金專戶投資部投資經理顏平和財通基金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胡凱源介紹,雙投模式是基於財通基金長期以來在上市公司再融資領域積累的豐富資源和經驗而打造的,這樣的模式需要投研和投行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各自發揮自己的所長,打造成進行相關業務的合力。財通基金正在用這一極具特色的模式,增強自身在定增產品領域的持久競爭力以及開拓如大宗交易等新的投資機會。
在今年以前,鑫元基金一直只做固定收益投資,但近來,鑫元基金已接連發行了兩隻權益類產品。鑫元基金研究總監丁玥認為,鑫元基金本身以固收為特色,但未來也會著力布局偏權益的產品,其中隱含了大類資產配置的思路。2013年公司成立的時候,管理層對大類資產配置的判斷是債市存在布局機會,而近期著力籌備權益類產品,部分原因是判斷權益市場可能震蕩向上,可以順勢發展權益類產品。丁玥表示,鑫元基金在權益類投資領域,無論是大類資產配置還是具體的投資決策,將與鑫元基金絕對收益的優良基因「共舞」,關注「更美」的經風險調整後的產品收益率。鑫元基金正著力在權益投資領域打造自己的特色。
此外,如九泰基金的絕對收益事業部的探索,更是早早啟動。作為首批PE系基金公司,九泰基金一直試圖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培育獨具的競爭力。2015年,九泰基金就在深圳成立了絕對收益事業部。九泰基金認為,絕對收益是投資者的絕對訴求,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募基金行業沒有很好地滿足這一訴求。九泰基金絕對收益部總經理兼執行投資總監張勇此前表示,九泰基金絕對收益部將按照多資產、多策略模式,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可信賴的絕對收益產品,未來還將在這條路上繼續踐行。
對於特色基金公司的進化之路,前述公募基金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隨著國內資管大時代的持續發展,特色基金公司如果能堅持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匹配適合自己的投資者群體,深挖專業領域的投資機會,在創新業務、模式的同時管控好風險,將不會缺乏用武之地,並能形成他人難以模仿的業務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