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到底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

2020-12-04 空門使者

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萬事萬物都在太陽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人類,所以太陽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假如有一天我們頭頂上空,沒了太陽的蹤影,我們的地球將會變成怎麼樣?

不用說,我們的地球肯定會成一片黑暗,所有的一切將會失去色彩,將成為死一般的寂靜,一切都沒有了活力。由此可見,太陽對我們的重要性。

對於我們而言,太陽就是一個神聖的天體,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光和熱。我們都知道,白天在太陽的滋潤下,光合作用是最強的,連我們所需要的氧氣也是最充足的。太陽的重要性讓我們對它本身有了各種猜測,太陽在宇宙中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存在的,是固體還是液體呢?

事實上,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全面的,就算說是氣態也算不上是嚴謹,所以說太陽其實既不是固態也不是液體更不是氣體,但是與氣體又有些相似,嚴格地說,太陽應該是等離子體,等離子體與氣體類似,所以等離子常被稱為「超氣體」。

等離子體是一種離子化氣體狀物質,它本身帶有大量的原子,是一種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的集合體。當太陽內部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及物理反應時,它的溫度都是相當高的,在高溫的催化作用下,太陽內部的原子團會逐漸變成等離子狀態,所以太陽實際上應該是等離子體。

地球距離太陽如此之遠,在夏季的時候,總能感覺得到超級熱,這也說明了太陽其實就是個火球,釋放出來的熱量難以想像,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沒有想過要到太陽這個恆星中探索,即使對它充滿著好奇。

當我們享受太陽帶給我們的福利時,我們人類總是有一種本能,那就是居安思危,所以有些人就會擔心太陽每天釋放出這麼多的熱量,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燃燒殆盡,說實話,那肯定會的,但是這個時間距離我們還太遙遠,也或許在此期間,我們人類有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們不必擔憂,最起碼50億年內都不需要擔憂。

相關焦點

  • 太陽到底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科學家:它的形態讓人出乎意料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一直以來,太陽在人類社會就佔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古代時的神話傳說中,還是現今社會。地球上大多數生物之所以能夠存活下去,與太陽是密不可分的。
  • 太陽到底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真實形態你可能無法理解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 )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 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 太陽屬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不是,是另一種形態
    我們普遍了解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但在宇宙範圍內,物質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這三種,其實還有其它形態。我們最為熟悉的太陽,就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太陽有著極高的溫度,能夠融化地球上所有的物質。不少人問太陽到底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其實都不是,太陽屬於另一種形態--等離子態,這是不同於固、液、氣三態的物質的第四種形態。
  • 太陽到底是氣態還是液態?科學家:太陽的形態超過人類的想像
    自從有了人類誕生,在全世界範圍內,太陽都是被人類崇拜的對象。西方的太陽神阿波羅非常出名,而東方也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直到現在太陽依然是地球上最被人看重的清潔能源,維持地球的基本運轉。要是失去了太陽,地球就會變成黑暗的地獄,一切的生命都會滅絕。
  • 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構成的,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間距決定了物質的狀態,也就是說,物質的微觀特性決定了它的宏觀特性。固態:構成物質的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小,分子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很大,這個物質就表現為既有固定的形狀又有固定的體積,也就是固態。
  • 太陽不是氣態,也不是液態,更不是固態!等離子態也不是嗎?
    太陽的分類在普通人眼中有一些混亂,比如有說法太陽是一顆氣態恆星,又有說太陽有一顆固態內核,還有一種說法是太陽上都是極其高溫的等離子態,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都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簡單來說說太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 物質除了固態液態和氣態,還有其他的嗎?太陽是哪一種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物質佔據了地表的大部分。星球其實也分為許多種狀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巖質行星,可以被看成是固態,氣態行星就是木星這樣的行星,但是木星並非真正的氣態星球,它是一個混合星球,佔據絕大部分的是液態金屬氫,也可以說是個液態星球,那太陽是什麼狀態呢?太陽一直被形容成一個大火球,但是這個說法只是因為它和火焰一樣散發而對溫度使人感到溫暖甚至熱,那火焰是什麼狀態?太陽真的是個火球嗎?
  •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因此,雲是液態、固態的,不是氣態的。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生態環境像個囚籠,液態固態氣態環境,有適合三態的超級生物嗎?
    是環境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環境?相信進化論的人會認為環境選擇了我們,而另外一些人會認為我們選擇了環境。怎麼理解?環境選擇我們,也就是先有適合生存的環境的存在,誕生出生命。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演變得更適合這個世界。而我們選擇了環境,就是先有造物主製造了生命,然後,再製造一個適合或者有目的的生存環境。
  • 氣態,固態,液態,愛情的「三種」狀態
    那你就要懂得愛情的三種狀態:即氣態,固態,液態。愛情氣態是一種浪漫一曲鳳求凰,一段浪漫佳人緣。古人浪漫的愛情故事很多,「文君夜奔」的故事,今天聽了也很浪漫。司馬相如才高八鬥,儀表堂堂,善詩詞,懂歌賦,在景帝時任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在家。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液態(水)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一份水,溫度很低時是固態,一般溫度時是液態,溫度很高時是氣態。
  • 太陽到底有多重要?它是氣態的還是固態的?實際形態可能無人能懂
    引言:雖然太陽和地球之間隔著水星和金星,但是太陽依然能夠將它的光和熱傳遞到地球上來,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因此太陽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至關重要。那麼太陽到底是以什麼形態存在著?它真的如表面所呈現的那樣是氣態恆星嗎?開篇第一問:太陽對於人類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
  • 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新物質狀態被發現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 (水的氣態、液態和固態同時存在)
    在這幅圖中,水同時保持著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這在熱力學上,被稱作三相點,也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溫度和壓力的點上,物質可以同時保持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物質除了「氣態、液態、固態」還有其他形態嗎?
    通常生活中物質的氣態、液態、固態這三種物質形態最為常見。除此之外物質還有其他三種形態。一、等離子態等離子態,英文:Plasma,大家常見的霓虹燈,在它點亮以後,燈管裡的氣體就被電離了,成為電子與離子的混合物——等離子體。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通常來說這一變化不會多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