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土耳其一名高級官員近日透露,土耳其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安納託利亞」號進展迅速,預計將在2020年服役,此舉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土耳其要造的這艘航母實力如何,它又將給周邊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有多大?
滿載排水兩萬八
土耳其海軍目前正在建造的這艘「航母」,其型號為L400,首艦的名字是「安納託利亞」,就是通常說的「小亞細亞」(是土耳其領土的主要部分)。這艘戰艦嚴格說來,屬於一艘兩棲攻擊艦。按照設計方案的說法,是集輕型航母、船塢運輸艦、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兩棲貨船和醫院船等功能於一身的多功能大型戰艦。其設計的依據是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的兩棲登陸艦。
根據現有資料,這艘巨型戰艦全長約230米以上,全寬近30米,全通式飛行甲板長202米,寬32米,滿載排水量約2.8萬噸。作為「航母」尺寸略小,但也算得上是海上的龐然大物。在「安納託利亞」的飛行甲板上,規劃有8個直升機起降點(左側6個,艦島前、後各1個),左側的4個起降點能操作CH-47「支奴幹」等級的重型直升機,其中一個起降點還足以操作美國V-22「魚鷹」傾轉旋翼機;還可以同時操作4架CH-47等級的重型直升機或6架NH-90/SH-3等級的中型直升機。此外,該艦在艦首右側還配有12度仰角的滑躍跑道,用於起降固定翼飛機或傾轉旋翼機。
動力方面,該艦裝備了一具美國LM-2500燃氣渦輪(功率20MW,26820馬力)以及兩具德國MAN3240 16V柴油機(每具功率7.7MW,10325馬力),帶動兩組艦尾底部的可轉式囊莢電動推進器,每個推進器功率11MW級(14750馬力)。最大航速可達20.5節(有媒體報導航速29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8000海裡,航速12節時續航力9250海裡。由於艦體兩側設有穩定鰭,艦尾的塢艙在四級海況下仍能進行登陸載具的收放。
該型艦的飛行甲板以下是一個多用途的大型庫房,既可以停放飛機,也可以放置陸戰用車輛和其他物資,還可以分隔開來用,一邊作為機庫,另一邊停放輕型車輛。例如,在一種較為典型的分隔使用中,以1000平方米來停放飛機,能容納12架中型直升機或8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以1880平方米來停放輕型車輛,可容納約100輛。在這一層的下面,還有一個停放重型車輛和坦克的車庫,面積達1410平方米,可停放40輛至50輛重型坦克。
在飛行甲板上設有飛機升降機,可以將停放在機庫中的飛機「舉」到甲板上起飛,或將甲板上的飛機「收納」到機庫中。停放在艦內的車輛則可以從坡道出入口自己開進開出,不必佔用艦上的電梯設備。此外,該艦還裝備一個艦內塢艙,長近70米、寬約16.8米,能容納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四艘LCM登陸艇。塢艙前方設有一個貨艙。
該艦的人員起居室、辦公室等公用空間位於艦內塢艙的上方。人員住艙則在機庫甲板下方。在未來,該艦還可以配屬完善的醫療設施,包括手術室、病房、X光室、斷層掃瞄(CT)室等。與諸多兩棲登陸艦一樣,該艦自身的武裝系統不會太強,可能是以對空火力為主,包括對空搜索雷達、防空武器,也可能加裝防空飛彈。雖然是一艘龐大的巨艦,但其船員編制可能為200多人,空勤人員不到200人,在人力方面可以說相當節省了。
能幹啥?
陸海空一體全裝下
安納託利亞號作為設計比較先進的兩棲攻擊艦,是典型的海上多面手,能夠執行從空中作戰、搶灘登陸,到戰鬥支援、兵力投放,再到物資運輸、人道救援等多方面任務。該級艦可在4級海況下執行全面作戰任務,在6級海況下執行有限作戰任務。
雖然本身的船員只有400餘人,但該艦可以搭載20架中型直升機或14架F-35垂直起降戰鬥機、40輛重型坦克和100輛輕型車輛,可運載500多名官兵組成的兩棲突擊營,塢艙容納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4艘LCM-8/LCM-1E登陸艇。如果採用高密度方式進行短期運載,則可以運載1500名士兵。
在現代海軍中,兩棲攻擊艦是僅次於航母的大型戰艦,也是現代戰爭中的明星。面對敵軍佔據的海島和海岸,兩棲攻擊艦可以出動搭載的垂直戰機或直升機進行偵察、襲擊,然後再以登陸艇、氣墊船、水陸兩用坦克或突擊車等發動搶灘戰鬥,也可直接用直升機空降到敵後要點夾擊。雖然是海上的戰艦,卻擁有覆蓋陸地乃至空中的能力。又由於兩棲攻擊艦噸位大,能夠承載大量的人員、裝備、物資,也適宜配裝功效更強大的通信、數據傳輸和計算機系統,在沒有航母的編隊中作為旗艦,指揮協調友軍。此外,依靠其龐大的人員物資運載量,以及擁有的登陸和空中運輸能力,不但可以為一線部隊提供兵力、物資的補充、支援,還能夠在諸如撤僑、救災、特殊建設等非戰爭任務中起到重要作用。
具體對土耳其海軍來說,安納託利亞號將是他們歷史上擁有的最大戰艦。在未來,該艦將成為土耳其艦隊的核心,尤其是遠洋海軍旗艦。配屬於它的,既可以包括土耳其海軍的另外兩艘7000噸級坦克登陸艦和8艘坦克登陸艇,執行兩棲突擊任務,或進行長距離兵力投放;同時,也可以連同土耳其正在研發的大型驅逐艦、TF4500型防空護衛艦,組成準航母作戰編隊,進行更大力度的作戰。
在當前的北約各國中,海軍最強的當然是美國,英法兩國次之,再後面就是義大利和西班牙。土耳其相對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兩國,在海軍的官兵人數、規模以及水面艦艇方面是毫不遜色的,主要就是差在海軍航空兵方面。目前義大利擁有兩艘輕型(準)航母——1.3萬噸的加裡波第號和2.8萬噸的加富爾號,西班牙擁有1艘2.8萬噸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土耳其的安納託利亞號如果服役,實力將追平乃至反超西班牙,成為北約第五大海軍;如果再服役一艘同級航母,則實力將超越義大利,成為北約第四。當然,這是建立在西班牙和義大利「故步自封」的基礎上。
準航母?
普通戰機別想啦
需要注意的是,土耳其正在建造的安納託利亞號,嚴格意義上講是一艘兩棲攻擊艦,不能成為真正的航空母艦,充其量只能算一艘準航母,安納託利亞號是不能起飛普通的固定翼艦載機的。
航空母艦,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夠起飛和降落飛機。現代的艦載機功能強,機體重,起飛和降落的速度都很快,因此需要很長的飛行甲板來加速和減速。如果沒有足夠長的飛行甲板,就必須用其他輔助設施,如彈射器、攔阻器等,幫助飛機把速度提上去或者降下來。所以,判斷一艘艦船夠不夠「真正的航母」資格,就是看它能不能起降普通的固定翼戰鬥機。
能起降普通艦載機的,叫做真正的航空母艦。有的要差一些,不能起降普通艦載機,只能讓垂直/短距離起降的飛機在上面起落,那就只能叫「準航母」。世界各國好些有全通飛行甲板的兩棲攻擊艦,其實都是準航母。還有些更差的,都沒有全通的飛行甲板,只是在艦艇後方安裝較大的飛行甲板,那就連垂直/短距離飛機都沒法用,只能停放直升飛機,這種充其量叫做「直升機航母」。
拿現在世界上的航母來說,尼米茲級飛行甲板長332米,又有彈射器,起飛艦載機毫無問題。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飛行甲板長302米,艦首有滑躍式設計,也能起飛艦載機。法國戴高樂號飛行甲板262米,雖然稍微短點兒,但是裝備了彈射器,也是完全意義的航母。但是像安納託利亞號,它的飛行甲板只有202米,普通的固定翼艦載機,如大名鼎鼎的F-16、F-18等,就都難以在上面起降,只能搭載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像義大利的加裡波帝號和加富爾號,包括以前英國的獨立號、無敵號等,也都是這種情況。
就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來看,直升機遠不如固定翼飛機,而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比起普通固定翼飛機也頗有差距。這也就造成了「準航母」比航母的戰鬥力弱。以目前北約各國為例,之前普遍裝備的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是英國的AV-8B即「鷂式」。這款60年代後期服役的戰機,長14米,翼展9米,最大起飛重量14噸,最大飛行速度時速1085公裡,最大航程2200公裡。對比普通固定翼飛機F-16的艦載機版,長15米,翼展9.5米,最大起飛重量19噸,最大飛行時速2100公裡,航程3800公裡。
顯然,鷂式戰鬥機比F-16差了一個檔次。義大利、西班牙他們的準航母不能搭載F-16,只能搭載「鷂式」,雖然比直升機強得多,但終究戰力大打折扣。
當然,目前北約的這些準航母是有一根救命稻草的,那就是剛服役不久的美軍F-35B。這款新式五代機具備垂直/短距離的功能,能夠搭載在上述準航母上。這樣一來,自然能為準航母帶來如虎添翼的效果。
對土耳其而言,在過去連準航母都沒有,所以海軍航空兵的實力非常弱,只有十幾架直升機搭載在舊式戰艦的直升機甲板上。過兩三年安納託利亞號服役後,土耳其方面當然是希望搭載美國的F-35,一步到位獲得強大戰力。不過,雖然同為北約盟軍,美國和土耳其近期關係較為微妙。在庫德人問題上存在利益分歧,土耳其購買俄制S-400飛彈也讓美國有些不爽。所以,到底F-35能不能上艦,目前還是未知數。如果最終買不到F-35B,那麼安納託利亞可能還是只有載著「鷂式」之類的老舊垂直戰機航行海上了。
兄弟多!
一艘西班牙船 兩艘澳大利亞船
土耳其的這第一艘準航母安納託利亞號,實際上採用的是西班牙的建造技術,其原型是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號。
西班牙當初曾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後來雖然衰落了,但畢竟是威風仍在,現在也依然具備不錯的海軍傳統和技術。胡安·卡洛斯一號的合約於2002年12月籤署,2003年9月獲得國防部批准,2005年5月開工,2008年3月下水,最終實際花費4.62億歐元,2010年9月30日正式交付西班牙海軍,2011年12月正式服役。
同時,這艘巨艦還得到了澳大利亞的青睞。在2006年的招標中,西班牙人拿著當時剛開工一年的胡安·卡洛斯一號的設計圖,就擊敗了法國的西北風,贏得了澳大利亞政府的訂單。
2014年和2015年,兩艘兩棲攻擊艦坎培拉號和阿德萊德號先後在澳大利亞海軍服役,被稱為「坎培拉級」。澳大利亞經濟實力不俗,坎培拉級比西班牙自己的船在一些細節方面更加優化。
由此可知,土耳其海軍選用的項目基礎,既是新式和先進的(21世紀以後才立項與設計),同時又具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已經製造和服役了3艘同級兩棲艦),可稱得上是兩全其美。
有野心!
當年地中海稱霸
尚在建造中的安納託利亞號上承載的,不僅是土耳其海軍的當代強軍夢,同時還有他們對歷史光榮的追思。
建立於13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經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面積數百萬平方公裡的龐大帝國,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慄。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曾經在地中海耀武揚威,與西方海軍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爭奪戰。有趣的是,當時奧斯曼海軍的最強對手之一,就是西班牙的海軍。然而隨著西方工業化時代的開始,奧斯曼帝國遭遇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必然厄運。在歐洲強國的圍攻下,先前徵服的領土不是被奪走就是獨立,奧斯曼的海軍也越來越弱,甚至拿不出一艘主力艦。在「一戰」戰敗後,奧斯曼帝國解體。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土耳其儼然又恢復了歐洲強國的地位。土耳其的軍隊包括正規軍60餘萬,預備役30多萬,準軍事部隊近20萬。其正規軍數量是英國、法國、德國的兩三倍,為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也是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僅次於俄羅斯)。土耳其軍隊中,陸軍最強大,約40萬人,裝備坦克4000餘輛,裝甲車3000餘輛,火炮3000餘門,各型飛彈和高炮4000餘部,飛機100多架。空軍6萬人,裝備飛機500餘架(包括f-16飛機200多架)和若干直升機。
土耳其的海軍不算弱,兵力5萬多人,擁有潛艇13艘,護衛艦22艘,近海艦艇約50艘,水雷艦艇20多艘,登陸艦艇8艘,海軍陸戰隊約3000人。僅以人數而論,超過俄羅斯之外的全部歐洲國家。然而其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有效的海軍航空兵平臺,其海軍航空兵僅僅裝備16架反潛直升機和7架教練直升機而已。
要知道,今日的土耳其,其領土三面環海,還被海峽分割兩邊。同時,土耳其也有重要的海外利益。而近期在敘利亞內戰中,土耳其也投入了血本。因此,兩棲兵力投放和海陸空配合的作戰平臺,對土耳其完成本國戰略需求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世界上經濟第18位,人口第19位;歐洲經濟第7位,人口第3位,面積第3位的大國,土耳其依舊夢想能夠破浪遠航。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楊益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