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時事
1.自然資源部成功組織實施「2019年度中國近海綜合開放航次—夏季航次」
8月2日至8月21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成功組織實施了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9年度中國近海綜合開放航次-夏季航次」。本航次圍繞南黃海和長江口海域資源與環境的主要科學問題,聚焦黃海冷水團和長江口低/缺氧區兩個典型生態區,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和底/地質過程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調查與研究。
2.Scienc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熱帶跨海盆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8月2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Weakening Atlantic Nino-Pacific connection under greenhouse warming (《溫室氣體增暖背景下大西洋尼諾-太平洋遙相關減弱》)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熱帶大西洋-太平洋跨海盆相互作用的未來變化。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賈凡副研究員為文章第一作者,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蔡文炬教授和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3.吳立新院士榮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Ambassador獎並被授予AGU Fellow
當地時間8月22日上午,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發布2019年度AGU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獲得AGU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導力(Scientific Leadership)最高獎——Ambassador 獎並同時被授予AGU Fellow,是AGU歷史上首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也是首位成為AGU Fellow的中國海洋學家。
4.國際海洋學院-中國西太平洋區域中心2019海洋管理培訓班開班
8月20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國際海洋學院-中國西太平洋區域中心2019海洋管理培訓班在天津開班。此次培訓為期4周,共有來自中國、柬埔寨、埃及、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的23名學員參加。
5.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指域外大國幹擾是南海和平穩定風險源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22日在歐盟媒體《歐盟觀察》網站發表署名文章,駁斥歐盟高官對南海局勢所謂「關切」,強調域外大國幹擾才是南海和平穩定的風險源。
6.首屆中國國際郵輪(配套)產業發展論壇在滬揭幕
8月22日,首屆中國國際郵輪(配套)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22日在上海開幕。旨在搭建中國大型郵輪配套產業交流大平臺、探討配套產業發展新路徑。該專業論壇有助構建全供應鏈體系,推動中國大型郵輪產業健康發展。
7.中國首艘豪華郵輪將於10月18日在上海開建
10月18日,中國第一艘大型豪華郵輪將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開工建造,我國郵輪配套裝備產業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一個全新、巨大的市場正翹首以待。
8.海上醫療救護模擬仿真訓練系統問世
日前從海軍後勤創新驅動成果展上獲悉,我軍首套海上醫療救護模擬仿真訓練系統研發成功。該系統由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多家單位研發,獨創智能化海戰傷高級模擬人、海戰傷模擬人體套件等配套裝備,能夠真實再現海上醫療救護及海戰傷情,有效提升醫護人員海上戰場救治能力和醫療救護訓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