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極!首艘中國造極地探險郵輪交付,票價7.5萬元已售罄

2021-01-21 第一財經

穿上能在6小時內保持體溫的防寒服,便可以推開艙門,乘坐皮劃小艇去到探險點,或是完成一次站立式划槳、浮潛;一派白色簡潔的北歐風下,極地壁畫被鑲嵌在各個空間。

這是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上看到的情景,一切關於南極探險的遐想將在這裡被實現。

9月6日,這艘由招商局工業集團建造的「1號郵輪」在江蘇海門基地順利交付。這意味著,招商工業真正具備了自主建造豪華郵輪的技術水準與能力,中國造船業最後一塊「黃金高地」被攻克。

隨著中國促進郵輪經濟發展文件的密集出臺,郵輪消費及相關產業受到關注。同時,全球郵輪業持續向好,2018年全球郵輪市場收入突破500億美元,多家歐洲產商的豪華郵輪訂單已經排到2027年。國際郵輪協會預計,2025年郵輪旅客數有望達到3760萬人,

想要拿下這龐大的市場,中國郵輪領域需攻關的核心難題有哪些?郵輪設計、製造、運營方面的布局應該如何展開?我們或許可以從先行者的探索中找到一些答案。

「1號郵輪」外觀

本土製造拿下海外大單

自主製造是當下我國亟待攻關的難題,也是郵輪全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歷時28個月的建造周期內,建造技術團隊攻克了安全返港、薄板焊接變形、振動噪聲控制等100多項技術難題,順利下水、試航,還比合同工期提前2個月交付。

郵輪建造需要系統性規劃,首先是保障安全。

「對於郵輪來說,載客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體驗。」招商局郵輪製造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謝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艘郵輪設有2個機艙同時運行,當郵輪駕駛室遭遇失水或失火的緊急情況,可操控安全返港控制臺,依靠郵輪自身冗餘動力安全返回就近港口。」

國際標準規定,總長在130米以上的船舶需擁有安全返港功能,這艘郵輪寬18.4米、長104.4米,就已經達到了這一安全需求。

其次是在新材料上的突破。「減重和降低重量重心非常重要。這艘郵輪的實船載重高過了合同中所設定的1450噸的參數。」

謝濤說,此前使用的5mm厚鋼板,其非開平板的公差約在0.6mm(歐洲、日韓的鋼廠均是這一標準),而0.5mm的公差即意味著增重10%。為此團隊多次探討,最終將公差控制在了0~0.2mm,比原先標準提高了2/3,給其他設備、材料重量控制留出了發揮空間。

再次,為了將陽臺房落地玻璃門設在距離水面11米(一般都在13~14米以上)的設計理念,建造團隊聯合波蘭生產廠家、法國船級社聯合研發,在經歷了5次耐火實驗後,耐高壓耐火特種玻璃門終於通過驗收。

此外,為了符合極地探險的環保標準,郵輪另設有「垃圾打包間」,運用專業設備將生活、廚餘垃圾進行粉碎、打包,放置到專用垃圾冷庫裡冷藏,等停靠到了碼頭再卸下。

"1號郵輪「後期生產的三維放樣設計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招商工業董事長王崔軍說,郵輪目前設備國產化率約為40%。下一階段,隨著郵輪配套產業逐步形成,將引進海外技術與國內廠商合作,使中國最核心材料與設備的國產化率達到70%~80%。

在9月6日的交船儀式上,SunStone公司執行長Niels Erik Lund說:「訂船前,有同行提醒我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歐洲一些船廠會出現拖延1~2年交付的情況。如今,我對這艘船的質量非常滿意,我很慶幸選擇了招商局進行製造。」

記者從官網了解到,該郵輪10月底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船票已經售罄,官網售價從10500美元/人到11800美元/不等;郵輪所能容納的乘客為160人,船員95人。

「郵輪建造依賴非常高質量的供應鏈,總價的70%都要支付給供應商。」芬坎蒂尼集團中國區執行總裁費裡曾說,「極地探險郵輪比豪華郵輪體積要小很多,超過六成的收入來源於船票。

布局千億級郵輪產業鏈

按照規劃,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形成體系完善、效率顯著的郵輪產業鏈,郵輪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郵輪旅客年運輸量達到1400萬人次,郵輪經濟規模將達到4600億元,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市場之一。

業內人士預估,到2030年,中國對郵輪的需求量在80~100艘,按每艘郵輪50億元造價計算,市場規模約3000億~4000億元。再以40%的國產化率測算,未來郵輪建造設備和材料進出口總額在1200億~1600億元。

王崔軍認為,實現郵輪全產業鏈布局,需要郵輪母港、設計製造、運營管理這3個部分。

「郵輪母港上,招商局集團已經在天津、青島、蛇口、上海等6處擁有豪華郵輪母港;設計製造上,一方面我們收購了全球排名前3的郵輪設計公司,另一方面,以配套建設為主的產業園業已開建;運營上計劃打造中國本土的運營公司,比如沿海、遠洋的豪華郵輪船隊。」 王崔軍說。

王崔軍提到的郵輪製造基地、郵輪配套產業園的總佔地面積規劃為65萬平方米。郵輪建造基地將引進自動化、智能化的歐洲先進薄板流水生產線,郵輪配套產業園則將導入一批國內外豪華郵輪配套產業上下遊龍頭企業。

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未來概念圖

郵輪配套產業園總投資為50億元,國家級材料及技術試驗檢測中心、研發服務平臺、配套產業保稅倉庫、產業展示中心將依次在園區建成。

在此基礎上,郵輪產業也將不斷升級。江蘇省副省長王江表示,「中國首制的這艘極地探險郵輪,為產業集群的提供了新動能。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在3~5年內實現10萬噸級以下中型郵輪的建造,再逐步向大型郵輪突破,直到中國在這個領域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除了此次交付的「1號郵輪」外,招商工業已承接了7艘極地郵輪(另有3艘待生效)和3艘中型郵輪訂單。

有專家認為,由於郵輪產業在長三角專業化程度更高,旅遊業、零售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等郵輪產業的關聯產業,也將成為締造郵輪產業集群的主要產業要素,這些產業的專業化水平越高,對長三角地區郵輪產業聯動發展越有利。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首艘極地探險郵輪在江蘇海門起航!
    9月6日上午,招商局集團在江蘇海門基地舉行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命名交付暨郵輪基地奠基儀式。郵輪船長104.4米、型寬18.4米,設計吃水5.1米、船舶總噸8035噸、最高航速16.3節,設有135個艙室,可承載254人。目前,該郵輪已由船東方Sunstone Ships公司承租給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公司Aurora Expeditions,入籍巴哈馬,郵輪交付後將開啟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之旅。
  • 1萬美金1張船票去南極,帶你探秘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丨港口圈
    極地,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南北極圈的白色冰雪世界,讓人感覺神秘卻又嚮往的自然旅行終極目的地。如今,你只需花1萬美元,搭乘由招商工業首制的極地探險郵輪,花上十來天時間就可以抵達南北極的核心區域。9月6日上午,招商局集團在江蘇海門基地隆重舉行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GREG MORTIMER」命名交付暨郵輪基地奠基儀式。此次準時交付的「1號郵輪」是招商工業極地探險郵輪系列項目的首制船,也是中國造船史上第一艘極地探險郵輪,開闢了「郵輪中國製造」的先河。
  • 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命名交付:將開啟12天的南極首航之旅
    極地探險郵輪外觀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 圖9月6日上午,招商局集團在江蘇海門基地舉行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命名交付暨郵輪基地奠基儀式。據招商局集團方面介紹,此次交付的「1號郵輪」是招商局工業集團(簡稱「招商工業」)極地探險郵輪系列項目的首制船,也是中國造船史上第一艘極地探險郵輪,開闢了「郵輪中國製造」的先河。「1號郵輪」的順利交付,也標誌著招商工業完成進軍郵輪建造領域的第一步。同時,招商工業郵輪製造基地、郵輪配套產業園、國際郵輪城也於當日正式開工。
  • 中國首艘極地探險郵輪完成南極首航
    IT之家11月3日消息 根據百年招商局官方的消息,阿根廷當地時間10月30日,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工業製造的中國首艘極地探險郵輪閣默號返回烏斯懷亞港口,成功完成南極首航。據介紹,由招商局工業集團製造的1號郵輪被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現已經交付給了船東美國SunStone公司。這艘郵輪已由船東承租給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公司,入籍巴哈馬,十月份開啟了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之旅,南極半島12天遊的船票售價在71400元到136000元之間。
  • 看起來像宇宙飛船 「中國造」又一次驚豔世界
    「中國造」又一次驚豔世界前往南極探險是許多人心之嚮往的事,如今,藉助中國出色的造船能力,這個夢想將進一步成為現實。▲極地郵輪從江蘇海門基地出發。據新華社報導,由中國招商局工業集團建造的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已於9月6日正式交付給船東美國SunStone公司。
  •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成功交付
    新華社南京9月6日電(記者劉宇軒)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命名交付儀式6日在江蘇海門舉行。由招商局工業集團製造的1號郵輪被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並交付給船東美國SunStone公司。「格雷格·莫蒂默」號是招商工業集團與SunStone公司籤訂建造「4+6」艘極地探險郵輪合同的首制船,於2018年3月16日開工建造。郵輪已由船東承租給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公司,入籍巴哈馬,交付後將開啟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之旅。郵輪船長104.4米、型寬18.4米,設計吃水5.1米、最高航速16.3節,設有135個艙室,可承載254人。
  • 國產首艘極地探險郵輪啟航開赴南極
    新華社南京9月9日電(記者劉宇軒)9日8時,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格雷格·莫蒂默」號從江蘇招商工業海門基地1號碼頭正式啟航,前往阿根廷南部小城烏斯懷亞,整頓準備後,開啟南極首航之旅。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由招商工業集團建造,6日正式交付,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
  •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成功交付 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命名交付儀式6日在江蘇海門舉行。由招商局工業集團製造的1號郵輪被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並交付給船東美國SunStone公司。「格雷格·莫蒂默」號是招商局工業集團與SunStone公司籤訂建造「4+6」艘極地探險郵輪合同的首制船,於2018年3月16日開工建造。郵輪已由船東承租給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公司,入籍巴哈馬,交付後將開啟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之旅。郵輪船長104.4米、型寬18.4米,設計吃水5.1米、最高航速16.3節,可承載254人。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造,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從江蘇海門啟航,預計10月底抵達南極
    9月9日8時,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格雷格·莫蒂默」號從江蘇招商工業海門基地1號碼頭正式啟航,前往阿根廷南部小城烏斯懷亞,整頓準備後,開啟南極首航之旅。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由招商工業集團建造,6日正式交付,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啟航後,郵輪將途經新加坡、南非好望角,再越過大西洋到達有「世界盡頭」之稱的阿根廷烏斯懷亞,預計10月底抵達南極地區,開啟為期約兩周的探險之旅。
  • 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今日起航
    9月9日上午8時許,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從招商工業海門基地1號碼頭正式起航,前往阿根廷南部烏斯懷亞,準備開啟南極首航之旅。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於9月6日正式交付命名為格雷格·莫蒂默號,並受到廣泛關注。抵達烏斯懷亞準備就緒後,10月23日將正式開啟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探險之旅,這也是中國製造的郵輪首次駛入南極。格雷格·莫蒂默號是由招商工業與美國SunStone公司籤訂建造7+3艘極地探險郵輪合同的首制船,已由美國船東方Sunstone Ships公司承租給澳大利亞極地探險公司Aurora Expeditions,入籍巴哈馬。
  • 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今天從海門基地啟航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邵莉汶 王鈺燕中國首制極地探險郵輪格雷格莫蒂默號9月6日正式交付命名,經過兩天的準備,今天上午8點,南通海門出發,前往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整個航行過程大概28天。今天一早,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的領導、1號郵輪項目組、員工代表等就來到1號碼頭,為中國第一艘極地探險郵輪起航送行。格雷格莫蒂默號將途經新加坡、南非好望角,再越過大西洋到達有「世界盡頭」之稱的烏斯懷亞。抵達烏斯懷亞準備就緒後,10月23日將正式開啟為期12天的南極首航探險之旅,這將是中國製造的郵輪首次駛入南極。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9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見證了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H2560)下水。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 江蘇-常熟下水~極地探險郵輪4號船「海洋探險號」
    (極地探險郵輪4號船「海洋探險號」在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碼頭)「海洋探險號」是由招商局工業集團與SunStone公司籤訂外貿合同並建造的該系列第三艘船舶,這一極地探險郵輪系列是中國造船史上首批極地探險郵輪,開闢了極地郵輪「中國製造」的先河。
  • 海門:極地探險郵輪被認定為2020年度省首臺(套)重大裝備
    記者今天從海門了解到,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0年度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名單, 海門招商局郵輪製造有限公司的極地探險郵輪名列其中。據悉,此次全省共認定40個首臺(套)重大裝備,南通共有4個。2018 年 3 月 ,首艘極地探險郵輪開工建造,標誌著我國郵輪本土建造正式邁開了實質性的第一步。2018 年 9 月 6 日,首艘極地探險郵輪成功交付船長 104.4 米,設有 135 個艙室,可承載 254 人。與大型郵輪建造不同,服務於特定市場、高端乘客的小型郵輪單位空間結構及系統更為複雜,對設計與施工的要求更高。
  • 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在江蘇海門順利下水
    新華社發(許叢軍 攝)  新華社南京3月12日電(記者張泉、劉宇軒)記者12日從招商局工業集團獲悉,首艘國產極地探險郵輪在江蘇海門順利下水,這標誌著我國在遠洋船舶製造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招商局工業集團總經理胡賢甫介紹,「極地郵輪1號船」總長104.4米,型寬18.4米,採用電力推進,設計航速不小於15.5節,滿足安全返港、USPH、USCG等航行規範要求,按照最新極地參數標準打造,無論航行於高緯度地區還是橫跨地球,都將暢行無阻。
  • 俄媒:中國南極科考站數量或已超越俄羅斯
    俄媒稱,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儀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舉行。考慮到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風生水起,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在南極科考站的數量和質量或將超過俄美。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7月21日報導,首艘「雪龍」號是1993年在烏克蘭而非中國建成的。
  • 中國製造極地探險郵輪啟航赴南極
    9月9日,中國製造的首艘極地探險郵輪從江蘇省南通市招商工業江蘇海門基地出發,前往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開啟首航南極之旅。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這艘首航郵輪是招商工業與美國SunStone公司籤訂建造7+3艘極地探險郵輪合同的首制船,也是中國造船史上第一艘極地探險郵輪。 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該郵輪船長104.4米、型寬18.4米,設計吃水5.1米、船舶總噸8035噸、最高航速16.3節,設有135個艙室,可承載254人。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而對於地球的最遠端——南極,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 張建松)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