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高齡的浙大教授陳橋驛,昨獲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2020-12-01 浙江在線

  陳先生九十大壽。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浙大地球科學系老教授陳橋驛昨天迎來90大壽,收到一份大禮——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這個獎,是中國地理學會為激勵地理科教工作者開拓創新、奮發進取,推動我國地理科學事業的快速發展而設立的,表彰那些在我國地理學科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地理學家。

  今年是第四屆,獲獎的就兩人,除了陳老,另一位是中山大學的黃進教授。

  去年7月13日,本報「文脈」曾對他進行專訪。

  90高齡記全小學同學姓名

  還說得一口流利英文

  90歲的陳橋驛,高高瘦瘦,道骨仙風。昨天他特意戴了條紅格子圍巾,被學生們簇擁著唱生日歌,顯得更加神採奕奕。

  這樣一個雙喜臨門的日子裡,他那滿城的桃李,能來的都來了,像個盛大的同學會。只是這些學生,從「40後」一路跨到「90後」。

  老先生的記性相當好,80多年前小學班上52位同學的名字、綽號,他都記得。

  雖然已經見識了老先生的厲害,但當記者採訪他時自報家門,他點頭回一句「噢,newspaper(報紙)」,還是被怔住了。

  看到記者聽他的紹興話很費力,老先生又飆出一長串英語,還是字正腔圓的倫敦腔。後來他的學生跟我說:「曾經有北方的學生不太習慣陳先生的紹興方言,他就直接用英語講課。」

  而這一口流利英語的背後,是他更加牛氣的經歷——他當過遠徵軍的翻譯官,在當時師部的提幹考試中考取第一名,還被授予少校軍銜。

  說著說著,陳老又脫口而出一段《羅蜜歐與朱麗葉》的英文對白,看到我們的驚喜,老人像小孩子一樣,得意洋洋。

  專注《水經注》研究

  是中國酈學泰鬥

  也許是冥冥中有註定,陳橋驛本是個地名(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地方),而陳老的一生,也都與地理有關。

  上世紀50年代讀書的人中,很多可能都還記得,當時上地理課時,有一本小冊子叫《祖國的河流》,是頗為流行的參考書。這本曾在4年內再版了9次的書,編者就是陳橋驛,這也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暢銷的地理書。

  當然,陳老在歷史地理學、酈學、歷史地圖學、地方志和地名學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著作,有70多部,各種著述共計2000餘萬字,不少專著還被譯成外文介紹到國外。

  而在這其中,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對《水經注》的研究。

  陳橋驛稱《水經注》為「千古一書」。這一地理巨著,共四十卷,記述了中國1252條河流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

  王國維、胡適都不同程度考證過《水經注》,海內外也有各種不同版本的研究,由此形成一門世界性的學問,稱為酈學(因為《水經注》是酈道元所著)。但現在學界說起《水經注》時,都公認他是中國酈學泰鬥。

  記者問及他的研究成果,他卻只是謙虛的淡淡一句:「最大成果是《水經注》本身,我只不過是發現其中的價值。」

  杭州躋身六大古都

  全靠他「提名」

  陳老的研究涉獵廣泛,除了《水經注》,對浙江省內各地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研究,也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比如,杭州能名列中國第「六大古都」,就全靠他「提名」。

  1920年代,學術界形成的「五大古都」說法是:洛陽、南京、西安、北京、開封。

  1983年,北大教授侯潤之先生(國內歷史地理學界「三老」之一)請陳橋驛修撰《中國五大古都》一書,陳老一聽就提議,「杭州也該算一個呀。」

  說起這段往事,他的學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範今朝就激動:「當時陳先生提出了夠格『大古都』的兩大標準,一是建都時間,二是城市地理位置和遺址要有重合,杭州都很吻合,所以當時學術界很快就認可了。」

  當年陳橋驛主編《中國六大古都》一書,就正式將杭州列入大古都,成為「六大古都」。

相關焦點

  • 浙大90歲老教授獲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每日商報訊 昨天,是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陳橋驛老先生「雙喜臨門」的日子:第一喜是他獲得了代表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第二喜是浙大地球科學系的大學生們為他慶祝了90歲的壽辰。
  • 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逝世—新聞—科學網
    陳橋驛,浙江紹興人,當代傑出歷史地理學家、酈學(對酈道元的《水經注》的研究)泰鬥、浙江大學終身教授,曾參加「青年遠徵軍」,任英語翻譯。 作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的學科帶頭人,陳橋驛對酈學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影響最廣。幾十年以來,他筆耕不輟,共出版通識地理學、酈學、吳越文化、方志學等方面著作70餘種,發表各類論文400多篇。
  •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去世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去世 澎湃新聞 2015-02-11 20:3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左建平教授榮獲首屆國際巖石力學「科學成就獎」
    祝賀左建平教授榮獲ISRM首屆「科學成就獎」近日,國際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會(簡稱ISRM)評出首屆國際巖石力學「科學成就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採礦巖石力學分會理事長左建平獲此殊榮。
  • 浙大寧理校長楊德仁院士獲何梁何利獎
    浙江高校僅2人獲獎,其中,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基金設「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王寧利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令強
  • 點讚| 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獲授「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
    點讚 | 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獲授「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 2019-10-27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公布,5位浙大教授上榜
    根據中國工程院網站公開信息,2019年院士增選的第二輪評審將在今年10月的最後一周進行,最終確定的總名額不超過80人。在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浙大教授佔據5個名額。以下是入選的浙大教授名單:童水光 浙大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候選人之一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主要從事重大機械裝備的結構強度與輕量化設計技術、數位化設計及仿真技術、鍋爐熱力學分析與仿真系統、逆向工程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 中國科大謝毅院士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趙永新、曾皓)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第十七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法國巴黎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謝毅憑藉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二維超薄半導體在提升光電、熱電轉換效率方面的工作,榮獲本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沈昌祥魏道政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梅宏任理事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 傅恆志院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感言「既光榮又慚愧」
    西工大新聞網11月4日電(記者 王凡華 攝影報導)11月3日,第三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中國鑄造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傅恆志和瀋陽鑄造研究所總工程師謝明師獲「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這是我國鑄造界的最高榮譽。迄今,西工大已有周堯和、傅恆志兩人獲得該項榮譽。
  • 謝毅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本報訊(通訊員曾皓  記者王磊)近日,第十七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法國巴黎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謝毅憑藉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二維超薄半導體在提升光電、熱電轉換效率方面的工作,榮獲本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 鍾南山樊錦詩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鍾南山樊錦詩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桑兵獲聘浙大文科資深教授 為史學領域首位
    2018-08-25 09: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福泉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著名歷史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桑兵日前獲聘為浙大文科資深教授。桑兵成為浙大第10位文科資深教授,也是浙大歷史學系第一位文科資深教授。
  • 雲南大學校長方精雲獲「馬世駿生態科學成就獎」和「中國生態學...
    中國生態學學會副理事長安黎哲宣讀了中國科協發來的賀信。在賀信中,中國科協高度肯定了學會為我國生態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期待學會攜40年發展之榮光,為推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二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在求是科技基金會創立25周年之際,今年的「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97歲的楊振寧。此前僅有「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獲此獎項。楊振寧表示,他還記得1993年在查懋聲先生的家中與陳省身等幾位科學家商量設立這一獎項的情形。他參加過歷次求是獎的頒獎,對1996年屠呦呦獲獎、2011年張首晟獲獎印象深刻。
  • 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對於他的科學貢獻,丁肇中等人曾經...
    97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9月21日晚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成為25年來第二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此前僅有「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獲此獎項。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查濟民1994年創立。有關楊振寧的科學貢獻,坊間議論從未間斷。
  • 鍾南山再獲大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鍾南山再獲大獎#近日,民族英雄鐘山南院士,再度獲大獎。2020年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舉行,鍾南山院士獲該基金年度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同時獲此大獎的還有樊錦詩研究員。基金宗旨一是促進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二是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據統計,該基金成立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
  • ...獲「求是終身成就獎」,對於他的科學貢獻,丁肇中等人曾經這樣評價
    97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9月21日晚獲頒「求是終身成就獎」,成為25年來第二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此前僅有「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獲此獎項。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查濟民1994年創立。有關楊振寧的科學貢獻,坊間議論從未間斷。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