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獲聘浙大文科資深教授 為史學領域首位

2020-12-04 浙報融媒體

2018-08-25 09: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福泉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著名歷史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桑兵日前獲聘為浙大文科資深教授。桑兵成為浙大第10位文科資深教授,也是浙大歷史學系第一位文科資深教授。

桑兵系河北威縣人,1956年3月生於廣西桂林。曾任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1977年至1987年,先後就讀於四川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1983年9月任教於中山大學歷史系,1992年晉升教授。1999年10月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005年1月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桑兵曾到東京亞細亞大學、臺北中研院近代史所訪問研究;曾任漢城延世大學、臺北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出版有《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等專著。主編《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叢書》、《清代稿鈔本》。合編《戴季陶辛亥文集》、《戴季陶集》、《近代中國學術批評》、《近代中國學術思想》、《國學的歷史》。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晚清民國史的論文百餘篇。

桑兵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清代以來的學術、大學與近代中國、近代中日關係史等。

浙江大學於2010年出臺《關於加強文科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設立文科資深教授崗位,並明確資深教授的校內待遇將參照兩院院士執行,對人文學科的發展要給予特殊的支持政策,鼓勵改革現有的學術評估制度,對相關教師實行柔性化、模糊性的管理辦法。同年11月26日浙大印發《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評選暫行辦法》。從此文科資深教授成為浙江大學人文社科領域最高級別的崗位。

此前獲聘的浙大文科資深教授分別是:管理學院王重鳴教授,教育學院田正平教授,人文學院張湧泉教授,光華法學院張文顯教授,傳媒學院徐岱教授,經濟學院史晉川教授,公共管理學院姚先國教授,光華法學院王貴國教授和外語學院許鈞教授。

相關焦點

  • 浙大近兩年引進45位資深學者,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也已入職
    據《浙江日報》、浙江大學微信公號11月30日消息,今年以來,浙大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首位長聘教授、人文學院青年人才何歡歡成長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39歲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顧臻全職加盟並擔任藥學院院長,標誌著卓越青年人才的引育取得新突破。
  • 浙大90歲老教授獲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每日商報訊 昨天,是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陳橋驛老先生「雙喜臨門」的日子:第一喜是他獲得了代表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第二喜是浙大地球科學系的大學生們為他慶祝了90歲的壽辰。
  • 桑兵教授團隊項目入選「浙江大學2019年度十大學術進展」!
    在全校師生與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和支持下,經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特邀評委評審,微信點讚,我院歷史學系桑兵教授團隊項目「國學與近代中國研究」成功入選「浙江大學2019年度十大學術進展」!,深入把握中國學術與社會的近代轉承,為中國的崛起和國際秩序的重構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
  • 浙大文科再獲強援:知名哲學學者孫周興已任浙大敦和講席教授
    浙江大學文科再獲強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浙大人文匯」2021年1月8日發布消息《「感恩同行,攜手共進」 人文學院2021年全院師生迎新大會精彩回顧》顯示,孫周興已經擔任該學院專任教師。澎湃新聞記者1月11日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多名內部人士處確認,知名哲學學者孫周興教授已經回到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任教,並從去年開始擔任了「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教職。公開資料顯示,孫周興,男,1963年9月生,漢族,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
  • 運用「雙聘院士」引才:國內兩高校各收穫重磅人才加盟
    「浙大城市學院」微信公眾號11月24日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教授加盟浙大城市學院消息提到:作為城市學院首位雙聘院士,段樹民表示十分榮幸並對平臺的建設充滿信心。他希望新籌建的研究院能和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進行疊加與錯位發展,積極融入杭州市發展需求,推動學校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促進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 嚴傳俊教授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3日電(沙治邦)11月9日,在重慶大學召開的201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上,西工大動力與能源學院資深教授嚴傳俊和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蔣德明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 美國教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華浙大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以大學來分,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應該是三流,但在清華與北大,有些專業領域已經有點二流甚至一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別難過,印度也一樣。甚至日本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自從百年前,有些大學衝進三流後,絕大部分的大學還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與團結力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學術與思想上面是沒有太多的建樹的。
  • 清華評出資深教授 首批授予18位學者名單出爐(圖)
    清華評出資深教授 首批授予18位學者名單出爐(圖) 中國新聞網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獲聘北京交通大學顧問教授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孫守光教授出席授聘任儀式,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級副總裁兼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正式頒發「顧問教授」聘書孫守光教授與唐濤教授在儀式中發表了講話,他們均高度評價了李院士在交通研究學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對李院士受聘北京交通大學顧問教授表示祝賀和感謝,希冀
  • 浙大教授吳飛:大家應該清醒一下
    原標題:浙大教授吳飛近日撰文稱:人文科學正越來越邊緣化,大家應該清醒一下  人文科學無用論,可以休矣  每年夏天,文科總要被「黑」幾次。  當有大學新生諮詢填報志願時,不少「過來人」會真誠地給出建議:不要選文科,不賺錢。  在人工智慧崛起、網際網路時代,文科專業往往處於「就業鄙視鏈」底端。
  • 江蘇教授,成為首位獲此國際獎項大陸學者!
    近日,2020年國際風工程協會青年獎(IAWE Junior Award)獲獎人揭曉,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王浩教授成功當選。該獎主要表彰王浩教授在大跨度橋梁風效應現場實測、數值模擬及理論分析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
  • 她是浙大首位「90後」博導,16歲上復旦,當之無愧「女學神」
    浙大迎首位90後美女博導 教授楊樹,90年出生,16歲考上復旦大學,20歲從復旦本科畢業,考入香港科技大學讀研,24歲已經拿到了港科大的博士學位。而且還是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
  •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揭秘洋底探秘...
    中國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學家 韓喜球博士親臨溫州 親身講述科學家 在大洋深處的探險故事 解密深海大洋處的神奇世界!
  • 桑兵高分作品推薦,你看過幾本?
    桑兵,教授,現任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目前主要關注晚清民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近代中日關係(以民間團體和學者為中心)等領域。尤其以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為重點。今天,小編為喜愛桑兵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1.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徐小波成了首位通過普外科FRCS考試的內地醫師。這場院士資格考試,在香港僅有50%左右的通過率,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今年4月,和徐小波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38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醫生。「通過考試,對徐小波來說,是成為一名真正具有國際認證的專科醫師;對浙大一院來說,則意味著醫院專科醫師培訓之路真正接軌國際了。」浙大一院教學部主任蔣國平說。
  • 微軟公司前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受聘清華大學雙聘教授
    在清華大學工字廳東廳,校長邱勇通過視頻連線為正在西雅圖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GIX)大樓授課的沈向洋博士頒發雙聘教授聘書。據悉,這是清華大學首次以視頻會議方式在線舉行聘任儀式。公開資料顯示,沈向洋博士是著名的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計算機協會(ACM)院士。
  • 看浙大擘畫全球開放發展藍圖
    2016年以來新增本科生海外交流項目近200個,拓展了一批高水平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如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生物醫學領域,與日本京都大學在能源領域的博士聯合培養。外國語言與文化交流學院文科資深教授許鈞說,文化交流的真正意義是走出自我,豐富世界,美美與共。由他牽頭成立的中華譯學館,其宗旨正是以中華為根,翻譯和研究並重,促進文化交流,驅動思想創新,拓展思想疆域。2020年6月,學校啟動了首個人文社科學科牽頭的「創新2030計劃」——「亞洲文明學科會聚研究計劃」,由許鈞擔任首席專家。
  • 爆款網紅沈向洋,續聘清華「雙聘教授」,全網十萬人在線圍觀!
    今早,清華大學向沈向洋博士頒發雙聘教授續任聘書;在任聘儀式結束後,沈向洋還對全網(微博、快手、抖音、bilibili等)進行了主題為 「Engeering Responsible AI」 的在線學術報告(AI 科技評論隨後將整理報告全文,敬請關注)。
  • 陳嶸教授當選為數理統計學會(IMS)資深會員(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陳嶸教授當選為數理統計學會(IMS)資深會員。  陳嶸教授是因為在貝葉斯推論、蒙特卡羅方法、時間序列分析方面的創新和巨大貢獻以及在統計教育和學科服務上的卓越表現而榮獲此榮譽的。  獲此榮譽的每一位候選人都是經過其同行委員會嚴格評選出來的。2006年,在對44名候選人進行評議後,最後確定20人當選資深會員。數理統計學會創立於1933年,是著重於發展和推廣統計與概率理論與應用的成員組織。
  • 廖洪恩、何珂主講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期-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期開講醫學院教授廖洪恩與物理系教授何珂作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11月15日電(實習記者 吳 月) 11月11日下午,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場報告在圖書館報告廳開講。廖洪恩將醫療領域精準診療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為醫生增加新的「眼」、「手」和「腦」。醫學圖像技術的進步如微創手術中的醫學影像精確診斷、三維立體全像技術、立體空間透視導航為醫生提供了「第三隻眼」;高精度微創治療的尖端醫療器械、醫療機器人打破了人類雙手的界限,為醫生提供了「第三隻手」;而智能化醫療和高精度診治一體化為醫生提供了另一個「大腦」。 這些先進的技術最終形成智能型多功能檢測、診斷、治療一體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