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8月下旬,石化油服(600871,股吧)(600871.SH)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的施工隊伍接連收穫喜人成績:J72-9-2井刷新該區小井眼定向井最短鑽井周期紀錄;涇河75井井壓裂後獲得日產7.3方的高產工業油流;L8-2井壓裂投產後氣量穩步增加,日產量穩定在3.29萬方。
石化油服在鄂爾多斯盆地緻密油氣勘探開發60餘載中,打造了特色、系列化成熟配套技術,部分工藝達到了行業乃至國際領先水平,為黃河流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黃河流域中上遊的大牛地氣田,是國內率先實現效益開發的緻密低滲氣田,以開發上古生界氣藏為主,自投產以來鑽成氣井1800餘口,已累計產氣超過400億立方米。通過杭錦旗輸氣管道、榆濟輸氣管道等,為內蒙古、寧夏、山西、陝西、河南等省區貢獻清潔能源,日產氣量可滿足2700萬戶居民用氣。位於鄂爾多斯盆地北緣的東勝氣田,也已於2015年實現效益開發。
複雜地層鑽井防漏堵漏技術破解多項技術瓶頸,支撐勘探開發提速提效。鄂爾多斯盆地的地層斷裂、裂縫發育,構造複雜。鑽井時一旦遭遇大的斷層,或是由於井筒壓力,在井壁形成新的裂縫,地層就會「拉肚子」,吃什麼漏什麼;鑽至氣層時,又會因為地層壓力大於井筒壓力,造成鑽井液又噴又漏,出現「上吐下瀉」的現象。這直接影響鑽井安全和建井周期,讓鑽井隊吃盡了苦頭。石化油服通過對漏失地層機理的研究,優化鑽井液性能,優選堵漏材料及配方,精細控制井筒壓力及堵漏工藝,形成了精細控壓防漏技術、隨鑽堵漏技術、KPD堵漏技術及化學凝膠堵漏技術。鑽井過程中,鑽井液在井壁上形成高強度的「封堵層」;偶有漏失發生時,黏稠的堵漏劑如同楔子一樣,直接楔入裂縫,封堵住漏失。攻堅創效行動期間,鄂爾多斯工區地層漏失率同比降幅57.95%,平均漏失次數同比降幅65.66%。該技術有效提高了井下複雜故障預防與處置能力,解決了複雜地層鑽井井漏難題,加快了區域勘探開發進程。
X射線元素錄井技術有效提高優質儲層鑽遇率。錄井技術是油氣井現場鑽探的「參謀」,鄂爾多斯盆地是典型的低壓、低滲、低孔隙度緻密氣藏,儲層物性差,傳統錄井依靠肉眼進行初步觀察,細碎巖屑現場識別難。X射線元素錄井技術就如同在現場對巖心、巖屑進行「CT」掃描分析,能夠定量、隨鑽、真實反映巖石的物質成分,利用巖石的主要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數據,可計算礦物種類、含量,進行巖石定名、地層劃分對比和沉積相分析等,精準識別地層變化,為制定儲層改造方案提供精細的數據,實現增儲上產的地質目的。配套生產的巖屑錄井儀、巖心錄井儀,也滿足了現場施工設備小型化、巖心「無損分析」的需求。目前,該技術已廣泛用於鄂爾多斯盆地、塔裡木盆地、冀東油田、四川盆地等工區的1600多口井中,進行了100多萬個樣品分析,在關鍵層位的卡取、油氣層的精細識別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雷達成像測井技術為有效降低勘探成本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石化油服以國家863計劃課題和集團公司科技課題為依託,持續開展前瞻性課題攻關,在國內首次將雷達技術應用於地球物理測井領域,成功研發國內首套雷達成像測井樣機,並建成國內首個雷達成像測井標準井。在深井、超深井、超高溫環境下淬鍊的「火眼金睛」,可以計算井周儲層12米縫洞的形態結構,並準確判別縫洞方位,能有效識別油氣井旁5米遠的裂縫發育帶,有效提升了徑向探測距離,彌補了常規測井徑向探測距離短的不足。該技術在天線、饋電裝置、標準井模型等核心技術、關鍵裝置以及配套技術方面,共獲得10件國家專利和1件軟體著作權,完成了樣機研發階段智慧財產權保護布局。目前,該技術配套儀器已在鄂爾多斯盆地、塔河油田等油氣田成功應用。其中大牛地氣田重點風險探井大深1井的測試中,較好地反映了井周地質體發育情況,為大牛地氣田首次在下古生界儲層測試獲得工業氣流提供了充分的數據支持。
石化油服自主研發的Logik測井資料處理解釋系統已完全替代商業軟體。Logik系統是具有中石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可視化測井資料解釋平臺,集數據轉換、曲線顯示、編輯、繪圖、處理和解釋於一體。幾千米的地下,油氣層異常複雜,哪個區塊油氣資源豐富,哪個層位更有開採價值,這些問題在Logik系統前迎刃而解。測井資料解釋將採集的電阻率、聲波速度等抽象的物理參數,轉換成具象三維描述的解釋結果,重現地下儲層時空分布原貌,為資源評價與油氣藏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據。2012年至今,Logik系統不斷改進系統架構,完善平臺功能,已逐漸升級為4.0版本,全面應用於鄂爾多斯盆地測井工作中。並在勝利、中原、華東、江漢、上海海洋油氣12家油田企業的研究院、採油廠、測井公司等單位推廣安裝700餘套,在各大油氣田勘探開發試採選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油氣行業整體低迷,油價、氣價均在低位徘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就要提升油氣「增儲上產」進度,降低對外依存度。我國待探明天然氣資源量中,緻密氣佔比約25.2%,並且開採風險高、資源品質較差。作為我國天然氣上產主陣地的鄂爾多斯盆地,其緻密氣儲層就被形象地譽為「磨刀石」,多數新增儲量難以有效動用。
8月20日,石化油服緻密油氣工程技術中心在鄭州掛牌成立,包括複雜地層鑽井防漏堵漏技術、雷達成像測井技術在內的4項專項技術、5項核心技術以及其他十餘項關鍵技術得到大力推進。技術人員奮力攻克科技長徵路上的「臘子口」和「婁山關」,解決勘探開發「卡脖子」的問題。被廣泛採用的的先進而適用的新技術,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成為石化油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器。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