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油服緻密油氣工程穩步推進 四大技術支撐鄂爾多斯累計產氣超...

2021-01-13 和訊網

  據悉,8月下旬,石化油服(600871,股吧)(600871.SH)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的施工隊伍接連收穫喜人成績:J72-9-2井刷新該區小井眼定向井最短鑽井周期紀錄;涇河75井井壓裂後獲得日產7.3方的高產工業油流;L8-2井壓裂投產後氣量穩步增加,日產量穩定在3.29萬方。

  石化油服在鄂爾多斯盆地緻密油氣勘探開發60餘載中,打造了特色、系列化成熟配套技術,部分工藝達到了行業乃至國際領先水平,為黃河流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位於鄂爾多斯盆地黃河流域中上遊的大牛地氣田,是國內率先實現效益開發的緻密低滲氣田,以開發上古生界氣藏為主,自投產以來鑽成氣井1800餘口,已累計產氣超過400億立方米。通過杭錦旗輸氣管道、榆濟輸氣管道等,為內蒙古、寧夏、山西、陝西、河南等省區貢獻清潔能源,日產氣量可滿足2700萬戶居民用氣。位於鄂爾多斯盆地北緣的東勝氣田,也已於2015年實現效益開發。

  複雜地層鑽井防漏堵漏技術破解多項技術瓶頸,支撐勘探開發提速提效。鄂爾多斯盆地的地層斷裂、裂縫發育,構造複雜。鑽井時一旦遭遇大的斷層,或是由於井筒壓力,在井壁形成新的裂縫,地層就會「拉肚子」,吃什麼漏什麼;鑽至氣層時,又會因為地層壓力大於井筒壓力,造成鑽井液又噴又漏,出現「上吐下瀉」的現象。這直接影響鑽井安全和建井周期,讓鑽井隊吃盡了苦頭。石化油服通過對漏失地層機理的研究,優化鑽井液性能,優選堵漏材料及配方,精細控制井筒壓力及堵漏工藝,形成了精細控壓防漏技術、隨鑽堵漏技術、KPD堵漏技術及化學凝膠堵漏技術。鑽井過程中,鑽井液在井壁上形成高強度的「封堵層」;偶有漏失發生時,黏稠的堵漏劑如同楔子一樣,直接楔入裂縫,封堵住漏失。攻堅創效行動期間,鄂爾多斯工區地層漏失率同比降幅57.95%,平均漏失次數同比降幅65.66%。該技術有效提高了井下複雜故障預防與處置能力,解決了複雜地層鑽井井漏難題,加快了區域勘探開發進程。

  X射線元素錄井技術有效提高優質儲層鑽遇率。錄井技術是油氣井現場鑽探的「參謀」,鄂爾多斯盆地是典型的低壓、低滲、低孔隙度緻密氣藏,儲層物性差,傳統錄井依靠肉眼進行初步觀察,細碎巖屑現場識別難。X射線元素錄井技術就如同在現場對巖心、巖屑進行「CT」掃描分析,能夠定量、隨鑽、真實反映巖石的物質成分,利用巖石的主要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數據,可計算礦物種類、含量,進行巖石定名、地層劃分對比和沉積相分析等,精準識別地層變化,為制定儲層改造方案提供精細的數據,實現增儲上產的地質目的。配套生產的巖屑錄井儀、巖心錄井儀,也滿足了現場施工設備小型化、巖心「無損分析」的需求。目前,該技術已廣泛用於鄂爾多斯盆地、塔裡木盆地、冀東油田、四川盆地等工區的1600多口井中,進行了100多萬個樣品分析,在關鍵層位的卡取、油氣層的精細識別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雷達成像測井技術為有效降低勘探成本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石化油服以國家863計劃課題和集團公司科技課題為依託,持續開展前瞻性課題攻關,在國內首次將雷達技術應用於地球物理測井領域,成功研發國內首套雷達成像測井樣機,並建成國內首個雷達成像測井標準井。在深井、超深井、超高溫環境下淬鍊的「火眼金睛」,可以計算井周儲層12米縫洞的形態結構,並準確判別縫洞方位,能有效識別油氣井旁5米遠的裂縫發育帶,有效提升了徑向探測距離,彌補了常規測井徑向探測距離短的不足。該技術在天線、饋電裝置、標準井模型等核心技術、關鍵裝置以及配套技術方面,共獲得10件國家專利和1件軟體著作權,完成了樣機研發階段智慧財產權保護布局。目前,該技術配套儀器已在鄂爾多斯盆地、塔河油田等油氣田成功應用。其中大牛地氣田重點風險探井大深1井的測試中,較好地反映了井周地質體發育情況,為大牛地氣田首次在下古生界儲層測試獲得工業氣流提供了充分的數據支持。

  石化油服自主研發的Logik測井資料處理解釋系統已完全替代商業軟體。Logik系統是具有中石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可視化測井資料解釋平臺,集數據轉換、曲線顯示、編輯、繪圖、處理和解釋於一體。幾千米的地下,油氣層異常複雜,哪個區塊油氣資源豐富,哪個層位更有開採價值,這些問題在Logik系統前迎刃而解。測井資料解釋將採集的電阻率、聲波速度等抽象的物理參數,轉換成具象三維描述的解釋結果,重現地下儲層時空分布原貌,為資源評價與油氣藏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據。2012年至今,Logik系統不斷改進系統架構,完善平臺功能,已逐漸升級為4.0版本,全面應用於鄂爾多斯盆地測井工作中。並在勝利、中原、華東、江漢、上海海洋油氣12家油田企業的研究院、採油廠、測井公司等單位推廣安裝700餘套,在各大油氣田勘探開發試採選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油氣行業整體低迷,油價、氣價均在低位徘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就要提升油氣「增儲上產」進度,降低對外依存度。我國待探明天然氣資源量中,緻密氣佔比約25.2%,並且開採風險高、資源品質較差。作為我國天然氣上產主陣地的鄂爾多斯盆地,其緻密氣儲層就被形象地譽為「磨刀石」,多數新增儲量難以有效動用。

  8月20日,石化油服緻密油氣工程技術中心在鄭州掛牌成立,包括複雜地層鑽井防漏堵漏技術、雷達成像測井技術在內的4項專項技術、5項核心技術以及其他十餘項關鍵技術得到大力推進。技術人員奮力攻克科技長徵路上的「臘子口」和「婁山關」,解決勘探開發「卡脖子」的問題。被廣泛採用的的先進而適用的新技術,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成為石化油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器。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石化油服四大技術支撐我國勝利灘淺海區域產油超6000萬噸
    30多年來,中國石化灘淺海區域累計產油6306萬噸,石化油服(600871)在為其服務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灘淺海油氣藏勘探開發創新集成工程技術。灘淺海油氣藏勘探開發工程創新集成技術,支撐我國東部老油田油氣穩產。灘淺海地區一般包括淺海、潮間帶、灘涂以及與之相連的陸地,蘊含豐富的油氣資源。隨著我國陸上油田逐步進入高含水、產量遞減開發階段,灘淺海地區已成為中國油氣穩產的重要陣地。
  • 自然資源部:去年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回升,達到歷史最高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自然資源部:去年油氣開採呈現「油降氣升」態勢
    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8.77億噸,其中,新增大於1億噸的盆地有3個,分別是鄂爾多斯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渤海灣盆地海域;新增大於1億噸的油田有2個,分別為鄂爾多斯盆地的華慶油田和姬塬油田。截至2017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9.65億噸,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42億噸,剩餘經濟可採儲量25.33億噸。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增長 勘查投資達到...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緻密油革命:看得見的未來
    但在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國非常規油氣的研究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我國在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準噶爾盆地二疊系、松遼盆地白堊系、渤海灣盆地古近系、四川盆地等層系均不同程度發現緻密油,具備規模勘探的資源基礎。  鄒才能指出,在鄂爾多斯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陸續發現的多個5億至10億噸級緻密油儲量規模區,顯示全國地質資源量已超過200億噸。
  • 國家能源局: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 加大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力度
    油氣勘探獲多點突破、成熟探區不斷解鎖新潛力……「十三五」以來,我國著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向高質量發展,油氣增儲上產穩步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勘探圍繞重點盆地、重點區塊、重點領域,加大風險勘探力度,加強非常規油氣勘探,獲得了多個重要發現——  中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獲得重大發現,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發現了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地震波油氣探測的智能化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
    非常規油氣資源,尤其是緻密油氣,是我國近年來能源保障戰略中最重要、最現實的接替化石能源。中石油長慶油田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長慶油田所在探區鄂爾多斯盆地(陝甘寧盆地)是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以緻密油氣資源為主,南部中生界富含緻密油,北部古生界富含緻密氣。
  • 西安交大推動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進步
    通過項目實施,提升了項目團隊的學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能力,促進了西安交大非常規油氣與深地探測團隊的建設,推動了我國緻密油氣勘探開發地球物理技術的進步。2014年1月,該項目正式啟動,設置5個課題,總經費2000萬元,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與西北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和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配合,在基礎理論、方法和「卡脖子」技術上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 用科技重器撬開「磨刀石」油氣寶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是全球開發的大趨勢,也是中國油氣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在我國已探明的儲量中,低滲透油藏儲量約佔全國儲量的2/3以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用舉足輕重。鄂爾多斯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號稱「滿盆氣、半盆油」,但95%的油氣藏以低滲透、緻密油氣、頁巖油氣為主,開採難度極大。
  • 「金鑰匙」讓納米和油氣聯姻
    他通過深入探究油田現場實際需求,以納米材料與技術在石油地質和工程領域的應用為切入點,針對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特殊性,廣開思路,大膽實驗,開展多學科交叉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相關成果已在我國多個油氣盆地取得良好應用實效,有效促進了非常規油氣地質理論的跨越式發展。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十四五」期間,長慶油田將大力推進四大工程:一是以精細注水為核心的控制遞減率工程,二是以效益建產為核心的增儲上產工程,三是以轉方式和氣驅為核心的提高採收率工程,四是以控投降本為核心的提質增效工程,全力推動油田二次加快發展,實現量效齊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三低」油氣藏成效益「泉眼」
    10月12日是長慶油田開發建設50周年,這個在5000萬噸之上穩產了7年的特大型油氣田,已轉入衝刺年產6000萬噸的緊要時刻。  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是國際上典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藏,其經濟有效開發是世界性難題。長慶油田如何走出困境、後來居上?源於長慶人數十年主攻盆地油氣勘探開發,進而形成的原創性地質理論貢獻、關鍵核心技術和高效開發模式。
  • 國土資源部:將有序開放油氣勘查開採
    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地質勘查司司長於海峰指出,五年來,全國石油儲量基本穩定,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7億噸,年均探明11.4億噸,同比下降7.9%;石油產量穩步增長,年均產量2.08億噸,同比增長7.2%;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92萬億立方米,年均探明7849億立方米,年均產量1192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長21.5%和39.8%;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速推進
  • 大慶油田深挖緻密油「寶藏」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張雲普)緻密油資源家底豐厚,大慶油田全力「砸」開緻密油層,為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大慶油田緻密油勘探及開發動用有序展開,截至1月8日,已開闢緻密油試驗區14個,投產10個,累計建產達20萬噸。
  •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攻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程院)承擔的技術示範井瀘203H57-2井順利完鑽,創四川頁巖氣公司瀘203區塊四開鑽井周期最短紀錄。工程院堅決扛起科技「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重任,砥礪奮進,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