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映!維和戰場上,他們築起一道堅固的《藍色防線》!

2021-01-09 瀟湘晨報

中國軍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向曉昕)9月15日晚,即將於全國上映的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 守護和平」首映禮。

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於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藍色防線》「破曉之前」終極預告(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維和戰士首度重聚

一封家書令全場觀眾淚目

首映禮上,原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楊超英少將發表致辭。電影中執行維和任務的來自「楊根思部隊」的維和戰士魯成軍、劉健、付曉飛、姚道祥、陳秋岑、杜希林等也來到現場,這是部分戰士自退伍後首度與老戰友們重聚。他們和觀眾分享了自己參與維和行動的初衷及收穫,還講述了更多電影之外未被記錄的真實維和故事。

原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楊超英少將

談及部隊官兵自願參加維和行動,曾任我國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政治教導員的魯成軍表示,在和平時期,選擇去南蘇丹這樣一個危險的國家執行維和任務,接受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這是一名中國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在戰火紛飛的異國他鄉,中國軍人始終堅守在戰爭第一線,以高標準完成任務。魯成軍鏗鏘有力地表示,如果在一架天平的一端放上「生命」,那麼唯有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能夠等同甚至超過「生命」,中國軍人能夠為肩負的使命奉獻一切乃至犧牲。「從長津湖畔到朱巴山下,『楊根思部隊』的旗幟從未倒下!」這就是對我國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的最高褒獎。

「我眼中的維和爸爸」

首映禮上,魯成軍的妻子和兒子也來到現場,為他準備了一份驚喜。魯成軍的兒子為爸爸送上一份特殊的禮物——「我眼中的維和爸爸」素描畫,將爸爸在自己心中最帥最高大英勇的形象永遠留住。當魯成軍親口朗讀給家人寫下的一封家書時,則令全場觀眾淚目。寫下這封家書的時刻,正是2016年7月南蘇丹局勢急劇惡化之時,他在信中寫道:「我們全營的人都會有生命危險。作為軍人就已經有犧牲的準備,你們也應該有這方面的準備,所以要堅強,不要哭。」他還寫下對兒子的叮囑:「要健康成長,不僅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意志品行,要正直善良。要樂觀向上,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能退縮,都要積極,再難的事也不能當逃兵。」

魯成軍及其家屬

記錄真實的維和戰場

他們是戰火紛飛中那道堅定的「藍色防線」

他們是普通的父母、夫妻或子女,但走出國門,他們是肩負和平使命的中國維和軍人,是平凡卻偉大的英雄。電影《藍色防線》以光影定格維和官兵們的犧牲奉獻,聽親歷者講述維和心路歷程。他們以國之名守護和平,在戰火硝煙中彰顯了中國軍人的鐵血與豪邁,他們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貢獻,值得更多人為之傳頌宣揚。

自宣布定檔以來,電影《藍色防線》在觀眾中引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共鳴。社會各界人士都參與到了《藍色防線》的觀影大軍中,「真實」「感動」「熱淚盈眶」「珍惜和平」「致敬英雄」等成為觀眾情緒抒發的關鍵詞。正如影片導演周德新所說,主創團隊的定位就是「我們是這部片子的記錄員」,五年來每時每刻都被感動著,為中國軍人而驕傲自豪,並用最真實的記錄,展現中國軍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

2020年,是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30年來,在危險動蕩的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維和軍人履行使命守護和平。電影《藍色防線》讓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安逸的生活離不開中國軍人的犧牲與奉獻,和平年代的英雄更值得欽佩。「請跟隨我們,我們會將你們帶到安全的地點」,這是中國軍人接力出徵的信念,更是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踐行維護世界和平的誓言。

9月18日,電影《藍色防線》即將全國上映,希望能夠有更多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最真實的熱血軍魂,致敬向戰而行的「中國藍盔」!

【來源:中國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首映 以國之名守護和平
    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安全的故事。電影中所展現的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主體是從「楊根思部隊」抽調組成,「楊根思部隊」更是從抗美援朝時期就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
  • 構築起堅固的戰「疫」防線——蘭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
    構築起堅固的戰「疫」防線——蘭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1月26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在採集患者樣本。新華社照片 2020年,註定不平凡。他們中,有重症、呼吸等專業的精兵強將,也有「90後」「95後」的青年醫護;他們中,有年幼孩童的母親,也有古稀老人的兒女。但此時,他們只有一個名字——白衣戰士,他們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義無反顧、白衣執甲、逆向而行,為人民群眾構築起生命防線。
  • 科技創新為「天路」築起安全防線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速度最快、運量最大、環境最惡劣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也被稱之為「天路」。多年來,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推進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為「天路」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 斷了利牙的猛虎,卻在維和戰場上磨利了尖牙
    步槍手魏光光斷齒猛虎■王立軍「轟——」3枚火箭彈接連在身側炸響,瞬間熱浪撲面,魏光光本能地把傷員擋在身後……這年9月,維和部隊受領任務步槍手魏光光隨隊出徵,剛從直升機上接過傷員時,那慘烈畫面讓他印象深刻:左大腿、左小腹各中一槍,彈孔裡滲出的鮮血格外刺目。眼瞅著救援車輛就在身前,這100米的距離卻如同天塹。初見魏光光,虎目濃眉,身形魁梧,兩臂隆起渾厚的肌肉,真如一隻下山猛虎,不怒自威。可這樣一隻猛虎,卻在一次訓練中斷了利牙。
  • 他為國防通信築起「鋼鐵防線」——記中科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
    原標題:他為國防通信築起「鋼鐵防線」 「一位無線通信領域的技術專家,在並非主流的傳統通信中,不問耕耘苦,甘當孺子牛,潛心鑽研數十載,為我國軍事通信築起一道鋼鐵防線!」這是業界對中科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校長王金龍的評價。這位軍事科研領域標杆性的人物,在網絡上鮮有「痕跡」,但他的科研成果,卻是守衛國家和人民安全的「國之重器」。
  • 築起全民禁毒防線|白銀區開展禁毒工作綜述
    白銀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強禁毒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構建「六全」毒品治理體系,按照「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總體思路,以治理外流毒販和萎縮毒品消費市場為重點,強化打擊整治、全面主動進攻,築起全民禁毒防線。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耗資50億法郎建造的「馬奇諾防線」是二戰前世界上最堅固的大型防禦工事之一。可是,由於德軍主力從阿登山脈突破到「馬奇諾防線」後方,導致該防線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成為法軍作戰思想落後的體現。 其實,在蘇聯境內,也有一條類似「馬奇諾防線」的築壘地域。
  • 驚險|他們這樣講述自己的維和經歷
    說真的,當時的氛圍真的有一種上戰場的感覺,看著大家信賴的眼神,那一刻我反而特別的鎮定和自信。巡邏過程中,遠處還不時有槍聲傳來,我們每一個人都異常謹慎地掃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並時刻注意觀察遠處槍聲傳來的方向,防止突發情況發生,我更是在車下反覆巡邏,利用地圖進行現地方位熟悉,確保任何情況都能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 ...每個關口 做細每項工作 把群防群治嚴密防線打得更牢靠築得更堅固
    他強調,要盯緊每個環節,把牢每個關口,做細每項工作,切實把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打得更加牢靠、築得更加堅固。沿蘭海高速,唐仁健來到臨洮北出口,現場查看了收費站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情況,聽取了有關情況匯報,並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堅守崗位的一線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 他們,在奮鬥中築就「最美」(上)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樊曦、劉夏村立足本職、無私奉獻,他們用責任和敬業之心做好每一份工作,在奮鬥中築就「勞動之美」。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講好中國工人故事,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
  • 築牢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防線
    陳龍在檢查疫情防控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禦工作時強調| 築牢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防線 陳龍在檢查疫情防控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禦工作時強調|
  • 法國:耗資50億建馬奇諾防線!德國:你以為我會從防線上攻打你?
    馬奇諾防線,是世界上都舉世聞名的一道防線,其耗資之巨,修建規模之大,耗費人力之多,也是首屈一指的。這麼一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卻因為一場偷襲而化為泡影,怎麼看它都是一個擺設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一個防線會在短短幾天就被攻克了呢?
  • 濫用抗生素,使「最後一道防線」即將突破?
    11月19日,來自中國、英國和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在期刊《柳葉刀·傳染病》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抗藥性,面對的是最後的防線之一:多粘菌素——而且這種抗藥性還在肉用動物和人類中同時存在,可能是因為該藥的農業使用。這種抗藥性可在細菌之間輕易地轉移,而且可能已經蔓延至多個國家。這是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 二戰法國擁有馬奇諾防線,堡壘堅固四通八達,為何僅抵抗一個多月
    可惜的是在1940年,德國的主力沒有從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而是從阿登山脈進行左翼迂迴。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弟防線,佔領了法國北部,接著進攻馬奇諾防線的後方,使防線喪失了作用。 法國經歷過一戰洗禮之後,雖然一大批名將仍然在世,即便他們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他們都已經老了,想法也非常迂腐
  • 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為何成了笑話?法軍:猜到開局,沒猜到結尾
    馬奇諾防線在當時法國人的眼裡猶如中國的長城一樣,號稱固若金湯,也被稱為法國人的驕傲。然而,這個極為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在二戰爆發後,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法國人被啪啪打臉了。二戰爆發後,德國也知道馬奇諾防線的堅固,因此繞過這個防線,從法國東北部的阿登森林突破,繞到了馬奇諾防線的後面,法軍被打的措手不及。
  • 查漏補缺築防線 夯實基礎固本元——惠州市衛生健康局舉辦全市衛生...
    在11日培訓班上,廣東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的徐馳老師就國內網絡安全形勢問題作題為《淺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檢查與防禦措施》的講課,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定義、風險與挑戰、安全檢查及整改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講解。
  • 科學做好「四防」 構築堅固防線
    科學做好「四防」 構築堅固防線 遼寧日報 2021年01月09日 09:01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堅固?它為何無法阻止德軍入侵?
    我們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朋友們,一定知道馬奇諾防線吧。這條防線是當時歐洲乃至世界軍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線。它的戰線十分之長,可謂是連綿不絕,甚至延伸到了法國的整個東部邊境。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道防線的產生呢?這和一戰對於法國留下的陰影有很大的關係。
  • 《在太行山上》:築起全民抗戰的「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丈!聽吧!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今年90歲的山西陵川人武文德再次唱起這首《在太行山上》時,歲月滄桑的臉上難掩激動之情,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瀰漫著烽火硝煙的年代。  抗日戰爭爆發後,太行山特殊的地理形勢與革命鬥爭成果,使這裡成為一個精英雲集、風雲際會的地方,一批批青年學生和文化精英向這裡匯聚。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鬥爭,人類自誕生起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向惡的,就是嚮往權利,貪婪是人類難以克服的難題,也是導致戰亂的關鍵因素,國與國之間會因為資源的不平衡、領土的爭奪產生矛盾,只要這種矛盾不能靠協商談判解決就會產生兵器的碰撞,在戰爭中好的防禦體系對戰況有很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能夠決定戰局,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在武器裝備精良的今天,軍事防線在每個戰場上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