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1期:大突破!1周之內解決2個「卡脖子...

2020-12-05 前瞻網

空壓機研發成功、催化劑量產 2項「卡脖子」項目獲突破

8月16日,上海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投產儀式並交付新產品,這標誌著國內企業首次打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材料催化劑和氣體擴散層的國際壟斷,實現自主量產。

濟平新能源是國內首家能夠量產催化劑和氣體擴散層的公司。據悉,其一期產能將達到催化劑年產量1500千克,氣體擴散層年產量10萬平方米,量產的催化劑種類包括鉑碳和鉑合金產品,公司投產後可突破年產值約5億元。

同樣在上周,江蘇毅合捷公司成功研製出燃料電池空壓機,標誌著這一長期阻礙我國燃料汽車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已被掌握,有助於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國際汽車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

燃料電池空壓機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部件,之前完全依賴進口。目前毅合捷燃料電池空壓機樣品已基本完成各種極限測試,並經過了省氫燃料產業協會的鑑定,今年年底就會有小批量成品下線。

國家能源局:力爭在氫能和燃料電池等領域取得突破

《人民日報》8月13日刊發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的署名文章《推動新時代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文章指出,要加快推進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化進程,力爭在大規模儲能、智能電網、先進核電、氫能和燃料電池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搶佔能源轉型變革先機。

發改委:到2025年底鉛蓄電池規範回收60%以上

據悉,國家發改委8月14日就《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意見稿建立鉛蓄電池回收利用協作機制,制定發布鉛蓄電池規範回收率目標,到2025 年底,規範回收率要達到 60%以上,目標將根據行業發展情況適時調整。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承擔完成回收目標的責任,每年於3月底前提交上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報告,並鼓勵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和廢舊鉛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等組成聯合體完成回收目標責任。

第5屆全國固態電池研討會舉行 4位院士800多人參加

8月17日,第五屆全國固態電池研討會在寧波舉行,吸引了包括4位院士在內的800多人參加。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說:「固態電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動力和儲能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儲能和先進消費電子領域表現出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退役動力電池信息發布平臺上線 20萬噸舊電池有去處了

按照最早期新能源車電池5年左右的使用壽命計算,目前,我國首批新能源車的動力蓄電池已經處於「暮年」,即將迎來一輪涉及20萬噸規模的舊電池「退役潮」。8月18日上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舉行年中成果發布會,「退役動力蓄電池交易信息發布平臺」同時上線,能確保廢舊電池的「來源可查、去向可追」。未來,該平臺還將實現對退役電池的殘值評估,為回收利用提供定價依據。

豐田發起電動化「大躍進」 在華建第4家動力電池工廠

在先後與寧德時代、比亞迪達成合作後,豐田又將在中國設立一家全新的電池工廠。據外媒報導稱,豐田汽車旗下Primearth EV Energy公司的全新工廠將於2021年建成,預計每年可生產約10萬套車載電池,落成投產後,豐田在華電池年產能將達到40萬套左右。如果將2018年開始建設的產能擴增工廠計算在內,這將是豐田在華建設的第4家鎳氫動力電池工廠。

普萊德獲北汽新能源1.18億元電池訂單 成換電模式後援

近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擬以現金不超過1.18億元向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分批次合計購買約1500套快換鋰電池系統作為貨櫃式乘用車換電系統的配套設備。北汽新能源是堅持推廣換電模式的車企之一。8月16日,北汽新能源向北京計程車公司交付了800輛換電計程車,並預計到8月底實現2000餘輛交付。

天齊鋰業營收淨利雙降跌落神壇 鋰電業或將重新洗牌

上周,「鋰電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9年中期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天齊鋰業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下降21.28%;淨利潤為2.06億元,同比下降84.30%。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鏈整合加速,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將僅餘下20至30家,80%以上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而外資企業的新一輪「入華」,或將加快這一洗牌速度。

億緯鋰能半年報業績向好 受益ETC產業下半年將爆發增長

8月15日晚間,億緯鋰能發布了靚麗的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4.3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2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9億元,同比增長231.31%。公司還表示,公司作為ETC複合電源的主要供應商,ETC將為公司鋰原電池和SPC產品的銷售收入帶來大幅增長。

豪鵬國際二季度淨銷售額同比增16.8% 鋰電池銷售增長強勁

8月13日,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豪鵬國際發布了二季度財報。根據財報,受鋰電池銷售強勁增長推動,公司二季度淨銷售額從6490萬美元同比增長16.8%,至7580萬美元,鋰電池銷售同比增長28.4%,至6230萬美元;鎳氫電池銷售額則同比下降17.5%。歸母淨利潤為47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270萬美元,同比增長74%;攤薄後每股收益為0.3美元,去年同期為0.17美元。

德賽電池上半年營收73億增長16% 但動力電池業務持續虧損

8月12日,德賽電池(000049)發布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73.3億元,同比增長16.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27.70%。但報告期內,德賽電池動力電池業務進展依然不理想,仍處於虧損狀態。子公司惠州藍微新源上半年實現營收4422萬元,淨利潤-762萬元,虧損較去年同期明顯減少。

立凱電上半年每股虧損縮減至1.32元 加速拓展國際市場

臺灣省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龍頭立凱電第二季度毛利率轉正,但整體營運尚未扭轉,上半年每股稅後淨損1.32元,比去年同期每股淨損2.32元縮減,顯示轉型的策略正確,公司將加速拓展國際市場以進一步朝向轉盈的目標。

科達利擬投資建設福建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一期項目

8月16日,科達利發公告稱,隨著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公司各大客戶積極布局動力電池市場,公司產能擴張需求迅速。為滿足客戶需求及鞏固公司市場地位,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及公司戰略規劃,公司現擬使用自有資金2.5億元通過全資子公司福建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實施福建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件一期項目。

星源材質非公開發行股份8.6億 將建「超級塗覆工廠」

星源材質8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順利完成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人民幣8.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超級塗覆工廠」項目,以持續、更好地滿足鋰離子電池隔膜中高端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並逐步提升在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市場的份額。

雄韜股份募資14.15億元 全數投建多個氫燃料電池能項目

8月12日晚間,雄韜股份發布定增募資預案修訂稿,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14.15億元,主要用於氫燃料電池項目。據公告顯示,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以下4個方面:(1)武漢雄韜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2)深圳雄韜氫燃料電池產業園項目;(3)深圳雄韜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項目;(4)補充流動資金。

SKI從4國貸款8000億韓元 投資動力電池及鋰電池隔膜工廠

日前,韓國能源化工企業SK創新(SKI)對外宣布,公司將於2020年從海外借調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6.54億元),用於投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及鋰電池隔膜工廠。公司透露,計劃從美國、匈牙利、中國和波蘭4國的金融機構借調資金,將所貸款項分別用於投資美國、匈牙利2國的電動車動力電池工廠,以及中國和波蘭的鋰電池隔膜工廠。

特斯拉布局電動汽車電池原材料開採業務 發力產業鏈上遊

據外媒報導,在日前舉辦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宣布公司或許要涉足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的礦產開採業務。馬斯克表示:「隨著特斯拉逐步擴大產品陣容和生產規模,控制電動汽車電池的原材料供應鏈顯得很有必要。目前,特斯拉計劃將產品推出與工廠生產規模相匹配。一旦特斯拉將產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它將進一步深入供應鏈,進入採礦行業。」

德國船企合作開發輔助燃料電池系統 提高能效還能減排

據悉,德國企業正在合作進行一個新的研究項目,旨在開發一種燃料電池系統為船舶提供替代發電機設備,從而減少船舶產生的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這一名為「MultiSchIBZ」的項目由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主導,與OWI Oel-Waerme-Institut和TEC4FUELS合作從事系統研發。TKMS表示,這一輔助燃料電池系統將能夠提高效率,並確保在港口、內河航道和公海運營中,即使使用化石燃料也能阻止排放。

德國馬勒發布新型電池外殼 縮小體積同時加快充電速度

為了提升電動車的續航水平,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馬勒集團研發了一種新的電池外殼,在讓動力電池體積縮小的同時,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據悉,這個電池外殼集成熱管理技術,降低了製造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此前同樣續航裡程的電池,新的電池外殼將使電池體積縮減約40%,同時也降低了電池生產過程中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這些原材料的減少能夠有效縮短電池生產環節,提升效率。

全固態電池迎來新突破 新能源汽車或裝上更有力「心臟」

2019年7月30日,國際新銳納米期刊《Materials Today Nano》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物理所李泓和吳凡團隊在固態電解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採用不燃的固體電解質替代商用電解液,從根本上保證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簡化電池構建步驟、省去大量非活性材料,還使金屬鋰負極成為可能,能夠大幅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印度研發鐵離子電池 可充放電150能力密度不及鋰電池

8月15日,印度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一種可充電的鐵離子電池,它以低碳鋼為陽極,具備性價比高、可儲存電量高等優勢。這種電池可進行150次循環充放電,在50次循環充放電結束時還能保持54%的電量,顯示出良好的穩定性。當在特定條件下製造這種電池時,其能量密度可達每千克220瓦時,約為鋰離子電池的60%。而在一般環境下製造出來的這種電池能量密度接近鋰離子電池的40%。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化學通訊》上。

將電池碾碎「冷再生」 德國企業嘗試動力電池回收新方法

據外媒報導,在海外某視頻網站上,一個名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新方法」的視頻中,從電動汽車上拆下來的電池模組被呈鋸齒狀的金屬輥軋機器「吞入」,電池組的框架被打碎、電池被割開,幾乎所有的部件都被碾碎,最終成為粉末被放入有酸性液體的池中分解,而再生物仍可被用作製造新電池。提供這種技術的德國公司Duesenfeld稱,這種回收方式可以最高回收96%的電池材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大突破 1500次...
    當前,動力電池壽命的延長已成為各大動力電池製造商技術角力的關鍵領域。產業正逐漸復甦!世界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落戶璧山3月9日上午,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在璧山與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舉行「雲籤約」儀式,雙方將在璧山共建重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與重慶兩江新區、長壽、北碚等地氫能源電池產業形成產業鏈,完成重慶氫燃料電池產業布局。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的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是目前全球最先進技術之一,申請了7項國際發明專利。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洗牌!寧德時代...
    :LG化學居首、比亞迪第6近日韓國SNE Research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約20.4GWh、同比下滑了14.2%,而出貨量前十的企業排名也同時發生了較大變化。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8期: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
    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11月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達到28起,總金額超過1700億元,涉及動力電池產能超過433GWh在28起項目中,中國企業佔21起,國際企業佔7起;數量上,有3/4的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由中國企業發起。  11月電池裝車量排行榜發布12日,來自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7GWh,同比增長40.7%,環比增長29.1%。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70期:寧德時代市值超7000億 2020年1...
    蜂巢能源與土耳其汽車製造商籤訂電池定點協議  蜂巢能源與土耳其公共汽車製造商OTOKAR正式籤訂定點協議,將為後者的電動大巴供應動力電池。OTOKAR是土耳其大型企業集團Koc Holding的子公司,主要從事商用車輛和軍用車輛的生產銷售,是土耳其國內中、小型客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業務遍及全球35個國家。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大眾與國產電池巨頭再傳「緋聞」
    國軒高科澄清大眾收購傳聞4月21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大眾集團將通過定向增發不超過30%的股份及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轉讓部分股權成為電池廠商國軒高科的第1大股東。4月22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未接到過此前報導的大眾收購提案。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4期:借特斯拉東風 外企殺進國內動力...
    高工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動力電池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20年Q1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合計約5.68GWh,同比下降54%,去年同期裝機量約12.32GWh。受疫情影響,2020年Q1動力電池整體競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TOP10裝機排名較去年同期變動較大。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依然位列國內裝機電量排名前2,但裝機電量分別同比下滑49%和72%。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復甦?3月動力電池產量環比增長...
    其中三元電池產量3.2Gh,佔總產量72.4%,同比下降40.9%,環比增長600.5%;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2GWh,佔總產量27.6%,同比下降50.6%,環比増長181.3%。雖然對比上年同期,各項數據均呈現出下滑態勢,但3月與2月相比,產業已經顯現出逐漸恢復的趨勢。比如,3月動力電池產量環比增長396.6%,裝機量環比上升362.2%。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蔚來100kWh電池方案發布 寧德...
    截至收盤,寧德時代上漲12.97元,漲幅達5.25%,目前總市值突破了6000億元大關,達到了6060億元。業績轉好是寧德時代上漲的驅動力之一,寧德時代即將真正重回全球電池裝機量第一的預期,也提振了股價。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
    2020年鋰電池供應鏈排名出爐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特斯拉發布「無極耳」電池,但離...
    在電池日上,特斯拉發布了全新的4680無極耳電池,新電池比現有電池大,尺寸為46毫米x80毫米(因此被稱為4680)。相比之下,目前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是21毫米x70毫米的2170電池。據悉,長度增加、直徑變大,可以讓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5倍,功率提高6倍,續航裡程提高16%。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國產兩巨頭「嘴炮戰」白熱化
    2020年全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有望超過5000輛、保有量突破1萬輛。通過轉股和募資定增的方式,大眾將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佔其總股本的26.47%。至此,大眾將成為首家控股中國電池廠商的外資汽車企業。根據雙方戰略投資協議,自股份完成交割的36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大眾放棄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的表決權,以使其表決權比例比原大股東低至少5%。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首個嘗鮮國產200萬公裡續航電池...
    據悉,這次是比亞迪首次與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達成電池供應協議。有外媒預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不排除福特進一步擴大使用比亞迪電池,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車型。比亞迪「黑科技」刀片電池在重慶璧山量產長96釐米、寬9釐米、高1.35釐米的單體電池,通過陣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樣插入到電池包裡面。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寧德時代打響國內鋰電專利戰「第...
    政策推動效應強化 前2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反超三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動力電池分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月,我國磷酸鐵鋰電池產量達到438.9 MWh,佔動力電池總產量的48.7%;1-2月,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894.3MWh,佔總產量的51.6%,不僅反超三元電池,還超過了除磷酸鐵鋰電池之外所有電池類型的總和。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蘋果公司正在研究「LFP」磷酸鐵...
    比亞迪重慶璧山工廠刀片電池產能已達20GWh比亞迪汽車動力電池生產項目於2018年重慶首屆智博會正式籤約,一期工程於去年2月動工,今年3月「刀片電池」全球發布、正式投產。當前,璧山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已經達到20GWh生產能力,不久,還將新增15GWh的生產線,把「刀片電池」的產能擴大到35GWh。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10月動力電池裝車同比上升44%達...
    44%達5.9GWh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數據。10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5.9GWh,同比上升44%,環比下降10.8%,同比繼續保持增長趨勢。其中三元電池共計裝車3.4GWh,同比上升15.7%,環比下降19.1%;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2.4GWh,同比上升127.5%,環比上升3.5%。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特斯拉「百萬英裡」新電池系與...
    從動力電池裝車量來看,2020年4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3.6GWh,同比2019年4月的5.4GWh下降了33.7%,降幅有所收窄,環比2020年3月的2.8GWh上升29.5%。此外,2020年1-4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為9.3GWh,同比累計下降47.7%。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中國電池行業百強企業名單發布 1...
    蜂巢能源舉行電池日活動12月2日,蜂巢能源以「蜂啟 • 領未來」為主題,在無錫舉辦國內首個電池日活動。蜂巢能源公布了其在無鈷電池產業化上的最新進展,同時還發布了多項針對現階段動力電池安全痛點的創新科技成果,宣布其無鈷電池接受預定 量產進入倒計時。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特斯拉推電池回收服務,報廢鋰...
    山西大同專題研究推進儲能及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項目9月4日晚,山西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主持召開市政府辦公會,專題研究儲能及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項目推進相關事宜,直面問題找對策,現場解決破難題,「一盤棋」合力促進項目「加速跑」,確保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積蓄新動能,力求新突破,推動大同綠色發展。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0期:又一車企投身無鈷電池
    到2022年,新建氫能相關技術研發平臺3個以上,新建氫氣檢測平臺1個以上。全市建設加氫站6座以上,推廣應用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氫燃料電池汽車600輛以上,氫能產業年產值力爭突破100億元。基地內擁有面積為12500平方米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車間,並建有2條先進生產線,首期規劃年產能為200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 鋰電池溶劑龍頭石大勝華獲私募大佬馮柳布局 8月3日,石大勝華公告稱公司已無實控人,同時還披露了十大股東,私募大佬高毅資產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赫然在列。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寧德時代發布Q3財報 《節能與新...
    該報告在動力電池方面涵蓋了能量型、能量功率兼固型和功率型三大技術方向,以乘用車和商用車作為兩大應用領域,面向普及型、商用型、高端型三類應用場景,實現動力電池單體、系統集成、新體系動力電池、關鍵材料、製造技術及關鍵裝備測試評價、梯次利用以及回收利用等產業鏈全鏈條覆蓋。預計到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總體基於國際領先,並形成完整、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