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免疫磁減量「血液超微量 生物標誌物」檢驗技術引起業界與醫學...

2021-01-08 丁香園論壇

IMR 免疫磁減量『血液超微量  生物標誌物』檢驗技術享譽全球,由臺灣磁量生技公司總經理楊謝樂教授及其研發團隊開發的  IMR『血液超微量』檢驗技術受到業界與醫學界的重視 。


(左) 北京神磁創科總經理饒孝松,(中) CTAD-ASIA 大會負責人 Ms. Benedicte,(右) 臺灣磁量生技公司總經理楊謝樂

今年在美國洛杉磯所舉辦的 AAIC 2019 大會後,由國際精神及神經病學資源中心(Psychiatry & Neurology Resource Center),國際著名心理醫學媒體(Progress in Min)報導:全球醫學專家一致公認目前有 3 種主要檢驗技術能有效量測血液中極微量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含量,來評估受試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其中一項,也是全球唯一通過嚴謹的臨床實驗,及已在歐盟地區取得醫療器材上市許可證的即是由磁量研發團隊所開發的 IMR『血液超微量』檢驗技術,該技術已於 2017 年底,由北京神磁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入國內。 


PROCRESS IN MIND 報導

據了解,北京神磁創科在引入 IMR 技術後,受到國內各界人士關注,並與數家三甲醫院,第三方檢測中心,高端養老,體檢團體正進行著各類型的合作,北京神磁創科總經理饒孝松先生表示,希望藉由上述這些單位的合作成果,能及早轉化成對民眾百姓及臨床醫生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與診斷治療上有重大貢獻及成果。

參考網址:PROCRESS IN MIND 報導


相關焦點

  • 與「磁」牽手,共探帕金森病的蛛絲馬跡
    PD 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症狀與體徵,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及預警系統,採用敏感技術檢測生物標誌物進行早期診斷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北京神磁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致力於 PD 病血漿標誌物檢測技術的研發、推廣與應用。為推進 PD 的早期診斷與精準醫療,神磁創科與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聯合開展了應用免疫磁減量技術(IMR)檢測 PD 病血漿生物標誌物多中心臨床研究工作。
  • POCT(即時檢驗)相關技術歸納
    採用多層塗膜技術製成的乾片,比幹化學紙片平整均勻,用儀器檢測,可以準確定量,如目前臨床使用的幹板化學分析系統,可用於大多數血液化學成分,如蛋白質、糖類、脂類、酶、電解質、非蛋白氮類及一些血藥濃度的監測,可供檢測的項目達數十項,幾乎覆蓋了常做的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由於其操作簡便、快速、常用於急診檢查,也相應推出了一些小型儀器,可做床邊檢驗,但乾片成本較高。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和醫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和前沿學科,以免疫學理論和原理為基礎的免疫學檢驗在臨床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生物高新技術和檢驗醫學的交叉融合,許多高端的、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免疫檢驗設備相繼被引進臨床檢驗領域,極大的推進了免疫學檢驗的發展,如全自動螢光免疫分析儀、酶聯免疫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
  • 醫學檢驗中心王瑜敏:聊聊腫瘤標誌物那些事兒
    一些非癌症疾病入院或門診就診的病人,在常規篩查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與臨床疾病不符,這樣的檢驗結果是不是有問題?3. 一些已診斷為癌症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在不同醫院檢測腫瘤標誌物,發現結果差異比較大,哪個醫院的結果更準確呢?
  •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檢驗科常見項目臨床意義
    一、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免疫學是生命科學和醫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和前沿學科,以免疫學理論和原理為基礎的免疫學檢驗在臨床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
  • 山大二院檢驗醫學中心:病案追兇者,顯微鏡下作戰的「特種部隊」
    作為評估中國醫院學科建設水平的標杆之一,「復旦排行榜」在業界受到廣泛認可,成為各大醫院學科建設、科研發展和院級管理水平的衡量標尺。病案追兇:孕婦腹痛緊急剖宮產,血液培養發現真相25歲的陳女士被家人匆匆送到當地醫院時,已經懷孕8個多月了。
  • 「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對這些生物標記物水平進行動態檢測是十分重要的。」近日,Soh教授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助理教授Eric Appel及其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提供這一至關重要的缺失信息。
  •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獲批——「體外診斷工程實驗室」
    近日,中國科學院印發了《中國科學院關於設立天然活性多肽等10個中國科學院工程實驗室的通知》(科發函字〔2020〕323號),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作為依託單位獲批「中國科學院先進體外診斷技術工程實驗室」。
  • 腫瘤標誌物及腫瘤篩查組合解析(建議收藏)
    根據美國病理專科醫師學會(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 的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30家大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的廠商,具有超過60個免疫自動化化學發光檢測系統。該系統發展趨勢為檢驗儀器的實驗室集成化、系列化、智能化。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
    對ICIs反應的差異性突出了識別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必要性。免疫組織化學(IHC)檢測PD-L1表達是最直觀的預測生物標誌物之一。另一個最近引起廣泛關注的生物標誌物是腫瘤突變負荷(TMB),它是衡量腫瘤突變數量的指標;突變越多,新抗原越多,其中一個或多個自身新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並觸發T細胞反應的機率就越高。
  • 透過「大頭娃娃霜」事件,教你正確認識糖皮質激素
    最近,一則「大頭娃娃」的新聞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線。有家長因為給自家寶寶使用了一款治療溼疹的寶寶霜造成孩子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長成了「大頭娃娃」,該寶寶霜中激素含量嚴重超標是造成「大頭娃娃」的罪魁禍首。
  • 259.77億IVD最大細分賽道「免疫診斷」如何實現國產替代
    化學發光產品2012-2018年CAGR約22%,在我國免疫診斷市場中的佔比不斷提升,2018年國內市場容量約為235億。但是,目前外企佔據了國內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市場75%以上的份額,在三級醫院等高端市場上更是處於壟斷地位。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的突破,未來國產化替代趨勢不可逆轉。體外診斷市場的最大細分賽道,「免疫診斷」如何體現國產替代?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2019肺癌免疫先鋒論壇(長春站)」期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基因診斷中心、吉大一院檢驗檢測司法鑑定中心主任姜豔芳教授接受了MED24醫學傳媒的專訪,並就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進行了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一線治療方案之一,標誌物的選擇非常重要。PD-L1是最早被大家認可的一個標誌物,其次是TMB(腫瘤突變負荷)、MSI(微衛星不穩定),這三個指標都是臨床和專家共識已經認可接受的標誌物。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一文讀懂腫瘤標誌物(建議收藏)
    它主要存在於人體的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當達到一定水平時,即可反應某些腫瘤的存在。 檢測腫瘤標誌物,是對早期發現無症狀微灶腫瘤的重要途徑,對腫瘤的診斷、療效和復發的檢測、預後的判斷有一定的價值。 下面是一張腫瘤標記物在體內的分布圖,裡面的字母英文組合是腫瘤標誌物的英文簡寫。
  • 以體外分子診斷推動精準醫學發展,「豪仕醫學」正在行動
    「豪仕醫學」是一家專注於精準醫學檢測、診斷試劑研發和大數據整合應用的高科技公司,致力於以分子診斷技術推動臨床精準用藥指導、疾病早篩和疾病輔助診斷等精準臨床應用。「精準醫學」是廖敏對醫學檢測未來發展方向的預判。 「什麼是精準醫學?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盤點】生物標誌物亮點研究一覽
    不論是自體還是同種異源的間充質幹細胞,一般都不會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由於間充質幹細胞具備的這種免疫學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種替代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通過自體移植可以重建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並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應。但一直以來,對MCSs的鑑定和生理功能研究,都由於缺乏生物標誌物而受到阻礙。
  • 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近日,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了「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對這些生物標記物水平進行動態檢測是十分重要的。」近日,Soh教授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助理教授Eric Appel及其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提供這一至關重要的缺失信息。他們的技術稱為「實時ELISA(RT-ELISA)」,能夠非常快速地執行多種血液測試,然後將各個結果拼接在一起,從而能夠連續、實時地監測患者血液中的化學成分。
  • 生物技術與新型生物標誌物助力多種疾病的診斷
    2017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新型生物標誌物或生物技術應用於疾病診斷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新型檢測技術可「兩分鐘」診斷肝癌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