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大陸的第一滴血?「戰鬥民族「的他為何對科考站的同事舉起了菜刀?!
南極當地時間10月9日,在俄羅斯設立的南極科考站——別林斯高晉科考站中,工程師謝爾蓋·薩維茨基(Sergey Savitsky)(54歲)在午飯期間用刀捅傷了自己52歲的同事奧列格·貝洛古佐夫(Oleg Beloguzov)。傷人後,謝爾蓋向當局自首,並隨後被遣送回聖彼得堡。傷者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10月20日,謝爾蓋·薩維茨基被指控謀殺未遂,判處臨時監禁至12月8日。
被害者奧列格·貝洛古佐夫(Oleg Beloguzov)
據悉,事件起因是由於奧列格不斷透露謝爾蓋在讀書目的結局,謝爾蓋十分生氣,於是用刀捅傷了奧列格。事後採訪謝爾蓋,他表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十分後悔,畢竟,同為極地考察人員的他們,都負擔著同樣的東西,都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
別林斯高晉科考站
看到這裡,不禁心生疑惑,小小的一個「劇透」,怎麼會引得科考隊員之間「刀劍相向」呢?雖然謝爾蓋·薩維茨基所讀的偵探小說《三月博士的四個兒子》«Четверо сыновей доктора Марча»的確最近在俄羅斯大獲好評。
《三月博士的四個兒子》一書封面
但,對於身為科考隊員且已年過半百的他們來說,事情的原因並不會僅僅如此。採訪事故雙方的前任上司弗拉基米爾·庫倫後得知,兩位科考隊員性格上確有不合,但並沒有很大的摩擦。與此同時,俄羅斯網上眾說紛紜的「酒後犯罪論」,弗拉基米爾也給了一定的說法:
那剩下來的一種可能,便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了。但,好好的經過選拔派去南極科考團的專業人員,怎麼就會有心理問題了呢?
很大一部分,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相關。
眾所周知,南極有可愛的企鵝,呆萌的海豹,隨手一拍便是一幅美麗的畫面。但除此之外,說南極是一個大型的白色沙漠並不無道理。
這裡我們首先以中國南極科考團舉例:
生活方面:四周都是一望無際的白色冰原,出行沒有路標,全靠感覺和經驗,隨時都有迷失的危險。為此,一般活動範圍只局限於科考站附近300米的區域。假如要離開科考站500米,更是至少需要一天提前請假。想走就走的旅行?不存在的。冬季來臨時長達40幾天的極夜,極地環境的惡劣,(夜間中國崑崙站最低溫度可達零下80度),都讓科考隊員們毫無辦法。只能待在科考基地內,自行尋找精神寄託。
所幸,在南極科考站內建有專門的綜合樓,在綜合樓體育館桌球、羽毛球、籃球應有盡有。
食物方面:南極食物全靠外來運輸,肉類居多,蔬菜缺乏,更是讓長期待在這裡工作的科考人員感到煎熬。後來,南極科考站建起了無土培植蔬菜基地,科考隊員現已能吃上新鮮的小白菜、青椒、西紅柿、香菜。
除此之外,周邊國家科考隊還會不定期開著雪地車「串門」,凡是盛大的節日各國科考隊都會一起聚餐、慶祝。極地還會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八九個國家隊的科考隊員會參加。
精神寄託的尋找方式多種多樣,中國科考隊在保證基本吃穿住行的基礎上會用美食彌補。2015年,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發布告示招聘後勤人員,每人每年有20到25萬人民幣津貼,引起社會廣大熱議。
但這正是在南極工作的特色。在南極工作的科考隊員了不起,為科學貢獻的後勤人員同樣也了不起。在南極工作有一個特點,就是平等。不論你是電工、醫生、廚師還是機械師,待遇和吃穿用度基本都相同。
招募的後勤保障人員當然也有需要滿足的一定門檻:比如身心健康、具備一定的從業能力和工作經驗等。醫生需要具備8年以上的臨床經驗,有較高的英語聽說的水平。對廚師的要求則更高,應徵者不僅需要具備高級中餐烹飪師資格證書,也要求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還要有豐富的主食、副食製作經驗,掌握主要中餐菜系烹飪技巧,具有一定的營養配餐知識。
畢竟,在南極做廚師最關鍵的是要保證營養和食材的搭配;科考站條件有限,新鮮蔬菜十分稀缺,而純肉類又不利於消化。南極所能掌握的食材缺少鈣質,加上南極紫外線十分強烈,隊員們除了必須的情況,很少隨便曬太陽,因此科考隊員因為缺鈣導致的骨裂時有發生」,廚師必須既要仔細考慮如何滿足科考隊員的味蕾,又要利用有限的食材給隊員們提供充足的營養。
但是有光影相伴,有輕鬆的用閱讀、美食來填補心靈的空缺,也有黑暗來臨,就有放棄監管、自我放棄的墮落。每年3月到8月是南極最寒冷的時期,科考隊與外界隔絕,不能進行外部勘測。
這時候意志薄弱者會患上精神疾病,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甚至自甘墮落用酒精和大麻來麻痺自我。據《澳大利亞人報》曾經報導,美國位於南極的麥克默多科考站,就爆發過這樣的醜聞。
美國科考隊員在從事神聖科學研究的科考基地酗酒、吸毒、濫交,為了排遣寂寞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據知情的內部人員尼古拉斯·詹森向媒體透露,在他看來,南極麥克默多科考站更像一個充斥著毒品、酒精、性和精神抑鬱的大熔爐。
既然南極有如此黑暗的一面,而且甚至發生「慘重的流血事件」,南極真的是一個法外之地嗎?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惟一沒有主權歸屬的陸地,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為此,南極向來是多國爭搶著宣告主權的地點。
1983年 9月,中國首次正式派代表團出席在坎培拉舉行的第12次《南極條約》協商會議。
條約共14條,主要規定:
①南極洲只用於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極洲採取任何軍事性質的措施,如建立軍事基地、建築要塞、進行軍事演習以及任何類型武器的試驗;禁止在南極洲進行任何核爆炸和處置放射性塵埃。
②在南極洲促進科學調查方面的國際合作。
③凍結各國對南極洲的領土主權權利和領土要求。
④締約各方有權指派觀察員在任何時間進入南極洲任何一個或一切地區進行視察。
⑤該條約適用於南緯60°以南的地區,包括一切「冰架」。
《南極條約》是關於南極地區法律地位的唯一條約。它既不否認也不承認締約國對南極地區的領土主權要求,而且要求在南極不允許任何軍事和戰爭行動。不過如果遇到國際間的刑事案件該如何處理呢?
自俄羅斯科考站內部人員發生刑事責任糾紛後,我們不得不嚴肅地面對這個問題。各國科考隊交流代表的更是國家,國際交往無小事,也為此,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進行制約,從而避免再次發生像麥克默多科考站那樣的醜聞。
首先,南極條約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如果在領土內發生民事糾紛,應當適用屬人管轄,各國刑法都有管轄權規則;其次,主要根據南極條約體系, 南極地區水域中的法律適用情況和公海類似。各國南極站的性質和駐外使領館的性質類似。 以屬人,屬地,保護,普遍,或其他(如果有的話)方式適用。
保護性管轄是指外國人在境外對本國人犯罪的,在一定條件下,被害人國家有權適用該國的刑法進行管轄。普遍性管轄是針對反人類和極其嚴重的罪行,無論發生在什麼地方,每個國家都有管轄權。比如戰爭罪,販毒,販賣人口,海盜,劫機等。
本來,在遠離各國的南極站的地方發生普通刑事案件是很少見的,但是俄羅斯為此開了個先例。1、當事人都是同一國籍的,用屬人法。2、當事人是不同國籍的,如適用保護性管轄,有些條件不符。可以比照公海上的不同船旗國船舶碰撞的處理方式,適用受案地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如果需要具體說明下,則這邊以中國為例,比如:
屬地管轄,就是犯罪發生在中國領土上,中國法院就有權管轄。特殊的是,中國的船舶和飛機是中國的擬制領土,即使中國的船舶飛機在境外,船舶飛機內部發生的事,也視為是在中國領土上。這樣,如果在中國的南極科考船上發生了殺人案件(包括在船上做殺人的準備再下船殺人、在船上殺了人、在船外殺人但被害人逃回船上才死),中國法院就有管轄權。
屬人管轄,中國人在國內外任何地方犯罪,中國法院都有管轄權。這樣,如果在南極作案的嫌疑人是中國人、或多個嫌疑人中有中國人,中國法院就有權管轄。
保護管轄,外國人在中國境外對中國公民或國家犯罪,而且是較重的罪(在中國刑法裡最低刑在三年以上),中國法院有權管轄,但按犯罪地法律不處罰的除外。這樣,如果有外國人在南極殺了中國人(殺人肯定符合「最低刑三年以上」,而南極沒有法律,不可能「按犯罪地法律不處罰」),中國法院也有權管轄。
普遍管轄,犯罪發生在國外、嫌疑人被害人也都不是中國人,總之就是這犯罪跟中國沒關係,但如果這犯罪是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裡規定的罪行,中國司法機關也有管轄權,要麼起訴要麼引渡。
其他國家的管轄權規則也大同小異,所以如果在南極發生了殺人之類的刑事案件,不是沒國家管,而且很可能會有好幾個國家爭著要管,因為好幾個國家都能依據各自管轄權規則要求管轄,涉外案件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案件意義重大,就是國家力量的博弈,強勢的國家要到管轄權。上面的管轄權原則中,屬地管轄最有利於爭得管轄權,而普遍管轄很少能用到。
至於回到剛剛發生不久的俄羅斯科考站謀殺案山個,記者採訪弗拉基米爾·庫倫(當事者的前上司)時提問道:在別林斯高晉科考站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南極科考隊會有什麼舉措嗎?會加強對隊員們的心理輔導嗎?還是會提高南極科考隊的人員選拔標準?
弗拉基米爾回答道:所有科考隊員都接受過高強度的精神檢查,在這件事只是心理上巧合造成的情況下,提高選拔標準是沒有意義的。並且,作為一名科考人員,可以確定的說,在南極那個一望無際的白色沙漠中,你永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南極洲以一種嶄新的面貌開放迎接來到這裡的人們,只有真正到了那裡成為其中一員,你才能明白。
即使在這片白色沙漠中受傷的奧列格也認同,並告訴我們說:「南極洲——是我的生命」。
願人類永遠擁有一個和平美好共同享有的南極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