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南極考察的後來者。從1882 ~ 1883 年第一次國際極地年算起,至今,國外開展極地考察已近140 年的歷史。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與兩次國際極地年(1882 ~ 1883 年、1932 ~ 1933 年)和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 ~ 1958 年)都失之交臂,被排除在國際極地科學考察活動之外。1980 年1 ~ 3 月,我和國家海洋局的董兆乾應澳大利亞南極局的邀請,第一次登上南極大陸。1980 至1989 年期間,我曾4 次赴南極考察。
第一次是倉促上陣,我和董兆乾一起,訪問澳大利亞凱西站,跟隨澳大利亞南極局局長訪問了3 個南極考察站(美國、紐西蘭和法國考察站各一個)。1980 年1 月6 日離京,3 月21 日返回,共計75 天。因為毫無準備,又是第一次出國,對南極洲的了解甚少,但我們登上南極大陸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很大,其意義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實現了我國幾代科學家的夙願,開啟了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的新篇章。
■ 1980 年1 月6 日,作者(左4)和董兆乾(右3)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地理所張文全副所長(左3),青藏考察戰友李炳元(左1)、楊逸疇(左5),國家海洋局副處長郭琨(右2)和作者的夫人俞雅珍(左2)、兒子張昊等到機場送行
南極離我是那麼遙遠,又是那樣陌生。南極的氣候多變,大陸內部氣象觀測資料極少,飛行事故時有發生。我自己對首次南極考察是充滿信心的,因為這是國家的需要、人民的希望。我也意識到獲得南極考察的成功,絕不是輕而易舉的,可能要做出犧牲,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點獻身精神。因此,我在給黨支部的信中表示:
「……此次南極之行,我一定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勝利而歸。萬一回不來,請不要把我的遺體運回,就讓我永遠留在南極大陸,我的墳墓可以作為我國科學工作者第一次南極考察的標記……」
第二次前往南極是我主動要求的,在澳大利亞南極戴維斯站參與越冬考察,一方面進行我的專業研究——地貌與第四紀環境變化研究,另一方面學習澳大利亞建設科考站和管理的經驗。此行收穫多多:採集各類標本樣品8 箱,運回北京後同我所在單位的謝又予、李元芳、金力等及外部專家李家英、藍琇、勾韻嫻、朱之文、劉燕君等合作研究,撰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南極研究論文集——《南極維斯福爾德丘陵區晚第四紀地質與地貌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我的越冬考察報告匯集了戴維斯站的建設和管理經驗,提出在南極半島、拉斯曼丘陵和阿德雷德角等三個地點作為中國建設科考站的選擇位置。這對日後我國南極科考站的建設和管理都有幫助。令我欣慰的是,我國於1985 年和1989 年在喬治王島和拉斯曼丘陵分別建成長城站和中山站,而第五個南極科考站也將於2022 年在羅斯海西北角恩克斯堡島建成。
■ 作者在維斯福爾德丘陵索斯達爾冰川側積
第三次是去喬治王島,參加興建我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作為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的副隊長,我十分努力,為選站址、協助指揮建站和科學考察工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工作中還折斷了兩根肋骨。
■ 1984 年12 月31 日上午,長城站奠基儀式
第四次前往南極是為彌補「只建站無科考」的缺憾。1988 年,我再去長城站進行冰緣地貌與環境變化研究,在李果隊長和第5 次南極考察隊同志的幫助下,獲得了全年測量數據,之後撰寫出有意義的論文——《東南極大陸維斯福爾德丘陵與西南極喬治王島冰緣地貌的比較研究》,1992 年,該論文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6 次南極地學討論會上被宣讀,獲得好評,文中給出的石環發育過程和擴張數據是對定量研究極地冰緣地貌的一項貢獻。
■ 2018 年5 月,長城站新貌
離開南極考察第一線已經30 年了,但我一直關注南極科學研究工作。近年來,我國南極考察取得了巨大進展,我為一代又一代參與南極考察的青年才俊所獲得的成長而高興,也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關注和熱愛南極考察事業而振奮。我國南極考察事業大有希望,希望本回憶錄(《南極考察回憶錄 》張青松著.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020.10)能為廣大讀者認識南極、了解南極考察提供一點幫助。
作者以自己曾4 次參加南極考察的親身經歷,記述了中國南極考察初創階段的歷程,文字生動活潑,故事性強,富於科學內涵。
張青松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中國南極考察的先行者,他專心致志地研究青藏高原並為南極、北極科學考察付出數十載,現已年過八旬,還不忘著書、撰寫科普讀物,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這種精神值得稱頌,值得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學習!
秦大河 院士
本文摘編自《南極考察回憶錄 》(張青松著.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020.10)一書「序」,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 978-7-03-066162-3
責任編輯:王亞萍
中國是南極考察的後來者,而張青松和董兆乾是中國南極考察的先行者。從他們1980 年1 月第一次訪問澳大利亞南極凱西站算起,我國的南極考察事業已歷經40 個年頭,取得了令國人驕傲、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本書的前三章,作者以自己曾4 次參加南極考察的親身經歷,記述了中國南極考察初創階段的歷程;後四章則根據已有資料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編撰,系統地介紹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地質、自然資源和南大洋生態系統。我國南極考察事業取得巨大進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考察者的堅韌毅力和巨大付出,希望通過閱讀本書,能為廣大讀者認識南極、了解南極考察提供一些幫助。
← 左右滑動查看「目錄」 →
(本文編輯:劉四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