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截至目前 新冠病毒的突變似乎並沒有增加其傳播力

2021-01-20 同花順財經

引起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一種正義單鏈RNA病毒。在近6個月的全球傳播中,其逐漸積累了許多突變,導致基因組呈現多樣性。而這些突變可能會影響病毒的傳播性能及毒力,或產生感染人類宿主的新位點。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都在持續監測SARS-CoV-2的基因組多樣性,特別是新興突變的分布和特徵。

冠狀病毒突變主要通過三個過程實現:1)病毒複製過程中的複製錯誤產生突變,而SARS-CoV-2的校對機制會減少這種突變的產生;2)由於重組或重配而產生的基因組變異;3)由宿主RNA編輯系統誘導產生的突變,這是宿主自身免疫的一部分。在自然選擇下,病毒發展中反覆獨立出現的突變則是可能具有威脅的重點對象。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全球患者感染的SARS-CoV-2中發生的突變是否會改變病毒的傳播性開展了研究,結果沒有發現任何與病毒傳播性增加有關的復發突變。相反,復發性突變似乎主要是由宿主通過RNA編輯機制產生的免疫誘導的,並且可能對病毒有微弱的危害性。相關研究成果於當地時間5月21日發表在預印本雜誌《bioRxiv》上。

https://doi.org/10.1101/2020.05.21.108506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對來自75個國家的15691個SARS-CoV-2的基因組進行最大似然系統進化樹分析,與參考基因組Wuhan-Hu-1相比,所有株系發生的SNP均小於29個,計算其每年每個位點發生突變的速率約為9.7 x 10-4,該速率顯著低於其他沒有病毒校對機制的正義單鏈RNA病毒。這表明,目前SARS-CoV-2群體的遺傳多樣性仍然為中等,且所有SARS-CoV-2株系均為同一個克隆譜系。

全球橫跨多個國家的15,691個SARS-CoV-2的基因組多樣性

在基因組序列比對分析中,研究人員共檢測到6822個突變,經過濾鑑定,273個為復發突變。其中,鹼基C突變為U的比例非常高,且在非同質和同質位點均可觀察到這種模式,除此之外,涉及胞嘧啶的突變幾乎全是C/U突變。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在已知的APOBEC靶點位置含有一個可變鹼基的富集,表明這些突變的產生可能與宿主RNA編輯系統誘導相關。

為了測試復發突變與病毒傳播性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系統發育指數,即同型後代比率(RoHO),以量化由獲得特定突變的任何祖先病毒體產生的後代子代的比例。比較所有進化枝發現,沒有一種復發性突變與病毒傳播的增加顯著相關,且有3個復發突變與病毒傳播減少顯著相關。有趣的是,log(RoHO)指數向負值的分布呈強趨勢,這表明大多數同質異型突變都是弱有害的。

同型後代比率(RoHO)評分指標背後原理的示意圖

全基因組同型後代比率(RoHO)得分

總而言之,研究人員在迄今為止的全球範圍的SARS-CoV-2株系中,沒有檢測到與病毒傳播增加有關的任何復發突變。相反,有些復發突變呈現為中性或弱毒性的趨勢,這顯然會減弱SARS-CoV-2的傳播。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現四種變體 傳播力如何?
    隨著全球多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當地時間31號,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世衛組織同時強調,雖然初步評估顯示,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暫未發現會提高致死率,但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
  • 世衛組織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有三種傳播力增強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D614G:感染性、傳播能力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隨後逐漸取代了最初發現的毒株。
  • 《自然通訊》:新冠病毒已發現1.2萬種突變,沒有增加傳播風險
    倫敦大學學院Francois Balloux,Lucy van Dorp等多位病毒遺傳學家研究組從99個國家搜集了4.6萬個病毒樣本,通過實驗及數據證明這些突變都是中性的,沒有一個比當前的病毒平均傳播力顯著增加。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是近期以來關注的焦點,此前多項研究稱這種突變使病毒結合力增強10倍,有可能導致感染風險驟增。
  • MIT發現新冠病毒可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來源:前瞻網最近,一條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動態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反疫苗運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Rudolf Jaenisch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份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能夠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 病毒4種變體,3種傳播力增強
    目前丹麥僅在9月發現了12例人體感染此變體的病例,該變體似乎並未廣泛傳播。 VOC202012/01變體:傳播力更強,但致病嚴重程度似無變化 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
  • 這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最近,一條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動態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反疫苗運動
  • 新冠病毒變異會讓疫苗效力下降嗎?
    英國和南非的變異株是分別出現的,但它們有一連串突變都出現在刺突蛋白上,且部分突變很相似。已知新冠病毒能通過刺突蛋白識別和感染宿主細胞,這些刺突蛋白也是人體免疫應答的主要攻擊目標。
  • 新冠病毒在美國發生了顯著增加傳染性的新變異?闢謠
    新冠病毒的這個突變可沒有少製造新聞。此前與之相關的新聞就是XX地發現了傳染性增加10倍(9)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到5月底,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中的80到90%都屬於D614G突變毒株,這一「優勢」到現在一直維持。也就是說,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病絕大多數都是由D614G突變毒株感染導致的。
  • 最新研究:病毒變異後,mRNA新冠核酸疫苗有效!
    從基因上,我們看到病毒不斷變異,這被稱為分子流行病學追蹤。但在免疫學上,變化沒那麼快。也就是說,現有疫苗是能對付新冠病毒變異株的。」1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告訴「央視新聞」。 近日,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稱,針對攜帶N501Y位點突變的變異株,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仍然有效。
  • 為什麼英國新冠突變毒株這麼受關注?
    為什麼這次在英國傳播的突變株這麼令人關注呢?BBC報導稱,以下英國突變株的三個特點,是其引起高度關注的原因:它正在迅速取代其他新冠病毒株突變會對病毒的一些組成部分帶來重要影響實驗室的結果發現,一些突變會增強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這些因素導致產生了一種傳播力更強的變種新冠病毒。圖1.
  • 媒體刊文解讀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或增加,但不會更致命
    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更嚴格的封鎖措施,稱這種變異新冠病毒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菌株導致感染人數呈螺旋式上升。他說,「在倫敦,超過60%的病例是新毒株的感染病例。」鮑裡斯·詹森補充說,大量的突變可能使病毒的傳播性增加了70%。據英國政府官網20日最新報導:來自全基因組測序、流行病學和建模的數據表明,新變種比其他變種更容易傳播。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變異會導致嚴重疾病或更高的死亡率。科學家將在接下來幾周持續監控和研究。
  • 新冠病毒為何傳染性強?美專家稱其受體結合力是SARS的10至20倍
    點擊查看 近期我國疾控中心對近9000名患者的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R0位3.77,同時也有多項研究稱新冠病毒傳染性高於2003年的SARS,究竟原因在哪裡?
  • 兩份英國最新報告顯示,英國突變新毒株傳播力增強超50%!
    看看外國都是些什麼新聞吧,否認新冠死亡數字的、無視防控照樣狂歡的、死到臨頭還在嘴硬的……拖著這麼一群豬隊友抗疫實在好難,而就算新冠病毒暫時還稱不上「神對手」,它也有著進化升級的可能。 比如最近讓人心驚肉跳,讓英國全面升級管控、全球萬分警惕的B.1.1.7突變毒株。
  • 新冠病毒現有突變並不可怕,但需密切監測新突變
    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播能力增強沒有充分證據,但變異確實可能影響藥物和疫苗研發。研究人員對收錄在公共資料庫的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從這些基因組中發現了149個突變點,其中同義突變(不影響其所編碼的胺基酸)43個,非同義突變(影響其所編碼的胺基酸)83個。註:基因組常見鹼基有五種:AGCTU(對應嘧啶或嘌呤),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子,共同編碼一個胺基酸。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所以同義突變不影響其所編譯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南非醫學專家:現有的新冠疫苗可能對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無效
    12月29日,一輛幾乎沒有乘客的雙層巴士在英國倫敦的滑鐵盧橋上行駛。圖片來源:新華社 韓巖 攝據央視新聞日前報導,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4種變體:①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現D614G突變。至2020年6月,該變體成為全球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類型。
  • 當 相分離 遇上 新冠病毒 ......
    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傳染病,目前正在全球引起大流行。近期與該病毒以及其導致的疾病的相關研究正在迅速增長,從該病毒的序列分析,到病毒蛋白特性及病毒進入人體的機制,最後引起的疾病及相關免疫應答和治療策略。這一系列的研究都加速了人類對SARS-CoV-2及COVID-19的認識。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世衛組織(WHO)正式通報了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異情況,包括四種變體。其中提到,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
  • 俄羅斯18種病毒變異後,研究發現mRNA新冠核酸疫苗有效!
    也就是說,現有疫苗是能對付新冠病毒變異株的。」1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告訴「央視新聞」。 近日,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稱,針對攜帶N501Y位點突變的變異株,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仍然有效。此前有報導指出,英國、南非變異株均包含N501Y突變。
  • 世衛組織正式通報新冠病毒四種變體!變異病毒已在美國「人傳人」
    VOC 202012/01變體:傳播力更強,但致病嚴重程度似無變化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
  • 變異新冠病毒有沒有輸入我國?中疾控回應了
    目前,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迅速蔓延,世衛組織表示:①目前無證據顯示變異病毒更致命;②此種變異病毒傳播力增強,傳播指數從1.1上升至1.5;③病毒變異不影響大多數檢測;④目前出現的多種變異均不會對治療藥物或疫苗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