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這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2021-02-24 醫學信使

最近,一條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動態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反疫苗運動。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Rudolf Jaenisch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份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能夠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該研究發現,病毒基因可以利用人體內的一種常見酶LINE-1進入細胞核,並將自己插入到我們的DNA中。細胞核被一層脂質膜保護著,但並不是完全封閉的,它允許物質在一些藥劑的幫助下進出,比如LINE-1。

這一發現無異於「平地一聲雷」,因為mRNA疫苗(其中輝瑞和Moderna公司生產的疫苗均為mRNA疫苗)在觸發免疫反應方面的運作方式與病毒相似。因此,有人擔憂注射mRNA疫苗將改變人類DNA。

作為轉基因學領域的先驅,Jaenisch教授對此否認,他稱「絕對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疫苗會改變人類DNA。

不過他話鋒一轉表示,即使發現事實如此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推測,如果這種融合的確發生,它能導致更多長期的抗原(一種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物質),因此是有益的。」

儘管一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出乎意料,並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但它不應該被用作反對接種疫苗的理由。

mRNA疫苗只使用了病毒中被稱為信使RNA基因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序列。由於這些基因片段不包括對病毒功能重要的成分,因此引發不必要突變等不良影響應該是最小的。

雖然MIT的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議,但在全球研究領域受到了極大關注。

諾貝爾獎得主大衛·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再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新冠病毒被認為對人類DNA無害,因為它的基因無法進入保存DNA的細胞核。

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要求Jaenisch撤回這篇論文,因為它可能會影響人們對接種新冠疫苗的信心。據biorxiv.org網站上的一位評論人士稱:「這項研究已經引起了反疫苗人士的注意」。

mRNA疫苗疫苗是迄今為止對抗新冠病毒最強大、最有效的武器,其有效性有望超過90%。

這種疫苗可以將病毒基因注入多種人類細胞,使它們成為生產病毒刺突蛋白的工廠。當遇到真正的病毒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記住這些獨特的蛋白質,並做出迅速、準確的反應。

但是,如果mRNA疫苗攜帶的病毒基因能夠通過新研究中所描述的未知機制進入細胞核,那麼它就有可能改變我們的DNA,導致意想不到的突變。實際上,這些疫苗在許多國家獲得緊急使用批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疫苗開發商承諾他們的產品不會破壞人類DNA。

根據許多國家使用的指導方針,mRNA疫苗可被視為一種基因療法。

事實上,許多病毒都能夠改變我們的DNA。例如,愛滋病毒可以劫持細胞核並將細胞轉變為病毒生產工廠。

在一些研究人員看來,前文提及的LINE-1酶實際上是一種感染早期人類的類HIV病毒的殘留物,其基因與倖存者的DNA整合,從而成為今天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MIT發現新冠病毒可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來源:前瞻網最近,一條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動態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反疫苗運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Rudolf Jaenisch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份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能夠將其基因插入人類DNA。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MIT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序列與人基因組整合的證據丨科學大發現
    ,新冠病毒有可能是藉助於LINE-1反轉錄轉座子或HIV-1反轉錄酶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Jaenisch團隊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誘發的細胞因子壓力,誘導LINE-1的表達,進而促進了新冠病毒將遺傳物質片段整合到人體細胞基因組中。
  • 我國學者發現重磅證據,證明新冠病毒非實驗室洩露,而是自然進化
    研究團隊描述了最近發現的一株蝙蝠冠狀病毒,將其命名為RmYN02。該冠狀病毒在基因組某些區域與新型冠狀病毒親緣關係最近。與新冠病毒(SARS-CoV-2)類似,RmYN02在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S1和S2亞基連接處有數個胺基酸插入。
  • 在新冠病毒中,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重疊基因
    研究人員已經在新冠病毒(SARS-CoV-2)的遺傳密碼中發現了一個神秘基因,該基因實際上隱藏在病毒基因組的視野中,至今仍被人們忽略。 「就基因組大小而言,新冠病毒(SARS-CoV-2)及其近親是存在的最長的RNA病毒之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信息學家蔡斯·納爾遜(Chase Nelson)解釋說,「因此,它們可能比其他RNA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欺騙'。」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內容摘要如下:兩個由歐洲神經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打開了人類的另一把鎖,可以在包括大腦在內的眾多身體組織內繁殖。這項旨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並在器官內蔓延的研究已公布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上。分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的論文共同得出如上結論。
  • 「新冠病毒誕生於人為基因改造」是彌天大謊
    這個瘋傳的消息說,「印度的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發現『新冠病毒』有其他冠狀病毒沒有的基因片段,而這些基因片段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很接近」,並下結論說「這些基因片段很可能是人為合成的」。這個說法,立刻傳開了。如果是人為合成的,那是誰合成的?目的是什麼?順著這個思維想下去,就會背心發涼,難道「新冠病毒」真的是人為合成的生物武器?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 扒一扒新冠病毒家族的「子子孫孫」,英國這項研究信息量不小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當地時間4月9日,英國劍橋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研究。研究顯示,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變異成3種毒株。最接近於蝙蝠身上的「原始病毒」,主要出現於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患者,在中國武漢流行的則是其另一類變種。新冠病毒已變異成3種不同毒株?
  • 【科研速遞】新冠病毒基因寫入人類基因組,成為永不滅亡的病毒?
    有些患者是因為二次感染,可由兩次病毒基因測序序列的差異而確認。而有一些就比較特殊,檢測「復陽」後,卻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  該研究的RNA逆轉錄並整合入人基因組的切入點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新冠病毒的核衣殼N因具有非常豐富的RNA序列,因而極有可能成為逆轉錄和整合的靶點。整合後新序列的再轉錄解釋了複查PCR陽性結但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的原因。
  • 新冠病毒是人造病毒的洩漏?新謠言錯在哪裡?
    科學家在嚴苛的安全條件下研究的結果,是為了證明野生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很有可能積累突變而再次獲得感染人類的能力。諷刺的是,這項本應受到足夠重視的研究不僅沒能阻止新的疫情,反而在新疫情中被陰謀論者曲解為「洩露病毒」的元兇。
  • 《科學》熱議: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會插進人的基因組
    由MIT懷特黑德研究所著名生物學和遺傳學家Rudolf Jaenisch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一篇出人意料的研究成果[2]。Jaenisch在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歷史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存在新冠病毒片段與人基因組DNA融合的現象。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而如果是第三種原因,由新冠病毒溶瘤所致,那麼仍需要對新冠病毒進行改造,使其只攻擊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害,並形成系統的療法。  共同關心的:研究仍要繼續  一個個案讓全世界震驚,其原因除了醫學影像呈現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結果,還在於它提供了線索和可能性。  類似的案例在治療愛滋病的領域裡也有先例,例如「柏林病人」的出現,讓學者在基礎研究方面「解鎖」知識點,得知ccr5基因的缺失可以免遭愛滋病毒攻擊。
  •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此前已有研究從患者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進行探討。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男性、年老者以及具有基礎病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的攻擊。但有不少遺傳學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人體的基因突變有關。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基因突變可以改變一個人感染傳染病的機會。最著名的例子是CCR5基因的突變,它可以提供對愛滋病毒的保護。
  • 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由多個研究團隊進行的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查互為補充,共同揭示了新冠病毒生物學的新見解,包括病毒進入、翻譯、複製、排出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基因等各個方面。他們將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進行比較,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 劍橋大學最新研究:基因網絡分析揭示北美、中國、歐洲的新冠病毒差異
    這項研究發現了新冠肺炎病毒的 3 個不同變種由緊密相關血統簇(clusters)組成,研究者將其標記為 A、B、C。 Forster 和他的同事發現,蝙蝠體內最接近 COVID-19 的 A 型病毒(即原始人類病毒基因組),出現在了武漢。但令人驚訝的是,它不是該城市的主要病毒類型。
  •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讓大腦衰老10歲?
    據路透社近日報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10月27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嚴重影響感染者的大腦,造成認知或智力下降。最嚴重的感染病例出現精神衰弱,相當於大腦衰老了10歲。研究人員通過測試發現聲稱患有新冠肺炎並已康復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認知能力下降。
  • 新研究發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或可持續數年 但「終生免疫」仍是個謎
    綜合BBC、紐約時報等18日報導,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能持續多久?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半年,甚至可以達到數年甚至數十年。這一發現可能會讓全世界人民都鬆一口氣。,有小部分感染者在康復後未獲得持久免疫力,可能是因為他們接觸到的新冠病毒數量不同。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原因在於,「基因剪刀」Cas9把DNA切斷後,DNA雙鏈通過內源損傷修復通路自然癒合,新DNA片段的整合依靠同源重組或非同源末端連接來實現,效率低,而且在很多細胞類型中不起作用。此次,張鋒教授團隊新開發的升級版CRISPR編輯系統在靶向插入DNA這方面做出了突破。用「改正」的DNA序列來取代含有致病突變的序列,將為治療某些遺傳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該序列中發現了一個名為ORF3d的新基因,這個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報導稱,雖然科學家們尚不了解其功能,但希望該基因能包含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這一發現或將為研發抗病毒新藥打開一扇大門。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
    據外媒BGR報導,一些研究人員擔心丹麥的水貂新冠病毒變異具有大流行的潛力,而另一些研究人員則表示,在提出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可能對新菌株無效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日前,丹麥政府宣布將在國內撲殺多達1700萬隻水貂,實際上摧毀了該國整個水貂皮毛產業,震驚了世界。官員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激進的方案,是因為新冠病毒在圈養的水貂體內發生了潛在的危險變異。來自丹麥媒體的報導稱,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已經感染了至少12人。研究人員擔心,新的病毒株可能非常危險,以至於可能有效地使目前的COVID-19候選疫苗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