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帶電物體或可同性相吸(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1-23 科教臺

  由於電子在金屬球體內為完全自由移動的,它們可以在金屬球內部移動並在球體上產生正負極

  北京時間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根據近日一項由紐西蘭物理學家完成的研究,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反,當兩顆帶有正電荷的金屬球相互靠地足夠近時,它們之間將是相互吸引的。

  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約翰·裡克(John Lekner)在英國《皇家學會通報A》上描述了他的此項研究結果。裡克說:「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同性相斥。因此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發生呢?我的一些同事和論文審稿人幾乎立即就接受了這一結果,但是另外一些人卻難以接受這樣的觀點。」

  我們大部分人在學校裡受到的教育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是對於金屬球而言,情況可能並非總是如此。裡克發展出了一套模型來描述兩顆帶正電的金屬球在不同距離上時相互之間的作用。他說:「當兩者之間的距離足夠近,它們將相互吸引,儘管這兩者都帶有正電。當兩個金屬球之間的距離相對於兩者的直徑足夠小時,這樣的吸引便會發生。」

  移動的電子

  裡克表示,由於電子在金屬球體內為完全自由移動的,它們可以在金屬球內部移動並在球體上產生正負極。於是球體的正極便可以吸引另一個球體的負極。裡克表示這樣相似的效應也可能存在於其它形狀的導體上,但是在這項研究中裡克選擇了球體,因為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簡化對其進行描述的數學方程式。

  這一研究結果將幫助解釋一系列令人困惑的觀察現象,其中包括1836年一位名叫斯諾·哈裡斯(Snow Harris)的物理學家觀察到的兩個帶有同種電荷的金屬物體之間發生相互吸引的現象。裡克說:「在很多案例中,人們都觀察到了在特定情況下在近距離上發生的這種吸引。但是我對於發現一條通用理論仍舊感到驚奇,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例外

  裡克表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兩個帶有同種電荷的金屬球才會在近距離上發生相互排斥。那就是當兩個金屬球上的電荷率相同,就像是兩個金屬球已經相互接觸,其中的電子也因此可以在兩個金屬球之間自由移動時的情況一樣,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兩個金屬球體擁有相同的電壓。如果這兩個球體擁有相同的電壓,裡克指出,它們在任何距離上都會表現出相互排斥的屬性。他指出,這項發現也將對其它涉及電荷分離和靜電產生相關領域的研究帶來啟發,如雲層中的雨滴,或者火焰中的碳顆粒等等。(晨風)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帶電物體也可能 「同性相吸」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是大家都熟知的基本物理現象,但一項理論研究指出,兩個帶同種電荷的物體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出現「同性相吸」現象。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學報A》刊登的一篇論文說,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約翰·萊克納指出,英國科學家威廉·斯諾·哈裡斯曾在1836年進行帶電物體實驗後報告,有些時候帶同種電荷的物體之間的斥力會消失,轉而變成引力。
  • 同性相……吸
    當我們第一次在物理課堂上接觸電荷這個概念時,學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性質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發現在稀釋的電解質溶液中,帶有同種電荷但不同電量的兩個球形金屬納米粒子會相互吸引。簡而言之,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帶有更多電荷的納米粒子會將帶電較少的納米粒子的原子核心極化,從而改變了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電荷也能「同性相吸」?違反基本物理定律嗎?
    英國科學家威廉·斯諾·哈裡斯曾在1836年進行帶電物體實驗後報告,有些時候帶同種電荷的物體之間的斥力會消失,轉而變成引力。 兩個本身導電效果足夠好的球體帶上同種電荷,通常它們會像人們預計的那樣表現出「同性相斥」現象。
  • 「同性相吸」的電子
    電子間吸引作用的激子機制示意圖:圖a是物理學家五十年前的理論模型,圖b是Hamo團隊在近期研究成果中的實驗裝置。(圖片來源:Nature)庫倫定律描述了兩個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例如,兩個帶負電的電子會產生靜電排斥作用,目前該定律已經在實驗中得到了廣泛的驗證。但除此之外,存在於物質中的電子也是有可能會產生相互吸引作用的。最近,Hamo等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論證了在沒有電子-聲子作用的情況下電子間吸引作用的產生機制。
  • 蘇格蘭科學家發現「同性相吸」或許更為常見(圖)
    蘇格蘭科學家發現「同性相吸」或許更為常見(圖) 2002年7月1日13:39  光明網-生活時報
  • 同性(向)是相斥,還是相吸?看完這篇文章我秒懂了
    從小就聽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今天又漲知識了!上了初中,物理老師讓我們認識了磁鐵,知道了是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同種電荷相斥突然有一天,來了兩根電流,老師說,同向電流相吸異,異向電流相斥。電流,磁場,力,相吸?
  • 【圖片故事】LES,同性相吸
    【圖片故事】LES,同性相吸 (1/12) "← →"翻頁
  • 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基本原理一、幹簧管工作原理幹簧管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兩片端點處重疊的可磁化的簧片、密封於一玻璃管中,兩簧片分隔的距離僅約幾個微米,玻璃管中裝填有高純度的惰性氣體,在尚未操作時,兩片簧片並未接觸、外加的磁場使兩片簧片端點位置附近產生不同的極性
  •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磁浮列車「飛」行奧秘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它是運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科學家將「磁性懸浮」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系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成為「無輪」列車,時速可達幾百公裡以上。這就是所謂的「磁浮列車」。
  • 同性相吸,異性相斥 天幹和地支的磁鐵特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同性相斥天幹十,地支十二,各分陰陽,自配五行,於是有了刑衝破害與相合相剋。在地支的刑衝破害中,以相衝為最嚴重。這種理論也是來源於古籍,但平常我麼一般只叫它「相剋」而不叫「相衝」。古籍中所謂的「天幹相衝」其實就是同性天幹之間的相剋,比如《三命通會》中說「庚戌年見甲辰日,辛亥年見乙巳日,壬寅年見丙申日,癸巳年見丁亥日,甲辰年見戊戌日,乙未年見乙丑日,甲戌年見庚辰日,乙亥年見辛巳日,丙寅年見壬申日,丁巳年見癸亥日,蓋以年支幹衝日支幹」中的天幹相衝其實就是這種情況。
  • 研究證愛因斯坦預言 量子力學或可操縱過去-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操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維也納大學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院以及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中證明,有關兩個粒子是否處於糾纏或分離的量子狀態,或可由這些粒子被測量後和不再存在時來決定,從而實現對過去事件的模擬、操縱。
  •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同性相吸,異性相斥到底哪個對哪個錯?
    昨天爬樓看到群友討論這個圖,非常有意思,我自己是看到了灰色和綠色,發朋友圈問大家,大部分人也都是看到灰色綠色
  • 在找對象這件事上,當然是同性相吸啊
    原標題:在找對象這件事上,當然是同性相吸啊 我不是說性別。 你知道,單身狗們聚在一起,是非常樂意暢想「理想中的Ta」的。 我問過很多朋友「你想找什麼樣的?」
  • 第五人格:同性相吸異性相斥?探勘員其實很「男人」!
    當然了,考慮到不少玩家對於這些特質完全不了解或者生疏看不懂的情況下,小貓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同性相吸,異性相斥!」。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勘察員諾頓是一名大男孩,興趣愛好三觀都是正常的。所以,探查員其實是一個很「男人」的求生者,而關於「同性相吸,異性相斥」這句話主要體現在諾頓使用磁鐵道具時的主要差異!
  •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離子鍵》試玩體驗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這款《離子鍵》就採用了類似的操作原理,邊看這是一款十分簡單的益智遊戲,但卻需要玩家通過縝密的思考,不斷的嘗試才可以順利的通關,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體驗一下吧。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我國在太陽風起源方面研究獲一系列進展-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夸父計劃」的實施將使我國自主深空探測距離從「嫦娥計劃」的38萬公裡推進到150萬公裡,將顯著提高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和形象,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空間天氣業務主要依賴國外數據的現狀,使我國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空間天氣數據源之一。  「太陽風源區遍布太陽表面,其起源過程中可能發生多個關鍵物理過程,這些物理過程控制著日冕的加熱和太陽風的加速。
  • 12星座中哪幾個星座是最容易產生同性相吸的星座
    12星座中哪幾個星座是最容易會產生同性相吸的星座第一名:水瓶座:這個星座本身就是很自戀的星座同時也是特別喜歡看顏值的星座,他們對於美好的東西,好看的外表都沒有什麼抵抗力的,所以別管你是男的女的只要是你夠漂亮夠好看,那麼他們就會被掰彎的,哈哈
  • 新研究稱暗能量存在可能性高達99.996%(圖)-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經過一項為期2年的研究得出結論,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高達99.996%。這與日內瓦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今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或者看起來很像希格斯玻色子的一種亞原子粒子)的確定性一樣。  儘管很多科學家認為,暗能量是有關宇宙為什麼加速膨脹的最佳解釋,但仍有人對這一理論持懷疑態度。
  • 太平洋群島發現陸生魚:上岸進行求愛-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科學家第一次近距離研究這種陸生魚,它能跳躍到密克羅尼西亞怪石嶙峋的海岸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進化生態學家特裡-奧爾德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在電子郵件裡寫道,這項最新研究顯示,這種「步行」魚在陸地上行動敏捷,它們在岸上進行複雜的社交和求愛行為。  但是奧爾德及其同事們還發現,這種「蹩腳水手」會在持續只有幾小時的潮汐期間覓食、求愛和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