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雞周期」潮落:去年1年賺了3年的錢,現在討論是否全行業虧損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祝裕    

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最近兩年,不僅有「最強豬周期」,還有「最強雞周期」。然而,養豬龍頭牧原股份市值突破3000億元,養雞龍頭市值卻少了一個「0」:後者剛站上風口就重重摔落,雞價從歷史最高到歷史低谷不過匆匆幾個月。股價走勢也反映了資本市場對養雞業狀況的判斷。

有業內人士說,去年2~3個月時間就可以買一輛奧迪A6L,今年1個月則可虧掉兩輛奧迪A6L。有人開玩笑,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的人不適合養雞:價格漲了容易爆血管,價格低了心臟受不了

這些生動的故事都說明了養雞行業當前的風險。不過商品產業自有經濟規律,養雞行業的價格波動也同養殖效率、供需關係等有關。關心雞價走勢的,除了養殖戶,還有資本市場。從6月月報數據來看,相關上市公司已走出了最差時刻,銷售收入開始環比增長。

 打開視頻,看看業內人士怎麼說今年的「雞」情。


去年火爆:17年未遇,一年賺了三年的錢

 

馮太太租了房東的房,拿來養豬餵雞。家畜味道太重,馮太太經常被鄰居投訴。馮太太本性潑辣,於是天天和鄰裡街坊互噴,鬧得雞飛狗跳。「哪個不想找點『外水』,這是經濟!」馮太太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這段故事來自巴金的小說《豬與雞》,它一是說明豬肉和雞肉消費的不可替代性,二是說明家畜養殖很賺錢。

最近兩年,史上最強「豬周期」風口正盛,價格巔峰期,養一頭豬最多可以賺3000元。

與「豬周期」相伴,同樣也有一輪史上最強「雞周期」。多位養殖戶不約而同地說:「這輩子還沒有見過這樣的行情,百年難遇!」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2019年10月30日,肉雞價格達到歷史最高的13.5元/公斤,是2016年周期低谷4.2元/公斤的三倍多……

這還只是白羽肉雞的價格,黃羽肉雞的價格更高。根據黃羽雞龍頭公司立華股份披露的月報數據,去年11月,公司商品肉雞銷售均價達17.32元/公斤。

成都巨星禽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養殖公司,有多個基地,種雞存欄量超過30萬套,其中一家大型種雞場位於成都崇州。

7月下旬,成都巨星禽業有限公司種雞場任場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起去年雞市的火爆行情。

去年最兇(指火爆)的時候差不多賺了五六百萬(一個月),平時就是百把萬。任場長嘴角微微一笑,喜悅溢於言表。去年價格最火爆時,客戶爭相搶雞,還要自發拍賣競價,「這個客戶出12.5元(一隻),那另一個客戶就會多出一點」。

任場長說,一隻商品雞的成本是5~6元/斤,價格巔峰期甚至可賣到10多塊錢/斤,商品雞每斤的利潤都是4~5塊錢,「我養雞17年從未遇到過這種行情」。

養豬暴利會激發上遊仔豬、能繁母豬價格上漲,養雞同理,上遊雞苗價格聯動飆升。

四川四海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廣元石井鋪鎮有種雞養殖基地,常年存欄種雞10萬套。

四川四海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小雞。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去年一年相當於賺了三年的錢。」公司總經理、成都市家禽產業協會會長劉書玲表示,去年養雞產業高峰期,雞苗賣過12元/只,雞苗成本3.5元/只左右,「簡直是暴利!」

養雞人對最賺錢的時光總是念念不忘,茶餘飯後,他們還在講述去年誰賺了多少,誰又在這波行情中飛黃騰達。

「養2萬隻雞賺七八十萬!」一位雞苗孵化場員工「啪」的一聲狠狠拍了桌子,直直地比起兩根手指,「2~3個月時間就可買一輛奧迪A6L!我還知道去年有雞場掙了(收入)1000萬!」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行業細節,有些誇張,但足見這場財富盛宴給人的巨大衝擊力。

  

今年反轉:雞苗虧本沒人要,2月跌至歷史低點

 

轉眼間,去年兩三個月賺一輛奧迪A6L的好日子不再,今年一個月能虧掉兩輛奧迪A6L。

周期更迭,高點變低谷,最強「雞周期」剛剛站上風口便又重重摔落。這一摔,便摔了個雞飛蛋打,入不敷出。

「現在雞苗2~3塊/只,前段時間就賣1塊多,虧本賣沒人要!」7月下旬,劉書玲每天的工作時間被電話佔滿,一個電話還沒有打完,另一個又來,還不算微信語音。這些電話和語音的主題基本就一個:怎麼把雞苗賣出去。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2019年11月7日,山東菏澤的817雞苗價格達到3.9元/羽的歷史新高。但今年2月13日,這一價格已跌至歷史低點0.15元/羽。就算是坐「過山車」,途中總會有一段反彈。但雞價從歷史高點跌至歷史低點僅用時不到3個月,呈90度直線下跌。

「雞苗成本一塊五(一隻)左右,售價現在只有2塊。」任場長說,有些品種的雞苗保持微弱盈利,有一些雞苗只能虧損賣。

按照去年高點12元/只,現在的雞苗售價僅是當時的1/6。因為養殖成本差異,行業分歧在於目前價格是否已全行業虧損。

有養殖戶判斷目前是全行業深度虧損,但也有養殖戶認為僅是局部虧損。

對於虧損一方,雞周期的價格波動程度足以讓他們連本帶利地把之前掙的錢吐出去:一個月虧掉兩輛奧迪A6L,1000萬元全部虧掉並不誇張。

養雞的周期性價格波動會受供需關係影響。供給方面,養殖戶在去年價格高點爭先恐後進入市場是重要原因之一。

「你去年來,這條公路兩邊,你可以看到遍地都在養『跑山雞』。」四川四海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名員工講起去年村裡「全民養雞」的盛況,旮旮角角(指到處)都能看見農民餵養的散養雞。任場長則說,大大小小的養殖場都在養雞,連賣飼料的也在養。

四川三聯家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鄒平表示,去年雞價起來後,很多人覺得這個行業來錢快,很多投資方短平快地上產能。

去年,劉書玲的脫溫雞賣得最好,需求非常旺盛,「雞苗長到40天就能適應外面氣溫,老百姓買了就很好養。」把雞苗育肥成商品雞,養雞人可在價格高點迅速兌現利潤。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商品代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出欄量分別為44億隻、49億隻,同比分別增加約5億隻、10億隻,增幅分別達到12.8%、25%。2018年的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出欄量比2017年有明顯增長。

但在需求方面,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了食堂、團餐、聚會等雞肉消費的主要場景。「雞和豬不一樣,它主要(的)消費量不是日常消費,而是聚會、酒席這些。」劉書玲說。

立華股份有關人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對社會消費產生了一定的抑制,加上去年養雞行業的產能增量帶來供應增加,所以肉雞行情相對低迷。

另一方面,還因黃羽雞消費習慣未能從活禽交易轉變到屠宰交易。海通證券研報中提到一個數據,我國約有80%的黃羽雞通過活雞形式進行交易。

「今年的活禽交易市場在縮小,但選雞都愛選活雞,雞冠亮不亮、雞有沒有活力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劉書玲說,現在人們還沒有適應雞產業的標準化屠宰,這同樣影響消費量。 

  

反轉探因:養雞周期短,行業集中度高

 

豬雞有國民飲食消費習慣的不可替代性,但二者又具有相互替代的消費彈性。當最強「豬周期」帶來豬肉價格猛漲,替代效應會拉動雞肉價格上漲。關鍵問題卻在於,無論是生豬價格的調整幅度還是回升高度,都不是雞價所能比擬。

就拿今年的豬價來說,5月生豬均價觸及27.46元/公斤的年內新低。隨後,豬價迅速觸底反彈,向前高逼近。但雞價在短暫反彈後又向下滑去,一個像主升浪,一個卻像主跌浪,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原因何在?一是生產周期使然。商品雞生長周期短,繁殖效率決定生產效率,生產效率又決定新增產能的效率。

「我們一棟雞舍有1.2萬隻種雞,要產10萬隻產蛋,而產蛋周期在36周。」任場長說,養雞擴張產能的效率特別高,出欄效率比養豬高許多

黃羽雞中速雞一般60~100天出欄,慢速雞出欄一般需要100天以上。「我們商品雞一般85天出欄,一隻雞基本上在5、6斤重。」劉書玲說。

而從仔豬到育肥豬出欄需要6~7個月,繁殖周期比養殖雞拉長了幾倍,這還不算母豬妊娠期、哺乳期。

去年行情火爆,養豬的養雞、做飼料的也養雞,養雞的更要養雞,各市場主體的激進擴張無意中合力將造肉效率拉到峰值。新增產能導致商品雞出欄量在某個時間點出現爆發式增長,供需失衡導致價格大幅下跌。特別在雞肉的高價行情中,養殖戶能承受外購雞苗的高養殖成本。

養雞的門檻低,給了散養戶和跨界者機會。但在新增產能的供給結構中,散養戶供給量的貢獻比例卻並不高。一位長期關注家禽行業的分析師表示,雖然農村散養戶的數量很大,但是他們貢獻的養殖總量卻很少。

實際上,養雞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高於養豬,早早實現了專業化養殖。

生態環境部曾披露了2011年~2015年規模化肉雞養殖場數量,總養殖戶五年增長率為7.95%,其中,年產5萬~10萬隻(不含)規模養殖場五年增長率為1.34%;年出欄10萬隻~50萬隻(不含)規模養殖場五年增長率為19.45%;年出欄50萬隻~100萬隻(不含)規模養殖場五年增長率為32.81%;年出欄上百萬隻以上的規模養殖場五年增長率高達155.34%。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數據,2019年,中國排名前10的黃羽肉雞企業年出欄量佔國內黃羽商品代肉雞出欄量的40.31%,其中溫氏股份和立華股份共計佔據約26%的市場份額。相較黃羽雞,白羽雞的市場集中度更高,而後者出欄效率更高、生長周期更短。

「最強豬周期」中,大型專業化養殖規模的豬企市佔率在大肆提升,從散養向工業化規模養殖轉變,養豬正在送別散養的自然經濟時代。而養雞企業早已完成了這一工業化進程。

四川四海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鄧飛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到了公司新建的雞舍。這是一段彎彎繞繞的鄉村小路,狹窄路段只容得下一輛車經過。新建的雞舍就在小路盡頭,位置十分偏僻,距離位於石井鋪鎮的公司所在地兩三公裡。鄧飛說,一家新建的雞舍可裝1.2萬隻雞,現在就等雞苗運來,馬上填滿。

四川四海三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新建的雞舍。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但大規模擴張產能也會帶來弊端,比如設備、風險、人才不匹配的壓力。最近,鄧飛的壓力非常大,他要為新建雞舍招管理人員、技術員。

上述受訪對象表示,養雞行業並非暴利行業,價格波動需要規模養殖降成本,比如飼料成本、疫苗成本等,「現在成本肯定比散養戶低,但基本上也是極限成本,再降就是『角角分分』」。

養雞行業產業鏈的複雜程度超過養豬,價格波動風險之下,養殖戶延長生產鏈條試圖分攤風險——立華股份採取與農戶合作,提供雞苗再收育肥雞。養雞行業,甚少出現牧原股份那樣的自繁自養模式,局部分工是常見模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向農戶固定支付商品雞育肥費用,公司雖然只賺雞苗的錢,但可對衝掉價格波動風險。     

在孵化場建成之前,劉書玲就把雞苗孵化交給綿竹的一家代孵場。7月22日,劉書玲在廣元下班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綿竹,他要清點出殼後雞苗的重量(不同重量,價格不同)。他自嘲養殖行業是「996」的工作,不到50歲就禿頂,白了中年頭。

綿竹一家代孵場孵化出的小雞。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價格回暖:上市公司積極擴產

 

養殖戶最關注的還是未來價格,好在近期雞價有所回升

「消費回升,其實今年價格也可以回到6元/斤。」任場長說,前段時間的低價不可持續,現在價格已開始回升。

但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今年雞價不太可能回到去年「最強雞周期」時的水平。

「不可能再回到去年的那種情況。」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消費品研究總監、農業行業首席分析師趙金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主要看雞肉消費的需求。

儘管雞價難回巔峰成為業內共識,但分歧在於雞周期的價格波動是否能被熨平?

任場長認為,去年高價買雞苗賭一波的人已經歷了市場的風險教育,這部分相當於被擠出的產能,「投進去一批雞苗要虧好多年的錢,辛辛苦苦養幾年賺了錢,可能一波就虧光」。

但劉書玲仍然擔心價格回暖後,大企業又會爭先恐後地湧入,進而帶來大量新增產能。

劉書玲的擔心並不多餘。無論是白羽肉雞、雞苗還是黃羽肉雞,養雞業的頭部企業都在積極擴張產能。 

立華股份有關人士表示,公司穩步擴大黃羽雞的生產和供應區域,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黃羽雞產品。民和股份有關人士表示,雞苗和商品雞都在按正常計劃擴產。

最近一段時間,益生股份與仙壇股份籤訂《合資協議書》,擬成立山東益仙種禽有限公司,主營父母代種雞養殖、飼料加工、雛雞孵化及銷售等。該項目擬投資總額2億元。

立華股份在今年6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未來黃羽雞板塊將繼續保持每年5%~10%的增長目標,同時加大一體化養雞公司配套屠宰產能的建設進度。

民和股份在今年7月披露了定增募資預案,擬募資6.5億元用於年存欄8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養殖園區項目、年孵化1億隻商品代肉雛雞孵化廠建設項目等。

大企業擴產磨刀霍霍,任場長和劉書玲也不想坐以待斃,前者說當周就在開會商量未來的銷售戰略,後者表示準備向陝西等北方市場進軍。

要熨平行業周期,任場長和劉書玲都希望行業不要有機會主義式博快錢手法。劉書玲說:「非常希望行業不要盲目快上,不要和過去一樣。」任場長感嘆,他不希望雞價有如此大的價格波動,暴利和巨虧均對企業不利,「我們還是希望保持合理利潤」。

無論身處何種周期,活得久的還是那些邊際成本更低、資金周轉更快、規模專業化水平更高的企業。雞產業快速更迭的周期循環也會引發供給結構變化——被市場「教育」的散養戶主動退出,大企業的規模經濟保持生產優勢——行業可能出現「去散養化」趨勢。正如上述一位行業分析師所說,即便散養戶的數量多,但養殖量佔比卻很少。

實際上,養雞企業要熨平行業周期還可以延長涉足的產業環節。比如聖農發展就在半年報中表示,食品深加工業務不斷擴大,熟食化率持續提升,將有效熨平行業周期波動。 

   

後市展望:養雞股走震蕩行情還是困境反轉? 

 

資本市場,養雞概念股2019年也曾作為「黑馬」,出現一波大的行情。

去年1月~3月,不到一個月時間,益生股份從不到5元/股(前復權,下同)上漲至最高的18.12元/股;聖農發展從11.55元/股上漲至最高的33.23元/股;民和股份從10.52元/股上漲至最高的42.4元/股……養雞概念股基本走出了一波3倍、4倍行情。

但今年,即便市場處於牛市氛圍,養雞概念股的表現卻不咋樣。民和股份今年2月創出了20.79元/股的階段新低,目前股價為23.24元/股;益生股份創造了11.59元/股的階段新低,目前股價仍是15.86元/股;聖農發展目前股價為27.42元/股。

再比市值,同樣是養殖,養雞概念股的市值比養豬的基本上少了一個「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養雞概念股的股價和雞價聯動更強,箇中邏輯不難理解:雞價上漲會助推上市公司業績提升,反之亦然。但因為所處養殖產業鏈的不同,雞價上漲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影響大不相同:主要養雞苗的益生股份,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3503.70%。而以肉雞養殖為主的聖農發展,當季淨利潤增速則為414.14%。而像養殖黃羽雞的立華股份,當季淨利潤同比下跌72.67%。

業內人士表示,白羽肉雞和黃羽雞養殖的利潤點完全不同,前者贏利點在雞苗,後者贏利點在育肥。然而往細了說,當中的毛利率差異可謂「天上地下」。2019年,益生股份雞苗毛利率高達68.34%;民和股份雞苗毛利率更是高達74.15%。聖農發展和立華股份,同期毛利率維持在30%左右。

上市公司估值是對未來現金流貼現的預估,業績彈性越大,資本市場的預期越高,對應估值就會越高。所以在去年最強雞周期的氛圍中,白羽肉雞雞苗類上市公司的股價漲幅超過產業鏈上其他的企業。

但反之,價格下跌又會帶來預期惡化,對股價形成「戴維斯雙殺」。這可以對比歷史上雞周期波動在上市公司毛利率上的反映。因為半年報尚未出爐,記者選取2015年的低迷周期對比。

2015年,民和股份的雞苗毛利率為-17.90%,虧損倒貼;益生股份養雞的毛利率更是為-50.85%,養雞營收4.8億元,成本高達7.3億元。而聖農發展當年的毛利率為-0.52%。

逆周期中,雞苗產業鏈個股下跌幅度又遠遠大於肉雞養殖股。所以在2019年三季度,養雞股走到了股價頂峰,然後開啟了一波陰跌下殺。而在2015年業績最壞時,養雞股股價反而走出底部,頗有點「利空出儘是利好」的意思。

實際上,今年一季報顯示,養雞股業績普遍低迷。半年報(或業績預告)顯示,低迷有加劇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多家上市公司人士發現,隨著雞價企穩,養雞上市公司部分已走出了「最壞時候」

民和股份有關人士表示,現在基本上還是盈利。益生股份有關人士則強調還存在季節性因素,「每年6月的季節趕上特別熱的天氣,是雞消費淡季」。

從6月月報銷售數據看,養雞股回升勢頭強勁。益生股份6月雞苗銷售收入環比增長16.97%;民和股份環比增長31.86%……

目前的一季報和半年報業績(或業績預告),養雞產業交出了最近兩年的最差業績,多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大幅下滑。但另一方面,股價下探走勢又反映出業績利空,當雞價回升後,這也埋下預期反轉的伏筆。

養雞公司股價是維持震蕩行情還是王者歸來,要看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

 

 

記者手記丨周期波動反映農業現代分工趨勢

不管是養雞還是養豬,規模化專業養殖已然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相較個體散養戶,規模養殖的幾何級擴張速度保證了市民餐桌上的肉製品供給,儘管這種擴張會讓企業承受價格波動的代價。規模養殖降低成本,這是抵禦商業周期循環波動的秘訣。

記者走訪的養雞企業在遠離中心城市邊緣地區,小路彎彎繞繞,隱約還能瞥見上世紀50、60年代修建的水渠。地理位置的級差分布使企業可以獲得低於城市的要素成本,比如土地租金、人力僱傭。

這背後反映出城鎮化進程對產業分工的影響——城市資本、企業家同農村便宜要素資源之間的耦合串聯——提升養殖內部結構的生產效率和交易效率。這兩種效率超過傳統農戶養殖自餵自養的效用,農戶被捲入到專業分工市場——土地流轉收租,企業打工掙錢。農民留在故土,鄉村因為經濟分工而再次振興。這為國內大循環市場提供了一個經驗參照,讓區域經濟體發揮各自的稟賦優勢融入整體分工市場。斯密說,分工水平決定了市場大小。各自的比較優勢發揮得越充分,專業化分工程度越高,經濟水平就越高。

大型養殖企業畢竟相對稀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構成一種地域競爭,這需要傾聽企業呼聲,了解它們的難處。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養殖場就希望融資問題得以更好解決,資本不足會制約雞舍投產規模。還有企業擔心出現《大江大河》小雷村忠富魚塘被填一幕,不穩定土地租賃合約讓資本設備打水漂。說到底,市場活躍的關鍵還是融資政策、市場規則、合約保護等制度根基。

(海報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胥帥

編輯:張海妮

視頻編輯:祝裕

視覺:蔡沛君

排版:張海妮 陳彥希

相關焦點

  • 獅子座2018年最容易賺到錢的行業!
    究竟獅子座2018年財運如何呢?說說2018年獅子座最容易賺到錢的行業有哪些?獅子座2018年最容易賺到錢的行業(1)政壇獅子座的人領導能力強,天生自帶王者風範,比同齡人更成熟穩重一些,做事有規劃懂謀略,本身就不甘於平凡,所以年紀輕輕就開始計劃自己將來走向,如果能從事國家政要機關的職位
  • 股價瘋漲 豪賺8個億!他卻被迫斷臂求生 虧錢逃命!|檀公司
    最多時光靠炒期貨就暴賺了7.6億元,足足是2019年淨利潤的6.4倍。可最近,頻頻發布公告,期貨虧錢了,最近不到一個月時間,炒期貨已經累計平倉虧損2.49億元。是不是仿佛看到很多人炒股時的樣子,賺錢時春風得意,結果最終逃不過虧損的命。哪有什麼大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 每月定投1000元買基金,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錢?
    好像定投基金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似的,投資先想到的是賺多少錢,而不是能不能賺錢,會不會賠錢,賠錢的話最多會損失多少,以及個人是否能夠輸得起。二則,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屬性。現在的市場風格推崇成長,說不定哪天就會回歸價值。而且,經濟、金融、股市存在無法琢磨的周期規律,投資者永遠無法判斷自己是站在山崗上、半山腰,還是處在深坑中,也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站在正確的風口上,成為那隻乘著颱風起飛的幸運豬。上述後兩個議題,也就是我們投資者耳熟能詳的所謂「選股」、「擇時」問題。投資者如果能夠很好地處理這兩個問題,何愁自己不能成為巴菲特第二?
  • 項目分析法之六脈神劍,讓你少走6年彎路!
    合法合規項目2個判斷依據1、項目盈利的背後是否會傷害到別人2、項目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具有欺詐騙性第二劍● 市場需求需與求也就是買與賣之間的關係,有人賣就得有人買,才能賺錢, 項目產品服務得有想買的人存在,才會存在市場,才會做的起來,最後才能賺到錢。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做的項目有沒有買的人存在呢?
  • 79年老巴斯6700萬買下湖人, 現在賣了值多少錢? 網友: 血賺!
    79年老巴斯6700萬買下湖人, 現在賣了值多少錢? 網友: 血賺!然而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了,湖人隊依然在NBA聯盟中是非常強勁的球隊。在這34年裡面湖人一共拿下了10個總冠軍,這也算是一個奇蹟了。然而現在湖人到了珍妮巴斯的手上,雖然在之前成為了魚腩球隊,但是很多人還是堅信湖人能夠重新崛起,現在湖人擁有了詹皇和戴維斯兩位巨星,並且這個賽季排在西部第一,很可能再次奪得NBA總冠軍。
  • 風電行業「搶裝潮」進入了衝刺階段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個多月時間,對風電行業來說,去年啟動的「搶裝潮」也進入了衝刺階段,近期,多家風機設備廠商的產品供不應求,風機吊裝設備租金也開始出現大漲。
  • 話你知:中山有人養蟲年賺百多萬!
    林遠全隨手抓起一把蟲子,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周出一次貨,每次純利潤5萬元左右。去年養殖規模較大,利潤達到170萬元,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也能突破百萬元。
  • 潮玩行業深度報告:從1.0到3.0,潮玩產業鏈全景圖
    核心觀點1、潮玩消費,是Z世代的必然選擇。1)潮玩異域,風月同天。 2019年中國人均GDP破一萬美元,正從GDP大國邁入消費大國。日本1980年-2020年,對標中國2010年至今,單身「悅己」型經濟是新的消費特性。2)政策支持,產業協同。
  • 廣西「飛雞」帶大山獨臂貧困戶年賺8萬
    龔立勤在檢查雞的健康。 王以照 攝中新網柳州12月30日電 (王以照)柳州市融安縣位於廣西北部大石山區,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地區,可耕作土地較少,2020年5月9日才退出貧困縣的行列。當地根據山地較多的特點,大力發展林下養殖,一種會飛的雞「大坡飛雞」開始走俏市場。
  • 以現在的肉羊價格,投資4萬元養羊,能賺到錢嗎?看完了解了·
    也正是在今年如此好的行情下,很多人猶如跟風一般,紛紛的加入了養羊這個行業,還有一些人花更大的資金來養羊,以求獲得更高的回報。而問題來了,在肉羊價格如此好的情況下,現在投資4萬元養羊,能賺到錢嗎?李子作為一名農村養殖人員,在這裡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 2019年股票市場十大展望!哪些行業需要規避,哪些行業值得期待_新...
    經濟快速下行導致的利率下降,會嚴重抑制風險偏好,因此市場依舊只能賺業績的錢,小股票內部將劇烈分化。回顧2018年的市場,通過拆分估值和盈利對指數的貢獻,的確所有行業指數和大類市場指數都出現了大幅殺估值的情況,其中中證1000指數估值下降幅度整體超過40%。
  • 讓車主「頭疼」的行業:靠忽悠「賺錢」,如今半年倒閉1000家門店
    到2017年,我國4S店達到29580家,比當時美國汽車4S店多出近1.6萬家,體量之大,世所罕見。而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加,4S店的賺錢屬性也暴露了出來,有網友甚至開玩笑說:躺著就能把錢賺了!網友們的調侃絕對不誇張,用「日入鬥金」來形容4S店的巔峰時期也不過分,否則也不會在短短幾十年裡,門店增長了幾十倍。4S店,顧名思義就是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後服務和信息反饋。
  • Sea集團CEO:擴大規模遠比顯示我們賺多少錢重要
    雖然Sea的遊戲業務多年來一直保持盈利,但Shopee給其造成了龐大的淨虧損缺口。2018年,Shopee的淨虧損同比增長近1倍,達到9.61億美元。 移動應用和數據分析平臺App Annie的數據顯示,Sea首款自主開發的手機遊戲Fire的每日登錄用戶數量多達4000萬,接近於廣受歡迎的多人遊戲Fortnite,它是2018年全球下載量第四高的遊戲。
  • 青海國資30億元兜底虧損資產包 *ST鹽湖2019年預計虧損 未來有望...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作者:張玉潔1月11日晚間,*ST鹽湖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虧損432億元-472億元。而2018年,公司全年虧損金額為34.47億元。公司表示,公司報告期對業績造成主要虧損的原因是破產重整進程中因資產處置預計產生的損失,初步預計對利潤的影響金額約417.35億元,此事項屬非經常性損益。*ST鹽湖由於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披星戴帽」,若2019年最終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公司將被暫停上市。公司最終是否能保持上市公司地位,要看2020年的業績情況。
  • 截斷虧損,讓利潤狂奔50年
    另外,影視傳媒板塊近期異動,臨近春節,賀歲片密集上映,或有利於刺激影視板塊迎來行業春天。昨天春哥和一個炒股的朋友聊天。他每天炒妖股,追漲殺跌不亦樂乎,我問他,你這樣賺錢嗎?他說能賺一點,但沒有做大波段賺的多,因為偶爾能碰到一些大牛股,賺的比較多,但是由於不敢重倉,然後再抵消掉操作失誤止損部分,最終其實不如一些波段股的收益。
  • 又一家服裝零售商陷入虧損泥潭!鱷魚恤料中期虧損逾1.3億
    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本地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叫苦連連,不少上市公司甚至因此業績大倒退,栽倒在了發展的路上。從事服裝業務的香港本土企業鱷魚恤(00122-HK)無奈加入了業績轉虧的陣營,曾經大受男士喜愛的鱷魚恤品牌也扛不住香港市場去年以來的多重衝擊。由盈轉虧,預期中期虧損約1.3億-1.8億港元時隔三年,鱷魚恤於2月19日再次向投資者披露了盈警公告。
  • 2019年VC行業沒有風口:子彈留給了「口紅效應」
    去年11月,化妝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6.8%,在各品類中排名第一。消費者的熱情推動了完美日記、Harmay的繁榮,使這些品牌在VC面前有更多的籌碼,獲得更好的估值。而對於VC來說,2019年消費是最好的賽道之一。不僅是彩妝,飲料品牌元氣森林、菜肉零售商錢大媽的融資也非常亮眼。
  • 海峽保險2019年法人機構經營評價拿C,保費未上規模仍陷虧損周期
    作為一家地方國資背景的財險公司,2016年成立至今,海峽保險還未走出虧損周期,截至2019年末,年保費規模在5億元以下,較初期規劃目標有明顯差距。業內專家分析,除了目標設定與執行落地方面的偏差,也反映了中小財險公司的生存困境,經營管理和市場拓展方面遇到諸多困難,需要突破發展瓶頸。
  • 2000年的1萬元人民幣,現在相當於多少錢
    2000年的1萬元人民幣,現在相當於多少錢? 儘管在2000年開始,已經有很多家庭擁有10,000元人民幣的存款,但是要存下這10,000人民幣並不容易。 2000年,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僅不到八千元元,折算後的月工資僅為623元。一個人節儉省錢大約需要3年,一個家庭要存1萬元需要近2年。 2019年,城鎮居民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工資為53064元,月平均4422元。
  •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只賺這兩種錢
    不過,在當前流動性較為寬鬆的情況下,特別是國內房地產市場被嚴格抑制的前提下,處於盈利高景氣周期的行業與個股被各類投資者追捧,有其合理性。 套用我們傳統的供給需求模型,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盈利處於擴張周期的行業和個股本來就屬於供給稀缺的品種,而需求方面,海外做主動投資的投資者持續流入,他們的投資周期往往較長,對回報的要求也更加理性,國內外被動產品又嚴格複製指數,在供給受限需求擴張的市場結構下,核心資產成為市場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