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強大能量

2021-01-13 海南日報數字報

  本報海口1月10日訊(記者劉操)1月10日下午,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毛萬春主持召開省政協黨組2020年度民主生活會前專題理論學習暨省政協黨組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擴大)會。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兩篇和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以及省委常委班子2020年度民主生活會前專題理論學習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要求,與會人員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作交流發言。

  毛萬春在總結講話時指出,要把講政治擺在第一位,始終在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做到「兩個維護」。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提出的要求,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開展學習要和海南自貿港建設實際、政協履職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在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基礎上,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能量,促進各項工作提質增效。省政協黨組成員要帶頭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在廉潔自律方面作表率。要把張琦、童道馳、王勇嚴重違法違紀案當作一面鏡子好好地照一照,把自己擺進去,深入剖析,查擺問題。

  毛萬春還就籌備好省政協黨組2020年度民主生活會作出部署,要求把這次民主生活會開好、開實、開得高質量,切實達到紅臉出汗、淨化靈魂的目的。

  省政協黨組副書記馬勇霞、李國梁,黨組成員吳巖峻出席會議,省政協副主席史貽雲、陳馬林、蒙曉靈、侯茂豐列席會議。

相關焦點

  • 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強大能量
    1月10日下午,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毛萬春主持召開省政協黨組2020年度民主生活會前專題理論學習暨省政協黨組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擴大)會。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的《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兩篇和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以及省委常委班子2020年度民主生活會前專題理論學習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要求,與會人員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作交流發言。
  • 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
    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動力     讀書班舉行分組討論    本報訊 (記者 許靜)6月17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讀書班舉行分組討論。
  • 東阿縣大橋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遲晨 通訊員 張傳振 東阿報導  為強化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成果,11月21日下午,東阿縣大橋鎮召開全鎮科級幹部、管區書記專題會議,會議要求,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實踐的強大動力,為今後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提供智力支持。
  •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建設有福之州實踐偉力——福州市學好用好...
    當前,福州全市上下正齊心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黨員幹部持續不斷深入學習《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不斷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實際行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人才基地 教師搖籃
    》《海南師範大學二級學院畢業生就創業工作經費撥付及使用辦法》,為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堅持「全員重視就業創業,全員支持就業創業,全員參與就業創業」的工作理念,建立就業創業專兼職、任課教師等共同參與的就業創業工作隊伍,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保障。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納百川聚賢才
    此外,該校還採取集中培訓、專題輔導、學習研討等方式,僅2019年就舉辦教學沙龍活動8場;舉辦各類師資培訓27場,邀請20餘名校外知名專家講學,共計2800餘人次參加培訓;舉辦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海醫專場班2場,636人參訓,467人取得高校教師資格;選派15名教師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8名教師赴臺北醫學大學進修學習,組織5名教師分赴英國、瑞典、新加坡等地學習。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鯨落萬物生
    60名科考隊員帶回了本航次一個重要成果——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  何為鯨落?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海南日報記者特別邀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松海,為大家講解鯨落的二三事。
  • 幹事創業展現擔當有為 崇德向善不忘為民初心
    他勉勵全區年輕幹部,要志存高遠堅定理想信念,勤學善思積蓄智慧能量,在幹事創業中展現擔當有為,在崇德向善中不忘為民初心。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唐軍華參加活動。    高浩孟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奉化實現「三年大變樣」的衝刺之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機緣。各位年輕幹部是優秀的,也是幸運的。區委對大家的成長寄予了很大期望,也傾注了大量精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 袁鋒  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級以溼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或涉及溼地的自然保護區共26處,但受各種條件限制,一些保護區只能停留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科技創新後勁足
    為了激發全省科技創新活力,省科技廳積極推動「1+N」政策體系任務落實,與科技部共同起草《加快海南科技創新開放發展實施方案》,成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加大科研領域的「放管服」力度;制定《外國人來海南工作許可服務管理辦法》,引導科技工作者以問題為導向,圍繞三大領域、五大平臺和十二個重點產業提供科技成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石頭魚出水成「金魚」
    7月28日下午,跟海南日報記者聊起從前的苦日子,陀偉感嘆:「還是得有一技之長。」  改變發生在2016年,外出打工的陀偉靠著自己的勤奮打動了老闆,學回了魚類養殖技術。在村委會及幫扶幹部的支持下,他回到家鄉辦起了小型養殖場,專門養殖昌化江特產的石頭魚,漸漸走上了創業脫貧路。  但是,這條路可不順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 山西日報數字報
    「三晉英才」支持計劃作為省委集聚人才、牽引改革、創優服務的一項重大舉措,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覆蓋廣度前所未有,是新時代山西人才工作的新起點,更是新時代山西人才發展的新機遇,此舉必將匯聚起譜寫新時代山西篇章的強大創新力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抹不去的時代印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5月13日至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青代表將雲集海南博鰲,參加「中國知青文化博鰲高峰論壇」。論壇圍繞知青和知青文化,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殊事件重新梳理和解讀。1700多萬人的龐大知青群體,到海南插隊的就有30萬人之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秀美的島礁除了海潮拍岸的聲音外,萬籟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