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裝一個眼睛變楊戩如何?仿生眼給盲人和機器人朋友帶來福音

2020-09-16 Snail先生

人眼是一種複雜的儀器,圖像通過球體前面的一個彎曲的透鏡進入,並通過其粘稠的玻璃體液體,然後到達感光視網膜,視網膜將信號傳遞給視神經,視神經將圖像傳送到大腦。

近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複製這種結構。現在,一種新的人造眼睛成功地模仿了人眼的球形形狀。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成果能帶來更清晰的機器人視覺和假肢裝置。

這項研究主要使用了鈣鈦礦材料,一種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導電和光敏材料,可以用來製造幾千分之一毫米長的極細納米線。來自於香港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者說,這些線模仿眼睛長而薄的感光細胞結構。項目的難點在於,如何在半球狀基底上製造出納米線陣列來形成這個半球狀視網膜?構建一個彎曲的視網膜是很重要的,因為光只有在通過彎曲的晶狀體後才會擊中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科學家說:「當你試圖對某些東西成像時,鏡頭後形成的圖像實際上是彎曲的,」他審閱了這篇新論文,但沒有直接參與這項工作。「如果你有一個扁平的傳感器,那麼圖像就不能非常清晰地聚焦。」視網膜是彎曲的,但是電子光傳感器是剛性和扁平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香港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者將軟鋁箔變形成半球形。然後他們用電化學方法處理這種金屬,將其轉化為一種叫做氧化鋁的絕緣體。這個過程也使這種材料布滿了納米級的孔隙。結果,研究人員得到了一個彎曲的半球體,這個半球體上有密集聚集的孔,他們可以在其中「生長」鈣鈦礦納米線。納米線的密度非常高,它實際上甚至比人類眼睛中感光細胞的密度還要高。

一旦有了彎曲的「視網膜」,科學家們就把它整合到了一個假眼中,這個假眼的前端有一個彎曲的晶狀體。受真實眼睛中這種特殊液體的啟發,研究小組用離子液體(一種帶電粒子可以在其中移動的液體鹽)填充仿生版。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填充了離子液體的腔體,一旦這些納米線產生電荷,電荷將與一些離子交換。這種電交換允許鈣鈦礦納米線執行檢測光的電化學功能,並將信號發送到外部圖像處理電子設備。

當研究小組測試人造眼睛時,它成功地在19毫秒內做出了反饋,這是人眼所需時間的一半。它產生的圖像對比度更高,邊緣更清晰,比由像素數相近的平面圖像傳感器生成的圖像更清晰。在某些方面,人造眼睛改善了自然視覺:它可以接收更大範圍的波長,而且沒有盲點。

生物醫學公司Second-Sight負責臨床和科學事務的副總裁傑西多恩(jessi Dorn)表示,這種假眼「真的很優雅,這是一件了不起的研究成果,但該成果的科學家並沒有談論它如何與人類視覺系統相連。」多恩致力於盲人治療設備,包括一種叫做Argus II的視網膜假體,並指出開發電子接口只是第一步。這樣的設備需要與人腦互動才能產生圖像。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安全可靠地植入任何一種高解析度接口,然後與人類視覺系統協同工作。

另外因為失明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完美的眼睛未必能產生完美的視力。例如,嬰兒期和兒童期的大腦發育對處理視覺輸入至關重要,因此,一個天生失明的人可能永遠不會擁有在以後的生活中通過假眼看到東西所需的大腦線路。多恩注意到,接受Argus II植入物的都是成年人,他們是在成年後失去了視力。他們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一些人只獲得區分光和影的能力,而其他人則能處理形狀。從這個事例來看,想用這個假眼給盲人朋友帶來光明,還有很多難關需要突破,而難點的高峰,到最後就會發現,不是眼睛本身,而是複雜視覺系統大腦迴路的修復或線路的構建。儘管如此,人造眼睛可以立即應用於機器人視覺,它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泛的。

相關焦點

  • 神奇:仿生眼問世,給盲人帶來了福音。重磅:超越人眼睛不是夢!
    所謂仿生眼,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視網膜假體,通過一系列光電信號轉化,將信號傳遞給視神經,並傳導入大腦。隨後,這些信號會被解析為圖像,仿生眼就能成功「看」到了。據介紹,這款仿生眼的功能和真人的眼鏡功能十分的相似,而且今後可能會在醫療或者AI機器人的領域上有一定的幫助。
  • 科學家打造「仿生眼」,超人類主義:未來或可通過此技術實現長壽
    據報導,科學家模仿人類眼睛的形狀和功能,打造了一種「仿生眼」,雖然這一種「仿生眼」目前處於原型階段,但是在未來是可以用於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的。相信大家也知道,眼睛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眼睛視力不好,我們人類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眼睛的結構非常複雜,所以當眼睛出現問題時,有時候會很難有效恢復視力。
  • 欺騙大腦產生圖像 仿生眼成功讓失明者復明
    在手術中,眼科醫生林登·達·克魯斯率領的手術團隊,為2名患者分別植入了一種名為「阿格斯II型」的「仿生眼」。據報導,「阿格斯II型仿生眼」價格高達1.5萬英鎊,是由美國「第二視力」公司生產、加州洛杉磯市多赫尼視力學會的科學家發明的。它由一個微型攝像機和一片植入盲人患者眼球底部的人造視網膜組成。
  • 盲人的福音!「仿生眼」問世,或用於恢復失明人士的視力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美國和香港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合成的眼睛,通過傳感器模仿人眼,它的功能和真正的眼睛非常相似,未來這款「仿生」原型或許可以用於恢復失明人士的視力。「仿生眼」是現代技術與自然自身設計的結合,由一個半球形的人工視網膜和一系列捕獲並傳遞實時圖像的傳感器組成。這對現代醫學來說非常不可思議,其實多年來,科學家和醫生們一直在想辦法用人造器官代替人體的某些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恢復人的生活質量,使面臨病痛的人類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 【科學闢謠】高密度人工視網膜,讓盲人重見光明、實現超級視力又近...
    而仿生眼的誕生,給失明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新的技術進展,亦不斷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最近,《自然》雜誌報導了一項革命性進展:通過高密度的人工視網膜製造工藝,讓仿生眼成像性能超過了人眼。如果能解決眼、腦協作問題,讓盲人重見光明、甚至實現超級視力將指日可待。 失明患者的希望之光:仿生眼人們感受外界信息80%靠視覺。
  • 科學家創造了一種「仿生眼」大腦植入物,可以使盲人看見
    這是治癒盲人的新方法「仿生眼」視力障礙是一種疾病通過他們開發的仿生視覺系統的頭飾,科學家們準備對人類對象進行「仿生眼」實驗。 這是世界上科學家們首次開發出一種旨在治療人的失明的大腦晶片設備。定製頭飾包括以下內容:帶無線發射器的攝像頭,視覺處理器單元和軟體,以及一組植入到大腦中的9x9毫米瓷磚。 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是這樣工作的:設備中連接的攝像頭將捕獲用戶的環境或周圍環境。
  • 高密度人工視網膜,讓盲人重見光明、實現超級視力又近了一步
    而仿生眼的誕生,給失明患者帶來了新希望;新的技術進展,亦不斷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最近,《自然》雜誌報導了一項革命性進展:通過高密度的人工視網膜製造工藝,讓仿生眼成像性能超過了人眼。如果能解決眼、腦協作問題,讓盲人重見光明、甚至實現超級視力將指日可待。失明患者的希望之光:仿生眼人們感受外界信息80%靠視覺。
  • 科學家成功研發「全球革命性創新仿生眼」,以後視障者就能重新看見世界了
    對於眼疾者或盲人來說,重見天明或許將不再遙不可及,最近國外科學家研發了一款能夠協助盲人看見世界的神奇科技產品:仿生眼。
  • 全球首個人類仿生眼即將進行人體試驗,植入晶片為盲人帶來光明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稱,經過10年的努力,他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仿生裝置,可以通過腦部植入物幫助盲人恢復視力。該裝置在羊身上進行的非人類試驗中顯示出了效果。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為將在墨爾本進行的、全球首次仿生眼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 科學家3D打造仿生眼,數百萬盲人有望重見光明!
    科學家們又朝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眼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將使數百萬盲人有機會再次恢復視力。研究人員說,下一步是用更多的光感受器創造一個眼球原型,以重新創造更高的視覺質量。這是創造「仿生眼」的第一步,將來有一天,它可以為盲人或視力部分殘疾的人恢復視力。Bionic eyes could also be used to enhance the vision of sighted people.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最終結果顯示,猴子們可以利用人工植入的視覺成功地識別出形狀和感知,包括移動的點、線條和字母。重見光明的希望對於全球 4000 多萬盲人來說,重見光明曾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儘管在 「仿生眼」 成為現實之前,仍有幾個技術障礙有待克服,但這項最新研究已經帶來了希望,即該設備有朝一日可能為全世界的視力障礙者帶來有用的視覺功能。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研究為使用微電刺激視覺皮層創造人工視覺,提供了概念上的證明。
  • 專家解讀電子仿生眼
    其家人覺得義眼片效果很好,眼睛看上去跟以前差不多。 林順潮說,如果小斌斌康復良好就可以出院,但還要為他佩戴電子導盲儀,利用其中的攝影機將影像化為黑、白像素,協助他重組眼前事物的形狀、大小、方位及動態。 什麼是義眼和義眼片,小斌斌裝了義眼之後為什麼還要裝義眼片,安裝義眼和義眼片有什麼作用?電子導盲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能否助小斌斌重見光明?
  •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在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上,盲人選手被組委會接受參加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會,這項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對於盲人運動愛好者來說可以說是個福音
  • 香港科大研發3D人造眼球,5年內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感受大自然和生命之美的重要器官。然而,每年全球都有數十萬人因為疾病或者不幸而失去了視力,重見光明成為了很多盲人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很多盲人只能使用不具備恢復視力的義眼,用來彌補面部缺陷。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
  • 光敏納米線、半球形視網膜:特別像人眼的仿生眼
    最新報導的人造眼擁有一個仿生視網膜的半球形組件,上面密集排布了納米級光傳感器。這個人造眼的部分感覺能力可與生物眼睛相媲美。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擁有人造眼的機器人,還有能與人腦結合的仿生眼,給盲人帶來光明。
  • 澳完成世界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 患者術後能看到亮光
    此次次接受仿生眼植入手術的是54歲的黛安娜·阿什沃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30日報導,日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接受該手術的失明患者在植入仿生眼後,能夠看到少量外界光線。
  • 首例人類仿生眼即將進入臨床,十年努力,科學家將讓盲人重獲光明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仿生眼,此款仿生眼通過結合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可使盲人恢復視力。在預臨床實驗和非人類試驗證實該設備用於綿羊時,超過2700小時的刺激過程中,均未引起廣泛的組織損傷。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將「仿生眼」完全植入大腦進行的長期實驗之一。
  • 3D列印的眼睛真的可以讓失明人士重見光明嗎?
    智能醫療將會在未來各個方面影響到我們,比如如何讓一名失明人士重見光明,聽起來你可能不太相信,但現代醫學已經給出了一份相對比較滿意的答卷。近日科學家朝打造世上首隻仿生眼又邁進了一步。一旦研製成功,成百上千萬的盲人將有機會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