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稚語 (ID: selfgrowing1118)丨來源
Windy Liu丨作者
小朱班納丨編輯
編輯推薦
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貧窮家庭,一生只在學校讀過兩年書,從12歲開始當了近十年印刷工人……
他的起點,可以說比很多人都要低得多。但這並沒有妨礙他成為偉大的人。
先不說那些偉大的成就——他是如何用1年時間,從印刷工人成為專欄作家的呢?其實他不過是做對了一件事情。
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件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
27歲的新銳導演哈維爾·多蘭,憑《只是世界盡頭》贏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4年前他在坎城說:
現在去好萊塢,只能成為那些著名的強大的製片公司的受害者,它們會把你的作品合成、剪掉。最好還是再等5年左右,等我的作品已經在坎城的主競賽單元參賽過,大家都知道我、看過我的片子,樹立起來一定的聲望後,我可以拿著自己的劇本,到好萊塢實現我想要的影片。我有無數的時間在我前面,我可以耐心等待。
完成這一計劃他用了4年時間。
事實證明,他的確憑藉耐心收穫了認可,而他讓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哈金的話:天才就是一個長長的耐心。
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來自於耐心,我們經常需要耐心地溝通,耐心地成長,耐心地等待機遇。
2
最近股市表現挺不錯,有人已經開始大喊牛市了。
市場總是這樣,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人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在股市裡追漲殺跌,急著暴富。
從15年進入股市,我算是嘗足了作為韭菜的心酸,帶著賺快錢,一年翻倍的夢想進去,結果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不少。
與過去有著鮮明對比的是,我最近持有的一隻股票,收益率達到了近200%,也就是翻了兩倍。
這隻股票是我在19年5月份買入的,至今已經持有了一年零3個月。
以前總愛興衝衝地買,恐慌慌地賣,我現在卻更願意在確認買進一隻股票後長期地持有,與時間做朋友。
時間是人生的放大器。
如果你堅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它就會讓你成為就業市場的搶手貨;
如果你堅持跟著有價值的企業一起成長,它就會讓你在價值投資的路上獲得豐厚回報;
如果你堅持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它就會讓你在未來實現自我的價值。
那些真正願意與時間做朋友的人,他們都具有一個如今非常稀缺的品質——「耐心」。
現代的快捷生活,讓我們在大部分事情的體驗上,都能夠得到快速的反饋。
你手指一觸及屏幕,手機就會立馬給你想要的消息;
你只要在美團下個單,外賣就能很快送到你家;
你只要點開視頻通話,對面就能夠浮現你想要見到的人。
但大部分有價值的事物都不是這樣運作的。
沒有一棵樹能夠突然拔地而起,也沒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能夠忽然間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沒有哪件事能隨著你的想法即刻生根發芽,人生中大多數有價值的事情,都需要我們抱持耐心,等待時間的沉澱。
所以,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耐心才是稀缺的,耐心才是最難做到的。
3
創業需要耐心。
王興曾接受《財經》雜誌採訪的時候,有過這樣一段對話,我覺得非常經典。
《財經》:有人評論美團在「千團大戰」,以及最早進入酒店旅遊時,都是別人在打仗在燒錢的時候美團在等待,美團是靠等待成功的。王興: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投資人跟我說,多數人對戰爭的理解是錯的,戰爭不是由拼搏和犧牲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組成的。《孫子兵法》說過「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確實團購的事情不是我們打贏的,不是我們打倒了對手,是他們自己絆倒的。 《財經》:除了等待,在幾場關鍵戰役上,美團還做了什麼?王興:我們有積極的耐心。比如酒店旅遊,在我們入場之前,攜程只有小几萬家酒店,還有幾十萬家沒去籤,我們去了。用戶從PC向手機遷移時,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用戶使用方式。同時我們一開始就IT化了,每一個訂單的服務成本是比攜程低很多的。所以,你理解以客戶為中心就是理解業務的本質和關鍵。《孫子兵法》還有一句話「勝可知,而不可為」,你做得足夠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但這不代表你能勝,只有當你的對手做了愚蠢的事情,你才能勝。比如,你覺得去哪兒是怎麼輸掉的?是因為他們不夠有耐心。
創業,之所以需要耐心,是因為很多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時間的加持。
2003年的時候,邵亦波把易趣賣給了eBay。也就是那一年,杭州有一位姓馬的先生,他之前一直做B2B的生意,差不多在邵亦波賣掉易趣的時候,就把淘寶網做起來了。
易趣創始人邵亦波說,他給其他創業CEO的建議就是:「需要耐心,需要時間。」
一家公司成長到某個階段的行業領先公司,一定是由一系列決定和決定導致的後果累積而成的,而最終的事成,需要的恰恰是耐心和時間。
4
投資也需要耐心。
華人企業界和投資界的大佬段永平,一戰成名的投資就是網易。
2000年6月29日,網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結果剛一上市沒多久就遭遇股災,網際網路泡沫徹底破滅,納斯達克指數從最高點5048點一路下跌至最低的1114點,跌幅達到接近80%。
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網易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被查出涉嫌會計造假。在重新審計了公司之後,網易不得不宣布,2000年的真實收入從830萬美元降為400萬美元,直接跌去了一半。
正因為此,網易的股票在2001年9月4日被納斯達克股市宣布暫停交易。這個時候網易的股價已經從上市時候的15.5美元,一路降到了0.64美元。跌幅96%。
與此同時,段永平正在琢磨著是不是能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的「廢墟」裡淘淘金,因為他相信網際網路本身並不是泡沫,只是之前被炒作得太多了。
段永平發現,網易的估值非常划算:一家市值2000萬美元的企業,光現金就有6000萬,負債只有1400萬,而且網易那時候正準備大舉進軍網路遊戲業務,遊戲正是段永平熟悉的領域。
後來段永平說:「做足功課後,我基本上把我能動用的錢全部用了,去買網易的股票。」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網易的業務很快出現好轉,股價也一飛沖天,網易的創始人丁磊還一度成為了中國首富。
而對於段永平來說,他的投資短短兩年就賺到了幾十倍。
然而賺錢並不難,更難得的是,段永平在獲利這麼多之後竟然無動於衷,完全沒有賣掉網易。
最後這隻股票他又拿了五年多才逐步賣掉,最終的盈利超過了100倍。
後來在談到自己的投資理念的時候,段永平說:
0.8美元買網易股票的不單是我一個人,但堅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我最早買網易大概平均價在1塊錢左右,大部分賣的價錢大約在120-130。在持有的這8年到9年當中,我可能每天都會被賣價所誘惑。投資不在乎失掉一個機會,而是千萬不要抓錯一個機會。該賣掉一隻股票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該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經賺錢了」。否則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價錢就賣了。買的時候也一樣,買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這隻股票曾經到過什麼價位最好不要作為你買的理由。我的判斷標準就是是否有價值。
投機和投資很大的區別是,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往往很開心,因為還有機會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而投機者想的是這公司肯定是出什麼事情了,趕緊走人。
很少人有耐心,所以也很少人能夠在投資方面成功。
成功的人都必須要有耐心,所謂耐心是一個必要條件,當然也有個別人不小心賺到錢,跟你去澳門賭場賺到錢沒有區別。
但是作為投資來說,這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東西。
耐心是一個所謂的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品質,如果你沒有,你就沒有機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5
個人成長更需要耐心。
讀書是一件很多人喜歡的事,如果閒來無事,大可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對著窗臺,就著手邊的咖啡和書,消磨掉一下午的時光。
跟有的人每周讀兩本書,一年下來要讀近百本書相比,我幾乎可以算是不愛讀書的人了。
過去在讀《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時,我每天早上需要花近40分鐘左右才讀完一個章節,而整本書有38章,也就是我需要花費25個小時,才能把這本書讀完。
如果你不太了解我的讀書方式,你肯定會嘲諷我說,你這速度實在是太慢了,人家有些人速讀,一天就能看完一本書呢!
我承認我讀書速度慢,但是我在讀書這個過程中獲得的價值一點都不比別人少。
在我眼裡,讀書這件事情,不僅僅在於數量,還在於我們讀完之後,能否找到整本書的脈絡,理解書中的觀點,辨別出哪些知識是有利於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該如何把它們運用到生活中去。
正是這種讀書的慢節奏,讓我在讀完每一章節的內容之後,都會把對書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而且對於文中的一些精彩例子,也會隨著讀書筆記一併記錄下來,讀完之後還要根據學到的知識,想一想,我能夠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實踐。
整個讀書過程,在別人眼裡很慢,在我自己心裡卻非常高效。
因為這個過程不僅僅有「看」這個動作,還有聽,說,寫,想等多個感官參與其中,印象自然更加深刻,而收穫也自然會比只讀只看的人多得多。我甚至以後不再需要這本書,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整理在筆記裡和裝在腦子裡了。
讀書,就像建一座城邦,你得先慢慢地,專注地把城邦的根基打牢,打造好一個知識架構,之後才能更高效地建立固若金湯的城堡。
生活中,不僅僅是讀書,還有我們工作上的學習,認知上的提升,興趣上的培養,家人間的溝通,這些都需要慢工出細活的耐心。
否則,看起來的高效,實際上不堪一擊。
6
許多人將耐心誤認為等待某事的能力。
但事實並非如此,耐心不是說簡單地有能力去等待一個獎勵,它是我們對於等待的態度。
比如,我要等待一個半小時前訂購的披薩,但是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之一來等待:
耐心地等——認真地看書,只是在我的披薩到貨之前,獨自享受閒暇的時光。
不耐煩地等——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不斷打電話催促餐廳,內心焦躁不安,情緒無處安放。
顯然,「耐心地等」這個選擇優於另一個,對我來說更好,對送餐大哥也更好。
可現實是,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變得越來越急躁,越來越不耐心。
心理學研究有一個場景叫做「斯金納盒子」。
斯金納盒子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
將小白鼠放在裝有槓桿和餵食碗的盒子中。老鼠在盒子周圍嗅著,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它最終會偶然地推動槓桿。然後將含糖的小點心放入碗中。老鼠很快就發現「推動槓桿 = 獲得美味的點心」,所以它們繼續這樣做,一遍一遍又一遍。
斯金納盒子展示了一些動物行為的基本原理:如果感覺良好,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同樣的行為,最終我們會依賴於那種令人愉悅的事物。
今天,生活中充滿了斯金納盒子——你的手機是斯金納盒子,你的電視是斯金納盒子,美團,滴滴也是斯金納盒子…...
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一個稍微複雜的斯金納盒子,我們按下按鈕,就會有海量的信息,娛樂和便利供我們選擇。
以便利的名義,市場給了我們一個不再需要耐心等待的世界,無論我們想要什麼,都應儘快實現。
但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我們就不會那麼耐心,反而更煩躁。
因為我們不再適應等待這件事情,所以對於等待,我們的態度是厭惡的,決絕的。
就像滴滴司機在周一早上走錯了彎道,美團外賣推遲了10分鐘才送到,網購商家沒有及時發貨,甚至網頁加載時間超過3秒鐘,這些都將觸發我們內心焦躁的按鈕。
對於等待,我們的態度必須得是耐心,如此才會讓自己平靜下來,不依附於周遭匆忙便利的世界。
耐心是一種人生態度,願意等待更長的時間,敢於延遲滿足感,著眼於長期的結果,而不是短期的回報。
而只有耐心,我們才能從容地對抗人生裡的焦慮。
7
耐心者,才是這個世界的贏家。
富蘭克林在很小的時候就到印刷廠當學徒工,當他看到報紙印出來的時候,他想的是,未來是否能夠看到自己的文字印刷在報紙上。
當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他沒有去報一個寫作班,而是從雜誌報紙上選那些喜歡的好文章來讀。他讀的時候會抄下一段話,寫在一個卡片上,然後接著往下讀,又把一段話抄在卡片上。
等他讀完之後,把卡片收集起來,打散,然後過幾天之後,他會讓自己把卡片裡的話按順序排列出來,這樣他就能夠了解文章的結構了,然後自己再根據這個結構把文章複述一遍。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甚至有時候他寫不出來,效率可以說是很低了。
等他把文章寫好之後,再拿來跟原文對比,發現自己的理解跟原文是有差距的。這時候,他雖然受挫,但是依然堅持重新閱讀原文,然後再一次重寫,再去跟原文對照。往往一篇文章,他需要反覆重寫四五次才能逐漸接近原文。
而他就是用這樣一種奇特的方法,讓自己在一年的時間裡,從印刷廠的學徒工變成了一個專欄作家。
富蘭克林的方法看起來很笨很土,但是,他的方法似乎又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他於起點很低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做到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事情。
整個學習寫作的過程很慢,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看不多太多激勵人心的變化,這時候,富蘭克林卻願意耐心地下笨功夫,並最終深入到寫作的本質,成就了自己。
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總是希望快速提升,陷入一種心理上的自滿激進情緒,認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應該輕鬆便捷。
相反,只有少數人願意耐心去做那些並不舒服甚至令人不悅的事情,他們很清楚地知道,真正有價值的回報,都需要一個人耐心地等。
願意耐心等待長期獎勵的人越少,長期獎勵就變得越好。
有的人願意耐心與家人相處,所以收穫了和諧的關係;
有的人願意耐心解決工作上的難題,所以收穫了職位的升遷;
有的人願意耐心地自我成長,所以收穫了財富和精神上的自由。
正因為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抱持耐心態度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當一個人為人處事越耐心,他就越容易脫穎而出,成為人生的贏家。
8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如何變得更耐心呢?
第一個建議:
學會獨處
有本書叫做《寂靜是關鍵》,講述了發展與自己的思想靜坐的能力,可以收穫意想不到的和顯而易見的好處。
除了減輕壓力和焦慮,生活中的靜止時刻可以增加創造力,使我們更富有生產力,還可以幫助我們豐富內心的情感。
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帕斯卡爾曾說過:「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源於人類無法獨自安靜地坐在一個房間裡。」
保持靜止的秘訣是,願意消磨時間以保持靜止。
對我來說,最好的時間是早上第一件事或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
嘗試一下,在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的地方呆上10-15分鐘,只有你和你的想法,也許還可以有一本書。
散步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安排下午步行15分鐘。同樣,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沒有微博。
周國平老師曾說:「怎麼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當你一個人待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
真正的獨處,是你能夠在一大段空閒的時間裡,自洽地跟自己相處。你不需要藉由外界的刺激來娛樂自己,不需要無休止地用事務和交際麻痺自己,你更願意讓自己安靜下來,聆聽內在的聲音,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對於擁有獨立自我的個體來說,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但是這種寂寞中又會有一種充實。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你可以完全成為你自己,不再去迎合別人,遷就別人,不受外界幹擾,真切地感受到內心自我的掌控感。
獨處所帶來的內心能量,會讓你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變得更耐心,更堅定。
9
第二個建議:
重塑對時間的感知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了,我們不自覺地被世界推著往起走。
世界開始以一種急切的方式來塑造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和體驗,可是,對於現實來說,這種時間感知卻並不真實。
我們需要放慢自己的腳步,慢下來的,不是做事的效率,也不是時間,而是人對時間的感知。
而當一件事情,一分一秒完成,過去的時候,我們的焦點在哪裡?我們是否能夠感知到時間的流逝呢?
只有當我們慢下來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沉浸其中,感受自己是怎樣一分一秒地專注其中,怎樣一步一步地把這件事情完成。
就像有的人堅持跑步訓練,不是那種100米衝刺式的快跑,而是馬拉松式的慢跑。
在這個跑步的過程中,他會感知到自己的節奏,心跳,還有那些紛至沓來的念頭,思緒,隨著時間流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他能夠感受到完成之後的那點成就感,感受到跑步背後的意義。
他會漸漸明白,時間是如何流逝的,耐心是如何在時間的流逝中日積月累起來的,而在時間裡一步一步的堅持是如何賦予我們一點一滴的成就感。
這種持續可見的成就感,會去除我們內心的焦躁不安,提升自我的認可度,形成一個積極的人生模式,而這種模式是一個螺旋向上的正面循環,效率也會越來越快。
我們在追求快節奏的時候,常常是心浮氣躁,其實也是對時間的怠慢,而結果往往也並不會太好。
沒有對時間的正確感知,我們就很難有堅持下去的耐心,而完成一件事情,往往最需要的就是一個人的耐心。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重塑對於時間的正確體驗,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耐心,高效地把人生的一件件事情做好。
10
李笑來老師曾在文字裡說,耐心的力量,相當於交易中的複利效應,並且一定會通過複利效應展現出來。
就像我在19年5月的時候買進那隻翻2倍的股票,剛開始的時候,甚至接下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看不到有什麼大變化,這時候,我最應該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一旦風來了,增長曲線就會突破拐點,突然揚起,後面的增長只會越來越快,回報也越來越多。
大多數人只會看到增長曲線後面的猛漲,但卻從來沒有注意到在拐點到來之前,有著漫長而近乎於直線的平坦,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耐心篤定地走過那些看起來毫無起色的暗淡時光。
沒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選擇「終點式思維」,他們希望快一點完事兒,快一點看到結果,然後就能去到他們臆想出來的那個世界。
沒有耐心的人,不願意去積累,他們不會把每件事都當作自己的事來做,他們能想到的,只是短期的效益。
沒有耐心的人,甚至都不願意真正地去思考和反省自己的生活,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想這麼多不煩麼?」
希臘神話裡有兩個神,一個叫克洛諾斯,一個叫凱洛斯。
克洛諾斯主管的是時間的量,而凱洛斯主管的是時間的質,你的生命是被哪個神多主宰呢?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裡多了一份耐心,我們就更容易利用好時間的真正價值,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裡積蓄能量,並最終實現自己的內心的渴望,獲得豐厚的回報。
而在人生這場比賽裡,最後的贏家,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跑得最久的人。
作者:Windy Liu,探索人生哲學,關注自我成長的理想思考者。個人公眾號「自言稚語」(ID: selfgrowing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