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魚舌上現「外星寄生蟲」 疑過度捕撈所致

2021-01-17 搜狐網

「貝蒂」通過魚鰓進入魚體,雌性寄生蟲佔據舌尖後,逐漸蠶食血液,以供自己生長。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地中海發現一種可怕的寄生蟲,其外形與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無異,它們「攻佔」了鯛魚的舌頭,並一直呆在那裡吸寄主的血。

  這種寄生蟲在地中海地區迅速繁殖,有些地區幾乎一半的魚類都被其感染,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貝蒂」。貝蒂』其貌不揚,確實能讓人聯想到那些有關外星生物的電影,然而「貝蒂」對人類無害,但它會阻礙魚類的正常生長,縮短壽命。它們從幼魚的腮部遊入魚嘴,寄居在舌頭的頂端,以血液為食。

  索爾福德大學的斯蒂法諾·瑪麗安妮教授和來自都柏林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同事一起解剖了來自地中海兩個不同地區的大量鯛魚,並將結果進行了對比。

  分析結果顯示,「貝蒂」在魚群被過度捕撈的的水域內繁殖迅速。在西班牙附近的一個保護區內,將近30%的魚類感染了此類寄生蟲,而在捕撈過度的義大利水域內,47%的魚類成為了寄生蟲的受害者。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過度捕撈地區寄生蟲對魚的影響更大:寄生蟲感染嚴重阻礙了義大利水域魚的生長,但是對西班牙鯛魚的生理機能卻沒有明顯影響。

  索爾福德大學的斯蒂法諾·瑪麗安妮博士說:「人類對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會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這就是一個明證。管理不善的水區有更多的小魚,其寄生蟲感染引發的後果也更為嚴重。」

相關焦點

  • 地中海發現魚舌寄生蟲 吃掉魚類舌頭而代之
    核心提示:日前科學家在地中海發現一種類似於「外星生物」的可怕寄生蟲,它們會將鯛魚的舌頭吞食掉,並且取而代之,繼而潛伏在宿主的口腔內等待進一步繁殖傳播。據悉,在部分水域,幾乎有半數的魚類都感染了這種寄生蟲。
  • 科學網—地中海發現恐怖寄生蟲 專吃魚舌頭
    這種寄生蟲通過腮進入真鯛幼仔口內,佔據舌頭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長,最後完全將其吞噬一條海鯛口內的「貝蒂」,已經發育成熟。在過度捕撈的海域,有近一半的海鯛感染這種寄生蟲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中海發現一種恐怖的寄生蟲,它們寄生在海鯛口內,吞噬掉宿主的舌頭,而後取而代之。現在,這種好似外星生物的寄生蟲正快速蔓延。在一些地中海海域,幾乎有一半海鯛感染這種寄生蟲。它們首先通過腮進入真鯛幼仔口內,而後佔據舌頭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長。
  • 外星生命?「入侵物種」寄生魚口中,取代了魚「舌頭」
    實際上,它代表了對人類外星生命的一種猜測。人類關於外星生命的想法是天馬行空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真正的外星生命。所以說起浩瀚的宇宙,外星生物的幻想總是揮之不去。不過,地球上已經有一些物種可以滿足你對外星生命的幻想。你知道它是什麼物種嗎?。這個物種就是貝蒂,不是動畫中可愛的貝蒂,而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寄生蟲。
  • 煙臺現罕見鮁魚王 過度捕撈、棲息地破壞嚴重傷害了這個瀕危物種
    煙臺現罕見鮁魚王 過度捕撈、棲息地破壞嚴重傷害了這個瀕危物種時間:2016-09-06 22:58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東煙臺現罕見鮁魚王 長2.1米重150斤-----來源: 齊魯晚報 湄公河巨型鯰魚(如漁民船上的這條魚)是世界最大的魚類之一,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
  • 2016FAO全球漁業報告:全球過度捕撈的重災區竟然在這裡!
    人類陸地食品從狩獵採集到農業生產,水產食品從野生捕撈到水產養殖!2014年全球水產養殖產品消費總量首次超過野生捕撈水產品消費總量,為滿足人類日益增長對合格食用魚的需求,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勢在必行,當然,這是具有挑戰性的。
  • 聯合國報告:全球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0日報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據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40%的鮪魚等暢銷產品正遭受不可持續捕撈。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部門負責人巴朗熱說,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過度捕撈率約為60%,「尤其令人擔憂」。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的衝擊「難以估量」 楊舒怡/新華網 2016-07-10 12:24 來源:澎湃新聞
  • 過度捕撈使魚快速進化:漏網之魚越來越多
    8月1日,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由於過度捕撈導致魚類快速進化的基因變化。康奈爾大學保護基因組學教授尼娜·奧夫加德·瑟基爾森說:「普遍認為進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需要數千年的時間過度發展,但事實上,進化可以非常迅速地發生。」「在大量開採的魚類中,往往都會捕撈體型較大的魚。
  • 90%野生魚類面臨過度捕撈 全球捕魚逼近極限值
    新華社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捕魚數量已經逼近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限值,大約90%的野生魚類正面臨過度捕撈。   英國《衛報》7日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每半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漁業狀況報告報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野生魚過度捕撈狀況惡化了至少3倍;金槍魚等暢銷產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續的捕撈。
  •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
    臺當局鼓勵吃魚漁民過度捕撈 未來「無魚可捕」?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查幹湖面臨過度捕撈,為何魚卻「越撈越多」?原因讓人很氣憤
    現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經濟條件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人們更加注重的就是精神上的享受,都想出門遊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旅遊就成了人們的娛樂方式之一,人們都熱衷於去不一樣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現在隨著一些景區的增加,也漸漸的出現了一些「宰客」的景區,實在是讓遊客們心寒。
  • 母親河上捕撈過度 網眼小 福建泉州上等魚逐年減少
    母親河上捕撈過度 網眼小 福建泉州上等魚逐年減少2014-01-09 08: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漁業科周科長說,他剛從石獅祥芝一漁民口中得知,祥芝的800多艘鋼質船,上禮拜出海捕撈,因為捕不到魚,800多艘船一個航次就虧損了1000多萬元。&nbsp&nbsp&nbsp&nbsp「漁業資源的衰退原因有多方面,捕撈強度過大,漁具網目過小,三無船隻違規捕撈,沿海汙染不利幼魚生存都有影響。」周科長表示,進一步給漁業的生存創造空間和時間非常重要。
  • 「世界金槍魚日」聯合國發聲:預計41%種群被過度捕撈
    「世界金槍魚日」聯合國發聲:預計41%種群被過度捕撈
  • 研究稱過度捕撈導致漁民與海豚衝突加劇
    新華社倫敦3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發布一項新研究說,地中海區域的過度捕撈活動導致魚群數量減少,不少海豚為搶奪魚類資源經常破壞漁網,使得漁民和海豚的衝突不斷加劇。  一個由埃克塞特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分析了地中海東部賽普勒斯以北海域過度捕撈活動給寬吻海豚帶來的影響。
  • ...哪些生物受到了過度捕撈的影響?產生過度捕撈的主要是哪些國家...
    X 你好,水哥.我對過度捕撈比較重視.請問南極目前主要海洋捕撈哪些生物?
  • 破解捕撈漁業中過度捕撈及非法捕撈難題的幾點建議
    &nbsp捕撈漁業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其生產要素——水和魚都是動態的:在春夏豐水季節,滿江滿河都是水,魚兒自然到處都是;一旦到了秋冬枯水季節,魚兒隨水而退、向深水區和下流地區集中;在春夏豐水季節,魚兒小且分散,不宜捕撈;而且此時正值魚類的生長繁殖季節,屬于禁漁期,是不得進行捕撈的;秋冬魚兒肥且相對集中,是捕撈的最佳時期,但只有少數地區有魚可捕,而另一些地區卻是無水亦無魚。
  • 日本鰻遇嚴重魚荒 環境破壞過度捕撈是主因
    捕撈將大概持續到4月,但如果照此下去,捕獲量有可能出現史上最低水平。由於數量短缺,今年夏天鰻魚價格必然會進一步上漲。為進行資源保護,要求在明年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將其列為國際交易限制對象的呼聲或將高漲。鰻苗主要從每年11月前後到第二年4月左右回遊至日本等海岸。
  • 1/3 的魚類正被人過度捕撈,而同時撈上來的又有 1/3 被丟棄 | 好奇...
    報廢率高、過度捕撈——關係到全球幾十億人營養和飲食、約 8 億人(直接及間接)收入來源的海洋和內陸漁業(包括野生捕撈及水產養殖業)危機不少。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布的《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報告 2018》,全球有 1/3 的魚群(fish stock)有過度捕撈的問題;另外全球 35% 捕撈的水產品被丟棄。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捕魚或被逼向深海
    據了解,近年來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的「近海無魚」現狀,讓早已出正月的羊口漁民無奈地選擇將船隻停港「撂荒」。「近海的魚越來越少了。」在採訪中,漁民、批發零售者和當地居民無不向記者說著同樣的話。  探因——  海水汙染和過度捕撈導致近海無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小清河入海口處的魚都活蹦亂跳的,而如今,水面上除了波紋,就剩下零星的廢油一片片順流而下了。近海的魚類也少了,原先的銀魚早就沒有了,渤海大對蝦、梭子蟹、黃河口面魚、鯧魚等等都很少見了。原來的木殼船也逐漸被鐵皮船取代了,漁民的航程也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