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學堂」雲課程直播預告|江曉原:作為通識的科學史

2020-12-05 北京大學出版社

導讀

為助力「停課不停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特別推出「博雅大學堂」雲課程系列公益講座,旨在疫情期間為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建議與幫助,為各高校在特殊時期做好高質量教學貢獻一份力量,同時,這也是「博雅大學堂」高校研修系列講座在直播領域的新嘗試。

本次講座為北京大學出版社戰「疫」系列教師研修公益講座第第111講。

講座主題

作為通識的科學史

講座時間

9月9日(周三)19:30-21:00

內容簡介

1.科學史的三個重要意義;

2.理想的科學史是怎樣的;

3.科學技術如何面對人文價值。

主講嘉賓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已在國內外出版著作約百種,發表學術論文約兩百篇,並長期在京滬報刊開設個人專欄,發表大量書評、影評及文化評論。學術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三次為他播發全球通稿。

參與方式

本次講座通過「騰訊課堂」直播進行。

長按二維碼識別即可獲得觀看地址。為方便教師交流我們建立了「博雅大學堂-通識教育教師交流群」微信群,想進群的老師請識別二維碼,在跳轉頁面掃碼添加工作人員「教服中心客服號」至通訊錄,工作人員會邀請您入群。添加時請務必備註「姓名+學校院系+所授課程+科學史」申請入群(僅限高校教師)。

直播前調查問卷

作為通識的科學史直播前問捲地址:

https://www.wjx.cn/jq/89251745.aspx

相關圖書

科學史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江曉原

定價:48.00

ISBN:978-7-301-27493-4

【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春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已在國內外出版專著、文集、譯著等9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並長期在京滬報刊開設個人專欄,發表大量書評、影評及文化評論。學術成果及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三次播發全球通稿。

【內容簡介】

科學史是溝通自然科學和人文學術的最好的橋梁。本書由學科力量較強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的幾位專家學者合著,從科學史的意義發端,在總論其學科史、功能、定位、方法範式以及在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後,前五講追溯了古希臘、古代中國、阿拉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歷程,後十講則著眼於獨立學科如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化學等,以若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連線,貫串整個人類科學史,兼顧內史與外史,擇要敘論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會功能、文化性質並時加點評,顯現了紮實的科學和人文功底。行文簡潔流暢,合乎"科學"的簡明,也不乏流露文採之處,是一本較好的普及類通識讀物。新版除修正原書個別紀年、數字錯誤外,增加了三篇附錄,討論關於科學的三大誤導、關於"四大發明"的爭議,以及對於科學過去、現在、未來的思考,在正文的科學史梳理外,更貼近社會現實發言,更具啟發性。

醫學史十五講

ISBN 978-7-301-31414-2

作者:張大慶 著

定價:59.00元

出版日期:2020.08

【內容簡介】

醫學史教育並非僅是記誦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促使人們去思考圍繞這些事件和人物的醫學思想,了解它們對醫學發展的意義,評價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培養對當代醫學生活獨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以此為出發點,本書所講述的醫學史是一種宏觀的歷史,不過於注重細節的考辨,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對醫學觀念的演化、醫療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衛生保健的變遷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合乎通識之旨。新版補充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受控傳染病的復燃」「新發傳染病的出現與『同一健康』概念的提出」,對正在流行的新冠疫情也有關注和討論,內容更為豐富、完善。

【作者簡介】

張大慶,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副主任,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史與醫學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兼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醫學人文素質及全科醫學課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國際醫學史學會(ISHM)科學委員會執委兼中國國家代表。主講的醫學史課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主編的《醫學史》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出版專著《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醫學人文學導論》、China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Biomedicine等。在Lancet、Hastings Center Report、《歷史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中國科技史雜誌》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

作者:徐葆耕

定價:48.00

ISBN:978-7-301-09251-4

【作者簡介】

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0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2011年去世。學術著述有《西方文學:心靈的歷史》、《釋古與清華學派》,學術隨筆有《紫色清華》,文藝創作有電影劇本《鄰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說《同窗》等。

【內容簡介】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是作者在清華大學開設《西方文學思想與作品》課程的講演實錄,該課是一門面向全校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內容縱橫上下三千年,橫跨歐美兩大洲,從古希臘神話藝術、中世紀的聖經文學和騎士文學、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近現代的浪漫運動、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涵蓋了西方文學發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時期**經典性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運動。同時注重聯繫當代生活現實,開掘西方古典文學的現代性,並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闡釋,力求在中西會通、古今會通方面作一些有益的開掘。本次出版修訂版,訂正了首版的錯誤,並增加了兩篇附錄文章。

中國文學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周先慎

定價:59.00

ISBN:978-7-301-24192-9

【作者簡介】

周先慎,1935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古典小說鑑賞》《古詩文的藝術世界》《中國四大古典悲劇》《中國文學十五講》《明清小說》《明清小說導讀》《古典小說的思想與藝術》《周先慎細說聊齋》等。合作編著有:《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歷代小說選》《聊齋評賞大成》《簡明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等。主編有:《聊齋志異欣賞》《蘇軾散文賞析集》等。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十五講(第二版)》不同於中文專業的《中國文學史》,不求全面系統,也不著重闡釋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而是以作家作品為主,選擇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若干閃光的亮點,也就是成就**、影響**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加以介紹和分析。除了介紹有關作品的基本知識,如時代背景、作家的生活和思想、文學創作的基本特色等以外,還著重從審美的角度對作品具體的分析鑑賞,以幫助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思想藝術傳統獲得生動鮮活的認識,並提高對文學作品的分析鑑賞能力和審美水平,是一本很好的中國古代文學入門書。此次修訂增加新研究成果。

唐詩宋詞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葛曉音

定價:48.00

ISBN:978-7-301-21646-0

【作者簡介】

葛曉音,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目前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已出版《八代詩史》、《漢唐文學的嬗變》、《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山水田園詩派研究》、《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等古典文學研究著作十餘種。

【內容簡介】

《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的定位是「通識」,是高品位的學科普及讀物,能夠滿足社會上各類讀者獲取知識與提高素養的要求,同時也是配合高校推進素質教育而設計的講座類書系,可以作為大學本科生通識課(通選課)的教材和課外讀物。

《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的內容設計充分照顧到社會上一般青年讀者的閱讀選擇,適合自學;同時又能滿足大學通識課教學的需要。每一種書都有一定的知識系充,有相對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但又不同於專業教科書,不是專業課的壓縮或簡化。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

作者:陳思和

定價:59.00

ISBN :978-7-301-21650-7

【作者簡介】

陳思和,1954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研究方向:二十世紀文學,中外文學關係,當代文學批評。

【內容簡介】

細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互相碰撞和交流的過程,我們閱讀文學,是一種以自己的心靈為觸角去探索另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心靈世界。著名文學史家陳思和教授在本書中帶我們進入了十二部現當代文學名著,逐漸領會作品的內在精微之處,展開美不勝收的文學之旅,得到豐富的審美享受。《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第二版)》實為文本細讀的範例,可作為通識課、選修課教材和普及讀物。本次在出版十年後修訂了全書,刪減了部分舊篇目,增加了當代文學新篇目的解讀,更貼近文學動態,內容更全面、新穎。

魯迅作品十五講

作者:錢理群

定價:38.00

ISBN:978-7-301-06477-1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等。

【內容簡介】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師級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們的思想與文學具有一種原創性,後人可以不斷地向其反歸、回省,不斷地得到新的啟示,激發出新的思考與創造。魯迅正是這們的一位具有原創性的現代思想家和文學家。

我們今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新的問題,總能夠回到魯迅那裡,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的發現,成為新的思考與創造的一個起點。

中國歷史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張豈之

定價:48.00

ISBN :978-7-301-25209-3

【作者簡介】

張豈之,男,1927年11月生。現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曾和侯外廬、邱漢生共同主編《宋明理學史》。主編《中國思想史》、《中國儒學思想史》、《中國歷史大辭典思想史卷》等。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十五講(第二版)》用平易的語言講述了從盤古開天地至今中國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重點是古代史。十五講內容包括: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漢唐清盛世的透視、古代交通、外來文明、民族關係、古代的政治法律選官制度、農業手工業工商業、軍事思想與制度、社會生活、思想演變、文學藝術史學、科學技術、近代歷史、共和國史。本書第一版自2003年出版以來,受到廣泛好評和歡迎,已經印刷14版。現經跟主編和作者商量,請他們對全書做了修訂,修訂了一些過時的觀點和例證,加進了現在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希望更加便於讀者閱讀。

歐洲文明十五講(典藏版)

作者:陳樂民

定價:38.00

ISBN :978-7-301-31083-0

【作者簡介】

陳樂民,193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著有《戴高樂》、《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柴契爾夫人》、《東歐巨變和歐洲重建》等。

【內容簡介】

歐洲的文化傳統在傳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揚棄,但在批判和揚棄中有創新。  從15世紀以來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自由民主理念的從胚胎孕育到發芽和生成,這條道路在」精神的歷史「裡可謂歷歷在目。  歐洲不只是一個地理的概念,它更是一個文化的概念。歐洲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

西方哲學十五講

作者:張志偉

定價:49.00

ISBN :978-7-301-06868-7

【作者簡介】

張志偉,1956年生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哲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外國哲學史浫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研究方向為德國哲學。學術作品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觀》、《生與死》、《西方哲學問題研究》(合著,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材)、《西方哲學智慧》(合著,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西方哲學史》(合著,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等。

【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十五講》從古希臘哲學講到黑格爾,囊括了目前經典西方哲學的主要階段。作者功力深厚,立意在於對非專業學生進行哲學史的導引和普及,語言淺易,敘述生動,在通俗、流暢中又富於思辨,顯示出哲學史本身的特點,即對智慧的熱愛和追求。在結構安排上並未按人物或紡年展開,而是學派與大師相結合,在每個階段重點介紹核心學派,同時為劃時代的大師如柏拉圖、康德、黑格爾設專章。

中國哲學十五講

作者:楊立華

定價:52.00

ISBN :978-7-301-30257-6

【作者簡介】

楊立華,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近年來主要著力於宋明哲學及魏晉哲學的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十五講》選擇中國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對他們的哲學體系做了整體性的闡發和揭示。作者從每一位哲學家的根本問題出發,明確其概念內涵及問題的具體指涉,呈現出其思想展開的固有脈絡和結構。作者對中國古代哲學問題、哲學家的思想路徑的深入挖掘,以及對隱藏在基本哲學洞見背後的思考和論證過程的強調,對於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是極具啟發的。

美學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凌繼堯

定價:45.00

ISBN:978-7-301-24128-8

【作者簡介】

凌繼堯,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評審成員,著作主要有:《西方美學史》《古希臘羅馬至中世紀美學》《藝術設計十五講》等,譯著有《審美價值的本質》等。

【內容簡介】

《美學十五講》既是一本美學的教科書,也是一本普通讀者了解美學、提高審美修養的知識讀物。該書從介紹了美的起源、本質,美的種類,審美和美感,中國近現代美學的成就,藝術品的本質和鑑賞,美與現代經濟與工業生產等問題。

作者語言通俗易懂,又有大量圖片,使該書更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

美育十五講

作者:曾繁仁

定價:55.00

ISBN:978-7-301-19926-8

【作者簡介】

曾繁仁,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高教學會美育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西方美學、審美教育與生態美學研究。出版《西方美學簡論》、《美學之思》、《生態美學導論》等論著多種。

【內容簡介】

全書試圖通過美育的獨特視角探討一種不同於「應試教育」的「人的教育」,從美育的基本理論、西方美育發展、中國美育發展與當代美育四個部分共十五講論述了美育的「人的教育」的特性及其豐富內涵,在理論闡釋與實踐總結中深入理解和認識「美育」的重要性,可為當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鑑,也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中國美學十五講

作者:朱良志

定價:59.00

ISBN:978-7-301-10586-3

【作者簡介】

朱良志,1955年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美學、中國藝術。主要作品:《石濤研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扁舟一葉:理學與中國畫學研究》、《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等。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課的講稿。他嘗試通過中國美學發展自身的邏輯,去接觸其核心問題,理出一個初步線索,著重敷陳中國美學的"生命超越"特性。論述中既注重整體觀的概括,又拈出若干範疇,高屋建瓴且探幽燭微,語言暢達優美,頗富情致和文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著作。

戲劇藝術十五講(修訂版)

作者:董健、馬俊山

定價:40.00

ISBN :978-7-301-08947-7

【作者簡介】

董健,生於1936年,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戲劇歷史與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評論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戲劇歷史與理論。主要論著有《戲劇與時代》、《田漢傳》、《文學與歷史》、《陳白塵創作歷程論》、《跬步齋讀思錄》及續集,主編有《中國現代戲劇史稿》、《中國當代戲劇史稿》、《現代戲劇總目提要》、《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等。其中《中國現代戲劇史稿》曾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

馬俊山,1956年生於河北沽源,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現代戲劇及現當代文藝思潮,著作有《演劇職業化運動研究》、《曹禺:歷史的突進與迴旋》、《走出現代文學的「神話」》等。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大學戲劇課程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維度」上講授戲劇藝術的基本理論與相關知識。既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視學科前沿的重要問題;既追求儘可能通俗化的表達方式,又保持著學術性、系統性的特徵和語言風格。同時,作者盡力將古今中外戲劇藝術融為一體進行開放性、多元化的闡述,並將*研究成果「糅」進質樸的敘述之中,以幫助讀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戲劇審美以至戲劇創作的水平。

音樂欣賞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肖復興

定價:38.00

ISBN :978-7-301-21197-7

【作者簡介】

肖復興,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到北大荒插隊六年,當過大、中、小學的教師十年。曾任《小說選刊》副總編、《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北京市寫作學會會長。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餘部。近著有《肖復興散文100篇》、《肖復興新散文畫作》兩卷、《肖復興音樂文集》三卷、《中國文學百家·肖復興卷》等。曾獲得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多種。

【內容簡介】

《音樂欣賞十五講(第二版)》以音樂家串連起音樂史,從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樂史長河中,選取30位代表性音樂家,講述其生平故事,賞析其優秀作品,讓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體感而顯影凸立,讓史在人物的襯託下有了生動的細節與血脈的流淌。書中講了那麼多音樂,從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浪漫主義時期……一直到現代音樂的誕生,從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蕭邦、舒曼、勃拉姆斯、比才、華格納、威爾第、馬勒、德彪西、柴可夫斯基……一直到理查·史特勞斯和勳伯格。可以說,閱讀是在欣賞中完成的:打開書的時候,就如同音樂會開始了,風來雨從,氣象萬千;合上書的時候,音樂會結束了,月光如水,晚風吹拂著,音樂還蕩漾在心曠神怡的感覺中。

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

作者:龔鵬程

定價:48.00

ISBN:978-7-301-09004-6

【作者簡介】

龔鵬程,祖籍江西,1956年生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南華大學創校校長;佛光大學校長等職。著書四十餘種,主編書刊數百種。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在「五四運動」以後頗不易談。有人褒揚之,說它怎麼好,必有人厭棄之,說它怎麼怎麼壞,而且遺毒至今,讓我們抬不起頭來。而稱頌的或批判的,對於傳統文化到底內涵如何,卻往往同樣不甚了了,各以偏見與誤解抵死相爭。本書不想再重複那些爭論,獨闢蹊徑,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體氣、飲食、男女、家庭、社會關係、天人關係、歷史意識、思維模式、感性世界、德業擔當、文化實踐等各層面,說明古代文化在這些方面如何處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與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較中,又顯示了什麼型態、有什麼優缺點。對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現的一些誤解,則正本溯源,說明其致誤之由來。對華夏文明在現代變遷異化後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許。

北大社2020秋人文教材

官方微信

聯繫客服

在線試讀

相關焦點

  • 博雅雲課堂首創SPOC課程在中小學通識...
    作為企業成果之一,博雅雲課堂SPOC平臺究竟憑什麼脫穎而出,與華東師範大學、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這些名校的成果齊名,獲得SERVE獎這一最高獎項?從結果分析,博雅雲始終堅持採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將傳統課堂變的更「有意思」,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主要原因之一。
  • 吳國盛做客「清華通識說」 分享科學史與通識教育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吳國盛教授以「科學史與通識教育」為題,從科學史與通識教育的關係和科學史類通識課程兩個方面展開,指出科學史學科為通識教育而生,科學題材應該加入到通識教育中,並分享了人文經典閱讀方法和「大班教學+小班研討」授課模式的經驗思考。講座採用線下線上融合的方式,通過荷塘雨課堂直播,共50餘位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 北京師範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近代以來,中國大學教育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的重要轉型,雖然移植西方現代教育制度,引入西學課程;但仍然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和強化了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並逐漸構建了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傳統。梁啓超在《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提出,「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學堂為第一義。」
  • 江曉原:反科學的科幻才是國際潮流?丨預告
    高小山說「科學公益直播」從1月29日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6位導師為大家進行了公益科普,在線學習量達1795萬人次。2020年7月11日20:00,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江曉原將帶來主題為《反科學的科幻才是國際潮流?》的公益課程。
  • 江曉原:把科學請下神壇
    兩本書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一位學天體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史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言,「這兩本書講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反思科學」。欲把科學請下神壇的江曉原,從歷史的維度出發,強調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根本目的來反思科學。
  • 【明晚直播預告】博雅大家談:地理學為什麼如此重要?
    直播詳情 ready. 直播名稱 博雅大家談系列:地理學為什麼重要? 直播時間 2021年1月8日 19:30-21:00 主講嘉賓 周尚意(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
  • 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的設計與運行
    曾先後獲上海交通大學通識教育貢獻獎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十佳教師」、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 、上海交通大學 「教書育人獎」二等獎等多項表彰獎勵。 自然科學的特性決定了自然科學領域的通識課程具有區別於其他領域通識課程的特點,如何設計和運行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
  • 《晴雅集》發布國際版預告 鄧倫「博雅」開天眼
    電影曝光國際版預告,異世詭秘的奇觀畫面加上高能卡點,70秒預告令人目不暇接。此外,發布的劇照也還原了《陰陽師》原著之中「吸蠱蟲」的名場面,瞬間吊足觀眾胃口。混沌之中,妖魔現世,趙又廷、鄧倫分別身為「法力擔當」與「武力擔當」,匯聚天都上演驚心動魄的斬蛇除妖之戰,燃爆大銀幕。
  • 香港教育局對"毒教材"出手:考慮通識課本審核的可行性
    為保障學生福祉,香港教育局決定特事特辦,為出版社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以提升現時已出版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的質素,落實課程宗旨和目標。 此次諮詢是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經交流討論後達成的共識,出版社自願參與,教育局會依課程宗旨和目標,恪守專業,給予意見,讓出版社能及早優化通識教育科「教科書」,期望出版社在本學年內完成修訂的工作。目前,已有7家自願參與諮詢的出版社。
  • 《晴雅集》再發新預告,公主身份複雜,博雅成了晴明的式神
    影片第一版預告中,給出了包括晴明、博雅、公主以及禍蛇、式神的零碎信息。告知觀眾晴明和博雅先敵後友,公主身份可疑,禍蛇實力強大。 但相比之下,充滿「燒錢」意味的炫目特效,才是網友關注的焦點。首先,新預告給出了晴明和博雅曾經為敵的原因。 片中設定,博雅幼時,母親即被一隻妖狐所殺,所以他痛恨世間妖物。於是,他自小離家、學武習藝,就是為了斬盡妖魔。 而晴明不僅是妖狐之子,還馭使妖為式神,與妖結盟。
  • |博雅極客2021冬季研學營課程解析
    然而,貓咪雖然可愛,有些人卻覺得掉毛、鏟屎、手術都很麻煩……「博雅極客」2021冬季研學營將帶你深入探索仿生技術,親手製造出屬於自己的機器貓。加入「博雅極客」吧!讓天馬行空的科技創想落地生根。AIRS將為博雅極客研學營提供最酷炫的智能展示空間和專業的研發測試場地。「博雅極客」依託於大學、科研機構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成果,面向全球青少年開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踐教育。「博雅極客」的願景是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富有創新精神,勇於追夢的傑出青少年。「博雅極客」2021冬季研學營開營在即,面向全國徵召優秀學員,期待對人工智慧、機器人感興趣的小極客成我們的一員!
  • 【直播預告】半導體計算材料學課程
    更多精彩視頻登陸網站www.koushare.com課程直播二維碼
  • 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從上述課程設置來看,二等學堂顯然與一般的中學程度相當或略高一籌,足以達到大學預科的水平。 總之,正是因為有了津、滬、港三地的若干中等教育程度的生源作為基礎,北洋大學堂才得以在創辦伊始即可直接開辦大學本科教育,隨後,作為大學預科的二等學堂,又源源不斷地為頭等學堂提供合格生源,從而初步構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生物科學史;生物學教學;探究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充分利用科學史來開展教學。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對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科學史的教學現狀和應用價值,對當前生物學教學研究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1.
  • 崩壞34.4版本直播預告介紹 直播預告是什麼時候
    作為風靡幾年的現象級手遊,崩壞3此次的遊戲更新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官方也表示會在之後進行新的直播預告,那麼官方預告會在什麼時候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崩壞3直播預告的匯總信息。崩壞34.4版本直播預告是什麼時候艦長,晚上好!全新的4.4版本「黃金榮典」即將到來!在這個版本中,究竟又會有什麼樣的內容呢?
  • 納米盒網校胡榮端老師:博雅教學,教導學生 「學會」英語
    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系列大師課的直播課上,胡榮端講到家長需要關注的重點,不自覺又提高了音量。騰訊新聞開課Live是由騰訊新聞出品的知識類直播課程,聯合垂類頭部課程老師共同打造。作為納米盒網校的首席英語教研專家
  • 江曉原:我們可以嘗試探索建立中國版SCI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江曉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被科學界廣泛採用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是由美國私營公司據江曉原介紹,SCI收錄的期刊主要來自使用英語的發達國家,我國創辦的英文科技期刊中,目前有近200種進入SCI,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呢?「科學家應該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江曉原告訴記者,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科技期刊,絕不等於全面提升本土期刊的影響因子,更關鍵的是,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 江曉原談《自然》雜誌:兩棲辦刊模式值得學習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穆蘊秋從2013年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上持續聯名發表關於《自然》雜誌的實證研究,目前已有四篇見刊,第五篇即將面世,這些論文刷新了我們對《自然》雜誌的舊有認知。近期,部分研究成果結集為《Nature雜誌與科幻百年》一書出版,藉此機會,《澎湃新聞·上海書評》邀請江曉原教授談談《自然》這本「神話」般的雜誌。
  • 清大學堂全腦開發幼兒園
    清大學堂全腦開發幼兒園的前身是童心幼兒園,始建於2006年8月,2007年5月與北京清大教科合作加盟了全腦開發後改名為清大學堂全腦開發幼兒園。位於市政府小區北門。幼兒園一直以來倡導快樂學習教學方式,除開設語言、社會、科學、手工等課程外,還開設早期識字、國學經典口才、手腦創意繪畫、手腦速算、手腦拼音課程。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