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建設
將為海澱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和空間
「4+3+5」的任務目標有哪些
企業將獲得哪些紅利
目前取得了哪些最新進展
1月6日
海澱融媒2021年海澱區「兩會」
「一把手訪談」欄目
邀請海澱區政協委員、商務局局長王澎
解讀「兩區」政策在海澱區的落地
重大機遇:「三區」政策疊加「1+1+1>3」
「兩區」建設將為海澱區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和空間。王澎委員介紹說,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中的海澱組團,共21.59平方公裡,位於海澱區北部;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覆蓋海澱區全域。同時,海澱區還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三區」政策疊加的獨特優勢,是加快新一輪」兩區」建設發展的重大利好和重大機遇,必將成為海澱區的新增長極。海澱區以加快「兩區」建設為契機,自覺把「三區」建設全面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通盤考量、打捆利用、整體推進,最大限度形成政策集成效應,發揮「1+1+1>3」的效果。
王澎委員表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中關村科學城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的科學城提供「加速度」。更高水平的「創新雨林」生態和對標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海澱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宜居宜業城區提供新機遇。「兩區」建設也為海澱區探索現代化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開闢了新路徑,為中關村科學城打造科技創新永久試驗田注入活力、提供保障。
海澱方案:確立「4+3+5」任務目標
目前,海澱區已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和海澱特點,專門制定了「兩區」建設工作方案,將按照「4+3+5」的任務目標推進相關工作。王澎委員作了詳細說明。「4」是指加快推進四項重點制度創新政策落地,包括建設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3」是指重點推進信息業、醫藥健康、科技服務三大重點產業發展,將通過「制度創新+重點平臺項目」提升產業開放生態。「5」是指五大科技片區。包括自貿區科技創新片區、中關村軟體園、東升科技園、中關村西區、清華科技園等重點片區。此外,還在制度創新和重點產業發展方面不斷探索,打出創新政策、空間、人才、資金「組合拳」。
企業紅利:四個方面助力發展
海澱區是創新創業的沃土,「兩區」政策將為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發展紅利,市場主體很關注。王澎委員認為,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外資準入更加開放。二是資金進出更加便利。三是人才支持力度更大。四是稅收優惠力度更大。
數字貿易港:利用優勢抓好兩方面建設
作為「三區」政策疊加的區域,海澱正在數字貿易港等制度創新方面進行探索。王澎委員表示,海澱區利用自身優勢將從兩方面推進數字貿易港建設。
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授權,將數字貿易港納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收集「一帶一路」項目,運用好RCEP籤署的機遇紅利。加快軟體實名認證、數據產地標籤識別、數據產品進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試步伐。另一方面,正在抓緊搭建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平臺,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建立健全數字貿易服務體系,探索開展數字貿易統計監測。
下一步,將研究出臺支持數據中心建設專門政策,在重點區域打造一批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基建,實現一批數位技術前沿創新突破,培育一批數字貿易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數字經濟融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賦能產業。
創新生態:擴展「創新合伙人」朋友圈
近年來,海澱區持續動態更新創新要素,努力調整優化創新體系結構,著力打造孕育新經濟新動能的新環境,探索構建了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以創新合伙人關係為支撐的「創新雨林」生態。王澎委員表示,「兩區」建設為海澱區繼續完善創新生態提供了新契機。通過一批重點新項目落地海澱,中關村人工智慧學院、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貿試驗區分行等重磅平臺和機構揭牌,「兩區」建設階段性成果顯著。
未來三年,海澱區將以「兩區」建設為契機,全面升級迭代形成體系結構更優、多元創新主體融合互動水平更高、孕育新業態新模式和支撐硬科技硬創新能力更強、更加生機勃發的「創新雨林」生態,持續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探新路、作示範。
楊思/主持、編導
倪恆虎、王芳/文、製作
佟煜、高政/視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