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浚源漸成林——海澱區全鏈條服務打造人才最優生態環境

2021-01-08 北京海澱

緊密圍繞海澱區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戰略任務,分為央地人才對接交流、領軍企業國際化培養、重點高校及歸國留學優秀人才三大服務項目組織實施;累計服務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重點企業、中小微企業等1051家次,海內外各類人才萬餘人參與,歷時3個多月,由海澱區委組織部指導,海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組織實施的「2019年海澱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於12月上旬圓滿收官。

以「城」之名 線上+線下面向海內外攬才

「我也喜歡中國文化,我認為這裡是適宜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來自辛巴威的外籍留學生,用流利的中文向記者介紹,「我目前正在北京攻讀碩士研究生,馬上就要畢業,這次招聘會的大部分企業我都很感興趣,我認為精通八國語言是我的優勢。」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外籍留學生,在「2019年海澱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舉辦的招聘會上頗受企業青睞,多家企業當場向他拋出「橄欖枝」。

「明年就要畢業了,聽說中關村好多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來學校現場招聘,想趁這個機會給自己找一份心儀的工作。」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小夏,邊說邊拿著筆在參會企業名錄表上勾勾畫畫,「選擇就業單位,我首先看專業匹配度,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還是會優先選擇平臺較大的企業,這次招聘會的企業有一些網際網路『大廠』,我希望能進入這樣的公司,因為這樣會更全面的鍛鍊自己,找到一個滿意的就業起點。」

「招聘舉辦的很用心也務實,我們基本上場場都參與,應聘的畢業生素質都較高,現場與很多公司需求匹配度很高的學生進行溝通和接洽。本次系列活動規模較大,對我們企業的品牌推廣有很大幫助,明年要還舉辦類似的活動,我們還會報名參加。」同方威視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

招聘會上,中科院軟體中心、中科大腦、啟明星辰、同方威視等高新技術企業參會,行業覆蓋大數據、IT、製造、信息、人工智慧等領域,需求崗位涵蓋人工智慧、電子信息、移動通信、生物醫藥等30餘個方向。累計服務海澱區企業580家次,提供崗位3850個,需求畢業生7646人。線下參與學生6792人次,85%以上為碩、博研究生。累計接收簡歷17321份(其中現場接收紙質簡歷12867份,「才聚雲端」線上平臺接收電子簡歷4454份),滿意簡歷9762份,初步達成意向6449人。

賦能育才 助力企業提升人才競爭力

為進一步提升海澱區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領軍隊伍,在項目運行期間,海澱公服中心面向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胚芽計劃培育企業、海澱區「重點企業」、中關村「十百千工程」、中關村「瞪羚計劃」等創新型企業,聯合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開展北大CEO班、人大CTO班、對外經貿CFO班三期面向企業高層管理人才的高端領軍人才培訓,三期聚焦國際前沿技術的提升特訓營及國際創新論壇。

項目累計邀請48位國內專家教授、5位海外專家教授通過面授課程、互動交流、頭腦風暴、企業走訪、國際創新論壇相結合的方式對參訓人員進行全面培養,包含人工智慧、大數據、5G、區塊鏈、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國際前沿技術培訓課程,累計服務海澱區企業135家,完成培養各類企業家及核心骨幹404人次,參訓滿意度100%。

「研修班不僅通過聘請政府領導、行業大咖、名校教授為我們授課,還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啟發了CTO們對新興科技持續不斷的思考,並把這種思考帶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為企業帶來價值。」來自豪爾賽科技公司的一位參訓學員表示,「更重要是通過這次培訓,凝聚了一批優秀企業家,為我們搭建了企業間互動的平臺,加速企業發展。」

搭建平臺 助力轄區央地合作+成果轉化

「央地」人才對接交流活動,是「2019年海澱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的又一重頭戲,本次系列活動圍繞「IoT物聯網與人工智慧融合發展、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專題、工業大數據創新技術與應用、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關鍵技術與應用、國際智能傳感器關鍵技術與應用、5G技術與移動通訊關鍵技術與應用專題、軍民兩用新政策新技術新應用、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應用與標準化專題」8個方向,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國際技術交易所專家、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和轄區內企業、創投機構代表,交流探討技術應用、供需合作,及研發諮詢需求等8期項目對接交流活動。

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及中國信通院、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電子產業發展研究院、工信部賽迪智庫等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和企業專家37人,發布科研成果37項。吸引來自物聯網、自動化、移動通信、智能製造、軍民融合、電子科技等領域中關村科學城企業336家次,從事研發、設計和應用的技術負責人、項目管理者924名。

參與企業及代表對項目整體安排、活動計劃、組織實施及服務表示滿意。專家教授分享課題的前瞻性、專業性等內容,對企業「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及科研成果發展落地、技術引進、專家引進等有極大幫助。 (孫卉)

相關焦點

  • 海澱區商務局局長王澎:「三區」疊加打造海澱新增長極
    更高水平的「創新雨林」生態和對標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海澱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宜居宜業城區提供新機遇。「兩區」建設也為海澱區探索現代化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開闢了新路徑,為中關村科學城打造科技創新永久試驗田注入活力、提供保障。
  • 打造服務職業青年發展的全鏈條工作體系
    「把就業和創業工作結合起來,擴大服務青年的廣泛性,也就是緊緊圍繞青年職業生涯的4個需求和環節,把這些都統籌起來考慮,才能打造出一條服務職業青年發展的全鏈條工作體系。」楊松說。與此相對應,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以改革為契機,按照服務青年的需求分別成立專項工作組,其中有就業創業組、職業發展組。
  •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西法大模式」:固本培元 法新結合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孫江教授作為唯一一所受邀發言的省屬院校代表,以《固本培元 法新結合——打造新時代卓越傳媒人才的特色化培養模式》為題,提出地方性院校在當今媒介環境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探索思路。 難題:多元融合下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困局 「如何辨別、如何驗證、如何表達、如何傳播、如何取信於人?」
  • 深圳壹健康:「五維固本」服務體系,全面保障健康!
    因此,依託體系化建構的各年齡層的健康大資料庫,壹健康在大健康、慢病管理及疾病管理領域,為每個家庭成員提供科學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自2016年開始,壹健康就立足男性健康市場,貫穿保健強固和健康促進的整個周期,從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的標準幹預維度,為顧客提供5種角色的完善保健服務和全面健康保障。
  • 營造最優產業生態 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世界級產業集群...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雪)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武漢之夜」活動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出席活動並致辭,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出席活動。
  • 為企業全流程服務!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打造公益性國際貿易大廈
    記者了解到,為企業提供平臺式的、資源式的服務,全力培育打造國際貿易產業生態圈,濟南打造公益性國際貿易大廈,通過這個載體解決如何為企業全流程服務的問題。 濟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長、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主任鄭德雁介紹,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打造了公益性國際貿易大廈這個載體,解決如何為企業全流程服務的問題。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光催化產業國家級人才高峰論壇舉行
    6日下午,光催化產業國家級人才高峰論壇在江蘇大學舉行。此次活動由京口區人民政府、江蘇大學主辦,特邀來自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院所的9名頂尖專家、博導,多方共謀光催化產學研融合發展大計。    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導朱永法作了《有機半導體可見光催化環境能源及腫瘤治療應用》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陳春城作了《同位素標記和原位紅外研究光催化機理》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熊宇傑作了《太陽能驅動二氧化碳選擇性轉化》的學術報告;南京大學教授、博導李朝升作了《亞穩相光催化材料:選擇性合成與分解水制氫》的學術報告;北京大學研究員
  • 錢塘新區著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
    據了解,e點通在原來的市民卡APP-錢塘人才卡功能上,進行了升級改造,設置了「我要看看」「我要政策」「我要服務」等六大模塊,涵蓋了新區人才政策、人才工作、人才安居樂業一件事、人才計劃申報等十幾項內容,實現了新區人才環境概覽、人才政策精準推送、特色服務掌上辦理等人才一件事的全閉環服務,能夠幫助人才更好地工作在新區、生活在新區。
  • 深圳打造全國最優創新生態鏈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 「未來,深圳市科創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精神,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為突破口,以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和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須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環境」
    第三屆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召開,專家指出——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須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環境」  本報記者 葉 青  「昨日舉行的官洲生物論壇圓桌會議提出人才為本、人才第一的觀點。」
  •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上線
    本報訊(記者 王斌)涵蓋海澱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近日,海澱城市大腦核心平臺——海澱區「時空一張圖」上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五大領域提供地理空間服務,推動城市高效治理。網格員趙軍近日在巡檢中發現,魏公村路口南側200米的一處井蓋丟失。他立即打開大城管APP,拍照上傳現場照片。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新高地
    作為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百強區之首順德高端製造業的集聚區,佛高區順德園打造集產業集群、產業服務體系、高品質公共空間於一體的高質量發展空間,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搶灘落地,助力順德打造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 「優化營商環境」德安:全力打造「保姆+」服務的金字招牌
    實際上,高新區的發展只是德安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建設和生產,近年來,德安縣認真推動落實「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特別是把高新區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平臺、推動產業聚集的主戰場、生態綠色發展的主載體,打造園區「保姆+」服務升級版,做好聚商親商安商文章,全力打造並擦亮「保姆+」金字招牌。
  • 周志宏:構建完美生命保障體系,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構建完美生命保障體系,才能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最好「超車」條件,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進而落實「六保」任務,實現「六穩」目標。首先,要線上線下融防融控,確保企業員工生命安全。這是各級政府做好「加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公共服務、提供公共產品的主攻方向。通過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檔案,確保企業招財引智時,可以查詢並不錄用有傳染病的員工。通過智慧交通、通訊號碼監督、健康碼管理、快遞管理、貨物檢測,確保進出廠區的人員、貨物、設備都是安全的。企業實時體溫自動檢測、保證文明生產與生活距離、及時發放並使用防疫防病中藥與其他物資,確保全企業員工生產期間的安全。
  • 做優政策 強化服務 提升水平 高新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人才磁力場」
    原標題:做優政策 強化服務 提升水平 高新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人才磁力場」   昨天,記者從秀洲國家高新區獲悉,在日前人社部公布的「2020年度中國留學人員回國
  • 「保姆+」服務添重彩,德安縣榮獲全省首屆十佳優化營商環境工業...
    近年來,德安縣認真貫徹省委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決策,推動落實「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特別是將德安縣省級高新區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平臺、推動產業聚集的主戰場、生態綠色發展的主載體,打造園區「保姆+」服務升級版,做好聚商親商安商文章,將德安省級高新區建設成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園區。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指南
    四、服務條件無。   五、服務流程1. 編制: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收集全省環境質量相關資料,整理並編寫上年度安徽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4)為推動國家料技人才戰略、標準戰略、專利戰略實施,各級生態環境標準與專利技術成果可在生態環境部進行成果登記。二、承辦機構省生態環境廳科技外事與財務處。三、服務對象科研單位、個人、企業等。
  • 約會五道口 打卡網紅地:海澱區學院路喊你玩轉"宇宙中心"
    人民網孟竹 攝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從學院路街道停車規劃到石油共生大院空間建築改造設計,從海澱區小月河水環境提升到學院路街區規劃概念設計,還有社區黨建品牌的打造、社區生態治理路徑等,圖文並茂的展板講述著學院路街道的華麗蛻變,述說著新時代學院路地區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