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知心密友
過年囤的食物都吃完了嗎?如果發現食物發黴了,你會怎麼辦?
1.削掉發黴的部分,繼續吃
2.直接全部扔掉
3.快吃完時才發現發黴了…
食物發黴原因
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處處漂浮著真菌的種子—「孢子」,個頭微小、體重輕,忍耐力極強,能夠在不利環境中長期潛伏。一旦遇到適合的環境,就能就像破石而出的美猴,大肆生長繁殖。
黴菌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水分,其次是養料,最後是溫度。黴菌「種子」、水分、養分、溫度在食物上發生完美反應,所以長黴是正常的,不長黴才令人奇怪啊。
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或天然保護屏障皮膚破損時,真菌也會侵犯人體健康。如頭癬、腳癬,引起鵝口瘡的白色念珠菌等。
去掉發黴的部分,還能吃嗎?
答案是肯定不能的。
一些生活節儉的人,尤其是老一輩,在碰到食物發黴時,經常是去掉發黴的部分,剩下的繼續食用。這樣的做法對身體健康存在很大的風險。
我們發到發黴的部分,其實是黴菌完全發展成熟的部分,其附近已經深埋了很多肉眼觀察不到的「小黴菌」。另外,黴菌產生的細胞毒素會在食物中不斷擴散。你很難估算食物被黴菌侵犯的範圍有多大,所以為了健康考慮最安全可靠的選擇是「扔掉」。
有些節約的朋友可能還不死心,會問高溫加熱後能吃嗎?
答案是:仍然不能。
加熱是能殺死黴菌,但很多黴菌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即使加熱至340℃也不會被分解和破壞。常見的烹飪方式對它也是無可奈何(油炸200℃,爆炒230攝氏度)
黴菌為什麼會對人體有害?
黴變的食物部位除了生長黴菌外,還會並發其他細菌生長。最重要的是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黴菌毒素。據統計,已知的黴菌毒素有350多種。黴菌毒素是低分子化合物,可耐高溫,抗化學及物理滅活性極強,很低的濃度即能產生明顯毒性。
舉個例子:我們身邊最常見危害最大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常見於發黴的堅果、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中,是一種劇毒物質,半數致死量為0.36毫克/公斤體重,毒性比砒霜大68倍,是目前已知黴菌中毒性最強的。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損害肝臟,發生肝炎肝硬化。同時也是目前發現的最強致癌物質,其致癌力比苯並芘(存在於各類碳黑和煤、石油燃燒產生的煙氣、香菸煙霧、汽車尾氣)大4000倍。
哪如何解釋我們可以吃 「臭豆腐」?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人會問,哪怎麼解釋我們可以食用臭豆腐、豆腐乳等這些食物,這些食物是也是由黴菌生長後產生的。
黴菌是一個成員龐大的世界,目前人類掌握的只有一萬多種,但未知的遠超已知的。有一些黴菌是「友好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酶來分解食物,為人類提供風味各異的發酵食品,這些黴菌是經過人類挑選、馴化的,對人類的健康不會造成有害影響,這是我們人類主動選擇的結果。
但很遺憾的是,自然環境中,黴菌們是混雜居住的。當某一個食物發黴時,長得黴菌可能會「友好」,也可能是「非友好」,最大的可能性是都存在。因此,為了健康,還是扔掉發黴的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