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微小的應變納米氣泡帶來巨大的量子跳躍

2020-12-04 量子認知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和蒙大拿大學的研究人員今天報告說,他們發現在二硒化鎢(WSe2)的二維材料中施加足夠的應變,會產生可以產生單光子發射器的局部狀態。利用過去三年研究團隊所開發的先進的光學顯微鏡技術,該團隊首次能夠對這些狀態進行直接成像,揭示出即使在室溫下它們也是高度可調製的,並且可以作為密閉的半導體發光碎片的量子點。

如圖所示雷射照明的納米光學探針的示意圖,該探針研究了二維半導體二硒化鎢(WSe2;綠色和黃色的球)的應變納米氣泡。單層WSe2位於氮化硼層上(藍色和灰色球)。

論文主導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詹姆斯·舒克(James Schuck)說,「我們的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現在可以將單光子發射器放置在所需的任何位置,並且只需在特定位置彎曲或拉緊材料即可調整其特性,例如發射光子的顏色。」 「知道在何處以及如何調諧單光子發射器,對於創建用於量子計算機甚至是模擬物理現象而無法用當今計算機建模的物理現象的所謂「量子」仿真器至關重要。

諸如量子計算機和量子傳感器之類的量子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研究領域,因為研究人員想出了如何利用量子物理學的獨特性質來創建比現有技術更高效、更快、更靈敏的設備。例如,使具有加密性能的量子信息將更加安全。

光由離散的稱為光子的能量包組成,基於光的量子技術依賴於單個光子的創建和操縱。蒙大拿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研究論文作者之一、尼古拉斯·鮑裡斯(Nicholas Borys)指出:「例如,一個典型的綠色雷射指示器僅需按一下按鈕,便每秒發出10萬億個光子。」 「但是,開發僅需通過開關即可產生單個可控光子的設備非常困難。」

五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超薄二維材料中存在單光子發射器。他們的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興奮,因為與大多數其他單光子發射器相比,二維材料中的單光子發射器可以更容易地進行調製,並且更易於集成到設備中。但是沒有人認知導致這些二維材料中單光子發射的潛在材料特性。

去年,德國不萊梅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教授弗蘭克·賈恩克(Frank Jahnke)小組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對氣泡中的應變如何導致皺紋和單光子發射的局部狀態進行了理論分析。專注於從納米結構和界面產生的傳感和工程現象的該研究團隊立刻對此感到興趣。研究團隊希望專注於微小的納米級皺紋,這些皺紋以甜甜圈的形狀圍繞這些超薄二維層中存在的形成氣泡。這些氣泡通常是夾在兩層二維材料之間的小流體或氣體囊,會在材料中產生應變並導致起皺。

如圖所示原子力顯微鏡圖像,顯示在二維半導體WSe2的單層(1L-WSe2)和絕緣材料六方氮化硼(hBN)層之間形成的納米氣泡。左側WSe2層自身折回,形成一個雙層(2L-WSe2),其中包含其他氣泡和皺紋。

在二維材料領域研究這些單光子發射器的起源時面臨重大挑戰:發出感興趣的光的納米級應變區域要小得多,大約比一根頭髮還小5萬倍,這是任何傳統的光學顯微鏡都無法解決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使得很難理解材料中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單光子發射:僅僅是高應變?還是由於隱藏在應變區域內的缺陷引起的?」 「需要光線來觀察這些狀態,但是其尺寸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無法用標準顯微鏡研究。」

該團隊與哥倫比亞納米研究所的其他實驗室合作,利用了他們數十年的納米級研究專業知識,使用了先進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包括其新的顯微鏡功能,不僅可以觀察納米氣泡,甚至可以觀察納米氣泡內部。他們先進的「納米光學」顯微鏡技術(即「納米鏡」)使他們能夠以約10納米的解析度對這些材料成像,而傳統光學顯微鏡可以達到約500納米的解析度。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能源科學副實驗室主任、傑弗裡·內頓表示:「原子級缺陷通常歸因於這些材料中的局部發光源。」 「這項工作的重點是,即單獨的應變而不需要原子級缺陷,可能對於從低功率發光二極體到量子計算機的應用產生重大影響。」

舒克指出:「我們的結果意味著,完全可調製的室溫單光子發射器現在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為可控且實用的量子光子器件鋪平了道路。」 「這些設備可以成為量子技術的基礎,量子技術將深刻改變我們所知道的計算、傳感和信息技術。」

該最新研究論文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的「納米技術」分刊上。

參考:Imaging strain-localized excitons in nanoscale bubbles of monolayer WSe2 at room temperature,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0). DOI: 10.1038/s41565-020-0730-5

相關焦點

  • 一個納米小氣泡,量子技術一大步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7月13日消息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只要在二維材料二硒化鎢中施加足夠的應變(strain),就可以形成能作為單光子發射器的局部狀態。該團隊利用哥倫比亞大學開發的精密光學顯微鏡技術,首次對這種狀態進行了直接成像。
  • 微納米氣泡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發生裝置研究
    之後重點闡述了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及其發生機理,提出開發結構簡單、能耗更低、性能更優的發生裝置是微納米氣泡技術未來研究的重點。關鍵詞:微納米氣泡;氣泡發生裝置;水處理0 引 言微米氣泡(microbubble)通常是指存在於水中直徑為10~50 μm的微小氣泡,直徑小於200 nm的超微小氣泡稱為納米氣泡(nanobubble),介於微米氣泡和納米氣泡之間的氣泡稱為微納米氣泡(micro-nano bubble)[1],與傳統大氣泡(coarse bubble,直徑>50 mm
  •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觀察量子點,呼吸,以應對壓力!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觀察量子點,呼吸,以應對壓力!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納米級半導體晶體隨著強大的雷射脈衝而膨脹和收縮。這種超快的「呼吸」提供了關於這些微小結構在開始融化時如何改變形狀的新見解 - 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指導研究人員定製其用於各種應用的用途,在使用SLAC的Linac相干光源(LCLS)X射線雷射器(美國能源部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將納米晶體暴露在一束雷射中,然後緊接著一個超亮的X射線脈衝,記錄了由此產生的結果。
  • 北大教授在利用彈性應變梯度調控半導體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研究上...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教授等早期的研究工作證明,由於微/納米尺度材料能夠承載比體材料大得多的彈性應變(Physical Review B 73,235409,2006),可以從原子尺度連續和可逆地調節半導體的晶格參數,應變效應被放大(Advanced Materials 21,4937,2009),應變梯度發揮作用(Advanced Materials
  • 粉體百科|微納米氣泡的特性及應用
    液體及固液接觸面之間普遍存在大小不同的氣泡,其在生產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氣泡直徑不同可分為大氣泡、微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納米氣泡,其中直徑在0.1~50μm的微小氣泡稱為微納米氣泡。微納米氣泡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
  • 微納米氣泡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微納米氣泡技術應用於環保領域具有廣泛的研究基礎和前景,在汙水處理領域、河道治理領域、土壤及地下水修復領域、氣浮領域、廢氣治理領域方面均有涉及。本文探索了微納米氣泡技術在以上各領域方面的研究基礎及前景。關鍵詞:微納米氣泡技術、汙水處理、河道治理、環保1、微納米氣泡技術對於微納米氣泡的研究始於19世紀,微納米氣泡的應用情況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日本科學家最先研究出微納米氣泡發生裝置,主要應用於水產養殖方面。
  • 同濟科研團隊發明「納米水龍頭」,「納微米氣泡」帶來全新清潔技術
    今天,正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2019年第22屆亞洲寵物展上,由同濟科研團隊研發的一隻「納米水龍頭」,奪人眼球。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這隻「納米水龍頭」接在普通的自來水龍頭上,普通自來水流出來瞬間變成乳白色,形同牛奶。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在所有材料設計中,基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高電導率和出色的靈敏度,可以將外部刺激傳遞給電信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研究。大量paper致力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設計,製備和應用。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幫助啟動了一個新的領域,即 "twistronics",即研究扭曲石墨烯和其他材料中的電子行為。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本周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中,報告了他們在石墨烯扭曲電子學方面的最新進展。
  • 納米氣泡盤的利弊有哪些 納米氣泡的應用範圍有哪些
    對於納米氣泡盤,相信很多的朋友們可能並不太了解,如今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納米技術的應用在人們生活中也比較廣泛,很多的朋友們對於納米氣泡盤的優缺點可能並不太了解,那麼納米氣泡盤的利弊有哪些?納米氣泡的應用範圍有哪些?針對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吧。
  • 科學家實現金剛石陣列深度彈性應變,或開啟微電子量子應用新時代
    陸洋團隊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合作者經研究發現,鑽石這種 「最硬的」 材料不僅可以彎曲,甚至還可發生彈性變形,其以這一發現為突破口,首次採用納米力學方法,在室溫下沿 [100]、[101] 和 [111] 等不同晶體學方向對長度約 1 微米,寬度約 100-300 納米的單晶金剛石橋結構進行微加工,並在單軸拉伸載荷下實現了樣品的均勻彈性應變。
  • 《自然》:第4類熱傳遞,或為納米器件帶來「量子冷卻」
    那麼納米尺度呢?除了熱輻射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傳熱方式呢?經典力學支配著宇宙空間,量子力學支配著納米世界。量子力學裡有一種「真空不空」的觀念,意思是雖然真空中沒有物質,但是仍有能量漲落,因為即使是真空,也不能阻隔粒子和場之間的相互幹擾。量子漲落會在相互靠近的物體之間產生奇妙的影響,這對科學家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比如,他們可以觀察到一種卡西米爾效應。
  • 全球量子信息資訊周報(7.13-7.19)
    詳情:https://tech.sina.com.cn/d/v/2020-07-13/doc-iivhvpwx5030937.shtml一個納米小氣泡,讓量子技術前進一大步(圖片來源:Phys.org)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7月13日消息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只要在二維材料二硒化鎢中施加足夠的應變
  • 哈爾濱工業大學參與的這項研究應用潛力巨大
    1月1日,我校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剛石陣列均勻的深彈性應變。該研究突出了深彈性應變工程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金剛石具有高硬度、超寬帶隙、出色的載流子遷移率和優異的導熱性能,是實現「後摩爾」時代電子、光電子和量子晶片的基礎性材料之一,目前最大的技術障礙在於實現帶隙的有效調控。由於金剛石結構緊湊,常規的N型摻雜目前進展緩慢。本研究發現,通過超大的彈性應變調控,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從而為彈性應變工程及單晶金剛石器件的應用提供基礎性和顛覆性解決方案。
  • 量子跳躍好玩嗎?量子跳躍遊戲介紹
    量子跳躍好玩嗎?量子跳躍遊戲介紹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5-12-04 10:19:04手機訂閱 導讀:期待已久的熱門手遊量子跳躍火爆來襲啦!
  • Interfaces綜述: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紙張作為一種柔性、低成本、輕薄、可裁剪、環境友好的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如超級電容器、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晶體和各類傳感器)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用於監測人體和環境中氣體、溼度和應變的紙基傳感器受到了特別關注,並取得了諸多研究進展。
  • 【揭秘】納米氣泡富氫水的製作,看完恍然大悟~
    而納米氣泡是快速高效溶解氣體的新技術,國內一些製造企業已經將該技術應用於氫水生產和氫水設備研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氫氣生物學遇到納米氣泡的是珠聯璧合,氫氣醫學賦予納米氣泡新的應用領域,納米氣泡給氫氣醫學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技術手段。採用納米氣泡技術製備的富氫水更是以能超高效率製備更高濃度氫水、以及有更長的氫氣溶存時間獲得了氫健康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
  • 物理學家可以預測薛丁格貓的跳躍
    「薛丁格的貓」,這是量子疊加和不可預測性的象徵,實時預測它的跳躍和活動並保存下來。結果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這與丹麥物理學家玻爾的既定觀點相矛盾 - 跳躍既不突然也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隨機。對於諸如電子,分子或含有量子信息的人造原子(稱為量子位),量子躍遷是從其一個離散能量狀態到另一個能量狀態的突然轉變。在開發量子計算機時,研究人員必須處理量子比特的跳躍。
  • 掌信檢測:納米氣泡在鞍山式鐵礦反浮選中效果探索
    但是,以往的納米氣泡浮選研究主要集中在正浮選(泡沫產品為有價礦物)作業上,為考察納米氣泡對反浮選的影響,探索了納米氣泡對鞍山式鐵礦反浮選(泡沫產品為脈石礦物石英)的影響。典型指標是納米氣泡浮選與常規浮選相比在精礦鐵品位為 67% 時一段浮選可將鐵回收率從 68% 提高至 84%。討論了納米氣泡強化浮選的機理,提出空化產生的納米氣泡在疏水性石英顆粒表面優先生成並引發的疏水性團聚是改善微細粒礦物分選的主要途徑。眾所周知,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鐵礦對國民經濟影響巨大,但卻是進口依賴度最高的礦石之一。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由此引發的這些結構上的差異導致了對自由能的產生了巨大貢獻,在任何關於納米晶性質或應用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論文以題為「Critical differences in 3D atomic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ligand-protected nanocrystals in solution」發表在2020年4月3日出版的《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