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如果成功,未來將變成什麼樣子?

2021-01-17 太空精釀的空間站

恐怕整個人類的命運要被改寫。

一、簡要介紹下火星的基本情況

火星雖小,表面積僅有地球的28%左右,但它表面的陸地面積和地球上的陸地面積總體上是相當的,畢竟地球絕大部分區域被海洋覆蓋。

火星曾經出現過超級規模的地質運動,這導致它的整個北半球疑似曾經被熔巖流整體覆蓋,它也擁有太陽系最大的高山和峽谷,隨後地質運動極速降低直至今天的「冷卻」。這意味著同作為巖石質地的行星,它表面容易開採的礦藏可能非常之多,這些寶藏很久之前就被帶到了火星表面。

火星南北極存在不亞於地球上格陵蘭島的淡水資源,土壤中廣泛存在2-3%的水分。"火星快車"任務甚至發現了疑似地下水湖,火星也存在一定有機物分子。雖然火星空氣稀薄,但空氣中富含二氧化碳。

火星的引力僅有地球一半,空氣稀薄,風化腐蝕幾乎為0,這意味著一旦建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例如全球鐵路系統、超級工廠等發展大規模智能工業,規模和維護難度都將大大低於地球。

火星上進行航天事業難度也低於地球:引力小、受太陽引力幹擾也小、空氣阻力幾乎忽略不計。

火星距離太陽系的小行星帶要近很多,那裡幾乎擁有無限的相對容易開發的資源,例如長期的引力已經將它們全部撕碎,技術足夠後變軌可控砸在火星指定區域非常可行。

火星上即便實現了大規模移民,也不可能和地球上的龐大人類族群相比,這意味著這些移民將會擁有遠遠超過地球人類的人均資源。

二、簡要介紹下人類鬥爭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正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篩選出了人類身邊的每一個物種,也讓天之驕子人類順利走上生物鏈的頂端,人類依靠的就是從古代人猿至今積累下來的競爭優勢。人類是一種高度社群化的動物,抱團取暖的邏輯讓人類得以孕育農業文明,它又進一步增加了人類族群,進而孕育部落、國家、民族等諸多團體。工業文明的出現和後續資訊時代的大爆發,則將人類推向了今天所在的巔峰。

然而很不幸的是,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大自然之外的自我淘汰。換句話說,人類內部的自我鬥爭,它由自然選擇所激發,但又強於甚至重要於自然選擇。例如早期的樹上生存黑猩猩將鬥爭失敗者逼出叢林,非洲遠古智人將晚期智人逼出非洲,等等。

即便進入文明階段,人類族群也在迅速分化。單純因為信仰不同的宗教,就可以激發數百年的十字軍東徵;單純因為不同的政治見解,歐洲各國就能組織7次反法同盟、誓要驅逐拿破崙;而單純因為利益的驅使,誕生人類祖先的非洲人就被後來的族群販賣到美洲;各國又可以因為殖民地和利益打出兩次世界大戰,殺戮無數。

即便今天,同一個族群的人,因為政治經濟糾紛,一個地區、國家、民族內部也可以迅速分裂對立,甚至鬥得你死我活。

三、那麼,移民成功的火星人,將會跟我們有多大區別?

1、身體構造上將會與人類逐漸不同

繼承了人類基因,在火星的低重力(0.38地球重力)和極其完善的醫學和營養學環境下,他們將會生長的更加高大威猛;由於應對無磁場保護造成的輻射,必須生存在半地下環境中,長期生活在封閉基地中,不太可能投入大量的能量用以照明,他們的皮膚將會分外白皙,黑色素沉積很少,甚至白於北歐人;由於低壓高氧氣濃度的存在,他們的肺、胸腔、腹腔的發育和人類也將慢慢有區分;醫學的細心呵護,他們的壽命也將長於人類;長期與太空服為伴的他們,也能輕易對抗各種高輻射高汙染高危險的環境。

舉個最簡單例子,人類幾乎不必擔心空氣的缺乏,肺從未經歷過這種自然選擇。但他們可能生下來就要接受系統性的醫學訓練,對抗突發情況時氧氣的缺乏。

2、他們的文化將與人類大不相同

美國基本是世界各國移民的大集合,但沒有任何人會說美國文化與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文化完全一致,比如好萊塢的電影風格幾乎不同於任何一個國家,甚至越來越多人也開始將美式英語叫做美語。在美國出生的各個族裔第二代第三代,除了外表長相,已經很難看到與原始族裔相同的文化特點和影子,他們都是美國人。

在火星移民基地,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短短50-100年內,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便在純粹的火星環境長大,他們不僅身體發育與人類不同,接受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也太不相同。由於火星封閉基地的嚴苛生活環境,要求每一個火星人都極盡全力精英教育,一代人也許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天才群體,他們的社群組織方式、自我價值認知、甚至簡單到語言的選擇,都將遠不同於人類。正如《火星救援》裡男主角為了最為高效與地球傳遞信息,選擇了16進位數字和ASCII碼。而對於人類而言,如果不是NASA的頂級科學家,又有幾個能夠聽懂火星人的語言?對於人類而言,那就變成了真正的火星文字。

隨便舉一個語言的例子尚且如此,具體的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又將如何?他們與地球之間的文化差異,也許超過了現在的地球人和亞馬遜雨林中一個完全未開化的部落,細思極恐。

3、他們的科技將很快大大領先地球

人類的進步,永遠都是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無外乎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內心的恐懼和內心的貪婪。例如,人類航天的起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武器V2火箭,蘇美你死我活的冷戰又將它推向了技術的最高潮。比如人類的火箭技術,直到今天都沒有超越上世紀60年代土星五號的實力。

地球的生活條件太過完美,人類有近乎無限的空氣和水源,植物和動物滋養了越來越大的族群數量,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也幾乎看不到真正用盡的一天。地球還有強大的磁場和大氣的庇佑,以至於即便每天超過100噸的小行星和彗星殘餘撞擊地球,稠密的大氣層也會把它們焚毀完畢,成為美麗的流星。那些把火星大氣剝離殆盡的恐怖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也被磁場塑造成美麗壯觀的極光。

可到了火星之上,一切大為不同,火星移民幾乎無需商討便會把大量資源迅速投入到科技研發中。由於火星距離小行星帶和太陽系內太陽以外最大引力源木星最近,即便概率極低,但火星面臨的小行星問題還是嚴峻非常多,地球上的極普通流星事件都可能變成威脅整個火星基地存亡的大事件。他們就可能投入大量資源研究最高級的航天技術和武器技術,用以自我防衛。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可以想像,他們還會大力發展生物和醫學技術,地球上一直沒有真正實現的「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和「再有50年人類將徵服核聚變技術」,將在火星成為更加急迫的需求。同時,他們將擁有最好的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他們將擁有最好的航天技術,既能幫助他們實時監測火星全球性的任何一絲變化,又可以預測太陽系內數以億萬計小行星的精準軌道。甚至,他們也將擁有遠超地球的驚人破壞力,畢竟,他們要開發的是太陽系最大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南極北極冰架、甚至是對抗地球完全對付不了的小行星。

可以說,在數百年內,他們的身體、文化、科技乃至方方面面的價值觀,都將大大不同於人類。在科技和潛在的軍事應用價值方面,甚至遠遠超過人類。

那麼,當火星基地逐漸建立完善並快速發展數百年後,他們與地球上的人類將會是什麼一種關係?他們看到的地球,會不會是一個資源富集的所在?

未來的人類如何與火星人實現和諧共存,共同開發地球、火星、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這將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難題。

相關焦點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今年夏天,人類航天領域將會出現多次「大動作」,美國、中國、以色列瞄準了火星將要運行與地球最近距離的時機,以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7月17日,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運到了發射區,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也成功發射。於是人們也開始對火星的未來充滿了遐想,未來中國能否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移民基地裡是否需要發展農業?可以說,大家都對火星充滿了憧憬和想像。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馬斯克還表示說,在未來,太陽終究會將地球「吞噬」掉,所以人類想要延續文明如果要實現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的目標,Space X 每天至少要發射3艘能搭載100人的星際飛船。
  • 如果火星移民可以實現,當你看到火星這個樣子後,你還會想定居嗎
    終於,人類在1969年的7月20日成功登陸月球,從此,月球成了宇宙探索的第一站。科學家對於太陽系是否存在與地球一樣能孕育生命的星球非常關注,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而對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或曾經存在過生命的火星,科學家們給予了它特別關注。
  • 未來成功移民火星的人類,將居住在地下空間,還會產生火星語言?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未來人類將主要的探索目標設定為登陸火星、在此進行太空移民,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人類將擁有全新的發展方向。移民火星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人們的設想中,不同功能的火星探測器正在研製中,未來都將為人類登陸奠定基礎。
  • 火星移民不再是夢,「2020漫遊者」將為火星移民研究鋪平道路
    火星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因為它對於我們對地球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證據。除此之外,人類移民火星也不再停留在「口號」上面,而是開始真正的可行性研究。據新聞報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漫遊者」探測器在2021年2月登陸這顆火星,它將在zero隕石坑著陸,那裡35億年前存在過一個湖。
  • 如果火星移民成功,那麼人類在火星上生孩子,將會有什麼阻礙?
    就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去到這些星球上的,更何況還要進行全地球的移民。所以我們人類就將短時間內,可能實現移民的計劃,定在了太陽系內。我們地球的衛星月球太小了,雖然距離近,而且還沒有大氣層。那麼經過我們人類科學家們的研究,太陽系裡最適合的移民星球就是火星了。因為火星和地球的距離,不僅相對其他七大行星來說比較近。而且在火星表面之下,還有著很多的固體水資源。
  •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
    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未來我們會移民火星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第二個關鍵節點,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升空,進入到奔火軌道入口時,就跟太空飛行器分離,太空飛行器將獨自奔赴火星,奔赴火星七個月之後,最關鍵的一個節點就是要在火星附近剎車。剛抵達火星附近時,時速非常高,至少上萬公裡以上,此時剎車點非常關鍵,如果剎不住,就不會環繞火星,如果運氣不好,還有可能撞上去,當然這個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剎車的節點直接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成功環繞火星。
  • 未來地球人口爆炸增長,只能星際移民,火星卻是最後的容身之處?
    實際很多人覺得這種火星移民的事情距離我們還很遠,但你要想到地球上總會有一天出現入口太多,並且能源枯竭的時候,或者受到其他星球撞擊的災害,等到了那個時候在去研究如何在火星上生存,那麼久已經為時已晚了。就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看,想要登陸上火星還要等上幾百年左右,最快的是100年這樣,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要等上800年這樣才能夠大批的移民到火星上,你敢保證這幾百年中地球是安然無恙的嗎?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未來將會怎樣?太不可思議!
    後來科學家將目光轉向了火星,因為火星的表面有大氣,而且在火星也發現了水的存在,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是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屬於類地行星,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十四,並且它的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與地球都很相近,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但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與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比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是在遠古比較活躍的時期形成的,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為了解決地球上資源缺乏和人口眾多的問題,人類把目光瞄準了火星,所以近段時間以來,有些發達國家已經將探索車送到了火星,通過傳回來的圖片可以看出,火星上一片荒涼,就像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一樣,一眼望去毫無生機。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首先解決的是飛行器的問題,地球離火星太遠,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到達火星,並且成功降落,這才是第一步。
  •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它的任務是什麼?
    洞察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科學項目,它集合了當前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經過漫長的6個多月的航行,洞察號終于于11月27日凌晨3點53分成功在火星的預定著陸點登陸。洞察號在火星的成功登陸讓關注它的人們鬆了一口氣,很多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洞察號這次的任務是什麼?
  • 為了太空移民,馬斯克又有新計劃!2024年將誕生第一批火星居民
    ,將人類送上火星。 前段時間,在採訪中,馬斯克透露了未來企業的發展規劃,表示目前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將人類送上火星,按照此前的計劃,第一批人類應該在2024年抵達火星,不過從目前來看,想要實現這個計劃還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由於人類至今尚未登陸過火星之上,所以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失敗和犧牲出現。
  •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既然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我們就自己動手,將周邊的星球改造一下,讓它變成一顆宜居星球不就可以了嗎。說到改造,最合適的莫過於火星了。首先,火星離地球很近,火星和地球間的距離是變化的,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而最遠的時候也才不過4億公裡而已,而它們之間的距離變化周期為十五年,這有利於未來外星殖民計劃的實施,要知道過遠距離的大量星際移民就目前的科學發展速度來說很難以實現。其次,火星是一顆和地球有著很多相似地方的行星。比如地球的一天是二十四個小時,而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多了不到40分鐘。
  • 馬斯克SpaceX的火星移民騙局
    前面說SpaceX的火箭回收,有很多人為馬斯克打抱不平,現在說一說SpaceX的第二個騙局,火星移民。 火星移民這話題不是馬斯克第一個提出來的,卻是第一個說自己要實施的計劃,這也是SpaceX火箭炒的很火的另一個原因,「火星一號」更是騙了一百萬美元的報名費,中國報名的人數更是達到一萬人。如果要是讓我去實施火星移民,我成功的概率會比馬斯克大一百倍。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那麼,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火星探測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天問一號在中國航天史上將產生哪些新突破?火星……它長啥樣子呢?小編整理好了一份「火星日報」。2012年,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成功著陸,至今仍在工作,並發現了火星有水和日偏食等方面的證據。
  • 城市之窗|移民下一站,未來火星城市
    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整體環境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千百年來人們對於火星的遐想從未停止過。自從2006年6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火星上可能有流動的地下水。關於火星上是否有生物生存及移民火星的話題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 馬斯克的活豬腦機接口成功後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火星移民?
    埃隆·馬斯克是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經理,因為他有一個超級夢想,並且具備長期思考的特質。這麼多年來,他也一直堅持做一件事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超級夢想。「把人類變成星際公民」,這就是埃隆·馬斯克的超級夢想,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所以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然後開發大型火箭和飛船,計劃將人類送往火星,最終實現火星移民。
  • 火星上的「滷水」是人類希望!新技術將把它變成氧氣,太驚喜了
    這個問題,近日終於有了答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稱,火星上的「滷水」未來開變成氧氣和燃料,人類移民火星,或許真的指日可待。火星移民,更加有信心。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參與了這項研究工作,他們通過電解法,將成功過將地球上類似火星的「滷水」,變成了氧氣和氫氣。氧氣和氫氣的作用自不必說,一個可以用來供給人類呼吸,而另一個則可以供給飛船等進行燃料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