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整個人類的命運要被改寫。
一、簡要介紹下火星的基本情況
火星雖小,表面積僅有地球的28%左右,但它表面的陸地面積和地球上的陸地面積總體上是相當的,畢竟地球絕大部分區域被海洋覆蓋。
火星曾經出現過超級規模的地質運動,這導致它的整個北半球疑似曾經被熔巖流整體覆蓋,它也擁有太陽系最大的高山和峽谷,隨後地質運動極速降低直至今天的「冷卻」。這意味著同作為巖石質地的行星,它表面容易開採的礦藏可能非常之多,這些寶藏很久之前就被帶到了火星表面。
火星南北極存在不亞於地球上格陵蘭島的淡水資源,土壤中廣泛存在2-3%的水分。"火星快車"任務甚至發現了疑似地下水湖,火星也存在一定有機物分子。雖然火星空氣稀薄,但空氣中富含二氧化碳。
火星的引力僅有地球一半,空氣稀薄,風化腐蝕幾乎為0,這意味著一旦建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例如全球鐵路系統、超級工廠等發展大規模智能工業,規模和維護難度都將大大低於地球。
火星上進行航天事業難度也低於地球:引力小、受太陽引力幹擾也小、空氣阻力幾乎忽略不計。
火星距離太陽系的小行星帶要近很多,那裡幾乎擁有無限的相對容易開發的資源,例如長期的引力已經將它們全部撕碎,技術足夠後變軌可控砸在火星指定區域非常可行。
火星上即便實現了大規模移民,也不可能和地球上的龐大人類族群相比,這意味著這些移民將會擁有遠遠超過地球人類的人均資源。
二、簡要介紹下人類鬥爭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正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篩選出了人類身邊的每一個物種,也讓天之驕子人類順利走上生物鏈的頂端,人類依靠的就是從古代人猿至今積累下來的競爭優勢。人類是一種高度社群化的動物,抱團取暖的邏輯讓人類得以孕育農業文明,它又進一步增加了人類族群,進而孕育部落、國家、民族等諸多團體。工業文明的出現和後續資訊時代的大爆發,則將人類推向了今天所在的巔峰。
然而很不幸的是,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大自然之外的自我淘汰。換句話說,人類內部的自我鬥爭,它由自然選擇所激發,但又強於甚至重要於自然選擇。例如早期的樹上生存黑猩猩將鬥爭失敗者逼出叢林,非洲遠古智人將晚期智人逼出非洲,等等。
即便進入文明階段,人類族群也在迅速分化。單純因為信仰不同的宗教,就可以激發數百年的十字軍東徵;單純因為不同的政治見解,歐洲各國就能組織7次反法同盟、誓要驅逐拿破崙;而單純因為利益的驅使,誕生人類祖先的非洲人就被後來的族群販賣到美洲;各國又可以因為殖民地和利益打出兩次世界大戰,殺戮無數。
即便今天,同一個族群的人,因為政治經濟糾紛,一個地區、國家、民族內部也可以迅速分裂對立,甚至鬥得你死我活。
三、那麼,移民成功的火星人,將會跟我們有多大區別?
1、身體構造上將會與人類逐漸不同
繼承了人類基因,在火星的低重力(0.38地球重力)和極其完善的醫學和營養學環境下,他們將會生長的更加高大威猛;由於應對無磁場保護造成的輻射,必須生存在半地下環境中,長期生活在封閉基地中,不太可能投入大量的能量用以照明,他們的皮膚將會分外白皙,黑色素沉積很少,甚至白於北歐人;由於低壓高氧氣濃度的存在,他們的肺、胸腔、腹腔的發育和人類也將慢慢有區分;醫學的細心呵護,他們的壽命也將長於人類;長期與太空服為伴的他們,也能輕易對抗各種高輻射高汙染高危險的環境。
舉個最簡單例子,人類幾乎不必擔心空氣的缺乏,肺從未經歷過這種自然選擇。但他們可能生下來就要接受系統性的醫學訓練,對抗突發情況時氧氣的缺乏。
2、他們的文化將與人類大不相同
美國基本是世界各國移民的大集合,但沒有任何人會說美國文化與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文化完全一致,比如好萊塢的電影風格幾乎不同於任何一個國家,甚至越來越多人也開始將美式英語叫做美語。在美國出生的各個族裔第二代第三代,除了外表長相,已經很難看到與原始族裔相同的文化特點和影子,他們都是美國人。
在火星移民基地,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短短50-100年內,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便在純粹的火星環境長大,他們不僅身體發育與人類不同,接受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也太不相同。由於火星封閉基地的嚴苛生活環境,要求每一個火星人都極盡全力精英教育,一代人也許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天才群體,他們的社群組織方式、自我價值認知、甚至簡單到語言的選擇,都將遠不同於人類。正如《火星救援》裡男主角為了最為高效與地球傳遞信息,選擇了16進位數字和ASCII碼。而對於人類而言,如果不是NASA的頂級科學家,又有幾個能夠聽懂火星人的語言?對於人類而言,那就變成了真正的火星文字。
隨便舉一個語言的例子尚且如此,具體的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又將如何?他們與地球之間的文化差異,也許超過了現在的地球人和亞馬遜雨林中一個完全未開化的部落,細思極恐。
3、他們的科技將很快大大領先地球
人類的進步,永遠都是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無外乎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內心的恐懼和內心的貪婪。例如,人類航天的起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武器V2火箭,蘇美你死我活的冷戰又將它推向了技術的最高潮。比如人類的火箭技術,直到今天都沒有超越上世紀60年代土星五號的實力。
地球的生活條件太過完美,人類有近乎無限的空氣和水源,植物和動物滋養了越來越大的族群數量,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也幾乎看不到真正用盡的一天。地球還有強大的磁場和大氣的庇佑,以至於即便每天超過100噸的小行星和彗星殘餘撞擊地球,稠密的大氣層也會把它們焚毀完畢,成為美麗的流星。那些把火星大氣剝離殆盡的恐怖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也被磁場塑造成美麗壯觀的極光。
可到了火星之上,一切大為不同,火星移民幾乎無需商討便會把大量資源迅速投入到科技研發中。由於火星距離小行星帶和太陽系內太陽以外最大引力源木星最近,即便概率極低,但火星面臨的小行星問題還是嚴峻非常多,地球上的極普通流星事件都可能變成威脅整個火星基地存亡的大事件。他們就可能投入大量資源研究最高級的航天技術和武器技術,用以自我防衛。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可以想像,他們還會大力發展生物和醫學技術,地球上一直沒有真正實現的「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和「再有50年人類將徵服核聚變技術」,將在火星成為更加急迫的需求。同時,他們將擁有最好的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他們將擁有最好的航天技術,既能幫助他們實時監測火星全球性的任何一絲變化,又可以預測太陽系內數以億萬計小行星的精準軌道。甚至,他們也將擁有遠超地球的驚人破壞力,畢竟,他們要開發的是太陽系最大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南極北極冰架、甚至是對抗地球完全對付不了的小行星。
可以說,在數百年內,他們的身體、文化、科技乃至方方面面的價值觀,都將大大不同於人類。在科技和潛在的軍事應用價值方面,甚至遠遠超過人類。
那麼,當火星基地逐漸建立完善並快速發展數百年後,他們與地球上的人類將會是什麼一種關係?他們看到的地球,會不會是一個資源富集的所在?
未來的人類如何與火星人實現和諧共存,共同開發地球、火星、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這將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