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然山水風景本身表現出的時間特性外,我們遊覽風景區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具有某些時間藝術的審關待性,特別是那些經過風景藝術家的加工、改造,使其藝術化了的山山水水,這種特徵就更加明顯。一般來說,經過組織設計的遊覽路線,具有明確導向性的線性連續空甸,旅遊者隨著旅遊路線一步一步的觀賞活動過程,就是在時間的寬度上對·自然山水之關和組織設計的藝術手法的綜合欣賞過程。藝術是觸類旁通的,要是我們能把握時間藝術(譽如音樂)的一些審美特點來觀賞、品評風景,就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穫。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於時空中,而運動作為物質存在的本質,又使得空間和時間密切地聯繫著。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拚爾說:.「運動的本質是成為空間與時間的直接統一。」從時間和運動角度來看,以空間形式存在的風景環境是一種延續的物質。對觀賞者來說,風景就是山水物質順時間的客觀表現。風景中各種山水風景素材構成了空間,但它的美只能在時間中展現。可以認為風景是在時間進程上空間形象的連緯和銜接,這就保證了觀賞活動作為一種在時間中運動的基本條件。
我們平日所說的遊山玩水,瀏覽風景,這「遊」和「瀏」就表明了審美活動是處於動的狀態。山水風景形象是在空間衝展現的,受到具體空間的約束,但是它的展現也受時間的支配,遊人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在線性空間中進行欣賞。我們所看到的任何一片風景都不是單一、.孤立和不變的畫面形象,而是活撥、生動、連續的整體..只有通過觀賞者的運動,空間中的形象美才能逐步展現出來,使單個空間的形象匯合成一個和幾個風景序列,從而全面地衰現出整個風景的美。因此風景的審美欣賞離不開時間,時間強化了山水風景美,使空間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黃山前山遊覽路線,在時間上現出很強的音樂性,這可作為指導遊覽的主要線索。從湯口入黃山,穿過刻有「黃山勝境」的大牌坊,沿山路婉輟而進,越走山谷越窄,山勢愈陡,寡氣流雲時而撲面飛來,叮咚的泉聲奏出歡快的歌。這一階段的遊賞空間是平級、舒展而漸漸向上的,可以說是自然美交晌曲的引子或序曲。從溫泉開始登山,經慈光閣,半山寺過天門坎寡上文殊院(玉屏峰)。一路上陡坡險卡接連不斷,直上直下的空間序列使遊賞者只有奮力攀登而別無出路,可說是氣勢康壯的進行曲的第一樂章。玉屏峰是黃山前山觀景最佳處(素有.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之說)。這裡左「天都」、右「蓮花」,又有著名的迎客松及古樹奇木,黃山特有的山峰。石松景觀,到了這裡才向人們顯盡出來。
特別是經過一段在危巖陡道上的「拼搏」,視野頓時開闊,幾乎人人都要在頂峰稍作休息,眺望靜賞,很像樂曲抒情的展示部。然後,遊覽路線又急轉直下,800級蓮花溝,再從溝底經閻王壁翻上建花嶺,直指黃山最高峰—海拔1840米的蓮花峰。這一組遊覽空間,上下轉折急劇,收放多變,一會兒下溝底,一會兒上山梁,又要穿潤涉險,是變奏跳躍的小快板.繼而來到沃海、天平在一帶,這裡是黃山前後東四四海的中心,地勢相對平坦,呈現出一派高山草甸風光。此刻雲穿從足底升起,雲天一色,遊人循著緩緩的坡道邊遊邊賞,就上了光明頂。這一串風景空間的特點與玉屏樓看前海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觀看雲霧出沒的好處所,但兩者又各有特點,前海峰危勢險,這裡則較平緩,猶如在天上仙山中漫步。富有奇離迷人的吸引力,是自然交響曲主旋律的再現部.最後,到了黃山遊覽中心—北海景區,這裡西有雲亭觀西海,東有始倩峰觀雲霧,還有散花塢的夢筆生花,獅子峰的晤光亭、清涼臺,猴子觀海等著名景點。景觀內容豐富多樣,遊賞空間變化不已,前一段遊山賞景的審美感受,都在這一樂章裡重現並加強,多聲部的齊鳴匯成了結束前的高潮。

類似的音樂感受,還可以從峨眉山那條長122華裡的遊覽空間序列中體現。從報國寺到清音閣,是朝山進香的第一樂段.其主題是豐富多樣的寺廟群,半隱半屏地掩映在濃樹綠藺之中。從清音閣到洪椿坪,則是澡布、飛泉、山澗、澳水不斷在空中出現,黑龍江棧道兩側削壁括天,上炸一線蒼夭,下奔一條山潤,是以自然山水美為主題的樂章。過了洪椿坪,主超景觀又為之一變,」道拐把你引上了在陡峭的山峰上開鑿出來的登山小道,來回曲折達九千級,可以比作不斷重複出現、又不斷提高的旋律,使你振起精神,奮力向上去接受顯示毅力和意志的考驗,洗象池一帶,主旋律中又出現了以群猴嬉耍、攔道索食的主題,是到達高潮前的富有趣味、驚喜交織的一個樂章。越過最後陡直的七裡坡,金頂呈現了,這雄偉宏廠『的主題把你帶到了「佛國仙山」之端,眼前是浩瀚無際的雲海,一座座山峰刺破雲層,如同海中之仙島。有時,遊人的身影投映在飄逸的水氣雲層之中,形成神奇的彩虹般的圓形光環—佛光。在一片高亢的旋律中,人們的精神好似升華了,超脫了,達到了賞景審美的最高潮。這幾個大的段落,既有各自不同的主題,又是一個統一諧和的整體。峰迴路轉,風雲變幻,林木花草,鳥鳴獸嬉等自然中多變的美,豐富並充實了樂曲的旋律。在漫長的線性覽賞空間中,時間節奏的強調對遊人的觀賞心理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用不斷變換著的遊賞主題,召喚著遊人,激發著他們的興致,補償他們的體力消耗,驅散他們可能產生的單調和厭倦情緒,引導他們始終有興趣地去遊完整個旅程。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風景,特別是經過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大型風景名勝區,往往具有較強的時間藝術特性。如果把整個風景區比作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那麼各個段落局部的風景區就是組成樂曲的各個樂章,,而在遊賞線上的一個個小的風景空間便是譜寫樂章的音符、小節和樂句。各個樂章有著自己的主旋律,象黃山的前山雄、後山秀,上天都主要是涉險獵奇,去西海主要是觀峰海雲霧,天海一帶又多奇松怪石。然而,整個樂曲雖然高低起伏,抑揚頓挫,但總是有一個氣勢一貫的統一主題反覆出現,這就是風景名勝區總的風格。對黃山來說,就是秀峰,奇松和雲海。大自然所擁有的多種美的信息,如滿山的紅杜鵑,潔白的天女花,五彩的相思鳥,活撥可愛的小松鼠等動植物之點級,都是這支樂曲的和聲、裝飾、或變奏,它們協同交響,奏出了一支具有獨特風格的,自然美的讚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