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本文的主旨。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規律性比較強,很多知識之間存在很強的邏輯關係,需要同學們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去進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在題目裡知識點的記憶是基礎,是必備的條件之一,但是,如果不能找到現象之間的關係,僅靠背誦和記憶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因此,本文選擇了一道例題連續呈現的三個小問題進行簡要的解析。讓同學們看到高中自然地理方面除了背誦和記憶之外更需要思考能力。
一、例題:
從10世紀末至今,全球氣候總的變化趨勢在變暖,下圖示意某地7月7℃等溫線近百年來空間分布變化情況。
1.圖示季節,①地的氣候特徵是
A.溫和多雨 B.溫和少雨 C.炎熱乾燥 D.高溫多雨
2.②地等溫線彎曲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大氣環流 C.洋流 D.海陸位置
3.全球變暖對①地造成的影響可能是
A.製冷能耗減少 B.草原變成荒漠
C.作物熟制改變 D.海岸線向東移
二、解析。
(1)全球氣候變暖,7℃的等溫線向南移 ,說明該地位於南半球。
圖示地區位於30°以南的大陸西岸,而7月為南半球冬季,這個地方溫度在7℃(0℃以上),因此是地中海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類型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這時候是冬季,所以氣候特徵應該是溫和多雨。因此選B。
(2)等溫線彎曲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本地位於海岸地區,海洋等溫線向低緯突出,大陸等溫線向高緯突出,毫無疑問是洋流影響。根據等溫線彎曲情況可以判定為寒流經過。
(3)全球氣候變暖對本地的影響:因為變暖,製冷耗能增高。草原是不是變為荒漠取決於降水量的變化,作物熟制是以熱量為基礎的,跟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密切相關,全球變暖產生的熱量變化還不足以改變熟值。全球變暖,冰雪融化,融入大海,加上海水膨脹,海岸線向大陸擴展是可以的,所以選海岸線向東移動。
寫在後面:
就本題全球變暖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大約有8~12個知識點,他們之間關聯性非常強,很好的體現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因此,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要從整體性角度記憶知識,從關聯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