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Chandra Reynolds。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衰老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對同性雙胞胎進行為期10年的DNA甲基化研究後發現,我們對衰老的適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基因的影響。
表觀遺傳是附著在DNA上的化學物質控制其活性的過程。表觀遺傳改變可以遺傳給後代,它可能對加速衰老以及伴隨衰老而來的認知和身體功能衰退至關重要。導致基因表達改變的表觀遺傳修飾可能由多種生物學過程引起,其中包括一個備受關注的生物學過程——DNA甲基化(在DNA甲基化過程中,甲基被添加到DNA分子的胞嘧啶鹼基上中)。
為了確定遺傳和環境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位點特異性的DNA甲基化,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Chandra Reynolds的團隊對96對瑞典和丹麥高齡同性雙胞胎進行了為期10年的DNA甲基化研究。
結果發現,在這些雙胞胎表觀基因組的35萬多個位點中,血液中DNA甲基化的個體差異在晚年是部分可遺傳的,並在十年間(69歲至79歲)具有縱向影響。
這些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基因和環境對衰老過程中甲基化的穩定性和動力學的影響,並為未來在不同人群中的研究奠定基礎。
「我們還發現,與年齡有關的甲基化位點比其他位點更具遺傳性。」Reynolds說,「遺傳性最高的位點存在於參與免疫炎症和神經遞質途徑的基因中,而那些不穩定的位點則存在於參與壓力相關通路的基因中。」與年齡相關的甲基化位點最容易遺傳,這一發現也支持了生物衰老率的遺傳調控。
「隨著年齡的增長,甲基化模式會發生改變,由於甲基化的差異可能部分源於我們的經歷和行為,它們可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即使是在晚年,在『令人難以接受的命運的打擊』中,一些甲基化的個體差異也能適度遺傳,並貢獻到10年後的甲基化模式中。」Reynolds說。
Reynolds進一步解釋說,遺傳的影響有助於基因組的穩定性,而非共享因素的重要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積累,這表明人們對環境暴露的反應越來越多樣化。她說,通常穩定的基因才具有遺傳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非共享環境因素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遺傳性最高的位點參與了我們適應健康和衰老的途徑,這表明我們對衰老的適應可能受到遺傳背景的影響,最具遺傳性或家族性的位點位於參與免疫炎症通路的基因中,這表明我們適應衰老的能力,包括抵抗疾病的能力,可能部分是由基因調控的。」Reynolds總結道。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Max
期刊來源:《衰老細胞》
期刊編號:1474-9726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8/uoc--gbm081920.php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