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學繪畫|墨線圖之美

2021-02-14 科學繪畫與博物精品繪


我第一次接觸學習植物科學繪畫(Botanical illustration)是在2015年底,通過參加孫英寶老師開設的第一期科學植物繪畫網絡課。植物科學繪畫種類繁多:有墨線,彩墨,水粉,水彩,彩鉛,油彩,丙烯,還有用多種畫材混合併用等等。而學習如何畫好墨線圖成為我的第一堂植物科學繪畫課。墨線圖,在植物科學繪畫中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在繪畫中,運用長短,粗細不同的墨線來表現植物物體的外部形態輪廓、內部解剖及放大的特徵和質感。能較科學、客觀、藝術、真實地表達所描繪的植物。

通過大量地進行墨線圖練習,知道了通過應用各種具有不同表現力的墨線條進行襯陰,可以表現出所繪物體層次和質地,使所被描述的物體具有質感和立體感。

而墨線圖,最關鍵的是注重寫實。線條運用要得當,這樣的圖可起到形神具備的效果,畫面一樣美不勝收!

秉承植物科學畫對線條的嚴格要求,每根線條墨的濃度必須飽和,不可有濃淡、深淺、虛實之分;線條描繪均勻,不可隨意變化線條的粗細,而描繪的線條必須圓潤而光滑,邊緣清晰;運行筆的力度要自然流暢,避免中途停頓或凝滯。

要熟練而恰當的運用不用類型的線:長線、短線、粗線、細線、直線、曲線和點線來表現不同質感植物體。在一幅植物科學繪畫中,要將各類線條進行合理配置,發揮各類線條的表現特長,組成內容豐富,真實到位,自然完美,統一完整的畫面。

植物科學繪畫之門對我剛剛開啟,今後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去學習和理解植物體的結構與空間和光線的關係,在繪畫實踐中應用豐富多彩的墨線種類。

以下是我在學習植物科學繪畫時,課上和課下練習的部分墨線圖習作。

— END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本平臺文章與圖版內容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或轉載/請聯繫我們:jronson@126.com

相關焦點

  • 科學繪畫||來自泥盆紀時期的蕨類植物
    松葉蕨形態與生長結構科學繪畫解析圖蕨類植物基本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暗潮溼的林地角落裡,但有的蕨類植物也可以有更多的生長棲息棲地,有的可以生長在高海拔的山區,有的生長在乾燥的沙漠和巖地有的生長在水裡或者原野等地區
  • 科學繪畫||被子植物家族的睡蓮科成員
    睡蓮屬黃睡蓮科學繪畫圖(引自陳靜收藏圖) 睡蓮科(Nymphaeaceae
  • 科學繪畫||被子植物蓮葉桐科的成員
    旋翼果屬Gyrocarpus americanus科學繪畫圖(引自網絡)蓮葉桐科(Hernandi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個科
  • 中國植物科學畫的「最後時刻」
    1983年1月,中國植物科學畫學術交流會代表合影。資料圖李愛莉繪製的水稻根系圖,登上《自然——生物技術》的封面。簡單來說,植物科學畫,就像是植物「身份證」上的標準照片,以繪畫的形式真實、精確地反映植物植株和器官的形態特徵。植物科學畫有別於一般的藝術繪畫,它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以科學內容為標準,同時兼具藝術性與創造性。自中國植物科學畫誕生以來,其跨越歷史的長河,幾經浮沉。
  • 科學繪畫||裸子植物家族的買麻藤屬成員
    羅浮買麻藤科學繪畫圖(張泰利繪圖)小葉買麻藤科學繪畫圖(張泰利繪圖)買麻藤屬是買麻藤科的唯一屬,共有35個種,在世界上分布在亞洲、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在亞洲分布在南部與東南部,中國有買麻藤7個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北緯26.6度以南
  • 畫筆下的植物之美
    、細微結構等, 準確而真實地再現於畫面上, 使之與文字描述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植物科學繪畫作為植物科學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對植物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解釋和說明作用。植物科學畫是通過繪畫工作者和植物科研工作者的多次溝通和默契合作而完成,是對科研工作者文字描述的強調和補充,突出了植物科學畫在植物學研究中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 科學繪畫||被子植物樟科的成員(1)
    樟科植物有喬木,也有灌木,常綠或者落葉都有,也有很少的是寄生藤本,而且植株常都會有芳香的味道,在人類生活中應用較多。在進行繪畫的時候,需要注意觀察,其葉片的生長方式在不同種類中有所不同,有的互生,有的對生,有的接近對生,或者有的輪狀的聚生在枝條的頂端。
  • 聆聽科學——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11月6日(星期五)14:00-16:30騰訊會議或釘釘APP(二維碼請見上圖)將跨越4億年的維管植物演化歷史濃縮成一棵生命之樹;全面反映中國維管植物分子系統學研究進展;結合樹圖展示中國維管植物的親緣關係;詳細比較分子系統和形態系統;展示3400餘張精美植物照片。
  • 《嘉卉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出版|中國原生植物的視覺譜系
    日前,蘇科社攜手中科院,重磅推出中國植物科學畫壓卷之作《嘉卉 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該書上月獲評2019年度中國好書這是一本高顏值的書,它的裝幀設計有一種樸雅之美。書中600多幅植物科學畫讓人賞心悅目。這也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它匯聚了近百年來中國幾代植物科學畫工作者的畢生心血和貢獻。這本書將精美的植物科畫和知識性的文字結合,將科學的真和人文的善以及藝術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植物科學畫界的中國風範植物科學畫是植物的物種肖像畫。百年滄桑,中國五代植物科學畫畫師以精細畫筆為中國植物繪製了數萬幅精細絕美的物種肖像。
  • 他是中國最會畫畫的科學家,畫出了中華之美,畫出了地球之最!
    他就是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曾孝濂也許他的名字,你不一定很熟悉,但他的畫作絕對美哭過你!時值《中國植物志》項目上馬,植物所領導見曾孝濂能畫兩筆,就讓他做植物科學畫,誰也想不到,他這畫筆一拿起,就是60年!華山松,曾孝濂手繪《雲南植物志》插圖散布在中國遼闊土地上的植物種群,數目達3萬種之巨!
  • 清代蔣溥的昆蟲繪畫:《秋叢佳趣圖》冊賞析
    說到這裡,估計大家也想不起古代繪畫能與昆蟲世界有多少聯繫,無非就是在花鳥畫裡畫上幾隻憑空想像的蝴蝶、蜜蜂,完全就是為了畫面生動好看,這對於專業研究昆蟲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毫無科學價值的裝飾作品。>   圖9 清 蔣檙 秋蟲圖冊之蟋蟀蒲公英   蔣溥的《秋叢佳趣圖》冊是一組描繪秋日裡昆蟲活動的生動畫面,畫冊共有十幅畫頁,每幅都描繪折枝構圖的植物並搭配各類昆蟲,獨特之處在於畫面上的昆蟲都是極少出現在傳統繪畫中的,即便有常見題材,畫家也沒有採用常見的構圖方式,以上這些都註定這套繪畫作品在中國古代博物繪畫歷史上意義非凡
  • 畫花、畫鳥,也畫蟲:科學繪畫 一種的另類職業
    科學是最大的難題上周六下午,從河南剛剛趕回北京的趙闖顯得滿臉疲憊,連續工作十餘天、每天睡眠僅兩個小時地繪製了五十多幅恐龍化石圖像,對他來說是工作的常態。此前,趙闖所在的「啄木鳥科學小組」接到了河南一家博物館的合作邀請,館裡發現的十幾種恐龍,都要做生物形象科學復原圖。
  • 耗費45年完成《中國植物志》,為求畫作精確請分類學家看草稿
    1959年,高中畢業的他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時值《中國植物志》項目啟動,曾孝濂被選去畫植物標本。對於曾孝濂來說,能從事與繪畫相關的工作,比考取大學還要高興,比吃了蜜還要甜。數年之後的今天,他已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級畫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 百年前的手繪植物科學畫,告訴我們合歡、龍葵、矢車菊長這樣
    由河北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館主辦,泥河灣博物館協辦的「百年嘉卉——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學畫展」近日於河北博物院對觀眾免費開放。展覽展出植物科學畫原件三十幅,同時配以相應種類的臘葉標本、浸制標本及活體植物,在傳達知識與美的同時,也宣揚一種科學研究精神。
  • 繪畫裡的宋元之變,就藏在這些桃花松鼠小鳥中
    在之前的文章「絢爛之極後如何歸於平淡?看宋元更迭時的繪畫風格流變」(點擊閱讀)一文中,筆者曾嘗試探討過元代繪畫的特點及其成因,接下來所要講的元初畫家錢選的花鳥作品,並非脫離時代獨立存在,其發生發展都是基於這個背景。
  • 版納植物園舉辦熱帶植物繪畫作品展覽
    8月15日至22日,何瑞華—陳文有師生熱帶植物繪畫作品展覽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遊客服務中心舉辦,熱帶植物畫社主辦了此次畫展,協辦方為科普信息中心,旅遊服務部,園林園藝部。版納植物園李宏偉副主任出席了開幕式,科普信息中心、旅遊服務部、園林園藝部的負責人及其部分職工也應邀而來,思茅師範專科學校林業十班,園林一班的學生也參加了開幕式。
  • 7幅你應該認識的科學繪畫
    從微生物到銀河系,但在我們擁有相機之前 ,我們有科學繪畫作品。過往歲月中 ,成百上千的科學繪畫作品用2D或3D表現了許多領域的觀念 。從生物到物理你可能認出了一些大名, 像是Leonardo Da Vinci(達文西)的解剖素描,James Audubon(詹姆斯·奧杜邦)的鳥類繪畫。但依然有許多人你可能從沒聽說過,儘管他們的作品對我們理解自然世界有巨大影響。
  • 罕見清代焦循繪畫作品現身揚州 長98.5釐米(圖)
    記者昨獲悉,揚州博物館最近徵集到了焦循的繪畫作品《洞天一品圖》。焦循以學者「通儒」名於世,而其書畫世人所知甚少,而《洞天一品圖》也為研究焦循晚年繪畫風格和繪畫技巧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實物資料。  「焦循的書法傳世極少,繪畫更少。」揚州博物館副館長高榮稱,「過去我們所見到的焦循的書法作品僅數件而已,而繪畫作品卻未見片紙。」但是,在2014年底,他們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有個揚州人藏有焦循《洞天一品圖》,發現該作品作於嘉慶乙亥二十年(1815),是焦循53歲創作的。
  •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學畫展》開展 2019-11-1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然之美 國家地理三月美圖賞(下集)
    精美圖賞一    煙花,紐約市高線公園未經翻新的北部園區經向西擴展,使得整個公園幾乎延伸到了哈德遜河畔。眼下這一地區仍  然歸CSX鐵路公司所有,但「高線之友」組織希望在未來可以使這裡也成為公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