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夏至過後,每逢周末,清遠市清新區太平鎮蒲興村裡,「採摘樂」「農家樂」遊客絡繹不絕。村裡160畝火龍果地裡,連片種植的果樹已結出第一批特大型水晶紅心火龍果,每隔15天結一次果,一直持續至12月。通過淘寶、抖音等平臺拓寬銷路,蒲興村的火龍果和火龍果面膜正銷往全國各地……產業「造血」,這個省定貧困村闊步走在脫貧振興的大道上。截至今年5月,貧困戶55戶共117人已分兩批全部脫貧。
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
四年前,廣東省交通集團下屬聯合電服公司定點幫扶蒲興村,通過「公司+基地+村聯社+貧困戶」模式,盤活各種資源,以市場化運作推動種植業發展。
「三年前,這裡還有很多荒地。」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龐志雄2017年初來到蒲興村。他告訴記者,當時,工作隊走訪發現,村裡有荒置土地,也有富餘勞動力,未能全面脫貧的原因在於本地種植業產出值低,閒置農地租不出去,農戶積極性也不高。
如何選擇適宜的產業並長期發展?工作隊調研發現,該村土壤適宜高附加值農作物種植。太平鎮和附近村鎮都有小規模種植火龍果的歷史,但受制於種苗技術、資金等原因,未能大規模發展。
同時,蒲興村有較好的區位優勢,靠近廣清高速、汕湛高速,發展農業種植,可快速對接珠三角市場。
於是,經多番走訪、商討後,工作隊最終選定發展火龍果產業,引入專業生物技術公司為合作團隊,依託其生物肥料技術、種植技術以及市場化運作能力,打造扶貧產業示範基地。
項目從2018年4月實施,去年火龍果小批量上市。樹上結出的鮮紅果實,為貧困戶帶來勞動致富的希望。
產業「造血」託起振興夢
三年過去。如今,村裡已基本沒有閒置荒地了。蒲興村達到「摘帽」退出標準,貧困戶100%脫貧。
短中長期扶貧產業項目託起了脫貧致富夢。5年項目(百香果、花卉)+10年項目(香樟投資)+15年項目(特大型水晶紅心火龍果種植),合計投資達420多萬元,每年帶來務工收入35萬元以上、租金收入32萬元以上,構建起扶貧長效機制。
幫扶不止於此。廣東省交通集團黨委委員、聯合電服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木欽說,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聯合電服將進一步夯實蒲興村脫貧的產業基礎,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原本單一的種植業抗風險能力,以產業「造血」為支撐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蒲興村擬進一步擴展火龍果種植基地,同時發展火龍果食品加工產業及原生態火龍果化妝品。同時,逐步發展農旅結合三產項目,推進火龍果樂園等農旅結合項目建設,以「前店後廠+特色體驗」實現綜合發展。
數說成效
●截至今年5月,蒲興村的貧困戶55戶117人已全部分兩批退出貧困戶,蒲興村申請退出相對貧困村。
●截至2019年年底,村集體收入達12萬元,全村農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8120元。其中,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14022元,遠超過省脫貧線標準8266元。
●截至今年5月,蒲興村已形成「5年短期項目+10年中期項目+15年長期項目」等4個產業項目,合計投資達420多萬元,帶來務工收入35萬元以上,租金收入32萬元以上。
對話第一書記
內在致富動力也需產業支撐
羊城晚報:駐村扶貧如何「主攻」產業?
龐志雄:產業是扶貧的「牛鼻子」。激發貧困戶內在致富動力,也需要靠產業支撐帶動。要真正把產業「扶」起來並不容易。若是小規模種植,那算不上產業。若要大規模種植,一般農戶無法應對大規模種植後的銷售問題,種植技術也可能跟不上市場需求,產品不一定能賣得好。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羊城晚報:為何選擇在今年加大幫扶力度、增加資金投入?
龐志雄:扶貧工作隊希望通過廠房、場地等基礎性項目投資,幫扶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產業幫扶的抗風險能力,實現產業提升和鞏固發展。舉措包括改造升級村現有舊廠房為扶貧產業樓等,目前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預計5個月內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