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植物油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7年全國食用植物油總消費量約為2508.1萬噸,而同期中國植物油的自產量僅1034.7萬噸,自給率只有41.25%。據資料介紹,為了彌補國內產需缺口,2007年我國進口大豆3082.1萬噸,進口大豆油282.3萬噸,進口菜籽油37.5萬噸,進口棕櫚油509.5萬噸。
面對日益飆升的國際糧價、食用油及石油價格,如何在現有的糧油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增加國民的食用油脂供應量,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科學時報》記者近期採訪了國家糧食局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蔣新正,他認為,利用米糠資源可彌補我國食用油脂的不足。
米糠油開發潛力大
世界上稻穀年產量約6億噸,90%的產地集中在亞洲地區,我國和東南亞各國是世界稻穀的主產區。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07年我國年產稻穀居世界第一,達到1.85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3,作為稻穀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重要副產物米糠,每年的產量達1400萬噸以上。據有關科研機構分析檢測,米糠的組成成分為油脂15%~22%,相當於大豆的含油量,蛋白質為12%~16%,無氮浸出物為33%~53%,水分為7%~14%,灰分為8%~12%。
米糠油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植物油,食後吸收率達90%以上。米糠油的脂肪酸組成、維生素E、甾醇、谷維素等脂質物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具有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血脂、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等有益作用,因而米糠油是國內外公認的營養健康油。同時,由於米糠油本身穩定性良好,適合作為煎炸用油,還可製作人造奶油、起酥油以及高級營養油等。目前米糠油已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成為繼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之後又一新型食用油。美國市場米糠油的零售價達2.65~3.0美元/千克,遠遠超過大豆油、花生油等傳統食用油的售價。
國內米糠尚未綜合利用
蔣新正介紹,目前我國的米糠油年產量不足12萬噸,大部分米糠資源用作畜禽飼料。其主要原因是米糠資源難以集中,米糠綜合利用難以形成規模;其次是企業從農民手中收購的米糠及米糠毛油質量參差不齊,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由於生產規模較小、產量低、加工成本高及國內外市場波動影響,使許多企業不得已而退出市場競爭。按照中國每年1400多萬噸糠粕的產量,即相當於2007年中國大豆的總產量,國內米糠產量若將其中70%用於加工米糠油,則每年可得到150多萬噸米糠油,如再將其深加工利用,其價值至少可提高10~20倍以上。這對於我國增產油脂,緩解食用油供需矛盾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並且米糠是一種重要的油料資源,它與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不同,不需要專門栽培,不佔耕地面積。
重視開發利用米糠油資源
對開發利用米糠油資源,蔣新正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是在政策上,國家糧食局、發改委和科技部應從政策層面上鼓勵、引導、支持大型稻穀加工企業(米業公司)進行米糠的綜合開發利用,從立項、資金、技術、環保、稅收等政策層面對米糠油產業進行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國內油脂的產量,減少進口國外大豆的總量,從而改變目前我國食用油供需緊張的局面。
二是積極開發米糠制油的新工藝、新設備,以先進的工藝、節能的設備來解決米糠的保鮮問題,降低米糠保鮮的成本,使小型稻米加工企業有動力、有實力配備米糠保鮮設備。同時,針對米糠油精煉的難題,建議加大對米糠油綜合開發的研究力度,使米糠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在精煉米糠油的同時提取其中的谷維素、維生素E、甾醇及植酸等物質,提高米糠制油技術的科技含量。
《科學時報》 (2008-8-19 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