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氣候變化或加快「傳病蚊」的全球入侵潛力

2020-11-24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氣候變化正在改變許多物種的生存條件,常見的傳播疾病的蚊子埃及伊蚊也不例外。一項對氣溫上升對這些昆蟲適宜棲息地的影響進行建模的新研究發現,這類地區正以穩定的速度擴大。科學家警告說,這種蚊子可能會在10年內在歐洲南部地區普遍存在。

埃及伊蚊是一系列疾病的傳播者,包括登革熱、寨卡和黃熱病,主要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但隨著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推動了全球氣溫的上升,倫敦帝國學院和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氣候變化如何幫助它們在更大的範圍內傳播。

研究人員首先分析了溫度對蚊子在卵、幼蟲、蛹和成蚊階段的影響。然後,這些觀察結果被編譯成一個單一的 "表觀模型",以計算出在給定的天氣條件下,蚊子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完成整個生命周期。

然後科學家們將1950年至2050年世界溫度和降雨量的歷史數據和預測數據輸入到模型中,以研究埃及伊蚊在不同地點的有效生長和繁殖能力。這些預測基於兩種氣候變化情景,一種是大幅削減排放,另一種是完全不採取行動。科學家們表示,從1950年到2000年,世界已經以每十年1.5%的速度變得更適合埃及伊蚊的生長。如果實施他們的模型中的減排措施,到2050年,這一速度仍會增加到每十年3.2%。而在照常運行的情況下,十年內可能會增加4.4%。

「這項工作有助於揭示現在不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在長期成本,」倫敦帝國學院的Kris Murray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蚊子物種很可能已經從最近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化中受益。但這種適宜性的增加現在也開始加速了。我們預測,大幅削減排放可以幫助減緩這種情況。」

根據該團隊的計算,按照我們目前的排放路徑,到2050年,埃及伊蚊的入侵邊界將以每年6公裡(3.7英裡)的速度前進,這比歷史數據快3.5倍。該團隊表示,在歐洲,到2030年這個推進速度可能會看到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區為該昆蟲提供 "持續的適宜性"。

「通過將實驗室中的生物學知識轉化為環境適宜性地圖,我們認為我們的方法可以為氣候變化下的蚊子和可能的疾病管理提供當地特定的和政策相關的見解,」來自特拉維夫大學的主要作者Takuya Iwamura博士說。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衝擊!科學家警告:海平面上升80%的預測是錯誤的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預測大大低估了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80%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9到63英寸。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擔心,這些影響將在未來200年變得明顯。
  • 冠狀病毒:為什麼科學家警告COVID鎖定不能阻止氣候變化
    據估計,由於全球範圍內的封鎖,今年的碳排放量將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但科學家警告說,這不會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總量造成影響。,因為它們沒有反映出經濟,運輸或能源系統的結構變化。英國生態與水文學中心的氣候研究人員克裡斯·亨廷福德博士說,大流行病突出了一些行業是「非常排放密集型」的,但是要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將排放幾乎降至零」。
  • 科學家再次警告人類,稱外星人是「貪婪的掠奪...
    據英國《每日快報》網站7月29日報導,史蒂芬·霍金說,雖然「格利澤832c」行星(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一個「超級地球」)有支持外星生命生存的潛力,但那兒的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樂於收到我們發出的信息。 這位科學家聲稱,隨著年齡增長,他越來越堅信人類並不孤單。 格利澤832c行星的質量為地球的五倍,溫度與地球類似。它距離地球只有16光年,被描述為一顆宜居的超級地球。 報導稱,外星人可能入侵並不是霍金教授唯一擔心的事。他還警告說,如果不對氣候變化加以控制,地球將變得像金星一樣熱。
  • 以蚊滅蚊,中山大學科學家研究滅蚊黑科技
    事實上,蚊蟲還是傳播病菌的媒介之一,世界上不少溼熱的地區都飽受蚊蟲傳病的困擾。 2019年7月18日,來自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奚志勇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雜誌上以長文形式線上發表文章,並通過現場試驗,證明了以蚊滅蚊技術對蚊媒種群進行區域性控制的可行性,該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
  • 氣候變化致四季錯亂?科學家警告:2020年春季又提前,不是個好兆頭
    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四季節令出現錯亂,今年春季大大提前就是最好的例證。近日,NASA利用20餘年衛星數據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進行了分析,揭示了黃石地區動、植物變化及氣候特徵受全球變暖的巨大影響。對此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對黃石國家公園構成了巨大威脅,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科學家使用新的觀測手段,通過實驗驗證:現有的氣候模式是如何影響全球變暖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航天局的AQUA衛星上大氣紅外探測器( AIRS )所捕獲的最新數據,對大氣最低層的10公裡範圍內的溼度進行精確測量,結合全球觀測的溫度變化,從而使研究人員能夠建立一個對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它大氣變暖的氣體的排放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獲得全面的更多的了解。
  • 氣候變化臨界點來了?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回顧了過去40年格陵蘭冰蓋演變的衛星圖像,共統計出超過200座大型冰川的消失。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流入海洋的冰雪量遠遠超過了格陵蘭島上剩餘的冰蓋體積。預估到3000年,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後可能使海平面上升7米。
  • 中大科學家發明「以蚊治蚊」技術領先全球!袁隆平鍾南山紛紛點讚
    該團隊通過共生菌與射線相結合的方法清除蚊媒群體,最終達到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效果。這項「以蚊治蚊」的手法現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昨日,「滅蚊黑科技,中國獨角獸」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奚志勇透露,這項技術將逐步推廣運用,將來普通家庭有望像買普通的滅蚊藥一樣來購買他們的產品。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2019年11月5日,全球超過1.1萬名科學家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作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看到這一消息的朋友,一定都會聯想到全球變暖的現象,那麼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是什麼?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
  • 細菌呼吸加快會增加碳排放,加速全球氣候變化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隨著細菌對更高溫度的適應,它們會加快呼吸速度,釋放出更多的碳,從而加速全球氣候變化,具體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12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細菌和古生菌統稱為原核生物,存在於每一個大陸,佔全球生物總量的一半左右。
  • 科學家對孔雀魚殺蚊提警告:這東西侵略性太強
    科學家對孔雀魚殺蚊提警告:這東西侵略性太強2016-10-28 10: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網數十年來,這種魚一直被認為是抗蚊「鬥士」的冠軍,它們會潛入池塘和水溝吃光蚊蟲的幼蟲。但在科學家嚴重,它有著不同的聲譽:一種快速生育和繁殖的入侵性物種。  現在,衛生官員考慮,在蚊蟲導致的傳染病如寨卡病毒傳播區域大量推廣使用這種掠奪性魚類,生態學家則警告他們三思而後行。
  • 抗蚊「鬥士」還是入侵物種
  • 熱帶小黑蚊入侵南加 咬到癢又痛
    據了解,該種新入侵南加州的蚊子目前主要在洛杉磯、橙縣、甚至聖伯納迪諾縣、河濱縣及聖地牙哥縣地區出沒,大洛杉磯地區蚊蟲控制部門已經接收到非常多的居民匯報電話,官方表示,第一年僅發現在部分地區,報告人數不多,到了第二年,第三年逐年增多,接下去可能會帶來更多令人討厭的疾病。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11%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9月23日,《自然》(Nature)發表題為《測繪全球天然森林再生的碳積累潛力》(Mapping Carbon Accumulation Potential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的文章指出,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11%,讓森林自然生長應該被視為一種基於自然的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方法。
  • 11,000名科學家發出警告:氣候危急!人類或將承受巨大痛苦
    全球超過11000位科學家在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做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超過11000位科學家發出氣候危機警告。BioScience期刊截圖據BBC報導,2019年11月5日正是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1979年於日內瓦)召開40周年的日子,當時來自50個國家的科學家齊聚日內瓦,一致認為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同時,也正是在11月5日,衛星數據顯示,今年10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月。
  • 食蚊魚入侵全球:是「天使」還是「惡魔」?它就在你家樓下水域內
    ,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幾乎在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都有它的蹤跡,這種魚之所以會從南美擴散到全球,正是因為它的「滅蚊功能」。食蚊魚在水域內大量吞食浮遊生物和蚊蟲的幼蟲,造成靠這些食物生長的本土魚類食物減少,從而本土魚類大量減少。 入侵物種通過物種間競爭、捕食以及對生存水域環境的破壞等影響到當地的水生生態系統,使一些當地土著魚類瀕臨滅絕,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極大的危害。 在食蚊魚沒有入侵之前,一些本土小型魚類水域內有很多,現在很少看到。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 研究警告稱氣候變化或會引發更高的癌症發病率
    據外媒報導,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癌症尤其是像肺癌這樣嚴重的癌症。這些發現則是基於對近60項現有研究的分析,其指出了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將隨著氣溫上升、野火變得更加常見和空氣品質下降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