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為什麼科學家警告COVID鎖定不能阻止氣候變化

2020-09-10 打工者日記

儘管鎖定期間的排放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仍繼續增加。

據估計,由於全球範圍內的封鎖,今年的碳排放量將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但科學家警告說,這不會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總量造成影響。

為了限制全球氣溫的上升,預計的下降幅度類似於2020年至2030年每年每年需要減少的幅度。

但是,最新數據顯示,儘管工業,交通運輸和航空旅行已關閉了許多個月,但全球二氧化碳(CO2)的濃度仍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協會(NOAA)發現,5月,每百萬乾燥空氣(ppm)中有417.07個CO2分子,這是自1958年開始測量以來的最高水平。

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預計今年的CO2濃度也將上升,據Met Office的最新預測,其上升幅度為2.48ppm-比沒有封鎖的情況低0.32ppm,相當於預期上升幅度的11%。

這意味著儘管今年全球排放量有所減少,但仍在繼續-只是速度稍慢。

大氣中仍在積聚更多的二氧化碳,其中大部分需要數十年才能溶解到海洋中,而其餘的則可能需要長達數十萬年的時間才能通過巖石形成等過程清除。

利茲大學的大氣物理學家Piers Forster教授說,應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唯一方法是政府帶頭。

他告訴《天空新聞》:「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但他們也有一個問題,即其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化石燃料基礎設施。

「投資有機會恢復。

「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將我們的行業轉變為可再生能源,而且對於一個更具韌性的社區來說,還有更多令人興奮的工作-但是確實需要強有力的領導。」

碳排放量「空前」下降

沒有實時數據可監控全球排放量,但多項研究估計了COVID-19大流行對排放量下降的貢獻程度。

東英吉利大學(UEA)對該主題進行的第一項同行評審研究估計,由於全球封鎖,4月初的化石日均CO2排放量較2019年下降了17%,較2019年下降了「可能以前從未見過」。

2020年的年降幅可能是1950年以來最高的

該分析包括佔全球CO2排放量97%的國家和地區,發現每年減少約4.2%至7.5%。

這類似於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與2019年相比將「前所未有地」下降8%。

水運、電力和工業的降幅最大

UEA研究發現,在全球減排總量中,地面運輸(公路,火車和輪船),電力和工業佔其中的86%。

IEA報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的能源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並且年度下降幅度可能在4%至6%之間,這是70年來的最低水平。

除再生能源外,能源需求預計將因新冠肺炎而下降

然而,UEA的報告說:「 2020年觀察到的大多數變化可能都是暫時的,因為它們沒有反映出經濟,運輸或能源系統的結構變化。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地面運輸部門的排放對政策變化和經濟變化的反應如何。

「在限制條件下,地面交通減少了近一半的排放,而主動出行(步行和騎自行車,包括電動自行車)具有社會疏遠的特徵,這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是可取的,並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減輕空氣汙染的限制。」

封鎖期間其他空氣汙染物的排放也有所下降

利茲大學(Forster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還發現,由於全球封鎖,其他類型的空氣汙染物導致的全球排放量減少。

由於中國的封鎖,1月份全球汙染物水平下降,而當中國放寬最嚴格的限制以及在COVID-19襲擊其他國家之前,全球汙染物水平略有上升。

3月底的主要跌勢與許多西方國家採取嚴格措施相吻合。

由於COVID-19的限制,全球10種汙染物的排放量有所減少

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可能由於運輸量的下降而下降,甲烷是由電力部門驅動的,而二氧化硫則主要受到工業排放的影響。

儘管有這些下降,研究人員說:「大流行驅動的反應的直接影響將是微不足道的(在全球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到2030年將降溫約0.01C±0.005C。

「相反,隨著經濟復甦趨向於綠色刺激和減少化石燃料投資,到2050年有可能避免未來升溫0.3°C。」

英國生態與水文學中心的氣候研究人員克裡斯·亨廷福德博士說,大流行病突出了一些行業是「非常排放密集型」的,但是要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將排放幾乎降至零」。

他說:「如果我們有一個非常迅速地減少排放的政策,我們還需要考慮誰受到的影響最大。」

「需要對技術和贈款進行投資,以支持旅遊等行業,但要繼續發展,但必須過渡到產生較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

中國案例:降低排放量可以反彈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r)的分析估計,在封鎖後的六周內,中國的排放量下降了25%,但自從人們重新工作以來,排放量一直在增加。5月份的排放量比去年同期高5%。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了2019年的水平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彈主要是由於建築和工業部門,其中以煤電和水泥生產為主要驅動力,而石油需求已回到上一年的水平。

汽油使用量的增加表明從公共運輸轉向私家車,這在英國也是如此。

衛星圖像顯示,封鎖期間中國各地的二氧化氮水平下降。

在封鎖期間,中國城市上方被嚴重汙染的天空是晴朗的,但到5月初,空氣汙染已回到大流行前的水平,這主要是由於工業排放造成的。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發現:「有預警跡象表明,中國從COVID-19危機中的復甦正在逆轉空氣品質的增長。」

中國的汙染在5月初達到了危機前的水平

報告說,空氣汙染的回報是顯而易見的,但「空氣汙染是否會超過危機前的水平,尤其是在許多經濟部門仍處於困境時,這一點並不明顯」。

報告說:「這樣的超調將意味著高汙染行業正在領先的&39;復甦。」

封鎖前和封鎖期間的汙染

義大利威尼斯在禁閉之前和期間都有汙染


1.5C目標需要持續下降

Carbon Brief的最新分析發現,2020年將成為有史以來最熱或第二高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

地球的溫度比1961-1990年期間高出近1攝氏度

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化石燃料)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動力,而二氧化碳是排放最多的排放之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稱,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溫度上升幅度不得超過工業化前水平2℃,理想情況下為1.5℃,到2020年至2030年,全球排放量每年應減少7.6%。

近年來,中國、美國和印度佔全球排放量的一半

這將意味著持續十年的下降-與鎖定期間類似。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還表示,世界需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以實現溫度目標。

截至6月,包括英國在內的20個國家和一些地區採用了零排放目標,但它們僅佔全球排放量的10%左右。

已有100多個國家/地區致力於減排工作,但美國和印度不屬於該組。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衝擊!科學家警告:海平面上升80%的預測是錯誤的
    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預測大大低估了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80%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影響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9到63英寸。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擔心,這些影響將在未來200年變得明顯。
  • 氣候變化臨界點來了?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回顧了過去40年格陵蘭冰蓋演變的衛星圖像,共統計出超過200座大型冰川的消失。令人感到震驚的是,流入海洋的冰雪量遠遠超過了格陵蘭島上剩餘的冰蓋體積。預估到3000年,格陵蘭冰蓋完全融化後可能使海平面上升7米。
  • 科學家警告:氣候變化或加快「傳病蚊」的全球入侵潛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氣候變化正在改變許多物種的生存條件,常見的傳播疾病的蚊子埃及伊蚊也不例外。
  • 氣候變化致四季錯亂?科學家警告:2020年春季又提前,不是個好兆頭
    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四季節令出現錯亂,今年春季大大提前就是最好的例證。近日,NASA利用20餘年衛星數據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進行了分析,揭示了黃石地區動、植物變化及氣候特徵受全球變暖的巨大影響。對此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對黃石國家公園構成了巨大威脅,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 把陽光反射回太空,能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反而會加劇氣候混亂
    但研究小組警告說,減弱的風暴路徑也會導致停滯狀態,特別是在夏季,以及減少風來清除空氣汙染。風的變化也可能影響海水的循環,進而影響冰原的穩定性。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EAPS)的研究生查爾斯·格特勒(Charles Gertler)說:「世界上大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熱帶以外地區,那裡的風暴路徑主宰著天氣。
  • 氣候變化危機凸顯,科學家:不要等到無法挽回
    火災高溫接踵而至,每個人都認為今年是氣候變化的「拐點之年」,似乎所有積攢的力量都在2020年爆發,沒錯,科學家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氣象專家們警告說,千萬不要等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知道氣候危機的後果,澳大利亞的大火和南極超過20度的高溫,這些突發事件難道不是確鑿證據嗎?
  • 科學家警告人類死亡因氣候衝擊增加
    科學家3日表示,全球與熱浪相關的死亡正不斷增加,特別是老年人。科學家也警告,遭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冠肺炎)重擊的醫療體系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柳葉刀》(The Lancet)期刊討論醫療與氣候關聯的報告指出,2018年有幾乎30萬名年齡65歲以上的人死於極端熱浪,20年內增加54%。報告並說,高溫也讓人們幾乎無法在戶外悶熱的環境工作,導致2019年失去3,020工時,比2000年的1,990工時增加許多。
  • Scientific American|對COVID-19的免疫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但是,我們尚不知曉這些抗體檢測在現實中意味著什麼,因為免疫功能是連續變化的。對於某些病原體,例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引起水痘),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而與之相對的是,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破傷風)感染後無法獲得持久免疫,即使是接種破傷風疫苗後也仍需定期進行加強注射。
  • 11,000名科學家發出警告:氣候危急!人類或將承受巨大痛苦
    全球超過11000位科學家在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做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超過11000位科學家發出氣候危機警告。BioScience期刊截圖據BBC報導,2019年11月5日正是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1979年於日內瓦)召開40周年的日子,當時來自50個國家的科學家齊聚日內瓦,一致認為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同時,也正是在11月5日,衛星數據顯示,今年10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月。
  • 科學家:地球溫度降回幼時已不可能實現,氣候變化比病毒更加蒼白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雖然冠狀病毒的肆虐造成全球停擺,對全世界數百萬人造成了不利影響,更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持續的結構性變化,但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均認為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遠遠不止病毒這麼簡單。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學家們還認為,二疊紀還發生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地理環境嚴重變化重創了地球生態系統。
  • 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火山大規模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科學家提出新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新華網上海3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提出新解釋:為什麼近60年來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注意到地球南北兩極呈現相反的氣候變化,北極地區顯著變暖,南極和南大洋則大範圍變冷,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對於這一現象,國外科學家曾提出與「大洋傳送帶」假說有關的「經向環流」理論。
  • 加科學家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設想
    地球防變暖 兩招可制勝 加科學家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設想 2010-09-09 08:12:53
  • 地球氣候脫離正常軌道?科學家警告:已出現臨界點,人類還剩30年!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過去10年裡,地球氣候仿佛暴露出許多的轉變臨界點,科學家們對此警告稱:隨著氣候緊急狀態的開啟,地球氣候已經明顯脫離正常運轉軌道,不可逆地發生改變。達到氣候臨界點的條件很簡單,就是人類前進的步伐超出了氣候承載的能力,而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 研究警告稱氣候變化或會引發更高的癌症發病率
    據外媒報導,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癌症尤其是像肺癌這樣嚴重的癌症。這些發現則是基於對近60項現有研究的分析,其指出了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將隨著氣溫上升、野火變得更加常見和空氣品質下降而惡化。
  • 科學家:亞馬遜是病毒庫
    作者:文/虞子期在如今全球爆發病毒的時候,不少人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那就是隨著氣候的變化,未來我們可能面臨更多病毒的影響,因為科學家們在冰川之中或者永久凍土之中發現了許多我們人類都未知的病毒,而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這些病毒似乎隨著「冰融化」加劇而不斷的釋放出來,所以這就成為了一個令人比較擔心的問題。
  • 人類祖先滅絕都因氣候不調節,科學家:雷鳴般的警告
    近日發表在《地球》期刊上一篇研究結合氣候模擬和化石記錄,試圖找出導致古代人類祖先早日滅絕的線索,結果發現氣候變化使人類祖先無法調節變暖或變冷溫度,可能在他們的命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們還尋找一個化石資料庫,該資料庫涵蓋2750多個考古記錄,以模擬人種隨時間變化的氣候生態位,即物種當時的所在之處。目的是了解那些早期人類的氣候偏好,以及他們對氣候變化的反應。
  • 氣候變化是否加劇了哈維颶風?
    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人,正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在氣候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為引發的全球變暖在颶風的加強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專門從事地球系統整體研究的氣候科學家通常不願將具體的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聯繫起來。不過,他們說「哈維」颶風的情況以及全球最近熱帶氣旋的演變表明,全球變暖正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