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貨員裹得嚴嚴實實,但是手和腳經常凍得沒感覺。
徐淑亮把一箱娃娃魚搬上車。
▲陳坤琦給海鮮稱重。
不到十分鐘,小孔的手已經凍紅。
冬天體驗廈門最冷的地方,不用去山野、海邊,只要到水產批發市場逛一逛就夠了。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肖家豪)沒去過水產批發市場的市民,可能不知道冬季水產批發市場有多冷。因為水產品大部分需要冰塊、海水來保鮮,冰塊融化、水分蒸發都會吸收熱量,而且水產批發市場營業時間多半是夜間和凌晨,這也是每天溫度最低的時段。
昨夜,記者前往夏商水產批發市場,感受了廈門「最冷」的冬天。
「驗貨」員
一杯咖啡「暖」10分鐘
裸著的左手凍得通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夏商水產批發市場漸漸熱鬧了起來。來自三明的小孔是海參、貝類專營店的員工,這幾天比較冷,他先泡了一杯熱咖啡:「先喝一點熱的,等會忙起來比較舒服。」
喝完咖啡,小孔趁著「熱乎勁」開始挑文蛤。他右手套了一隻塑膠手套,左手「裸」著,蹲下身把文蛤撈出來一個個敲。「分辨文蛤是死的還是活的,敲一敲聽聲音,聲音比較實就是活的,如果是空洞的聲音,說明這隻文蛤已經死了。」
不到10分鐘,小孔裸著的左手已凍得通紅,他時不時把左手舉到嘴邊哈幾口氣暖一暖。「今年春節不知道有沒有休息呢,老闆沒說,希望有吧。」小孔說。
送貨員
腳經常踩在冰水裡,被窩裡捂半小時還是涼的
「在水產批發市場幹活,再冷的天也只能戴一隻手套。」一家龍蝦專營店的送貨員小張說,因為工作時需要經常把手伸進水裡或者冰裡抓龍蝦,戴著手套不方便。記者留意了在市場中忙碌的送貨員,果然像小張所說的,在市場裡穿梭的送貨員,大部分都騎著電動三輪車,一隻手戴著手套扶著車把手,另一隻手沒有戴手套。
小張的電動三輪車充滿電可以跑20公裡,他每天要跑空兩三個電瓶。「車跑起來風很大,不穿羽絨服擋不住寒氣,最冷的還是手和腳。」小張裹著一件厚厚的黑色羽絨衣防寒。「手要抓、要搬,腳經常踩在冰水裡,時間一長,凍得都沒知覺了。」他說,有一次早上回家,在被窩裡捂了半個小時腳還是涼的。
導購兼搬運
一天兩個高峰期,最忙時搬運水產品近千斤
這個水產批發市場有兩種經營業態,一種純批發,另一種則是批發和餐飲相結合,樓下是水產市場,二樓是餐廳。陳坤琦工作的興旺海鮮城就屬於後者。
下午5點至晚上7點,很多市民前來購買海鮮,然後上二樓開吃。這段時間,陳坤琦就是導購員,介紹海鮮的品種和價格,幫客人挑選、稱重並安排桌位;晚上7點到9點是批發海鮮的高峰期,這時候陳坤琦又成了搬運工,備貨、打包、裝車,最忙的時候一天要搬運近1000斤水產品。
今年春節,陳坤琦只有不到兩天的休息時間。除夕早上忙完放假,正月初一晚上就得趕回海鮮城。他的家在漳浦,往返得5個小時。「能和家人一起吃個年夜飯就知足了,店裡這麼多事情不能沒人做。」他說。
批發店老闆
從晚上一直忙到凌晨
不怕困就怕冷得受不了
娃娃魚作為食材對於大部分市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自從2015年養殖娃娃魚的銷售放開以來,這個特殊的水產品逐漸被關注,詔安人徐淑亮經營的就是一家娃娃魚專賣店。
徐淑亮說,他的娃娃魚主要供應給酒店和酒樓,每天晚上七八點鐘,來自漳州、泉州等周邊城市的採購商會到市場中來收購娃娃魚。而凌晨四五點,則是本地酒店、酒樓採購的高峰期。「每天兩次採購高峰期,要耗掉整整一夜,困還不要緊,可是市場裡太冷了有點受不了。」徐淑亮笑著說。
徐淑亮的店裡每天批發的娃娃魚將近1000斤,同時還經營著人工養殖的鱷魚、鱷龜和眼鏡蛇等品種。徐淑亮說,這些比較少見的品種目前還是以走量為主,每斤只賺1元左右。
說起春節假期,徐淑亮說:「我們過年只休息兩天,本來想多休息幾天的,不過正月初二開始外出用餐的人會增多,酒店萬一斷貨,那客人就吃不到想吃的好料啦。」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