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貧鈾國的帽子:中國發現世界級鈾礦

2020-11-26 四月網

 

近日,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

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已經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這對我國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提高核電發展資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義。

據悉,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組織了分別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和地勘局的4支勘查隊伍、28臺鑽機、500餘名勘查技術和施工人員,頂嚴寒、冒酷暑,精心組織、科學施工,苦戰300天,一舉實現大營鈾礦勘查的快速重大突破。

「煤鈾兼探」找礦新思路實現了一礦變雙礦的創舉。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在該地區既勘查評價了一處資源量達510億噸的超大型煤礦,又發現了一處超大型鈾礦。不僅節省了大量鈾礦前期找礦投資,同時也縮短了4至5年的鈾礦勘查周期,預計開發利用後可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汪民副部長一行在大營鈾礦會戰現場聽取情況介紹

核能之本——鈾礦石

鈾,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機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除了提煉製造核彈用的鈾以外,還可以用於提煉鐳和其他稀土元素,作為幾乎全部核工程的基本原料,鈾礦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我國長期以來是一個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截至2005年,中國的已探明鈾儲量為7萬噸。據近年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佔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很難提煉出大量的濃縮鈾。

大營鈾礦會戰項目工作進展匯報會現場

責任編輯:godstear4u

來源: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中國鈾資源探測取得新成果,將摘掉「貧鈾國」帽子
    不過,這樣重要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固定的,因此對於鈾礦的勘探就非常重要了。而最近,從中國江西傳來了好消息!據媒體報導:近日,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傳來消息,我國鈾資源探測領域設計施工的最深孔——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CUSD2-1)開鑽儀式日前在江西相山鈾礦田舉行。有專家表示,這是核地質系統向深部找礦進軍的一重大戰略舉措!
  • 中國有世界級鈾礦了!
    中國有世界級鈾礦了!     內蒙古大營地區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鈾礦,中國也許不「貧鈾」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消息: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發現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鈾礦床,控制鈾資源量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
  • 快、準、狠,中企一舉拿下世界級鈾礦,礦產資源爭奪再勝一籌!
    據《中國環境報》報導,我國在非洲最大實體投資項目湖山鈾礦今年將達產。 有關方面介紹,湖山鈾礦作為全球第二大鈾礦,首期產量可保證30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30年的天然鈾需求,這一投資對我國天然鈾保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內蒙古發現國內最大世界級鈾礦
    記者4日從獲悉,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11月4日,新華社援引國土資源部的消息稱,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主要得益於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煤鈾兼探」的勘查思路創新。
  • 中國最大的鈾礦續寫核能開發新紀錄
    作為目前新發現的世界最大鈾礦之一,大營鈾礦續寫著中國及世界核地質史上的新紀錄。  據介紹,大營鈾礦西段是中國地質勘探「大營會戰」的繼續,目標是繼續擴大內蒙古大營鈾礦礦床規模,形成國家級鈾礦資源基地,為中國核能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同時為未來的礦區總體規劃和礦山開採提供進一步的依據。
  • 我國發現世界級鈾礦,核電發展需求或得到保障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消息: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發現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鈾礦床,控制鈾資源量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的這一重大發現有何意義,如何改變中國「貧鈾」論,對我國礦業發展有何啟示?就相關問題,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偉接受了記者專訪。
  • [市場零距離] 我國在內蒙古發現世界級鈾礦 系國內最大鈾礦...
    [市場零距離] 我國在內蒙古發現世界級鈾礦 系國內最大鈾礦 20121105
  • 內蒙古發現國內最大鈾礦
    據新華社11月4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儲量達到3萬噸,可以供應3個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同時使用60年。報導稱,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煤鈾兼探」找礦新思路實現了一礦變雙礦的創舉。
  • 與李四光一道找到鈾礦的吳磊伯
    劉曉瑜說起李四光,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婦孺皆知,因為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有三個最大的貢獻:為新中國找到石油、甩掉中國「貧油論」帽子;找到鈾礦為發展原子彈和氫彈做出貢獻;創建地質力學理論。
  • 先找到石油後找到鈾礦,中國有今天,離不開地質學家李四光
    而在李四光回國之前,新中國被西方扣上「貧油國」帽子。沒有原子彈就會面臨被西方大國核訛詐,而想製造原子彈就一定要先找到鈾礦,沒有鈾礦就沒有濃縮鈾也就不會有原子彈。為了能找到鈾礦,李四光早在1949年回國時,就帶回一臺伽馬射線儀,可以探測鈾礦射線,準確定位地下鈾礦。
  • 中國建成世界第二鈾礦,有望擺脫對外依存度70%的現狀
    8月3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在納米比亞開發的鈾礦產出首桶鈾,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在產鈾礦。這個項目的成功,將改變中國鈾礦70%對外依存度的現狀,打破長久以來制約我國核工業發展的鈾礦瓶頸!
  • 中國這次「發」了!我國發現首個獨立鈾礦,一噸就值46億!
    其中鈾礦更是非常稀有的存在,能夠作為「核反應堆燃料」。然而在我國廣東就意外發現了全世界首個獨立鈾礦一噸價值46億元!廣東發現首個獨立鈾礦中國是世界上鈾礦儲存資源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是很珍稀的礦物,不過國內應該是不允許私人開採鈾礦的,屬於國家資源。這次我國也是首個發現獨立鈾礦的國家,然而廣東獨立鈾礦恐怖的存儲量高達17萬噸,價值7820000億元!讓國內興奮不已,這下國外肯定是羨慕死了。發現金屬鈾,在理論研究方面,中國的地質學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他表示,地球就像一個大燒杯,金屬鈾只是燒杯裡一個很小的化學反應,在燒杯內,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去發掘和驗證。
  • 通訊:中廣核湖山鈾礦成為納米比亞國家名片
    31歲的卡裡比·普阿希說,她是中廣核湖山鈾礦上330噸礦用車的駕駛員,「我的家人都為我的職業感到驕傲,我奶奶還問我,開那麼大的車你不害怕嗎?我說,我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開比房子還大的礦車的女司機」。湖山鈾礦位於納米比亞中西部的納米布沙漠地區,資源儲量約29.3萬噸,位列世界第三。
  • 中國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 查明超大型砂巖鈾礦
    原標題:中國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 查明超大型砂巖鈾礦   資料圖:東風31飛彈是中國主要的核武器投送載具之一   本報北京9月12日電(尹曉宇)按照國務院批准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3年來,我國新增石油探明儲量39.47億噸、天然氣探明量2.3萬億立方米,在鄂爾多斯、塔裡木和渤海灣盆地連續發現8個億噸級油田,在鄂爾多斯、四川和塔裡木盆地連續發現6個千億立方米的氣田。
  • 中國在非洲最大投資項目湖山鈾礦將達產,為全球第二大鈾礦
    中國在非洲最大投資項目湖山鈾礦將達產,為全球第二大鈾礦 劉晶、孫浩/中國環境報 2018-04-12 15:08
  • 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李四光出生於1889年,創建了地質力學,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雖然和腳下的土地有關,是腳踏實地,但也可以說是代人們仰望星空。李四光身為一個地質學家,能做什麼呢?能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 李四光幫中國找鈾礦,女兒參加原子彈引爆材料實驗
    他早就預料到中國需要鈾礦資源了,從英國回來時,他帶回來一臺為中國找鈾礦立下汗馬功勞的伽馬儀。提取鈾可以用於核工業,包括軍用(核彈)和民用(核電站)。當時中國無論如何也要研製出兩彈。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國鈾礦資源不甚豐富,找鈾隊伍工作進行得很艱難。但李四光根據他的地質力學理論,卻很是樂觀。
  • 中國遇鈾短缺困境 年消耗量將破萬噸產量僅千噸
    不過,對中國而言,核燃料的保障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絲毫緩解。有學者預計,2020年中國將消耗當量天然鈾1.36萬噸,2010-2020年累計消耗當量天然鈾9.07萬噸。但國內開採成本低於130美元/千克的鈾礦儲量,目前僅為17.14萬噸,這意味著國內大部分的鈾礦需求將依賴進口。「貧鈾」的中國鈾礦儲量17.14萬噸。
  • 為中國「兩彈」事業找到鈾礦的地質學家
    他有3個最大的貢獻:為新中國找到石油、打破中國「貧油論」;找到鈾礦,為發展原子彈和氫彈做出貢獻;創建地質力學理論。在後面兩大貢獻中,李四光的一位得意門生、長期追隨者功不可沒,他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地質學家的吳磊伯,中國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鈾礦的發現人之一。 積極參與抗日救亡 吳磊伯,1914年出生於湖南臨湘(今臨湘市)長塘鎮新生村禮儒堂一個書香世家。
  • 土法煉鈾 廣東鈾礦成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圖)
    在他的技術指導下,廣東地質人打破了當時國際公認的權威論調,在粵北山區的花崗巖體中,找到了多處大型富鈾礦,其中211鈾礦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一處花崗巖型鈾礦。  當年廣東發現多處放射性異常點  今年75歲的覃慕陶老人告訴記者,上世紀50年代以前,廣東從沒有開展過鈾礦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