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間頂上的"長蘑菇"就是為了採集空氣樣品。
▲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空氣品質檢測儀器。
近日,青島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青島市空氣中PM2.5汙染源首次查清,燃煤、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揮發性有機物是青島市空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那麼說到PM2.5,究竟是用什麼樣的儀器才能檢測到空氣中這麼小的顆粒的?7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
城陽夏莊街道的城陽區2號空氣品質
監測點進行探訪。
貝塔射線照出看不見摸不著的PM2.57月5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嶗山水庫附近城陽2號空氣品質監測點,在房頂上,記者就看到上面有一根約半米高類似於「長蘑菇」的儀器,在「蘑菇頭」側下方,還有一個小小的封閉玻璃容器,「這個儀器就是把外部的空氣抽進管子裡,進行取樣,而封閉玻璃容器則是除去空氣中過多的水分,保持空氣的乾燥。」城陽環保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進入監測點房間內,記者就看到裡面有3個約2米高的白色儀器,其中最左邊的白色方盒子就是用來檢測PM2.5的檢測設備。城陽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打開檢測儀器,記者看到有4個小的軸承帶動一條純白色紙帶曲折迴轉,在紙卷已經鋪展開的中央位置,均勻排列著圓形的透明標記,「落在這上面的就是PM2.5了,不過由於現在空氣品質比較良好,所以人的肉眼看不出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樣本空氣中的顆粒物進入採樣管時,直徑大於2.5微米的顆粒物留在上一層,小於PM2.5的顆粒物通過加熱蒸發水汽,進入紙帶,隨後,經過貝塔射線的照射後,設備便可自動換算出PM2.5的濃度。
「整個過程,完全是機器自動化處理,出來的數據,儀器會自動上報到相關部門。」城陽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個房間中,還有攝像頭 24小時與市級、省級環保部門聯網監控,就是為了防止有人進來幹擾數據的檢測。
每一監測站覆蓋周圍方圓5公裡空氣品質7月5日中午11時許,記者看到在PM2.5儀器外部的顯示屏上顯示,此時空氣中 PM2.5的含量為0.054mg/平方米,「這個數值比較專業,一般我們都會經過一系列的換算,變成老百姓口中的『空氣品質指數』,這樣的概念更加直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時的PM2.5經過換算空氣品質指數為60左右,等級為良。
「每一個空氣品質監測站不止是檢測周圍的空氣品質的變化,它的覆蓋範圍大約是方圓5公裡。由於PM2.5在空氣中的分布是比較均勻的,而且擴散變化也相對均勻,所以,每個監測點都可以代表所檢測區域的空氣品質情況,不會因為檢測站設在水庫、公園等地方,空氣品質就相對好。」城陽環保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監測站地點的選擇,應該選在比較開闊的位置,而且周圍也要有人和車輛的活動。
工廠少、綠化多,城陽夏莊空氣好「城陽區2號監測點的PM2.5數值經常達到全青島市最低的水平,一般來說都保持在優、良的狀態。」城陽環保分局的工作人員說,由於夏莊地區周圍汙染源少,比如建築垃圾和揚塵 、工廠等都比較少,再加上夏莊整體的綠化面積大,所以大氣中的負氧離子較高,空氣品質自然就好。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如果假定汙染物排放總量不變,每年的冬天、春天、夏天空氣品質要比秋天差一些 ,因為在秋天風力較大,再加上氣溫較低,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所以俗話說「秋高氣爽」,就是這個原因;在一天當中上班和下班的高峰時期,PM2.5指數就會相應上升,這可能是由於人們機動車在短時間內集中使用有關;另外,在大雨天氣後,PM2.5降低,空氣品質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文/圖 記者 劉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