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教授胡剛:五大「城市群」格局已定 城市內部結構出現三大...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當前,房地產企業怎樣踐行高質量發展?如何探尋第二曲線?產融對接和REITs現狀如何?9月17日,金融界機構投資者論壇暨中國房地產企業峰會(2020)在滬隆重舉辦。多位重磅嘉賓、行業領袖等百家機構投資者、重要房企經營者、創新數智化企業家齊聚一堂,就此熱議。本次峰會由金融界主辦,全聯房地產商會擔任指導單位,戰略合作為道瓊,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金融界房地產工作室承辦。

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在峰會中,發表了題為《信息社會與未來城市》的主旨演講,以城市發展的獨特視角,圍繞城市整體格局變化,以及內部結構變化兩個方面同與會嘉賓進行了分享。

圖為:暨南大學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 胡剛

城市格局變化:「一極多中心」概念興起「城市群」、「城市圈」成為中國城市發展主要形態

胡剛認為,中國城市的發展經歷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帶動沿海城市興起,如廣州、上海、深圳、廈門、蘇州、寧波、青島、大連等;第二波是前幾年區域中心城市崛起,如成都、重慶、南京、武漢、西安、鄭州、長沙等,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第三波是在數字經濟主導下,科技創新企業集聚,帶來了城市超常規發展,如深圳、杭州、成都等。

基於此,興起了「新城市(未來城市)」概念。胡剛表示:「未來城市是以5G為代表的信息產業、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佔據較大比例,城市生態環境優美,現代建築佔主導,人們崇尚科學,科技創新氛圍濃厚,人口多元化、年輕化,視野全球化,文化上初步形成了不同與傳統文化的一種新時代的「科技文化」。以杭州為例,其已提出了「未來城市實踐區」,對未來城市的探索均是基於數位化的布局。

在一線城市概念逐漸淡化的背景下,胡剛還提出了「一極多中心」的新城市概念,「一極指北京,北京在資金、人才總量、500強企業數、獨角獸數量、上市公司數量、科教文衛事業均遠遠超過上海等其它城市,隨著「內循環」經濟發展,北京的地位愈發突出。」

如今,新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城市群」、「城市圈」己成為中國城市發展主要形態。胡剛指出,隨著人口的逐步集聚,未來會形成23個城市群,規模達到500010000萬,其中最主要將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遊等5大城市群。「城市群基本在國土上均衡分布,武漢處在中心位置。因此,武漢今後的發展將處於有利位置。」胡剛繼續補充道。

城市內部結構變化: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緊密結合 「站城產」一體化、立體化

對於未來城市的發展,胡剛認為,將出現三大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城市向二維空間發展。胡剛提出,未來城市將由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緊密結合。以雄安新區為例,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實現了快捷連通,包括一個路燈就可以感知到很多信息,以及車的定位、人的定位、虛擬空間之間的聯通。「所以說現在看一個城市,如果單單看實體,不知道它虛擬空間上的流量和交流,就不能很好預測城市的發展。」胡剛如是說。

第二個變化是「站城產」一體化、立體化。胡剛表示,隨著高鐵、城際軌道、地鐵、有軌電車快速發展,城市交通、產業和居住將圍繞軌道交通站點進行布局,集中在以站點為圓心,半徑為1000米的範圍內,城市呈現疏密相間的形狀。如上海虹橋樞紐己呈現了站城產一體化形態,有機場、高鐵、進口博覽會等。

「高鐵給城市帶來了更新格局的變化,由於多條高鐵、城際、地鐵、公交相交,往往成為城市交通樞紐、成為城市商務、產業、居住中心。」胡剛補充道。

第三個變化是中心城區向高密度立體城市發展。胡剛稱,隨著「城市群」、「城市圈」的對外拓展,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密度會越來越高。一方面城市向空中拓展,另一方面向地下發展,如地下商場、地下立體交通等。

在發言的最後,對於如何判斷中心城市的競爭力,胡剛表達了看法,「中心城市的核心不在於人口與GDP的多少,而在於核心區域的人才密度、信息密度、建設密度、資金密度。」人才的聚集與交流才能帶來創新,如果城市密度較低,人員較為分散,則缺乏創新的源動力。

相關焦點

  • 李後強—城市生命體「五個特徵」和「五大定律」
    城市代謝理論、城市生命周期理論、城市病及城市診斷、生態城市理論的出現、發展及其在城市規劃和設計、城市建設和管理等領域中的應用,更是催生了城市生命體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城市生命體作為一個複雜巨系統,表現出「五大生命特徵」。 (一)新陳代謝——城市生命體與外界進行能量、信息及物質的交換。
  • 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剛剛過去的2020年,每座城市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不過,西部菌在《2020,中國城市五大懸念!》中,所提出的五大懸念,多數都成為現實:成渝城市群會不會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 【人物與科研】暨南大學李丹教授課題組:非手性物質能有光學活性嗎?
    近日,暨南大學李丹教授課題組發現一例非手性結構卻具有光學活性的腺嘌呤基生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 Am. Chem. Soc.1984-2016年,在汕頭大學工作,曾任汕頭大學副校長;2016年10月起,在暨南大學工作,現任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李丹教授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一直從事超分子配位化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國家973計劃(課題組長)等。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如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 「群智感知」探索未來城市新生活
    趙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城市路網是暢通還是擁堵,如何第一時間獲悉,並快速對人流、車流進行引導分流?遍布城市的公共設施,怎樣才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獲知它們出現了損壞?一旦有突發事件,或是安全事故,又該如何有效取證?甚至是要了解某一城區的消費者,是否更加偏愛某些特定的類型產品?
  • 西南大學和暨南大學,兩者有什麼差距
    師資力量:西南大學有專任教師3058人,其中教授693人、副教授1248人,博士生導師491人、碩士生導師1576人;有國家級人才87人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另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8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
  • 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城市,澳大利亞最美的五大城市
    雪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這裡的水上風光可謂絕佳。這裡著名的旅遊景點雪梨歌劇院、雪梨大橋、邦迪海灘、海德公園、雪梨塔和臥龍崗。在雪梨陽光、海灘、藍天、自由是每一個人最深刻的體驗。布裡斯班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亞最大海港。這裡不僅有繁華的商業,還有各種各樣的水上活動項目。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有綠島、布裡斯班市政廳、昆士蘭大學、城市植物園、羅馬街公園和布裡斯班中國城。大堡礁是澳大利亞最有名的一個地方。
  • 201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會
    1990年到2010年的時候是裙帶發展的城市體系,2010年以後是群網發展,尤其是在中部和東部地區是群網發展的城市體系。這裡我們設計了一個標準,把這幾個不同的點狀發展、點線發展、裙帶發展、群網發展,是以點帶面發展,還是以線帶面的發展,還是以網帶面的發展,發展的條件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 內部聯繫的情況。著重是講論證東中是不是存在一體的問題,主要是從產業、市場和要素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 終身教授一樣遭開除,暨南大學接盤後,這對科學家夫婦已出成果
    2019年,就有一對華裔科學家夫婦,被美國埃默裡大學開除。而之前沒有一點跡象,當時這對科學家夫婦正在中國旅遊,結果就接到了解聘通知,沒有任何辯解的機會。要知道,他們可是終身教授。可見,終身教授一點也不鐵。這對夫婦就是李曉江和他的妻子李世華,他們在埃默裡大學的實驗室也被關閉,實驗室工作人員也同樣失去了工作,被要求限期離境。理由是所謂的「竊取機密」。
  • 暨南大學:亞波長無衍射結構光場
    然而對於無衍射光場的研究目前停滯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光場結構尺寸遠大於入射光波長。進一步在納觀層面實現極小尺度甚至小于波長的無衍射結構光場面臨經典理論限制:光波衍射極限,即光學衍射效應制約最小光斑尺寸約為波長的二分之一。對於矢量渦旋光場,由於偏振(相位)奇異點的存在勢必會導致光場擴散得更為嚴重。
  • 暨南大學:亞波長無衍射結構光場
    然而對於無衍射光場的研究目前停滯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光場結構尺寸遠大於入射光波長。進一步在納觀層面實現極小尺度甚至小于波長的無衍射結構光場面臨經典理論限制:光波衍射極限,即光學衍射效應制約最小光斑尺寸約為波長的二分之一。對於矢量渦旋光場,由於偏振(相位)奇異點的存在勢必會導致光場擴散得更為嚴重。
  • 暨南大學就業率怎麼樣?暨南大學畢業生去向 工資薪酬如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發現,暨南大學發布的《2020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20 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的月(均)收入分別為 7688 元、9263 元、12542元。各學歷層次的月(均)收入較上屆均有提升,其中博士畢業生月(均)收入提升較多,具體來說博士畢業生從事研究工作的比例上升較多。
  • 13810個城市!最完整的世界城市地圖
    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吳志強副校長領銜的一支專業團隊為此將目光瞄準了城市及城市群。智慧的城市,和諧的城市,將具備最活躍的創新動力。除城市增長類型和城市增長趨勢,在城市研究中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可更快速、準確地觀察城鎮群匯聚的規律。
  • 世界三大城市產業轉型路徑帶來哪些啟示?
    中心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通常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協同效應影響腹地經濟,從而延伸產業鏈。一旦中心城市面臨轉型發展,周邊地區又能很好地發揮支撐作用,承接產業轉移。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分工協作水平最高的三大城市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就分布於此。可以預見,未來以城市群為依託、以協同發展為目標,國內有望形成更多的區域發展增長極,推動中心城市完成產業轉型。
  • 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帶動引領作用
    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也由1981年的7438平方公裡增長至2017年的56225平方公裡,增長了近6.6倍。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已接近60%,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城市作為社會經濟活動集聚的空間,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但隨著城市的規模擴張和經濟發展,難免會產生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務配置不均衡以及城市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問題。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當一座城市擁有「大腦」,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1月8日,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回顧了城市大腦給城市帶來的變化,研究如何讓數字不斷賦能城市建設,讓城市大腦再開「腦洞」。會上,「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發布,它依託城市大腦中樞與技術框架體系,融合杭州辦事服務等平臺,建構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聞服務「五個直達」。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城市大腦變得更加可感可觸。「多遊一小時」「非浙A急事通」「小客車搖號」「公積金辦理」……藉助數字界面可以輕鬆「乘坐」城市大腦「快車」,遨遊38個依託於城市大腦建設的場景。
  • 未來的杭州城市大腦 「圈定」五大功能特徵
    杭州日報訊 當一座城市擁有「大腦」,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反應?昨日,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回顧了城市大腦給城市帶來的變化,研究如何讓數字不斷賦能城市建設,讓城市大腦再開「腦洞」。會上,「杭州城市大腦」數字界面發布,它依託城市大腦中樞與技術框架體系,融合杭州辦事服務等平臺,建構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聞服務「五個直達」。這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城市大腦變得更加可感可觸。「多遊一小時」「非浙A急事通」「小客車搖號」「公積金辦理」……藉助數字界面可以輕鬆「乘坐」城市大腦「快車」,遨遊38個依託於城市大腦建設的場景。
  • 暨南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簡介
    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分享美麗、分享健康,傳遞好心情公眾號 暨南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暨南大學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隸屬於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細胞生物學系,是暨南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的核心成員之一。
  • 暨南大學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1985年9月留校在暨南大學企業管理系任教。1987年任講師,1989年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同年擔任碩士導師。1994年獲得教授任職資格,1996年成為博士生導師。1985年9月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文藝理論家王元化教授。1988年6月畢業獲博士學位後分配到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擔任過暨南大學學報副主編、主編、文學院副院長、院長。1995年底起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1996年底兼任黨委副書記,2000年2月起任黨委書記、副校長。暨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