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亞波長無衍射結構光場

2020-12-05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光學空間衍射效應是光波動的基本物理特性,空間受限光波場在傳播過程中將經歷衍射發散過程,光場空間尺寸越小,衍射效應越顯著。如何克服光學衍射效應實現無衍射光場傳輸一直是科學家高度關注的科學問題。

「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

在這方面,光場調控為抑制光波發散,實現無衍射/色散傳輸提供重要機制。例如,通過對光波振幅、相位、偏振以及光學多參量的聯合調控,可以實現Bessel光場、自加速Airy光場、無衍射矢量渦旋光場等時空結構光場。它們的無衍射、自彎曲、自愈等傳輸行為在光通信、光學微操控、量子糾纏等光學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然而對於無衍射光場的研究目前停滯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光場結構尺寸遠大於入射光波長。進一步在納觀層面實現極小尺度甚至小于波長的無衍射結構光場面臨經典理論限制:光波衍射極限,即光學衍射效應制約最小光斑尺寸約為波長的二分之一。對於矢量渦旋光場,由於偏振(相位)奇異點的存在勢必會導致光場擴散得更為嚴重。

圖1 亞波長無衍射光場的產生原理示意圖。

為解決上述科學問題,暨南大學理工學院陳振強教授科研團隊提出利用金屬銳邊激發高頻衍射效應來抑制光波發散,通過高頻衍射波的相干疊加產生尺寸小於光學衍射極限的光場結構。由於銳邊激發的高頻衍射分量分布連續,且滿足空間柱對稱條件,可以在極小尺度範圍產生無衍射空間結構光場。

圖1為產生亞波長無衍射結構光場的原理圖;圖2為產生無衍射Bessel光場的理論和實驗結果。

圖2 亞波長無衍射Bessel光場理論與實驗結果。

此外,該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金屬銳邊衍射過程存在矢量渦旋態的透明現象。利用這一物理原理,還產生了拓撲荷為|1|的亞波長無衍射矢量渦旋光場,結果如圖3所示。圖中可以看到,產生的無衍射光場仍然保留了初始光場的矢量渦旋特性,其光場結構束縛在亞波長範圍。上述研究打破了光波尺寸與衍射之間的矛盾,有望在高分辨成像、納米顆粒操控、光存儲等領域得到應用。

圖3 亞波長無衍射矢量渦旋光場理論和實驗結果。

相關成果以「Subwavelength generation of nondiffracting structured light beams」為題於2020年9月28日發表在Optica上,該研究為暨南大學陳振強教授課題組和中山大學李朝暉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論文第一作者為呼燕文博士,通訊作者為付神賀副教授和陳振強教授。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重點項目、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364/OPTICA.397988

來自:顏佳琪編輯 愛光學 江蘇雷射聯盟轉載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亞波長無衍射結構光場
    光學空間衍射效應是光波動的基本物理特性,空間受限光波場在傳播過程中將經歷衍射發散過程,光場空間尺寸越小,衍射效應越顯著。如何克服光學衍射效應實現無衍射光場傳輸一直是科學家高度關注的科學問題。「2020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在這方面,光場調控為抑制光波發散,實現無衍射/色散傳輸提供重要機制。
  • 無極子誘導的強光熱非線性及光刻結構的超分辨定位成像
    近日,暨南大學光子技術研究院納米光子及器件團隊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在全電介質超表面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研究發現利用亞波長矽結構所支持的光學anapole模態,可以獲得比體態矽高3到4個數量級的光熱非線性。基於此機制,他們提出了一種高效動態的全光調控方式,實現了對納米矽盤光散射響應接近100%的調製幅度。
  • 放大率3.3倍,發現細胞內天然生物放大鏡,可用於亞波長成像!
    利用活細胞作為微型透鏡,對小於光波長的物體進行成像和操縱,研究展示了亞衍射極限成像和非侵入性設備對納米物體的操作,該設備是通過在纖維頂端捕獲一個細胞來構建。被捕獲的細胞在白光顯微鏡下形成了一個生物放大鏡,可以以100納米的解析度放大納米結構。研究人員利用生物放大鏡形成了一個納米光學陷阱,可以精確地操縱半徑為50納米的單個納米顆粒。
  • 虛空之美:原子層厚度超構表面光場調控
    隨著超構表面新技術發展,為亞波長尺度上實現光場調控提供了豐富的手段,使得設計新型超薄平面光學元件成為可能。儘管構建亞波長等離子體激元和全介質納米天線是實現亞波長尺度光場調控的有效途徑。然而,由於光學調控基本原理的限制,超構光學元件的厚度仍限制在數百乃至數十納米厚度,在可見光波段實現超薄結構乃至原子層厚度超構表面光場調控依然面臨挑戰。
  • 「博採眾議」亞波長電磁學淺談
    由於電磁波的波長尺度橫跨原子量級到宏觀的千米量級,電磁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不存在一個簡單的絕對尺度。儘管如此,得益於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可縮放特性,可以根據結構與波長的關係將研究尺度劃分為「超波長」、「近波長」和「亞波長」三個區間。圖3.亞波長電磁學的研究尺度。
  • Science:「馴服」近場光
    何為近場光?近場光是相對傳統的遠場光而言的,我們通常將距離物體表面一個波長以內的光稱為近場光,所以通過探測近場光可以獲得亞波長信息,近年來為了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限制發展出的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使得近場光的研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探測近場光可實現納米量級的解析度,但是近場光在粒子操縱、近場傳感、光通信、非輻射能量轉移等方面的潛力尚未開發出來。
  • 光學衍射極限與國產光刻機
    去年年底關於國產光刻機的報導刷爆了朋友圈,大概內容是中國院一研究組成功研製了基於表面等離子體技術(surface plama)的光刻機,其使用365nm的光源實現了20nm解析度的光刻技術,突破了光學衍射極限。這篇筆記主要介紹下相關的技術。QiYednc先聊一聊光學衍射極限。
  • 【經典推薦】光學原理---光的傳播、幹涉和衍射的電磁理論
    這一章首先推導出線性各向同性物體光散射的基本積分方程,然後討論此方程的級數形式解,並詳細探討一級玻恩近似和一級Rytov近似;本章還簡要敘述了周期性結構媒質的經典散射理論,它是晶體X 射線衍射理論的基礎;此外,這一章談到的內容還有馮.勞爾方程、布拉格定律、埃瓦爾德反射球和埃瓦爾德極限球。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一)
    今日一言:放棄夢想,準備戰鬥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1)第九章光的衍射學習任務其實已經過時間了,而我還在第八章這裡鹹魚。
  • 當年是如何根據衍射圖譜認識DNA結構的
    X射線衍射技術研究DNA結構的方法介紹波可以繞開障礙物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作波的衍射(diffraction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光的衍射
    教學建議   有關光的衍射的教學建議   應該讓學生了解,光的直進,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光的衍射現象並沒有完全否定光的直進,而是指出了光的直進的適用範圍或者說它的局限性.   課本只要求學生初步了解光的衍射現象,不做理論討論,因此與機械波類比和觀察實驗現象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結合機械波的衍射,使學生明確光產生衍射的條件.
  •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原標題: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光的幹涉與衍射都可以得到明暗相間的色紋,都有力地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光的幹涉現象,需要相干光,即兩列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源,在同一介質中相遇幹涉(思考一下機械波的疊加原理)。 例如,從楔形肥皂膜上觀察到的黃光的明暗相間條紋,或從水面油膜上觀察到的彩色條紋,就屬這類情況,從薄膜的前後表面反射出來的光,就是相干光,在後面的傳播中發生幹涉。
  • 硬核:雷射結構光的原理、設計和類型詳解
    結構光來源於在空間和時間上「定製」光場的能力,前者是指對光場的振幅(強度)、相位(波前)和偏振的控制,而後者是指對光場的時間和頻譜的控制。第二種外部構建結構光的方法如圖2b所示,單步式無損耗純相位調製方法,可對輸出遠場振幅或近場相位進行整形,此時輸出遠場的相位未受控制。
  • 物理知識:波動光學-衍射-1.單縫衍射
    預習要點: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傳播的現象為衍射。衍射是波的基本特徵之一。常見有聲波(機械波)的衍射,光波的衍射等。光的衍射是光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偏離直線傳播的現象。明確光波衍射的定義,注意通過學習找到與光幹涉的區別和聯繫。
  • 中外科學家:近場光研究促進粒子操縱、高解析度顯微鏡等
    現在,一個由哈佛大學、比利時、義大利、中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模製近場光的系統,從而為對這種強大的、很大程度上未開發的光進行空前的控制打開了大門。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
  • 自旋太赫茲源近場超分辨鬼成像顯微術
    然而由於太赫茲波波長較長(1 THz~300 μm),受限於衍射極限,傳統太赫茲遠場成像的空間解析度難以突破波長量級,這大大限制了其在微觀領域的應用。採用近場成像的方法,通過感知與目標作用後的倏逝場,可以打破衍射極限的限制,獲得優于波長數個量級的空間解析度。
  • 簡單理解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
    那麼究竟什麼是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它們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形象的描述而不是詳細複雜的數學推導來簡單理解它們。 首先,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分別是什麼?簡單地講,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是光傳輸過程中的光場分布的兩種狀態。
  • 級聯光場調控增強上轉換螢光與選擇性多波長窄帶近紅外光電探測
    他們提出一種結合介電光學微結構(MLAs)的超透鏡光匯聚效應與貴金屬納米結構的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LSPR)效應的級聯光場調控策略,使得UCL顯著增強超過4個數量級。得益於UCL的顯著增強,突破了基於UCNCs的光電探測器件的技術瓶頸,構建了具有高響應靈敏度和探測能力的近紅外PDs。
  • Y6T1 為什麼DFB雷射器中的光柵叫「衍射」光柵,為什麼DOE叫「衍射」光學元件
    比如前天寫的5G前傳的6個波長,1271nm(1.27um)、1291、1311、1331、1351、1371nm,都是波長大於一微米的光DFB中的光柵的周期尺寸,比光波長更小,叫「衍射」光柵,它通過零級反射和透射,具備了「濾波」效果,DFB的光譜比FP窄太多。
  • 西安光機所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光學研究取得進展
    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由外部電磁場與金屬表面自由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相干共振,具有巨大的局部場增強效應。它能夠克服衍射極限,產生許多新穎的光學現象,如負折射、完美稜鏡、隱形等。這些複雜的現象有可能預示著新原理、新理論、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