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宋瓷:其它都乏味

2020-11-23 騰訊網

精彩內容 每天如期與您分享

瓷,關乎生活,

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發揮到極致的,

就是宋瓷。

宋人不尚奢華,

不好奇巧,鍾愛自然,細嚼生活。

對精緻生活的執意追求,

便成就了宋瓷經世之美!

宋瓷之美,美在收斂、溫厚、含蓄,

強調內心的感受。

宋瓷那種樸素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

深深地吸引著世人。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志趣

宋代被西方學者譽為

「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

宋代無疑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巔峰時代。

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己經滲透到各種日常的

碗、盤、杯、盞之中。

他們將藝術的審美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藝術重新定義生活,

這種韻味十足的生活美學,

時至今日也為人所豔羨。

河北曲陽定窯之美: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定窯

定窯位於河北曲陽,創燒於隋,在唐宋盛極一時,特別是北宋時期,定窯瓷器還被宋朝選為宮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窯因為戰亂而沒落。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窯才又復燒白瓷,而目前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過十幾家,可知定瓷的彌足珍貴。

定窯燒制白瓷為主,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上有淚痕,釉為白玻璃質釉,略帶粉質,因此稱為粉定,亦稱白定。定窯白瓷,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胎體輕薄,釉面多為乳白色,白中閃淺米黃色,呈現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譽為:中和之美。

白瓷色如玉,聲如磬,釉上肌理紋,釉層珍珠包,奇妙的光色變化,使釉層鮮活起來,令人讚嘆定瓷物化組合的鬼斧神工。有著「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之說。

白定

其它瓷器胎質粗而釉色偏黃,俗稱土定;紫色者為紫定;黑色如漆的為黑定,紅色者為紅定,珍稀傳世極少。定窯瓷質精良,紋飾秀美,曾被選入宮廷,定窯是一個比較龐大的瓷窯體系。

定瓷刻花奔逸、瀟灑,可謂刀行似流雲,花成如滿月。印花制範精細,拍印考究,造就一種華貴雅典氣韻。間輔以剔花、堆花、貼花等各得其趣,或勁健挺拔,或秀美娟麗,都勝過聖手丹青,妙道自然。

河南禹縣鈞窯之美:

窯變裡演繹火的藝術

宋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入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一首詩,詩中的「元人畫」不是由毛筆和著水墨與顏色畫在宣紙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窯爐中,以火為畫筆一氣呵成。這樣的畫法全世界僅有一家,它不是工筆畫、不是寫意畫,它是「鈞瓷」。

鈞窯是宋代著名窯址之一,分為官鈞窯和民鈞窯。鈞窯在今河南禹縣一帶,宋代稱鈞州,宋初於此設窯,故名。鈞瓷乃瓷中之王,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一件精美的鈞瓷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鈞瓷的鑑賞要從九點入手,分別為:潤、活、純、變、厚、正、紋、境、渾。

宋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

潤,指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於一般瓷釉發亮的浮光,而是一種淡淡的乳光,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過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活, 說的是釉面有動感,不死板。鈞瓷口沿、凸稜、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對比變化的美感,這都與釉的「活」密切相關。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百分百

宋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

純,指的是釉質純淨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淨的美感。

變,鈞窯是火的藝術。藍色、紅色、黃色、白色,無數跳動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畫筆,那藍色親吻過的,也許會生成一朵深紫色的海棠,那紅色撫摸過的,也許會出現長空碧色的明淨……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裡泛藍、藍中有綠等,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

鈞瓷窯變時的色彩

厚, 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正, 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鮮豔亮麗,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太一般了。嬌豔的釉色明快,老辣的釉色深沉,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宋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託

紋, 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境, 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而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得美的享受。

宋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渾, 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河南汝州汝窯之美: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宋 汝瓷天青釉花口注碗

歡迎關注公眾號:古玩社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這早在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中就有論述。有著「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稱的汝窯藝壓群芳,脫穎而出,成為皇室專用貢品。宋、元、明、清以來,汝瓷都被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宋 汝窯青瓷盆

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道學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質樸的審美觀。這一時期的汝窯瓷器正是這種審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無為的思想境界,成為宋時代上流社會的時尚。

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傳說宋徽宗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後天空的顏色。他非常喜歡,便命汝窯工匠燒制類似顏色瓷器,於是這種介乎於藍和綠之間的天青色,便成為了汝窯的代名詞。作為一個藝術家,宋徽宗對汝瓷材質、色彩、紋飾肌理等方面都有極為苛刻的審美要求。

浙江龍泉哥窯之美:

閒觀哥窯美,靜聽哥窯音

宋 哥窯圓洗

哥窯也被列為宋代名窯,哥窯是歷史上唯一的宮庭窯,但未見有宋人記載,只是後期明代才有文獻記錄。

雖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但有傳說描述了哥窯起源:浙江處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們倆人同在龍泉各設一窯,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稱為「哥窯」,生二為弟,當然稱為「弟窯」,此二窯皆為著名民窯。

宋 哥窯四方小洗

哥窯的釉色以青為主,鐵足紫口,釉面有碎紋而著名,號日「百圾碎」。紋片呈血色、黑藍色、淺黃色等,其中以黑色最多,被稱為「金絲鐵線」,而按形狀分則呈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釉面開片時產生的美妙聲音,如澗如泉、如琴如鈴,猶如隱於大山深處的天籟之聲,讓人如痴如醉。

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就寫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

南宋 哥窯葵口盤

河南開封官窯之美:

簡單到極致是自然

宋 官窯貫耳瓶

歡迎關注公眾號:頂點收藏

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同的涵意。從廣義上講,它是指有別於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產品為宮廷所壟斷。

在宋代瓷器中,官窯是一種專門的指稱,專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梁由宮廷專設窯所燒造的青瓷,汴京在現在的河南省開封一帶。

官窯器釉色粉青,色調淡雅,不崇尚花紋裝飾,以造型和釉色見長,簡極而美。官窯瓷胎中鐵分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於瓷釉的流淌,使口沿處掛釉較薄,顯露出帶紫色的瓷胎,這就是通常行家所謂「紫口鐵足」了,這一點成為鑑定官窯器的重要依據。

南宋 官窯琮式瓶

宋 官窯盤

宋 官窯尊

宋 官窯青瓷葵花式洗

南宋 官窯粉青長方盆

南宋 官窯粉青貫耳弦紋壺

陝西耀州窯之美:

剛勁有力,美麗刀削

宋 耀州窯刻花提梁獸首三足壺

耀州窯位於今陝西銅川一帶,宋屬耀州。始燒於唐代,北宋中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轉向衰落。

宋 耀州窯刻花鏤空三足香薰

耀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產地,產品品種豐富,造型多變。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勻淨,青中泛綠,有極細密的氣泡;由於胎質中含有鐵份,在相應的燒成氣氛下,使器底呈現一種薑黃斑塊,形成了耀州窯所獨有的特徵。

宋 耀州窯刻花吐嚕瓶

北宋時期的耀州窯瓷器,以剔花、刻花、劃花、印花工藝最為著名,藝術成就也最高,是當時北方青瓷的重要代表。

宋 耀州窯刻花執壺

其刻花工藝刀法犀利,線條剛勁有力,堪稱雕塑精品;宋代晚期的印花工藝,布局嚴謹,疏密有致,題材豐富,對稱均勻,與定窯印花藝術不相伯仲。

宋 耀州窯刻花洗

宋代耀州窯既燒制觀賞器,也大量燒制生活用器,器型非常豐富,有盤、碗、杯、碟、瓶、壺、罐、爐、盒、香薰、注壺、注碗、盞、缽、燈、枕等;造型多變,有花瓣式、瓜稜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觀,審美效果極佳。

宋 耀州窯外刻花碗

河北磁州窯之美:

瓷器中獨具特色的黑白美學

宋 黑剔花龍(摩羯)紋梅瓶

磁州窯是一個龐大的窯系,宋代以來,北方地區絕大部分窯場,都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瓷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窯場有:河南修武當陽峪窯、登封窯、扒村窯、魯山窯,山東淄博窯,山西大同渾源窯、長治窯,還有北方遼代的赤峰缸瓦窯等,都有自己獨立風格的磁州窯系產品;南方的一些窯場,如吉州窯,也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瓷器。

宋 黑剔花龍紋長頸瓶

磁州窯系,主要燒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繪瓷,其胎質粗松,胎色也較深,因而施化妝土,再罩以透明釉。裝飾技法劃分品種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釉下黑彩和低溫鉛釉三彩等,紛繁競妍,各具特點。

宋 黑剔花折枝牡丹紋梅瓶

磁州窯裝飾技法方面善於利用在化妝土與胎質顏色的反差,加以彩繪、刻剔等多種手法,令對比強烈,風格明快。紋飾題材多為花蝶、龍鳳、如意頭、人物等,線條流暢,細膩逼真,情趣盎然。亦有不少以書法和詩詞作為裝飾題材,平添諸多雅致。

宋 黑剔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磁州窯的器形豐富別致,凡生活器皿皆多種多樣,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爐、碗、盤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數量比較多,表現形式多樣化同一類產品亦有數種變化,滿足人們不同的日用需要和審美偏好。

宋 黑剔花鳥紋荷葉形枕

宋 黑剔花熊戲紋荷葉形枕

宋 黑剔花折枝牡丹紋荷葉形枕

江西景德鎮景德鎮窯之美:

中國瓷都,演繹國粹神韻

宋 景德鎮窯青白瓷刻花百合紋梅瓶

景德鎮的燒造史可以溯至唐代,原名「昌南」,宋真宗景德年間,該地因制瓷名揚天下而改名景德鎮。

宋 景德鎮窯刻花海波雙魚紋碗

就青白瓷這個品種而言,景德鎮可稱天下第一,這是一種獨具風格的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青中顯白,釉色透亮,光照見影,所以又稱「影青」或「映青」,有「假玉「之稱。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嬰戲紋花口盞

福建永吉鎮建窯之美:

光華流轉間的的天人合一

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建盞,也叫「天目」,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代崇尚自然含蓄的美學思想,人們在陶瓷造型上追求大方簡潔,質樸無華,反對過多裝飾雕琢,在釉色上偏重本身安靜典雅的色澤,講究自然天成。建盞完美地展現了宋朝素樸歸真的閒情雅致以及天人合一的審美情趣。

南宋 建盞

建窯以生產黑釉茶盞為大宗,這與宋代的「鬥茶」風氣有關。其胎質為烏泥色,有的釉面呈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所以這種特殊產品被稱為「兔毫盞」。兔毫有黃、白兩色,稱金毫、銀毫。

南宋 建盞

其中也有呈油滴狀結晶的,因酷似某種盡善盡美羽毛,被稱為鷓鴣斑。有極少數窯變花釉,會在不規則的油滴周圍形成窯變藍色,尤為珍貴。這種產品在日本被稱為「天目釉」,對日本陶瓷藝術帶來了很大影響。

建盞是崇尚自然的精神產物,建盞的工匠們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和美的創造,在火與土的藝術之中,體現出一種巧奪天工的自然之美。

浙江龍泉窯之美: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宋 龍泉窯刻蓮瓣紋蓋缸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一帶,主要集中在大窯、金村周圍。至南宋晚期,除龍泉當地外,浙江慶元、運和等縣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燒造龍泉風格的青瓷,形成龍泉窯系。

龍泉窯是繼越窯發展起來的瓷窯,創燒於北宋早期,至南宋前發展,進而形成獨特風格,使青釉品種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區產量最大的瓷窯。

南宋 龍泉堆塑龍虎紋蓋瓶

龍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它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

宋 元龍泉折沿洗

龍泉青瓷之美還在於其器物的造型,瓶、觚、罐、壺、碗、盤、杯、碟、燈、洗、硯、等等,大者尺,小者寸,或日用,或陳設,諸器無不匠心獨運,製作精巧,高矮長短比例諧調,實用功能與審美理念有機結合,天衣無縫。

宋 元八卦紋三足爐

南宋 龍泉鬲式爐

右下點【在看】右上點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微晶瓷,五分鐘注射隆鼻
    ,雖然療效持久,但患者難免受皮肉之苦,並且還可能發生排斥、鬆動、塑型不佳等等問題。微晶瓷比較適合需要塑造立體感的位置,比如鼻梁、下巴等區域,注射微晶瓷的效果特色包括支撐力強、不易位移、具立體感。不易位移:穩定的合成配方,延長治療成效不易發生位移狀況。可分解性:是一項具有生物兼容性與可完全分解的塑形劑。恢復期短:通過注射針劑注入組織中,將注射微創傷口與病患恢復期減至最小。
  • 宋瓷的底有何特別之處?汝窯定窯建窯鈞窯「大起底」
    > 宋代是我國陶瓷藝術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全國各地百花齊放,釉色器型、底部造型和底款都各有特色底部滿釉,器底留下六個細小支釘痕、並刻有乾隆御題一首 目前傳世汝窯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其他四件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五件水仙盆中,只以下這一件以五支釘,其他四件都是六個支釘燒成。
  • 收穫十億個掌聲,如宋詞和宋瓷傳世永恆
    就像一件傳世的文化遺產、價值連城的文物,比如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巔峰之作宋詞、宋瓷,儘管歷經千年浮沉,只會愈發讓世人深刻感悟到它的傳世之美,而這份美也只會歷久彌新。無論是從聲樂和表演藝術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為人品質、道德垂範層面來說,或者是從獲得全世界的讚譽和口碑角度來說,其都是當之無愧的。從香港到臺灣,從東南亞到日本,從美國到歐洲,乃至整個中國大陸,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曼妙歌聲,她的歌聲收穫了十億個掌聲,實至名歸。
  •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2017-06-10 18:49: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有上千幅宋畫保存至今,散布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地的200多個所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或者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圖為宋徽宗趙佶開創的「瘦金體」 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幹。《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中國社會史》)。
  • 劉堅強電子學《看懂電子電路圖》2-2 看懂電容的符號標識
    這節課來學習看懂電容的符號標識,電容也是電子電路中最常用的基本元件之一,它是儲存電荷的容器,由兩個極板構成。無極性電容的圖形符號無極性電容有瓷介電容、貼片電容和薄膜電容等。瓷介電容是以陶瓷材料為介質,在外層塗上各種顏色的保護漆,並在陶瓷片上覆銀而製成電極(如圖2-2-4所示)。這種電容損耗較小、穩定性好、耐高溫高壓。
  • 員工持股、產業鏈布局全球……東營:再造一個新國瓷
    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本營」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有好消息!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一期規劃450畝已經初步形成規模,4個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用地2183畝的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加速起勢。這一產業園區將成為山東國瓷公司拓展業務新領域的「主戰場」。
  • 非遺鋦瓷讓瓷器涅槃
    鋦瓷人段煒剛用牙醫使用的牙機打孔,老一輩鋦匠用「金剛鑽」打孔,科技讓設備更趁手,手藝也越做越精細。段煒剛欣賞自己剛剛修復好的瓷器。俗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鋦瓷的手藝,瓷器經由練泥、制胚、施釉、繪彩、窯燒,道道工藝錘鍊而成,雖堅硬耐磨,但致命弱點是易碎。
  • 《大航海之路》瓷質的八角星獲取攻略 瓷質的八角星位置介紹
    導 讀 「《大航海之路》瓷質的八角星在哪,瓷質的八角星位置介紹」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文章。
  • 缺了迎春花,景觀有些乏味
    □山子(芝罘區)    晚春時節,正是煙臺的綠化旺季,好多地方都有園丁忙碌著種花植木。這些年來,公園和馬路旁邊確實變化挺大,但在這百花未開的春夏之交,從植被綠化上看,雖然品種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但景致色彩卻越來越暗淡和單調了。哪方面的原因造成這種遺憾?留心煙臺自然景觀的人會發現,其實是缺少了迎春花。
  • 諾言,實際上就是最浪漫的東西了,所有的物質,都是乏味的
    最浪漫的東西往往也就是最乏味的東西。一隻鳥不可能在同一棵樹上停留太久,否則對這鳥對這樹都是一種負擔,鳥兒總想去看另一片天空,而樹也不願每天面對同樣的風景」。男人和女人,都在做一件事,這件事他們覺得浪漫無比,甚至讓對方痛苦不堪。他們卻從沒對這件事有過疑問。更是在自己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想到要去用此來解釋自己和對方的困惑。這件事,就是諾言。
  • 拉瓦氧化鋯全瓷
    Lava(即拉瓦) 由 CAD / CAM 所組成,是用以建構前牙和後牙牙冠與牙橋的全瓷冠系統。修復後在使用過程中沒有金屬異味、不腐蝕、不因冷熱事物的交替而刺激牙髓神經,並且堅固耐用,受到很多烤瓷牙修復朋友的青睞。與普通的全瓷牙相比,拉瓦全瓷牙更具特色。
  • 學術丨耀州窯天青釉瓷是中國天青釉瓷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青者如晉曰縹,唐越窯秘色亦曰峰翠,五代、宋仍之。」上文中,皆有「青」之色,漢字釋義中之「青」有多種含義,其中有表示顏色者,為「藍」或「綠」色。《荀子》:「青取於藍,而青於藍」,此處青為藍色;前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十一:「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此青則為翡翠般的綠色。「天青」則無疑是如天空一般的顏色。
  • 古瓷的「活光理論」
    加之不同質感的釉面之間是自然過渡以及不同質感的釉面產生的光依次交集,那麼古瓷不同光澤的整體表現是自然的。有讀者會疑惑假如同一個古瓷只有同一種質感的古瓷那麼就應該是一種光?答案是否定的。同一個古瓷是肯定能存在同一種質感的釉面,但是這種情況是非常非常特殊少見的,古瓷或多或少存在兩種以上的釉面表現。
  • 南平洪格爾瓷土企業
    南平洪格爾瓷土企業能夠恰當低垂油墨的勃度並減少墨層的厚度,來減輕油墨對紙面的粘附作用。8印版或橡皮布的粘附力在平居情況下不需要思量8值,主要是橡皮布磨損老化,發生發豁徵象,造成拉毛、掉粉故障。這時就需要經常對橡皮布舉行擦洗處置或更換新的橡皮布。4切紙駕馭類似拉毛故障的紙粉紙屑,主要是切紙機在切紙時發生的。
  • 古瓷老光的個性與共性特徵
    古瓷老光是皮殼和包漿共同作用形成,由於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包漿,釉水接觸環境物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皮殼,那麼古瓷老化光澤個性和共性分別是什麼呢?包漿與皮殼的不同使釉面形成玻璃光、中性光、亞光,這與包漿成分、結構以及釉面形成皮殼息息相關(詳知古瓷的皮殼和包漿請參閱上幾期文章)。
  • 明清時期低溫紅釉瓷
    明清時期較為著名的低溫紅釉瓷主要有礬紅釉、珊瑚紅釉和胭脂紅釉等幾個品種。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介紹這些名貴的瓷器。一、礬紅釉礬紅釉,又稱之為「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其色澤十分特殊,猶如橙紅之色,十分清新。
  • 藝術長河的彗星 餘作賦瓷版畫專訪
    這次專訪,匯總了中國水墨與中國陶瓷藝術的觀點,與廣大收藏愛好者,共同進入漏痕瓷版畫的浩瀚境界。餘作賦對作畫用的瓷板選擇十分嚴格,從不在劣質瓷上作畫。從胎釉和製作工藝上看,瓷大體分為上、中、下三等,餘作賦都選用上等瓷作畫,胎質細膩、釉面光潔,胎釉結合良好,硬度較高,瓷板平整,沒有翹曲,釉面無疵點。
  • 真瓷膠和美縫劑區別 美縫劑的作用
    當我們鋪完地磚的話就必須要美縫一下,這樣的話才算完整,如果瓷磚沒有美縫的話,它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對整體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大家可以先看一下,真瓷膠和美縫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要重這兩者之間做決定就要清楚區別,與此同時,也要看一下美縫劑的作用都有哪些。
  • 「瓷」名中外釋迦塔 鍾靈毓秀新「應縣」
    特別是近兩年又新上馬2家建陶和1家工藝瓷企業,實現了由日用瓷生產基地向建築瓷、工藝出口瓷的拓展。  聚集發展日趨成熟。全縣20家陶瓷企業,有15家日用瓷企業聚集在縣城南的朔州市新型產業科技創新園的核心區和輻射區內,3家建陶和工藝瓷企業聚集在縣城北部的建陶園內。建陶園規劃面積0.8萬畝,聚集發展模式日趨成熟。  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