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降雨北方「發力」 需防範地質災害及城市內澇
周日(22日),雨帶進一步東移北上,東北地區、山東西北部等地也將進入強降雨的行列。 氣象專家提醒,此次北方的強降雨過程,局地降雨量較大,四川、陝西、甘肅等地要特別注意防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
-
中國北方迎大範圍強降雨 四川盆地暴雨持續(圖)
受強降雨影響,遼寧東部、山東半島北部等地發生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較高,須加強防範。 16日夜間起,東北地區強降雨將戛然而止;而18日之前,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內蒙古東部、黃淮等地仍會出現間斷性的較強降雨天氣,局部地區可達大暴雨級別。
-
強降雨持續影響浙江 24小時內55個鄉鎮降雨量超百毫米
臨宣 攝 中新網杭州7月13日電(張煜歡)受梅雨帶影響,12日起浙江再次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多地發生塌方、溪提衝毀等事故。12日8時至13日8時,該省共有55個鄉鎮街道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截至13日11時,浙江正在生效的預警多達77條,多地發布暴雨橙色及黃色預警信號。浙江省防指於13日10時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
-
強降雨來啦!請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防範準備
保定市水利局和保定市氣象局2020年8月4日17時聯合發布山洪災害氣象Ⅳ級預警:預計8月4日22時至5日22時,淶源南部、阜平、易縣西南部、順平西部、滿城西部、唐縣大部、曲陽北部等地可能發生山洪災害,請注意做好實時監測、防汛預警和轉移避險等防範工作。
-
連續96小時服務從未間斷——馬鞍山應對強降雨氣象服務紀實
1日早上6時,氣象業務人員調集氣象資料分析研判,雷達回波還在加強。8時,局長陸大春向市領導發去簡訊匯報雨情和降雨趨勢。8時51分,市委書記張曉麟致電陸大春,詳細詢問全市降雨實況及未來滁河流域降雨量,並慰問工作在一線的氣象幹部職工。9時,暴雨橙色預警被提升為紅色,市氣象局同時提升為三級應急響應,19時30分又提升為二級應急響應。
-
中國氣象局:未來10天長江上遊持續強降雨,致災風險高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7月15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暴雨天氣,全國降雨情況呈現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暴雨強度強等特點。
-
颱風「劍魚」已「遊遠」影響減弱深圳近期仍有強降雨
受其外圍雲系影響,未來2-3天我市降雨持續,其中4-5日我市(含深汕)有大雨局部暴雨,雨量40-70毫米,局部100毫米以上,各區、各單位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值班值守,繼續做好強降雨和次生災害的防範工作。
-
深圳市取消暴雨預警信號,土壤含水量較高,不建議周末爬山
南都訊 記者 傅靜怡 下了一上午的雨,在中午時分強降雨終於將趨於結束,深圳市氣象臺於2020年05月30日12時20分取消暴雨預警信號,但雷電預警信號仍在生效中,市民仍需注意防短時雷雨、遠離河道和危險邊坡等。
-
未來一周南方還有新一輪強降雨
從6月2日到今天(6月29日)早上,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新一輪強降雨來勢洶洶,中央氣象臺今晨6點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今天降雨帶將南壓,四川、湖南、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雨。
-
熱帶低壓形成或加強為颱風 廣東省防總要求提前防禦
央廣網廣州6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粵水軒)記者從省防總了解到,原位於南海南部的熱帶擾動已於2日14時加強為熱帶低壓,未來或將加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熱帶風暴級),並趨向粵瓊海面。為做好防禦工作,廣東省防總於6月1日召開防禦會商會,分析研判當前三防形勢並部署防禦措施。
-
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山區,山體滑坡與強降雨、泥石流易形成複合型災害,破壞力極強。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可以提前預警。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49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4853人。呂傑堂介紹說,今年我國將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釋疑1: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
-
海南出臺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央廣網海口4月28日消息(記者朱永 通訊員尹建軍)經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日前下發《關於印發海南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清查地質災害現狀,全面監控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探索推進專業監測試點,加強排查新增隱患點,提升專業監測及群測群防水平,加強地質災害綜合治理
-
降水量疊加地質災害風險較常年偏高 青島市防指組織專家研討具體方案
對汛情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進行分析預判,並研討了具體解決方案。及時開展針對區(市)防汛指揮部人員、新上崗人員的預案解讀培訓;建立技術服務機制,強降雨過程或災情發生後,派遣地質專家,結合專業技術提出應急搶險建議,做好各類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市防汛指揮部要求各部門著力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堅持立足於「防」。針對在建工程項目、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易發區等重點部位和領域,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做到不漏死角、不留盲區。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根據全省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發育特徵、分布規律,結合汛前地質災害排查情況與氣候趨勢預測情況,預計2018年全省地質災害發生總體與常年平均水平相當,需注意防範汛期集中連續降雨過程、颱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伴隨的短時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
-
中國多地強降雨天氣持續 氣象臺續發暴雨預警(圖)
中新網7月17日電 綜合消息,中國多地近期出現的強降雨天氣目前仍在持續。中央氣象臺7月17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內,四川盆地西南部、貴州大部、湖南大部、江西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目前,各地相關部門正加強部署,防範強降雨帶來的洪澇和地質災害。
-
福建寒潮下各地低溫預測,減災委關於做好低溫災害防範工作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領導批示要求,切實做好寒潮低溫災害防範應對各項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認識,壓緊壓實寒潮低溫災害防禦工作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寒潮低溫災害防範應對工作,堅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加強組織領導,擰緊責任鏈條,落實落細工作措施。
-
地震會造成哪些次生災害?
地震不僅僅造成房屋倒塌、工程結構破壞、器物損失、人員傷亡等直接災害,還會進一步引發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些災害稱為次生災害。 例如,因房屋倒塌使火爐翻倒、燃氣洩漏、電器短路等引起的火災;因地震導致水庫垮壩或堰塞湖決口引起的水災;因倉庫、儲罐、容器破壞受損引起有毒、有害氣體擴散;因工廠房屋和設備破壞造成非正常工作狀態導致的爆炸;因破壞嚴重、救災不力、供應中斷或地震謠言引起的社會騷亂;因海底大地震引發地震海嘯;因核設施損壞造成核洩漏……這些災害的特點是發生的原因並不直接源自強烈地震動或地震地質災害,而是地震直接破壞的後續災難
-
9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未來三天內蒙古將有強降雨
氣象部門提醒,近期強降雨頻繁,公眾外出需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災害。 未來三天內蒙古將有強降雨 預計9月3日至5日,受低渦及北上颱風「美莎克」的共同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將有中到大雨過程,降雨主要時段集中在4日,其中呼倫貝爾地區有大到暴雨,林區東部和農區累計降雨量將達50~100毫米,局地超過100毫米。